第一百零五章 懸疑舊案

"師傅,現如今,我們又往何處而去?"山腳下,唐豹已與聞易聚首一處,唐豹言語雖少,卻甚爲守禮,直躬身向聞易問道。

聞易見唐豹如此,心下滿意:這唐豹目光清正,合是真心實意,得此徒弟在側,也免去了我不少麻煩。

修道一途正如那登山天階,愈往上行,便愈爲費力,是以多半的修士,都會收下幾名徒弟或童子,傳與法術,日後但有所需,也不必親自動手,只要呼喝一聲,便會有人代勞,省卻了自己一番功夫,也好將精力使在修煉之上。

這法子說來有些自私,可正所謂: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再者說來,修士收徒也多半十分謹慎,哪個不是經千挑萬選,人品資質都要過得去,一但確立了師徒關係,那便要盡心盡責,悉心教授,並非只用在幫工幫手上。

再說他聞易,不過剛築道基,便急急收徒,也是有他自己的一番打算。

想前世,聞易自有師門,卻有無徒弟,凡事無論大小,必定親力親爲,可如此一來,其大半的時間,都使在了尋找資源上,就好比煉丹缺了一味藥材,煉器少了一種礦藏,往常一出門,就是個把月光景,即便這樣,這些資源也未必找的齊,白白浪費了大好的壽元。

要知道,這壽元,對修士來說是最爲重要不過的了,別看他功力日深,由低到高,每提高一個階段,便能增壽百年,千年甚至萬年,可境界越高,再想進階便越見艱難,所耗時間也更久,是以,他修仙之人可說是在與天爭命,每分每秒,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容錯過的。

聞易思前想後,自己煉體已是迫在眉睫,終是決定納徒一名,也好有人以供驅策。

聞易見唐豹出言相問,便開口道:"爲師打從關外青牛山而來,一路東行,一是爲那靈草,二便是得故人所託,完成他的一個心願。"

唐豹聞言點頭,也不多問,依他性格,想必聞易若是不說,他也不會刨根問底的了。

聞易又道:"你我一路望京城而去,逢山便入,以尋靈草,似這長今舌草,雖爲靈物,卻也不算珍惜,或可尋到也說不定。不過......‘聞易看了看唐豹,接道:"不過你無有道基,不識法術,此後與我風餐露宿,可能堅持得住?"

唐豹又是一揖道:“師父放心,弟子經年習武,身體硬朗,這些日子與兄弟逃難,也多有無處投棧,露宿荒野之事,無甚大礙。”說完似又想起死去兄弟,不禁默然不語。

聞易知他所想,也不多說,開口道:“這便走吧,待到得前方小鎮,稍作休整,尋處酒棧,我先授你引氣法訣,再行不遲。”

說罷這師徒二人,瞅準了方向,自上了官道,往東面小鎮行去。

————————————————————————————分割線————————————————————————————

慶德殿內,有一人身穿龍袍,側臥於榻上,閉目養神,忽有一陣微風襲來,殿中現出一個黑衣之人來。

在這皇宮大內,慶德殿中,能穿着龍袍之人,除卻那天下之主,天子隆祥,還哪有別人了?

這黑衣人一現,只見隆祥皇帝聞聲睜了眼睛,坐起身子問道:“朕囑咐你的事,可辦妥了?”

那黑衣人應聲跪倒,口中道:“回皇上話,臣已遵旨暗挖柳娘娘陵墓……”

隆祥見這黑衣人不再說話,眉毛一挑道:“怎樣?”

黑衣人嚥了口唾沫道:“未有發現如皇上所言紙張皮布一類物什,

止有金銀珠寶等陪葬之物。”

隆祥皇帝點點頭:“早知如此,你且下去吧。”說完不耐的揮了揮手,似是心中煩躁。

那黑衣人得旨卻未動彈,猶豫半晌,又是開口道:“皇上,臣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隆祥皇帝疑惑道:“哦?在朕面前,又有何事不能講?你且說來,叫朕聽聽。”

那黑衣人低聲道:“皇上,那墓穴之中,不僅無有皇上命臣找尋之物,經臣反覆查探,更發覺,那墓穴乃是一個空墓!”

隆祥皇帝聞言大驚道:“空墓?怎麼可能?”

黑衣人道:“確是空墓無疑,前時得皇上授臣開棺檢驗之權,便斗膽開棺一探,可不想那石棺竟未有被封死,臣只輕輕一推,那棺蓋便開了去。而那棺中……”

隆祥皇帝道:“可是那棺中無有屍首?”

黑衣人點頭拜倒道:“皇上聖明。”

隆祥皇帝片刻不語,直愣了好一會兒,才揮手道:“你辛苦了,且自去內務府領黃金百兩,錦布千匹。”

黑衣人連磕三響:“謝主隆恩!”又一翻身,上得房樑,須臾間便消失不見了。

卻說隆祥皇帝得了黑衣人的消息,在牀上自顧自唸叨一陣,驀地站起身子,朝外面喊道:“來人吶!擺駕御書房,再傳朕旨意,宣金晉溫覲見。”

隆祥皇帝說完,打外面走進一個老太監,正是那太監總管,當朝第一紅人——韋世昌韋公公。

韋世昌躬身低頭連走幾步,到得隆祥皇帝身前,兩手扶住皇帝小臂,託着隆祥皇帝往外面走。

二人到得外面,早有九龍車輦準備妥當,隆祥皇帝上了車輦,韋世昌站在車輦一側,夾着嗓子高聲道:“起駕!”

九龍車輦有車伕八名,各分左右,得了韋世昌命,一齊用力,擡起車輦。

韋世昌又道:“擺駕,御書房!”

八名車伕得令,齊齊邁步,踏風而行,奔走飛快又穩健非常,似這等御駕車伕,無不是精挑細選出的力大守禮之人,可饒是如此,這一趟仍是走了足有一個半時辰。打從慶德殿至御書房,一路選大路而行,途徑八百三十餘殿,可這段路看似遙遠,卻也不過是這皇宮內院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大殿中的冰山一角罷了。皇宮之大,皇室威儀,便是可想而知了。

到得御書房中,老丞相金晉溫已是早早得了旨意,守候在門外,見得車輦到來,連忙跪倒道:“老臣金晉溫,叩見陛下。”

車伕落了架,韋世昌將隆祥摻了下來,隆祥皇帝落了地,連衝金晉溫道:“丞相不必如此,快快起來,隨我進去說話。”

“謝主隆恩!”禮不可廢,金晉溫在朝六十餘年,雖多有升遷,直至這丞相之位,這些年來從未有所逾矩,這也是他爲何能活到今日的原因之一了。

三人前後腳進了御書房,隆祥皇帝在屋內踱步一陣,韋世昌與金晉溫二人也立在一旁,不敢吭聲。

半晌,只聽隆祥皇帝開口道:“丞相吶,自我繼位至今,已有多少年頭了?”

金晉溫施禮道:“回陛下話,已有三十五個寒暑了。”

隆祥皇帝點點頭:“那先帝柳妃柳淑德,你可還記得?”

金晉溫聽罷瞳孔一縮,忙道:“老臣有印象。”

隆祥皇帝語破天驚道:“柳淑德,還未有死!”

金晉溫一愣,緊接着“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叩首道:“老臣辦事不利,請聖上責罰!”

隆祥皇帝冷“哼”一聲:“當年你做的不乾淨,先帝遺物未有追回,朕也沒治你的罪,仍留你用到今日,想那柳妃下葬一事,乃是你一手操辦的,可如今一看,你這手腳還不夠乾淨啊!你說朕,該如何罰你吶?”

金晉溫頭不離地,連聲道:“老臣甘受責罰。”

隆祥皇帝見金晉溫如此,衝着身邊韋世昌一打眼,韋世昌心領神會,彎腰去扶金晉溫,一面使力將他托起,一面口中道:“老丞相爲國爲民,操勞一生,咱們聖上心裡可都是記着吶,快快起來吧。”

金晉溫見韋世昌與隆祥皇帝二人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便知事情有變,不敢起身,掙脫韋世昌又是叩首一陣道:“老臣知罪,甘願受罰,還請陛下網開一面,饒過我一家老小吧。”

隆祥皇帝見他這般模樣,佯作不知道:“這話兒是怎麼說的了?朕登基之事,旁人不知,你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再者說來,老丞相多年來兢兢業業,甚得朕心,朕怎麼忍心責罰老丞相了?”

金晉溫自跪於地上不語。

隆祥皇帝又道:“老丞相,你那幼子程國,如今可成年了麼?”

金晉溫道:“去歲剛行弱冠禮。”

隆祥皇帝道:“北線吃緊,朕素知你幼子程國深諳兵法韜略,抱負遠大,朕有意叫其領兵前去北地鍛鍊一番,來日得勝回朝,封侯拜相,與老丞相共執朝野,豈不更好?”

金晉溫面色不變,心中卻是要緊牙關,只不過片刻之餘,終是叩首謝恩道:“臣金晉溫代子金程國,謝皇上厚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是他金晉溫乃是食子的老虎,而是他若此時不將兒子送到隆祥皇帝手中,以求再得皇帝信任,不但自己性命堪憂,他全家老小一門百人,恐怕都命不久矣!是以權衡利弊,只得將自己幼子送與皇帝,名爲褒獎,授予軍職,而實爲貶,他幼子被皇帝捏在手中做了人質,以圖脅迫住金晉溫,叫其不敢有所異動。

聽得金晉溫允諾,隆祥皇帝“大喜過望”,親自上前扶起老丞相道:“朕便知老丞相忠君愛國,朕心大慰,快快起來說話。”

金晉溫心中發苦,卻不敢違背,只得站起身來,低頭立於一旁。

隆祥皇帝解決了這邊,面色一素,轉身坐在椅上,扭頭看向韋世昌問道:“譚鎮北,可是回京了麼?”

韋世昌道:“鎮北大將軍昨日已抵京城,自歸鎮北將軍府休息,想來明日上朝便會覲見陛下。”

隆祥皇帝點頭表示知道了,開口又問道:“可有正方國師的消息了麼?”

韋世昌道:“回皇上話,還無有消息傳來。”

隆祥皇帝沉思一陣,才道:“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這佛道撕破臉皮,朕的計劃,也算是成了第一步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仙元豈爲凡胎用第三十九章 風靡雲涌第一十五章 長樂殿第六十四章 虛情假意第七十四章 善與惡第六十六章 由水入禪第一十一章 小村蒙難第七十六章 詭異甬道第四十章 佛入第一十一章 小村蒙難第九章 林中激戰第九十五章 夜宿山人家第九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三十二章 間不容髮第一十八章 一鳴驚人第三十四章 初生牛犢第八十九章 爾虞我詐第四十七章 一波未平第八十四章 三千反真精要第八十章 不虞之隙第四章 開卷有益第六十七章 小樓對話第九十一章 鎮北出兵第七十九章 淺鬥獸第三十六章 處心積慮第一百零四章 終得佳徒第三十九章 風靡雲涌第六十三章 玉蔥氣象第八十八章 單掌入敵營第六十四章 虛情假意第三十五章 修真四境第三十章 不明所以第四十五章 走投無路第一十八章 一鳴驚人第一百零一章 引魔之威第二十三章 窮達有命第一百一十八章 仙元豈爲凡胎用第四十章 佛入第六十七章 小樓對話第八十四章 三千反真精要第五十九章 戰與和第三十六章 處心積慮第八十五章 河間較量第七十章 四方峰會第三十四章 初生牛犢第二十二章 孜孜以行善第六章 趕集不趕巧第二十二章 孜孜以行善第六十章 車中何人第八十五章 河間較量第三十章 不明所以第一百零一章 引魔之威第四十五章 走投無路第九十章 佛修一十二境第四十九章 受制於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元破山拳第一百零三章 防微杜漸第一百零七章 討價還價第九十六章 客至山中第九十章 佛修一十二境第三十三章 魔高一丈第五十一章 道體初成第一十七章 又見晏陽樓第一十四章 亂之始第九十三章 免戰金牌第一百零八章 告示三張第七十二章 丹與藥第三十四章 初生牛犢第四十三章 一眼萬年第二十三章 窮達有命第四十九章 受制於人第九十四章 佛起道來第五十七章 陳氏遺孤第一百零六章 宏川城第二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四章 開卷有益第九十五章 夜宿山人家第五十八章 急報第一百零九章 不請自來第七章 妖媚纏身第一百零四章 終得佳徒第三十六章 處心積慮第二章 衆生皆苦第二章 衆生皆苦第四十四章 尺蠖求伸第一十六章 遺華反質第七十一章 以身試草第一百零九章 不請自來第一十六章 遺華反質第一百零三章 防微杜漸第三十四章 初生牛犢第二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八十八章 單掌入敵營第八十三章 身前事第五十五章 子夜對話第四十一章 神秘山洞第三十一章 誰是棋子第一十二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三十七章 過江燒船
第一百一十八章 仙元豈爲凡胎用第三十九章 風靡雲涌第一十五章 長樂殿第六十四章 虛情假意第七十四章 善與惡第六十六章 由水入禪第一十一章 小村蒙難第七十六章 詭異甬道第四十章 佛入第一十一章 小村蒙難第九章 林中激戰第九十五章 夜宿山人家第九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三十二章 間不容髮第一十八章 一鳴驚人第三十四章 初生牛犢第八十九章 爾虞我詐第四十七章 一波未平第八十四章 三千反真精要第八十章 不虞之隙第四章 開卷有益第六十七章 小樓對話第九十一章 鎮北出兵第七十九章 淺鬥獸第三十六章 處心積慮第一百零四章 終得佳徒第三十九章 風靡雲涌第六十三章 玉蔥氣象第八十八章 單掌入敵營第六十四章 虛情假意第三十五章 修真四境第三十章 不明所以第四十五章 走投無路第一十八章 一鳴驚人第一百零一章 引魔之威第二十三章 窮達有命第一百一十八章 仙元豈爲凡胎用第四十章 佛入第六十七章 小樓對話第八十四章 三千反真精要第五十九章 戰與和第三十六章 處心積慮第八十五章 河間較量第七十章 四方峰會第三十四章 初生牛犢第二十二章 孜孜以行善第六章 趕集不趕巧第二十二章 孜孜以行善第六十章 車中何人第八十五章 河間較量第三十章 不明所以第一百零一章 引魔之威第四十五章 走投無路第九十章 佛修一十二境第四十九章 受制於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元破山拳第一百零三章 防微杜漸第一百零七章 討價還價第九十六章 客至山中第九十章 佛修一十二境第三十三章 魔高一丈第五十一章 道體初成第一十七章 又見晏陽樓第一十四章 亂之始第九十三章 免戰金牌第一百零八章 告示三張第七十二章 丹與藥第三十四章 初生牛犢第四十三章 一眼萬年第二十三章 窮達有命第四十九章 受制於人第九十四章 佛起道來第五十七章 陳氏遺孤第一百零六章 宏川城第二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四章 開卷有益第九十五章 夜宿山人家第五十八章 急報第一百零九章 不請自來第七章 妖媚纏身第一百零四章 終得佳徒第三十六章 處心積慮第二章 衆生皆苦第二章 衆生皆苦第四十四章 尺蠖求伸第一十六章 遺華反質第七十一章 以身試草第一百零九章 不請自來第一十六章 遺華反質第一百零三章 防微杜漸第三十四章 初生牛犢第二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八十八章 單掌入敵營第八十三章 身前事第五十五章 子夜對話第四十一章 神秘山洞第三十一章 誰是棋子第一十二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三十七章 過江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