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積極配合

bookmark

佑彬的建議確實很大膽,非常具有冒險精神。

當然,作爲海軍總參謀長,衛延年不可能像白佑彬那樣,僅站在第四艦隊與北大西洋戰區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在收到美軍整頓軍備,準備打翻身仗的消息時,衛延年首先考慮到的就是帝國海軍在北大西洋上的總體戰略受到的影響,以及爲此必須做出的戰略與戰術調整。可以說,隨着“蒙大拿”級戰列艦陸續服役,美國海軍已經具備了最後一搏的能力。

從時間上看,美國海軍很難按兵不動。

八艘“蒙大拿”級在建成服役之後,最快也只能在九月底,或者十月初才能形成戰鬥力。而到這時候,帝國海軍肯定打下了太子港與羅德城,甚至有可能進軍開曼羣島,封鎖聖地亞哥。另外,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動的陸戰第五軍也很有可能在十月之前打下巴拿馬,控制巴拿馬運河,打通進入太平洋的通道。到時候,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動的第11艦隊肯定會進軍北大西洋,編入第四艦隊。

結果,到十月份的時候,帝國海軍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作戰艦隊將達到七支,戰列艦的數量將達到二十八艘。即便到時候美國海軍擁有十二艘戰列艦,也不可能奪取制海權,更不可能在戰略反擊中獲得勝利。

如果拖到年底,隨着第二批“海軍元帥”級戰列艦服役,美國更沒有掙扎的餘地了。

不說別的,十二艘“海軍元帥”級戰列艦可以輕而易舉的幹掉美軍的十二艘戰列艦,即便到時候又有四艘“蒙大拿”級戰列艦服役,也不可能是帝國海軍的對手。畢竟,配備了四百五十毫米艦炮,且防護能力完全按照四百五十毫米穿甲彈的標準設計的“海軍元帥”戰列艦與“蒙大拿”級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上的對手。

由此可見,美軍要想發動“最後的反擊”,就必須趕在十月之前,而且是越早越好。

從這一點出發,就不難判斷出美軍的反擊戰術了。

雖然八艘“蒙大拿”級戰列艦的性能先進,火力強大,防護也比“羅得島”級提高了一個檔次,但是在訓練不足的情況下,根本不具備海上決戰的能力。在此情況下,“蒙大拿”級很有可能被派去充當誘餌,引開困住了第21艦隊與第22艦隊第四艦隊,從而讓第21艦隊與第22隊殺出墨西哥灣,幹掉單獨活動的第61艦隊,然後再對付馳援的第62隊,阻止帝國海軍攻打羅德城與太子港。

如果第四艦隊在對付八艘“蒙大拿”級戰列艦地戰鬥中有所損傷。比如折損了一半地兵力。那麼第21艦隊與第22隊就可以主動尋找第四艦隊決戰。將帝國海軍地作戰艦隊趕出加勒比海與巴哈馬羣島海域。

到此。美國獲得了喘息地機會。而帝國海軍在損失慘重地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在七十七年45年)。甚至在七十八年46年)上半年進軍加勒比海地區。更不可能威脅到美國本土。只要拖到七十八年下半年。隨着配備了十八英寸艦炮地新式戰列艦服役。美國海軍又獲得了與帝國海軍一決雌雄地能力。到時候。誰將獲得大西洋戰爭地勝利就不容易預測了。

作爲帝國海軍總參謀長。實際上地戰略總指揮。衛延年不可能不明白這層厲害關係。

爲此。衛延年也立即做了調整。

第62艦隊在六月四日就離開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結束了對阿根廷地“訪問”活動。正式奔赴加勒比海。因爲第62艦隊在編制上隸屬於第六艦隊。仍然由鄭恩博直接指揮。所以這件事情並沒有立即告訴白佑彬……並且在奔赴地中海地途中進行基礎訓練。

當時,衛延年甚至考慮將第11艦隊調入大西洋,只是考慮到繞道合恩角需要花費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戰場,另外陸戰第五軍攻打巴拿馬已經勢在必行,到時候肯定需要第11艦隊的直接支援,所以纔不得不將第11艦隊留在了太平洋上。

也就是說,在白佑彬提出建議之前,帝國海軍已經調集了五支作戰艦隊,二十艘戰列艦,以及上百艘其他輔助戰艦,在加勒比海與巴哈馬羣島海域負責對付美軍的作戰艦隊。當時,衛延年也確實想到了與白佑彬的建議相近的戰術。

只是,衛延年不得不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美軍要對付的很有可能是第四艦隊。

如果第四艦隊分兵,只有二支作戰艦隊北上,那麼美軍第21艦隊與第22艦隊很有可能從佛羅里達海峽衝

堵在第四艦隊的身後,而另外二支作戰艦隊則擋在第T3]V[方。即便白佑彬有能力應付困局,也無力阻止美軍艦隊會合。在此情況下,不但攔截行動將遭受失敗,第四艦隊也有覆滅的危險。

結果,在六月十二日這天,發生了一件戲劇性的事情。

也就在白佑彬發回電報後不久,衛延年收到了由同盟國聯合艦隊司令部發來的電報,德國海軍與意大利海軍將一同出動,參加在加勒比海與巴哈馬羣島海域的作戰行動。隨即,衛延年就接到了陳錦寬從京城打來的電話,要求他儘快安排後勤保障艦船,爲德國與意大利艦隊提供必要的後勤保障。

如果放在以往,衛延年肯定會怨聲載道。

說白了,德國與意大利海軍在這幾年中都沒有太大的作爲,特別是意大利海軍,其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一直窩在地中海里面,僅有的一次出擊行動也被英國海軍打得落花流水,最終還不得不依靠第四艦隊的掩護才逃回了地中海。德國海軍也只是做做樣子,其二艘“俾斯麥”級戰列艦與二艘“德意志”級戰列艦(帝國援建)根本就沒有參加過大規模的海上作戰行動。

現在可好,見到英國趴下了,美國也快完蛋了,就來湊熱鬧了。

只是,這次衛延年不但沒有發牢騷,反而高興得不得了。

意大利海軍出動了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德國海軍也出動了四艘戰列艦,外加二艘戰列巡洋艦,其兵力足以組建二支作戰艦隊。當然,除了帝國援建的二艘“德意志”級之外,德國與意大利主力艦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續航力太差,就算能夠橫渡北大西洋,在到達戰場之後都不會剩下多少燃油了。

如此一來,就必須爲之提供後勤保障戰艦。

對帝國海軍來說,這個問題並不嚴重。當時,帝國海軍已經爲第四艦隊配備了二支後勤保障艦隊,並且輪換着爲前線作戰艦隊提供後勤援助。隨着第44隊成軍,第三支後勤保障艦隊也已經完成了組建。

另外,還有二支後勤保障艦隊在爲第六艦隊提供支援。因此,帝國海軍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後勤保障艦隊達到了五支,而實際上只需要三到四支後勤保障艦隊就能夠滿足作戰要求。

更重要的是,德國與意大利艦隊的出現,解決了衛延年最大的麻煩。

在接到了陳錦寬的電話之後,衛延年就給白佑彬發去了消息,要求白佑彬派一支後勤保障艦隊配合德國與意大利艦隊。

當時,白佑彬還有點不太理解,畢竟第四艦隊正在做調整,後勤保障工作麻煩得很。

到十四日,衛延年發來第二封電報的時候,白佑彬終於明白了過來。

戰後,關於這份電報的內容,以及這份電報是否真實存在,在帝國海軍史學者與德意海軍史學者間持續爭論了數十年。因爲,在帝國海軍的文獻記錄中,根本找不到這份電報的任何詳細檔案,甚至沒有相關的記錄。可是,按照當時第四艦隊司令部參謀軍官的回憶,這份電報是確實存在的,而且內容只有戰區司令官與代理參謀長(肖定邦)、通信參謀(龐晉元)知道,其他人都沒有見過。

爲什麼一份電報會爭論幾十年呢?

因爲,不管是德國,還是意大利的海軍史學者都堅信,衛延年在這份電報中明確提到,要白佑彬利用這次作戰行動的機會,消耗掉德意海軍的主要作戰力量,鞏固帝國海軍在大西洋戰場上的絕對統治地位。

再聯繫到後來發生的事情,德意學者的懷疑也不是沒有道理。

當然,至於這封電報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其具體內容到底是什麼,直接當事人都沒有相關的言論。

只是,以當時北大西洋上的局勢,還有同盟國集團內部的情況,恐怕誰也不能排除帝國海軍利用美國海軍之手,打擊未來競爭對手的可能性。

最終,也正是德意海軍的“積極表現”,讓衛延年採納了白佑彬的建議。

當然,實際的情況與白佑彬的設想有所偏差。

北上攔截的仍然是第四艦隊裡最強大的二支作戰艦隊,南下保護登陸場的不是二支作戰艦隊,而是三支作戰艦隊。在此情況下,不管是對付剛剛服役的八艘“蒙大拿”,還是對付第21艦隊與第22隊,白佑彬與鄭恩博手裡都有充足的兵力,而且都獲得了建立功勳的機會。

第13章 火中取栗第24章 進軍美洲第54章 歪打正着第4章 罵纔是愛第27章 以儆效尤第13章 別無選擇第33章 好友重聚第16章 乘勝追擊第9章 遭遇之戰第36章 明顯差距第6章 主動挑釁第10章 戰術優勢第46章 進退兩難第33章 實力選手第6章 先海後陸第3章 血與烈火第32章 海軍形象第41章 大夢初醒第33章 絕望之旅第26章 江南之行第14章 調整狀態第40章 老當益壯第41章 指東打西第17章 重拳出擊第32章 全速攔截第1章 預料之外第1章 喜憂並存第34章 創新戰術第38章 撲朔迷離第34章 悻悻而歸第5章 對美宣戰第12章 腹背受敵第51章 疑雲重重第52章 突然遭遇第27章 第一印象第5章 電子干擾第6章 主動挑釁第28章 受降儀式第21章 當機立斷第41章 寶貴教訓第22章 臨危而退第56章 螞蟻噬象第43章 響鼓重錘第17章 各懷鬼胎第1章 喜憂並存第41章 頭陣落敗第27章 主動迎戰第41章 大夢初醒第47章 積重難返第30章 實力爲證第1章 喜憂並存第6章 談婚論嫁第26章 以戰促和第2章 盤活戰局第38章 護航行動第39章 偵察前哨第1章 未雨綢繆第28章 石頭落地第34章 單刀赴會第41章 環環相扣第49章 趕赴戰場第4章 關鍵雞肋第59章 漁翁得利第1章 掐敵咽喉第24章 戰略佈局第23章 無聲追殺第32章 漏洞百出第4章 躲避風頭第6章 積極進取第11章 偷襲專家第65章 戰鬥收尾第13章 火中取栗第17章 將計就計第55章 暴力衝突第52章 等待機會第7章 戰艦動員第7章 擴軍計劃第13章 艦隊家底第9章 殘酷現狀第6章 帝國首輔第48章 困難重重第56章 海軍寫照第20章 冤家路窄第35章 最後豪賭第2章 兩手準備第12章 毀滅序幕第60章 趁機揀漏第24章 東洋南洋第24章 明確表態第2章 步步緊逼第13章 不留後路第28章 受降儀式第20章 勇追窮寇第23章 乖僻將領第34章 輕重對決第11章 創造思維第21章 海軍結症第7章 一觸即發第34章 創新戰術第47章 一波三折
第13章 火中取栗第24章 進軍美洲第54章 歪打正着第4章 罵纔是愛第27章 以儆效尤第13章 別無選擇第33章 好友重聚第16章 乘勝追擊第9章 遭遇之戰第36章 明顯差距第6章 主動挑釁第10章 戰術優勢第46章 進退兩難第33章 實力選手第6章 先海後陸第3章 血與烈火第32章 海軍形象第41章 大夢初醒第33章 絕望之旅第26章 江南之行第14章 調整狀態第40章 老當益壯第41章 指東打西第17章 重拳出擊第32章 全速攔截第1章 預料之外第1章 喜憂並存第34章 創新戰術第38章 撲朔迷離第34章 悻悻而歸第5章 對美宣戰第12章 腹背受敵第51章 疑雲重重第52章 突然遭遇第27章 第一印象第5章 電子干擾第6章 主動挑釁第28章 受降儀式第21章 當機立斷第41章 寶貴教訓第22章 臨危而退第56章 螞蟻噬象第43章 響鼓重錘第17章 各懷鬼胎第1章 喜憂並存第41章 頭陣落敗第27章 主動迎戰第41章 大夢初醒第47章 積重難返第30章 實力爲證第1章 喜憂並存第6章 談婚論嫁第26章 以戰促和第2章 盤活戰局第38章 護航行動第39章 偵察前哨第1章 未雨綢繆第28章 石頭落地第34章 單刀赴會第41章 環環相扣第49章 趕赴戰場第4章 關鍵雞肋第59章 漁翁得利第1章 掐敵咽喉第24章 戰略佈局第23章 無聲追殺第32章 漏洞百出第4章 躲避風頭第6章 積極進取第11章 偷襲專家第65章 戰鬥收尾第13章 火中取栗第17章 將計就計第55章 暴力衝突第52章 等待機會第7章 戰艦動員第7章 擴軍計劃第13章 艦隊家底第9章 殘酷現狀第6章 帝國首輔第48章 困難重重第56章 海軍寫照第20章 冤家路窄第35章 最後豪賭第2章 兩手準備第12章 毀滅序幕第60章 趁機揀漏第24章 東洋南洋第24章 明確表態第2章 步步緊逼第13章 不留後路第28章 受降儀式第20章 勇追窮寇第23章 乖僻將領第34章 輕重對決第11章 創造思維第21章 海軍結症第7章 一觸即發第34章 創新戰術第47章 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