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高手對決

bookmark

凌晨五點,向北疾馳了大概五海里的第51特混艦隊再次轉向。

這是斯普魯恩斯做出的另外一個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決定,第51特混艦隊沒有向東轉向,而是向西轉向。也就是說,第5特混艦隊朝着戰鬥力完好無損的第11-1主力編隊所在的方向衝了過去。

只是,當時第11-1主力編隊並不在第51特混艦隊的正西面,而是在第51特混艦隊的西北面,距離第51特混艦隊大概三十公里。很明顯,斯普魯恩斯選擇的轉向時間非常巧妙。隨着雙方再次回到向西的航向上,雙方的距離將縮短到二十六公里。在這個距離上,第11-1主力編隊內的四艘戰列艦很難威脅到第5特混艦隊的四艘戰列艦。

面對新的變化,白佑彬僅僅耽擱了二分鐘。

“英宗”號上的雷達測出了第51特混艦隊的新航向,並且判斷出第51特混艦隊仍然保持着二十七節的速度後,白佑彬立即下達了轉向到二百七十度,並且將航速降低到二十四節。爲了保證等下能隨時加速,四艘戰列艦上的鍋爐並沒有減少噴油量,鍋爐內的蒸汽仍然保持着最高輸出功率時的溫度與壓力。

可以說,此時白佑彬不但覺得敵人難以對付,還感到很頭大。

當時,白佑彬仍然認爲是哈爾西在指揮第51特混艦隊,沒有想到敵人的指揮官已經換成了斯普魯恩斯。由此,白佑彬還判斷敵人的旗艦不是首艦,而是第二艘,或者第三艘戰列艦。

讓白佑彬做出這一判斷的原因很簡單:一號目標艦號退出戰鬥後,第51特混艦隊仍然保持着整齊的隊列,並沒有因此而出現混亂現象。

可是無論如何,第51特混艦隊再次大角度轉向,確實給白佑彬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五點過五分,白佑彬就電令第11-2主力編隊也轉向到二百七十度。繼續追擊第51特混艦隊,並且爭取擋住其南下的通道。

只是,以當時的情況,第1-2主力編隊很難完成這個任務。

其速度比第51特混艦隊低了五節。只要拖上一個小時。第1-2主力編隊就將被第51特混艦隊甩下。

因此。白佑彬也斷定。第51特混艦隊地指揮官在這個時候做出向西轉向地決定。就是想擺脫第11-2主力編隊。只要單獨面對第11-1主力編隊。第51特混艦隊不管是繼續作戰。還是撤退。都有更大地把握。

只是。白佑彬並不希望與第51特混艦隊混戰。

不是說他不敢與第51特混艦隊決戰。而是他覺得這場戰鬥地運氣在敵人那邊。而不在第一艦隊。當然。這也不是說白佑彬把運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如果能夠讓第11-2主力編隊投入戰鬥。就有更大地把握幹掉第51特混艦隊。

最重要地原因是。第11-1主力編隊內地四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都因爲載地燃油過多。無法達到最快航速。其速度僅比第51特混艦隊快一點點。如果第51特混艦隊選擇逃跑。以第11-主力編隊地速度很難追上。

因此。要想確保殲滅第51特混艦隊就必須利用第11-2主力編隊內地幾艘戰列艦。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五點二十五分,白佑彬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讓第11-1主力編隊將航向轉到了一百八十度。也就是說。白佑彬準備搶佔有利位置,與第51特混艦隊進行炮戰。

當時,第11-1主力編隊在第51特混艦隊北偏西大概三十度的方位上,雙方的斜線距離爲二十八公里。如果第51特混艦隊不轉向,在第11-1主力編隊完成轉向之後,大概在五點四十分左右,雙方的距離將縮短到十公里左右!

在這個距離上,雙方的主炮都有絕對的殺傷力。

可是,第51特混艦隊會直接撞上第11-1主力編隊的炮口嗎?不管是哈爾西。還是斯普魯恩斯,在前面都能對艦隊指揮自如,並且通過幾次相當漂亮地戰術轉向轉危爲安,一直壓着第11-2主力編隊打,讓第11-1主力編隊遲遲無法參加戰鬥。在這個節骨眼上,第51特混艦隊的指揮官絕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五點二十七分,第51特混艦隊也轉到了一百八十度地航向上。

毫無疑問,美軍的四艘快速戰列艦上,至少有一艘戰列艦的雷達還沒有被打壞。所以才能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準確探測到第11-1主力編隊的情況。另外還可以據此證明一點。美軍戰列艦上裝備了第二代雷達,這種雷達具有測量目標航向的能力。

敵人的這一舉動並沒有讓白佑彬感到驚訝。

在決定轉向的時候。白佑彬就知道對手會跟隨着一起轉向。因此,第11-1主力編隊轉向的目地不是要搶佔有利位置,而是要將敵人“推”到第11-2主力編隊的炮口上去。之前,是第11-1主力編隊在外圈追趕,現在是第11-2主力編隊在內圈守株待兔。可以說,局勢來了個逆轉。

轉向之後,第11-2主力編隊速度劣勢得到了彌補。

可同時,第11-1主力編隊與美軍第51特混艦隊的距離將繼續保持在二十七公里左右,仍然超出了戰列艦主炮的有效射程範圍。

五點三十分,白佑彬命令第11-2主力編隊將航向轉到二百四十度。

顯然,這一決策的目的是要將迫使第51特混艦隊將航向向西偏轉,使其進入第11-1主力編隊的炮火打擊範圍。

此時,第11-1主力編隊的速度重新提高到了二十八節。

據第一艦隊的戰鬥記錄,這一系列地戰術決策都是白佑彬一個人做出的,並沒有參謀協助。這在戰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因爲很多人,特別是那些東洋系的將領都認爲,年僅二十六歲。僅僅參加過幾場海戰地白佑彬不可能在如此激烈的戰鬥中如此迅速的做出如此多的重大決策,而且這都是非常聰明的決策。更重要地是,在這一段戰術指揮中,白佑彬非常有力地掌控着第一艦隊裡的兩支主力艦隊,甚至還分別向兩支巡洋艦編隊下達了伴隨作戰地戰術命令。

不說別的,即便換了祖壽清。也很難像他這樣,如臂使指般的指揮第一艦隊作戰。

只不過,事實就是事實,這一系列的決策確實是白佑彬一個人做出的。另外,以當時的情況看,白佑彬也沒有時間跟參謀軍官商量。

可惜的是,這次白佑彬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強大地敵人。

如果換成“伊豆諸島海戰”中的近藤信竹,或者“扇島海戰”中的高須四郎,或者“阿根廷海盆海戰”中地菲利普斯。白佑彬不但將爲帝國海軍贏得至少兩年的戰略優勢,還將創造一個海戰史上的奇蹟。

隨着第11-2主力編隊迫近,五點五十五分。第51特混艦隊的航向轉到了二百二十五度。

六點整,第11-2主力編隊的航向轉到二百度的時候,炮戰再次開始。

此時,第11-2主力編隊與第51特混艦隊的距離大概只有一萬八千米。同時,第51特混艦隊與第11-1主力編隊的距離還有二萬四千米。

毫無疑問,斯普魯恩斯選擇的轉向時機再次準得不能再準了。

與之前地炮戰不同,斯普魯恩斯沒有讓第51特混艦隊降低速度。換句話說,他根本沒有打算與第11-2主力編隊糾纏。只是,在前十五分鐘的戰鬥中。第51特混艦隊裡的四艘戰列艦都瞄準了第11-2主力編隊的首艦,也就是“太宗”號。顯然,斯普魯恩斯已經發現“太宗”號是第11-2主力編隊的旗艦。爲了儘快擺脫第11-2主力編隊,他決定孤注一擲,儘快打垮“太宗”號。

收到消息之後,白佑彬也迅速做出了兩個決策。

一是讓第11-1主力編隊的航向轉到二百度。二是讓第11-主力編隊減速進行炮戰,並且優先炮擊第51特混艦隊內的二號與三號目標艦。

兩名指揮官在這個時候做出的決定,對這場海戰的最終結果產生了決定性地影響。

六點過八分,“英宗”號與“太宗”號失去了聯繫。

隨後。白佑彬收到了“太祖”號發來的報告,“太宗”號艦橋中彈。

衆多軍官都萬分震驚,結果都沒有發現,指揮官的神色只是微微一變,隨即就鬆開了捏緊的拳頭。

誰也不知道白佑彬此時的感受。

“太宗”號的司令艦橋與航海艦橋捱得很近,艦橋中彈,很有可能意味着司令艦橋遭到了打擊,在此情況下,包括藍凌波在內的第11-2主力編隊的指揮部軍官都難逃一死。只是。誰能保證戰場上不會出現奇蹟?

只是。誰又敢完全奢望奇蹟?

如果真有奇蹟,那麼第51特混艦隊就不可能撐到現在。早就該趴下了。

另外,此時也正考驗着白佑彬作爲艦隊指揮官的能力。如果他受到個人感情地控制,在戰場上做出錯誤地決策,那他肯定不是一名合格的指揮官。

僅僅三分鐘後,南方海面上突然出現地火球再次讓衆多軍官的心懸了起來。

只是,太近了,只有二十多公里,第11-2主力編隊在接近四十公里外。

“敵艦中彈,是敵艦中彈了!”

瞭望員興奮的吼叫聲從艦內有線通話設備的喇叭內竄了出來,艦橋內的衆多官兵這才鬆了口氣,可是沒有一個人露出興奮與驚訝的神色。

太久了,戰鬥到現在已經進行了七個小時!

第9章 戰局突變第14章 必死決心第1章 全面進攻第14章 調整狀態第4章 引蛇出洞第64章 繼續前進第46章 頂級戰俘第50章 戰略合作第13章 戰爭決策第31章 海陸並進第21章 海上混戰第50章 傷痕累累第67章 全殲死敵第17章 繼續前進第23章 無理要挾第13章 別無選擇第42章 減速交戰第50章 當頭棒喝第43章 最後死戰第3章 致命絕殺第1章 血戰海地第21章 敵後包抄第40章 老當益壯第4章 開赴那霸第67章 別有用心第51章 疑雲重重第14章 戰爭橫財第25章 戰術意圖第15章 主力破交第31章 瘋狂對轟第4章 引蛇出洞第34章 創新戰術第8章 破冰之旅第24章 實戰考驗第50章 智者千慮第34章 咎由自取第26章 各就各位第11章 老將交鋒第8章 固若金湯第7章 擴軍計劃第9章 迫在眉睫第11章 透視真相第17章 爲國盡忠第10章 痛失親人第19章 誘敵送死第30章 嶄新任務第26章 臨危授命第6章 遙感戰鬥第3章 軍事技術第15章 真真假假第8章 心情可好第24章 警告在先第32章 戰爭難民第44章 冒牌主力第50章 傷痕累累第37章 關鍵砝碼第14章 秘密動員第44章 支柱崩潰第70章 名將獻禮第2章 艦隊改制第30章 快速專家第54章 民主日本第10章 走馬上任第9章 爭取主動第32章 前途艱辛第27章 英國戰敗第12章 自私代價第27章 紛紛擾擾第16章 時機成熟第21章 見死不救第24章 見好就收第7章 將計就計第24章 進軍美洲第4章 時來運轉第34章 輕重對決第23章 田忌賽馬第13章 戰爭決策第25章 摸黑前進第52章 等待機會第45章 寶貴經驗第29章 半途而廢第25章 戰術意圖第17章 繼續前進第11章 鬼使神差第18章 怒海追蹤第51章 指揮換人第12章 戰術規劃第57章 求勝心切第26章 臨危授命第58章 出奇制勝第21章 敵後包抄第27章 臨時變陣第33章 創造機會第14章 調整狀態第17章 狼入羊羣第25章 旁觀者清第13章 混亂之戰第7章 一觸即發第37章 戲劇轉變第41章 如意算盤
第9章 戰局突變第14章 必死決心第1章 全面進攻第14章 調整狀態第4章 引蛇出洞第64章 繼續前進第46章 頂級戰俘第50章 戰略合作第13章 戰爭決策第31章 海陸並進第21章 海上混戰第50章 傷痕累累第67章 全殲死敵第17章 繼續前進第23章 無理要挾第13章 別無選擇第42章 減速交戰第50章 當頭棒喝第43章 最後死戰第3章 致命絕殺第1章 血戰海地第21章 敵後包抄第40章 老當益壯第4章 開赴那霸第67章 別有用心第51章 疑雲重重第14章 戰爭橫財第25章 戰術意圖第15章 主力破交第31章 瘋狂對轟第4章 引蛇出洞第34章 創新戰術第8章 破冰之旅第24章 實戰考驗第50章 智者千慮第34章 咎由自取第26章 各就各位第11章 老將交鋒第8章 固若金湯第7章 擴軍計劃第9章 迫在眉睫第11章 透視真相第17章 爲國盡忠第10章 痛失親人第19章 誘敵送死第30章 嶄新任務第26章 臨危授命第6章 遙感戰鬥第3章 軍事技術第15章 真真假假第8章 心情可好第24章 警告在先第32章 戰爭難民第44章 冒牌主力第50章 傷痕累累第37章 關鍵砝碼第14章 秘密動員第44章 支柱崩潰第70章 名將獻禮第2章 艦隊改制第30章 快速專家第54章 民主日本第10章 走馬上任第9章 爭取主動第32章 前途艱辛第27章 英國戰敗第12章 自私代價第27章 紛紛擾擾第16章 時機成熟第21章 見死不救第24章 見好就收第7章 將計就計第24章 進軍美洲第4章 時來運轉第34章 輕重對決第23章 田忌賽馬第13章 戰爭決策第25章 摸黑前進第52章 等待機會第45章 寶貴經驗第29章 半途而廢第25章 戰術意圖第17章 繼續前進第11章 鬼使神差第18章 怒海追蹤第51章 指揮換人第12章 戰術規劃第57章 求勝心切第26章 臨危授命第58章 出奇制勝第21章 敵後包抄第27章 臨時變陣第33章 創造機會第14章 調整狀態第17章 狼入羊羣第25章 旁觀者清第13章 混亂之戰第7章 一觸即發第37章 戲劇轉變第41章 如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