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城面臨趙燕聯軍的威脅,皇室搬遷,使得王城內的百姓,頓時炸開了鍋,人心惶惶,紛紛逃難出城。
整個臨淄古城,完全沒有了往日王城的莊重與繁華,如今卻是車水馬龍往城外逃走,禁衛軍護送王宮和皇室宗親嫡系,往東面的即墨城趕去。
貴族和大臣們,需要自己的家將和奴僕搬運行李前往。
城內百姓們,則是各自搬家,用小木車推着糧食和孩子,帶着媳婦,逃離臨淄。
一時間,喧鬧聲、吵罵聲、孩子嚎啕哭聲混合在一起,混亂不堪。
潛龍特工行動組在一些木質結構的宅院點起火來,秋風勢大,大火一起很難撲滅,城內四處火光,濃煙滾滾,使得逃難的百姓和貴族們,更加心驚,有的甚至以爲敵軍殺來,更加慌忙逃走。
錦衫衛的間諜們,按照名單上的地址和樣貌,抓了一些貴族和士子,秘密送往城外,放入箱子裡,要遣送回燕國,一些有希望繼承復國皇室的田氏貴族,要麼被俘虜,要麼被暗殺一些。
其餘跟着齊王一起遷都即墨的皇室宗族,暫時沒有下手機會,只好作罷。
即墨城在齊東半島的東面平原之地,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濱而得名,再往東面,就是黃海和嶗山了。
這一日,三十餘艘大型戰艦,揚掛着雲帆,在黃海上航行。
燕國的海軍水師出動了,浩浩蕩蕩,一個大型戰船編隊,揚帆破浪,直濟滄海。
船隊中,有大型戰船十艘,船長十五丈,寬六丈。船外包有鐵皮,可掛起六面大帆,劃櫓在船底部,有近百水工在滑動,由於暫時還未發明出蒸汽設備,只能依靠人力來驅動。
戰船體中層和上層,都有炮臺口,左右可各安置四臺銅門大炮,一旦與敵軍的水師作戰,肯定所向無敵。
除了戰船外,還有馬船,用來裝運戰馬,馬船長二十五丈,寬十二丈。第三種叫“糧船”,是一種遠洋運輸船,用來裝運糧食,糧船長二十丈,寬九丈,除隨軍糧草外,還有軍械裝備。
這隻船隊共有三萬海軍陸戰部隊士卒,都是精銳之兵,還是第一次參加遠航登陸突擊戰,船板上的將士們,一個個身披精良戰甲,手持鋒利的兵器,忍不住心中的激動!
他們自己知道,這是一支王牌軍隊,即將嶄露頭角,到齊國實行梟首行動,以最快速度,從齊國嶗山灣登陸,撕破周圍的防線,雷霆一擊,攻破即墨城,掠走齊王和一切皇室人員、大臣,反抗和逃散者,可就地格殺,徹底滅了齊國。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燕國海軍陸戰隊終於派上用場了。
荊燕負責此次遠征的統領,一身鎧甲,繫着大紅皁角披風,站在甲板上,望着越來越近的海岸線,氣定神閒,神采飛揚。
“前方就是嶗山灣海岸線了。”
荊燕拿起超距離望遠鏡,眺望着齊國的海岸線,微微一笑道:“先鋒軍準備,即將登陸,迅速掃除河岸的烽火臺和駐軍。”
其實齊國、楚國這等瀕臨大海的國家,從未收到來自海上的威脅,所以在海岸線的上,只建造了一些零星的烽火臺,用來監視海嘯來襲或者異常情況,並非防禦海軍的,這海岸駐守的邊防軍,其實不足幾百人,有時爲了防禦近海流寇靠近,或者犯人從還上逃跑而設立的。
當先鋒軍的戰艦靠岸時候,有百餘齊軍守衛,佇立在礁石灘上,盯着龐大的戰船,完全驚呆了,一位百夫長喝問道:“來者是哪一國的使節?番邦異域嗎?”
回答他的是一輪弩箭,直接把岸邊的一百多齊軍守衛射殺,緊接着,戰船上落下一些小船和長梯木板,三千名先鋒突擊戰士,迅速登陸海灘,然後快速涌向了嶗山邊關。
半柱香過後,清除光了沿岸所有齊兵守衛和附近漁夫,海軍大部隊開始登陸。
鏘鏘鏘——
盔甲晃動,整齊的步法,發出着有節奏的韻律,但從這股扣人心絃、沉穩如泰山般的聲響,就能看出這支精銳的威武氣勢。
“西北十里,嶗山邊塞大營!”
“喏——”
沒有多餘的廢話,行動指示下達後,全軍立即出發,騎兵迅速衝前,數十車兵拉着三臺銅門大炮,還有一些炸藥包隨行,遇到激烈放抗和堅固城門堡壘,直接開炮炸開。
這支海軍陸戰隊的行軍速度非常快,哪怕是揹着一些裝甲和食糧,軍械厚重,但是跑起來仍比普通人馬快上不少,體能充沛,而且全軍都是一個節奏,凝之如山。
當大部隊感到嶗山邊塞營寨時候,那裡早已被先鋒突擊隊攻破,斥候散出,方圓數十里,全部控制了。
“原地休息一個時辰,黃昏時候,兵發即墨城!”
“得令——”軍令上下通達,將士用心,衆志成城。
即墨城,古老滄桑,已經巍峨聳立數百年了,自春秋時期,還是姜齊政權的時候,就在這裡建立了即墨古城。
數年內過去,經過數代齊王的經營,反覆修繕和擴建,成爲齊東半島的東部,幾乎最大的一座城池。
齊宣王帶着後宮嬪妃和皇室子嗣、宮女、貴族們入住了即墨行宮,一片慘淡。
寂寞深夜,冷清的宮殿,人心惶惶,往日富齊王室的莊嚴已經蕩然無存了。
宋王妃妲榕一身素裙,身段嫵媚不已,豐腴極美,她看着現在的齊王行宮,與她離別宋王宮時,又有何不同呢?
剛來齊國的那些日子,侍奉齊王,枕宿風月,她以爲自己終於找到一位明君霸主,以後不必過着擔驚受怕的亡國生活,可是想不到,昔日不可一世的齊國,剛輝煌兩個月,就被五國盟軍打破山河,美夢成泡影。
這時候,她站在宮廷院落內,握着欄杆,看着院內梧桐落葉,不禁想到了當年魏國一位名士的詩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詩詞,正是辰凌當年在魏國時候,思念故國燕朝,而背寫下的,用來臨摹練筆,被洛才女發現,收入了洛雨詩刊中,落款寫的自然是辰凌所作。
宋王妃妲榕平時很酷愛詩詞,也曾派人到魏國購買了一套詩集,特別對魏國辰凌的詩詞,格外傾慕不已,當年聽到他陣亡在小衛,還曾爲他傷心好一陣子,雖未謀面,卻神交已久。
若不是他已經陣亡了,宋王妃妲榕都想着現在獨自逃離,前往魏國尋他了,只有能寫出這樣真性情的詩文男子,才更值得她託付身心,而不是依仗權貴君王,那種‘身在心不屬’的感覺。
就在這時,忽然聽到一聲炸響,從城門的方向傳來,嚇了她一跳,但緊接着,銅鑼和鼓聲急促響起了,聽那警示聲,似乎有敵軍襲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