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剛放亮,蘇秦就登上軺車向齊王宮而來,要在早朝上,面見齊宣王。
齊王宮在臨淄城的北面,與王宮遙遙相對的,在南面,是聞名天下的稷下學宮,天下國士奔向投奔的學府,同時它的劍宮也是戰國十大修煉聖地之一。
中間是一片異常寬闊的街市,那便是名聞天下的臨淄“齊市”,所有的朝臣進宮,都得從這片街市穿過,這種都市格局,在天下都會中堪稱獨一無二。
自從建成商坊街市以來,各國商賈們便大感興趣,一片商市竟能和王宮比肩而立,這在當時確實是天下獨一份,這無疑表明,齊國大大的看重商人。
這在飽受“抑商”之苦的商人們看來,簡直比賺錢本身還,於是,天下的富商大賈竟是接踵而來,爭相求購店面,同時又在臨淄大買地皮建房建倉,倏忽十幾年,齊市竟然成了天下最繁華的第一大市。
臨淄人口大增,百工商賈達七萬多戶,幾近五十萬人口!齊市與魏市,大有不同處,魏市風華侈糜,多以酒肆、珠寶、絲綢、劍器名品爲中心;齊市則平樸實惠,主要是魚市、鹽市、鐵市、布市四大類,總的說來,風花雪月,齊不如魏;實惠便民,魏不如齊。
齊王規定:朝臣入宮,非有緊急國務,必須步行穿過“齊市”;運輸車輛與緊急軍務,可走旁邊專門設置的車道;朝臣入宮,須得向齊王稟報街市遇到的逸聞趣事。
蘇秦在車上挑開窗簾望着稷下學宮,心中微微起伏,他明白,這個學宮,是齊國文化促進交流之地,如今齊國強大,人才濟濟,物資豐富,兵強馬壯,地域之廣,超越諸侯,早就有了吞燕滅秦,一統六國之雄心,齊宣王又是一個極其浮誇奢華,好大喜功之人,勸其收手的確有些難度。
齊國遠處大海之濱,土地肥沃,民風強悍,非但涌現了孫武這樣的兵學世家,且近數十年來又文風大盛、工商業昌隆,秦國被削弱之後,東方六國,就只剩下齊國最大了。
但蘇秦並不看好齊國,齊國田氏的立國根基遠遠沒有魏韓趙牢靠,三家分晉,歷經百餘年流血爭奪,其後相繼變法改制,軍民一統,如臂使指。
齊國則不然,田氏主要靠上層篡奪殺戮之方式奪得姜齊政權,舊貴族盤根錯節勢力極大,田氏在齊國執政後又沒有徹底變法改制,世族封地的勢力依然很大,根基自然不堅實可靠,甚至都不如全新的燕國有生機。因爲齊國要強大,必須有一次徹底的改革,而改革就要牽動全國各階層,齊國重商,貴族較多,利益很難撼動,窮富相差懸殊,無法形成一個生機勃發、根基穩定的國家。
由於蘇秦代表燕國出使,對於齊國而言,燕國處在滅亡邊緣,根本算不上外交使臣,因此齊宣王根本沒有重視,直到早朝結束,纔想起讓燕國使者進殿面君。
接近晌午,蘇秦才被召入宮內,在大殿上,跪拜齊王。
蘇秦入了大殿,看到大殿宏偉氣派,奢華無比,大殿之上坐着一位四十歲的中年男子,氣勢威武,正是在位十年的齊宣王田闢疆,是田氏齊國的第七代君主。
蘇秦先拜了兩拜表示祝賀:“恭祝齊王,賀喜齊王!”
“哦,我何喜之有?”
“齊王您即將成爲天下霸主,秦國此時衰微,燕國即將滅亡,趙、魏、楚、韓論實力都不是齊國的對手,恢復春秋時期齊桓公霸主的時候到了,齊國將再次成爲中原的霸主王者,難道這不值得外臣恭祝賀喜嗎?”
齊宣王微微點頭,本以爲這燕國使者一入殿就是爲了燕國說事,痛斥一番,或者軟求一番,想不到先恭賀起敵國君王來,真是前所未有,對着蘇秦有些刮目,問道:“蘇秦,聽聞你是鬼谷子的高徒,張儀的師弟,才華出衆,怎麼眼光如此不濟,選擇了投效燕國這種即將滅亡之國,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蘇秦淡淡一笑道:“這正是外臣今日來齊的目的,其實我最看好的是齊國,齊國南面有泰山,東有琅邪山,西有清河,北面有渤海,可以說四面都有天險的國家,齊國的土地縱橫兩千餘里,軍隊七八十萬,糧食堆積如山,三軍精良,進攻如鋒芒之刀刃,弓弩勇猛快捷,騎兵所向無敵,戰如雷霆,解如風雲!”
“臨淄富而殷實,這裡居民沒有不吹吹竽鼓瑟、彈琴擊築、志向高遠、意志飛揚,憑藉着大王的顯明和齊國的強盛,天下沒有哪個諸侯國能比得上!”
“只可惜,秦國衰弱之後,已成爲衆矢之的,馬上成爲下一個秦國,同樣處在被瓜分的危險之中,蘇秦替大王捏一把汗!”
“此話怎麼講?”齊宣王狐疑問道。
蘇秦縱橫捭闔,鋪陳設局,用辭藻兜了一個大圈,終於切回到主題上,從容答道:“人餓的時候,之所以不吃毒藥,是認爲即使能填滿肚子,可是不久就會死去;現在燕國弱小,瀕臨覆亡,但反抗力仍在;秦國衰退,元氣大傷,卻無法將其滅國,中原諸侯的矛頭都在觀望齊國,因爲齊國就是唯一的強國了。”
“如果大王貪圖十個城邑的便宜卻使中原諸侯都起了戒心,很有可能迅速形成五國聯軍,攻打齊國,因爲諸侯國誰也不願意看到齊國滅燕,然後迅速強大,吞併了他們的領土國家,這就叫脣亡齒寒,防患於未然,實不相瞞,外臣蘇秦在來齊之前,已經攜帶燕國儲君的外交令,經過了趙國、魏國,趙王與魏王都已答應結盟出兵,韓與趙魏歷來不分邦,楚國南蠻子更願意落井下石,五國聯盟已悄然形成。”
“現在侵入燕國的五十萬齊軍,只剩下三十萬不到,而且前線糧食被燒,軍餉不足,而燕軍重新整編十萬精兵,開春之後就要與齊軍決戰,假如這個時候,趙、魏、韓、楚同時出兵,切斷孟嘗君那十萬大軍,無法回齊,齊國四面受敵,如何應當?這與吃毒藥充飢一樣危險,所以最好還是不要這樣做。”
齊宣王頓時一驚,心想有這等事?不過他早朝倒是聽聞燕國使者先去趙、魏,後來齊國的消息,因此使得傲慢自大的齊宣王,心中不爽,纔沒有馬上召見蘇秦,這時聽到五國暗中要結盟對付齊國,頓時有些驚慌,因爲齊國雖強大,但是天險卻沒有秦國那樣堅固,一旦五國出兵,齊國必敗,他下意識問道:“既然如此,該如何辦呢?”
蘇秦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回答道:“聖人做事,能夠轉禍爲福,因敗取勝。因此儘管齊桓公雖有女色的牽連,自己的名聲卻更加的尊貴;韓獻子雖因殺人獲罪,但自己的地位卻越發穩固,這些都是轉禍爲福、因敗建功的例子。大王可以聽從我的意見,不如歸還燕國餘下十幾座城邑,並以並用謙恭的言辭向五國澄清,齊國只是爲了幫助燕國平定內亂,讓中原諸侯暫且寬心,放開敵對的情緒,把這種矛盾轉化開,同時約定趁着這次分秦的機會,可以預定諸侯六國進行一次會盟,把他們下一步抗齊的目光轉到征服周圍小國上,比如魯、宋、衛、越、中山國等等,這些小國,苟延殘喘,不斷在邊境滋擾大國,大家可以選定目標,各選一國,憑自己能力消滅附近歸屬國,擴充領土,互不干涉。
這樣大王無形中化解危機,還能讓各大諸侯國推崇齊國的謀略,當之無愧爲中原霸主,燕國平白無故收回城邑,兩國不用交戰,也會感激大王,化解仇恨,如此,大王不就避開了衆強敵,反而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嗎?那麼大王發號施令,天下諸侯又有誰不會聽從呢?這可是霸主的事業,也是所謂轉禍爲福,因敗建功的好辦法。”
齊宣王聽後非常高興,覺得這一條妙計,既轉危爲安,把危機消於無形,還能各有所得,消滅附近的一些小國,換做以前,如果對小國用兵,將受到其它大國的相互制約,生怕一家獨大,這次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統一意見在一起,等齊國成爲霸主後,再找時機分化、消滅五國。
“好,蘇秦先生不愧爲鬼谷高徒,見解獨特,目光長遠,寡人差點誤中一些大臣的謬見,今日糾正過來,幸好爲遲不晚,沒有釀成大禍,待寡人與重臣商議過後,就下令入燕大軍退兵,歸還城池,希望從此結爲兄弟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