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嘴上,應明說的是魏進忠不能做這樣的工作。
他是要當軍官的人,將來四處巡演很危險,而且倫敦離不開人。
但實際上真相只有一個——應明覺得魏進忠長得不夠威武。
當然這個標準跟魏進忠好不好看沒關係,魏進忠好看,從墨西哥到倫敦,別管是西班牙妓女還是英格蘭妓女都喜歡他。
但他在應明的審美里不夠威武,更像個遊俠而非士兵,應明看來這種需要與敵人搏鬥、富有仁慈之人且最後被敵人害死的角色,應該是威武且溫柔的。
恰好,應明在倫敦的兵,有很多這樣的人——最早是北洋騎兵裡個頭比較大的人。
北洋騎兵的戰馬標準,是肩高四尺二寸至四尺五寸,這個數據基本上就是蒙古馬裡肩高最高的那一部分。
而旗軍的最高身高則要求在五尺七寸八分,因爲身量越高、鎧甲越重。
一名一米八的士兵全副武裝時所穿戴的鎧甲在甲裙、臂縛上就會比一米六的士兵重上三四斤,他們本身的人也重,通常都有一百五十級斤。
算上盔甲、裝備,一匹馬的負重在二百斤往上,這種情況下沒有副馬,戰馬連續機動兩日就得癱。
他們在海外當着當着兵,個子變高或變壯了,就會超過戰馬承受能力,差一點兒就要被調到步兵部隊當副旗官,靠着安達盧西亞、夏爾馬才續上騎兵生涯。
其實在相對低烈度的戰鬥中,騎兵兄弟們很喜歡有這樣的戰友在身邊——他們總會把戰馬累死。
身爲騎兵沒人願意把戰馬當作消耗品,但不可辯駁的事實是戰馬確實是消耗品,就連人命,投入戰爭也會成爲消耗品。
應明突然在這個時刻就對湯顯祖的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湯顯祖所準備的一個甚至與明軍沒多少關聯的情節裡,他無端地看見了戰爭的殘酷。
他甚至能從這個簡短的劇情裡看見這個人的一生。
有個孩子,家鄉青山綠水梯田壯美,讀了十年書,在宗族社學深受教諭喜愛,說將來這會是個舉人公。
農活是他拿手好戲,種地插秧總是比別人幹得又快又好,他聰明伶俐,總認爲天生有才能、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考科舉那年,看重他的二大爺拿出棺材本,整個宗族湊出白銀十四兩送他考試,拿了個秀才回家,卻沒錢再去考舉人。
他會書法、會畫畫、會寫詞能寫詩,知道人生之艱難,也看過崇山峻嶺之風采。
他不屑於當個跑堂的、算賬的、教書的,喝醉了,夢想要在最近的府城外買上二頃地、蓋起二進八間懸山頂的大房,憧憬着有一天成爲人上人。
有一天他離開家鄉出外闖蕩,留着垂垂老矣的父母與青梅竹馬的姑娘,說去投奔他處,混出名堂就回家。
他沒能投奔到哪個大員身邊做幕僚,最後加入帝國的後備軍校,穿着有好幾顆銅釦子的新軍兵服,每天喝牛奶吃雞蛋,二兩的月俸享受着整個帝國最新的軍士技術。
手腕粗的長矛刺斷三根、負重奔襲跑壞了膝蓋,就連停訓休息那半年都把精造天下太平銃的銃管打彎兩條,一斤裝的虎蹲炮火藥包一天能打空八包,練習炮術佛朗機炮都被打漲兩門,火箭、掌心雷更是沒完沒了地放。
他不想在老家的府城買房了,將軍說帝國在海外有大片未經開墾的土地,等他們出海退役,可以隨便挑選一個地方,官府會給五百畝甚至更多的荒地。
帶着這樣的憧憬,他成爲光榮的北洋騎兵,加入帝國最精銳的部隊,爲皇帝照臨四方而戰。
爲此不惜在麻家港的隆冬蜷縮發抖、在常勝縣的盛夏大汗淋漓,在白馬河的泥濘中與敵對的西班牙人浴血廝殺。
終於,遙遠大洋的另一邊,帝國商人說有一片土地要歸附大明,調令很快就下來,年輕的天之驕子乘着能買下整個城鎮的巨大戰艦,在大東洋的萬頃波濤裡被鹹溼的海水濺了一身。
他來到普州、來到倫敦,這個比他家鄉到北京還遙遠十倍百倍的偏僻地方,打贏了一切所能打贏的戰鬥,最後因爲仁慈放下端起的鳥銃。
死在一把從背後刺來的卑劣匕首上,沒有棺木、沒有草蓆,人們發現他時躺在叢生雜草裡,價值數十兩的裝備無影無蹤,腐壞的屍首被野狗與渡鴉蠶食。
他留在家鄉的父親收到消息後積勞成疾很快去世,母親不能接受發了瘋每天站在村口樹下等孩子,青梅竹馬的姑娘在第三年尋了人家,給一個和他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的富商做了小。
而他,只是東洋軍府向朝廷年度報告中四位傷亡數字的其中之一,在十幾個文件中出現,只有一個留下他的姓名,並在十幾年之後被某個清理檔案的吏員拿去燒掉。
應明並不覺得這樣的劇情在這片土地上真的發生過,但他認爲相似的事每天都在發生。
無非是一顆炮彈、一顆鉛丸、一支弩箭、一杆長矛、一次衝撞、一場失敗的手術,幾個家庭、數十上百人數年如一日的培養,全部灰飛煙滅。
一名跟自己奮戰的士兵,最終能留下什麼?
他看不上的戲劇,突然就有了意義。
至少應明看見的《倫敦記》,能證明一個死去的士兵活過。
如果換個劇本,也許能證明許多死去的士兵曾經活過,他們會活在以後。
等他同時代的人都死了,也許他還活着,活在每個看過戲劇的人的記憶裡。
應明不在乎英格蘭百姓看了這部戲劇會想到什麼,能不能感受到湯顯祖處心積慮的解構都鐸王室權力,即使這部戲劇像他原本所想象的那樣,在戰爭的應用上只是一場無用功也沒關係。
他是個盲從陳沐的人。
在陳沐的對外策略中從來沒用過懷柔手段,低級軍官出身的應明也不懂什麼叫因地制宜,在他看來陳沐能爲帝國掌控新大陸,他也一定能用同樣手段掌控英格蘭。
但對他來說這次前來觀劇是值得的,讓他明白一些比戰爭更爲重要的東西。
就像陳沐推動的英雄志小說,這一次,應明要推動大明英雄戲劇的發展。
讓他們與世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