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立煌親切地握着了羅卓英的手,《大公報》的隨軍記者趕快上前用帶着鎂光燈的相機記錄下這歷史的一幕,背景中還有新編第一集團軍的三位虎將。何俊才後來通過《大公報》看到了這張照片,笑容出現在他的臉上。恐怕這個世界上,只有何俊才才能認識到這張照片的不同尋常,在他的歷史上,曾經在緬甸戰鬥過的國民軍將領齊聚一趟。不同的是羅和三位軍長是第一批中國遠征軍,而衛立煌指揮的是第二批中國遠征軍,等到衛立煌進入緬甸的時候,只有孫立人還在緬甸奮戰,其他的人已經撤回國內,而時任200師師長的戴安瀾將軍則已經爲國捐軀。而現在陰差陽,這些人居然齊聚在第一戰區,日本人接下來就有得好受的了。
河南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黃河更是一道天然的防線。日本全面入侵中國後快速推進,終於在黃河岸邊被中隊死死地擋住了。第一戰區的實力在所有戰區中居於首位,這可以從它的戰區編號中看出,也可以從它擁有8個集團軍和一個直屬軍的編制也可以看得出來。只不過這些軍隊雖然屬於中央軍的序列,但是在湯恩伯等人的管轄之下卻是草包,軍紀渙散,對付不了日本人,卻對河南的百姓開刀。河南的百姓狠他們甚至超過了日本人。(在歷史上1944年的一號作戰中,河南的老百姓就將湯的5萬軍隊繳械,讓世界譁然)
而日本人也非常重視河南的這個戰略要地。原本佔據武漢、九江、南昌一線的日軍第11軍已經被擊退,回到了安徽合肥和江蘇、上海等地駐防,這樣一來,河南戰區就頂在了第一線,日軍將很多精銳的部隊部署在了這裡。
與第一戰區江防部隊隔江對峙的日軍有駐紮在垣曲的日軍第3和59獨立旅團,駐紮在新鄉附近的日軍第12軍一部,其中值得一說的是在其縱深,還有一個獨立騎兵第4旅團以及戰車第3師團提供支援。在黃河的南岸,江蘇是被日軍全境所佔領的,河南的開封駐紮着日軍第12軍的另外一支軍隊。在更遠一些的地方,還有大量的日軍其他作戰部隊比如黃河以北的日軍第1軍,在江蘇、上海等地的日軍第13軍以及在安徽的第11軍殘部。還好去年底將日軍第11軍趕出了武漢地區,否則第一戰區還真的就是處於三面包圍之中。當日軍第11軍撤出武漢後,李宗仁的第五戰區就奪回了湖北北部地區,這樣一來第五戰區就跟第一戰區連接了起來。而第一戰區在西面則跟胡宗南的第八戰區連接在一起,在之前的抗敵中,由於南面爲日軍第11軍所阻隔,第八戰區是第一戰區連接後方的唯一通道。
提供空中掩護的是日軍第五航空軍,軍司令爲下山琢磨中將,旗下包括駐紮在華北地區的日本陸軍第二飛行師團和第五飛行師團,以及駐紮華中和華南地區的獨立飛行團和飛行戰隊。第二飛行師團下屬有第七、第九、第十二飛行團,都是日本的老牌飛行師團,師團長德川好敏中將是日軍的功勳飛行員。而第五飛行師團是在以前的第五飛行集團上改編的,下轄第一、二、八飛行團。這兩個飛行師團爲日軍提供了空中掩護和偵查。除了這兩個飛行師團以及其他作戰部隊外,還有數個航空地區司令部、野戰航空修理廠和高射炮連隊歸第五航空軍指揮。
第一戰區一直面對着日軍的壓力,別看第一戰區擁有8個集團軍,不過卻在日軍的虎視眈眈之下,當蔣鼎趣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的時候,他日夜祈禱日軍不要主動進攻,因爲即使擁有着黃河天塹,他的軍隊,包括湯恩伯這個副司令長官管轄的4個集團軍恐怕難以擋住如狼似虎的日軍的。
衛立煌重新接手第一戰區後,不僅命令軍隊加強戒備,鞏固防守。還將手中的第40軍全部改爲憲兵,派駐到各地整頓軍紀。搶劫民衆、婦女、延誤軍機、不服從軍令的一律從嚴處理。等到新編第一集團軍抵達洛陽後,衛立煌更是大張旗鼓地槍斃了一批兵痞並處分了一批將領,這些將領都是蔣鼎趣和湯恩伯的心腹。衛立煌手握軍委會的整頓令,再加上新編第一軍的大力支持,這兩個地頭蛇只有將苦水咽回肚中。幾周下去,河南的局勢有所好轉,軍隊開始將重心放在防守之上,擾民的事情是不敢再做了。如此一來,第一戰區在河南的局面稍稍顯得好看了點,總歸不是之前那樣一觸即潰的樣子了。在戰時,也只有這樣的鐵血政策才能管用,要是一個一個抓起來審問,不但耗時耗力,而且起不到震懾的效果。對於衛立煌的一系列行動,軍委會並沒有發出反對的聲音,因爲接下來的大戰就會要爆發在第一戰區,在戰前給予司令長官無條件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衛立煌在其中所耍的一些小花招、安插人的事情也被忽略了,只要能獲勝,都不是問題。
中日雙方空中的接觸從一月前,也就是2月上旬就開始了。爲了保障洛陽機場上起降的物資和軍用運輸機的安全,爲了保障河南其他地區的機場上戰鬥機和轟炸機的安全。周志開的第五十二戰鬥機團和蔣紹禹的第六十二轟炸機團轉場到了洛陽、伊川、臨汝、襄城等地。周志開是一個急性子,當初在第四大隊中就是一個古靈精怪的人,但是他的飛行技術好,膽大心細,在作戰中斬獲頗豐,很快就以24歲的年齡升任了飛行團的團長,這種事情也只有在空軍中才有發生。而蔣紹禹則是一步一個腳印成長起來的,當年的“紙片轟炸東京”中,蔣紹禹就是其中一架轟炸機的飛行員。
周志開的第五十二戰鬥機團來到河南後,立即開始了着手搶奪制空權。前來偵查的日軍百式司令部偵察機(ki-46)遭到了攔截,這種日軍認爲高空高速偵察機相比野馬的性能來說還有一截差距。
華北方面軍的裝備百式司令部偵察機的是第18和第55獨立飛行中隊,他們所使用的百式司令部偵察機已經是在中國空軍戰鬥機威脅下的第三代作品,被稱爲百式司偵三型。它不但調整了氣動外形、更換了更大功率的HA-112型引擎,還改進了排氣管,從單排氣管改爲集合式排氣管。經過日軍的測試,這樣改進後百式司偵三型在6000米高度的可以達到650公里/小時的最高速度。日本陸軍認爲這種速度足以滿足偵查的需要,不過即使如此改進,其發動機的最大功率也只有1500馬力,跟中國空軍的發動機動輒2000馬力相比差距很大。在盟軍中,有一個觀點,認爲只有裝備超過1800馬力的發動機的飛機才能稱爲先進飛機,這樣一來日軍的飛機都悲劇了。不得不說日軍飛機設計理念是很優秀的,但是發動機成爲其永遠的短板。
650公里/小時的速度是日軍飛機中不可比擬的,但是比起殲三野馬式戰鬥機那700公里/小時的最高速度來說,第18和第55獨立飛行中隊的百式司偵就悲劇了,這還是在殲三野馬式戰鬥機的崑崙發動機沒有注水加力的情況下。在半年之前,崑崙發動機的注水加力裝置已經正式上線,原有的野馬式戰鬥機逐步換裝了新式引擎。在通過發動機注水加力的情況下,崑崙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可以達到2500馬力,在短暫的持續下可以快速擺脫追擊的戰鬥機,或者突然發起進攻。
日軍百式司偵中的飛行員只有絕望地看着塗着猙獰大嘴的野馬式戰鬥機慢慢接近。由於是偵察機,只有兩挺機槍在前方,後座的飛行員手無寸鐵。同樣由於是偵察機,其機體無法負荷大範圍的機動,所以不能像其他戰鬥機那樣俯衝翻滾脫離。一架架的百式司偵在中國空軍第五十二戰鬥機團殲三野馬式戰鬥機雙擊編隊的伏擊下在空中開花,殘骸拋灑在河南乾枯的土地之上。從6000多米高空掉下來的飛機在地面上摔得粉碎,沒有任何利用的價值,附近的農民紛紛來撿廢舊金屬賣錢(空軍爲這些廢鋁開出了好的價格)。百式司偵一般是兩名飛行員,一名負責駕駛,一名負責操縱電臺傳回消息,這麼高的地方被擊落,即使跳傘都沒有機會。後來發展到百式司偵一中國空軍的戰鬥機靠近,後座的無線電操作員就急忙發出訣別的電報,深怕晚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這種送死的方式使得負責偵查的第18和第55獨立飛行中隊士氣及其低下,很快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就下令停止了這種白白送死的偵查任務。
沒有了這種被盟軍稱爲“照相館的喬”的偵查機傳回的信息,黃河以南中隊的部署就只有依靠潛伏在第一戰區的諜報人員,以及從開封和黃河鐵橋南橋頭堡派出的騎兵了,這樣雖然偵查效率大大下降,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