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

說起來姚啓聖都不知道自己這一輩子算是命好還是命不好,康熙還沒有登基的時候他就已經是通州知事了,後來因爲剿匪的時候爲了報復當年受到的欺負,下令打死了當地的大戶,被人告了一狀,迫不得已,只好自己走人。好在後來查到那個大戶跟土匪有勾結,姚啓聖算是平了反,幾年下來,倒也混了個巡撫的差事,結果這傢伙又得罪了上司,連續幾年考功都是下下,吏部對官員是有要求的,連續幾年下下,當然是沒法當官了,於是姚啓聖又回了家。後來爲了求個出身,姚啓聖入了漢軍正紅旗。到了康熙二年,一心想當官的姚啓聖參加了科舉,一下子就得了個八旗鄉試第一,被吏部安排到了廣東任香山知縣。要是一般的人,憑着鄉試第一的名頭,混幾年也就慢慢的上去了,可是姚啓聖老想幹出點事來,結果擅開海禁,被貶到了盛京養馬,變成了不入流的九品官。也虧得三藩鬧事,大家發現需要一個對東南沿海比較熟悉的人當官,結果姚啓聖時來運轉,被派到了福建剿匪。畢竟是當地人,姚啓聖熟悉地形,家裡本身又是當地的大戶,結果立了功,被任命爲浙江溫處道僉事,這一下,這老小子發現當文官不好混,還是戰功升得快,於是處心積慮的跟耿jīng忠過不去,幾仗打下來,這傢伙成了福建布政司使。發現了這一條升官的捷徑以後,姚啓聖一發不可收拾,不但打仗用心,還自己掏腰包,前後拿出了五萬多兩銀子用於養兵犒賞,康熙知道了以後很是感動,認爲這姚啓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結果一道聖旨,這傢伙一下成了福建總督,官居一品,成了炙手可熱的當朝大員。

要說姚啓聖跟劉國軒也算是老熟人了,這兩人交手多次,互有勝負,姚啓聖對劉國軒是恨得牙癢癢,可又拿劉國軒沒辦法。別看姚啓聖在岸上打仗還行,可劉國軒手裡大多是水師,又不用固守城池,姚啓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拿劉國軒沒轍。

姚啓聖當然知道,劉國軒手裡的水師是臺灣的依仗,只要拿下了劉國軒,臺灣的問題就好辦了。爲了對付劉國軒,姚啓聖算是煞費苦心,三番五次派人聯繫劉國軒,答應只要劉國軒肯投降,不但不追究他的事情,還會保舉他爲官,可是劉國軒心中有數,這事要是沒有康熙的聖旨,光憑一個姚啓聖的擔保怕是靠不住,再說劉國軒一家都在臺灣,萬一有什麼問題,他這一家人可就保不住了,所以對姚啓聖的招安不理不睬的。

姚啓聖心中也有數,招安劉國軒的事不是他能說了算的,可是有劉國軒在,攻打臺灣就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姚啓聖也明白,自己到了這個年紀,若是想再往上爬,攻陷臺灣幾乎是他唯一的機會了,一旦cāo作不當,到時候搞得個損兵折將,搞不好功立不成,還給自己帶來麻煩。

爲了對付劉國軒,姚啓聖可以說算無遺策,一邊不停地跟劉國軒談判,想招安劉國軒,另一方面不斷的派出好手,試圖刺殺劉國軒,可惜劉國軒本就戎馬生涯一輩子,功夫自然是不用說的,而且他手底下還有一幫忠心耿耿的侍衛,姚啓聖派出去的幾波人馬都沒了音訊,搞得姚啓聖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好。

不過最近這一段時間姚啓聖總算是得了一個好消息,鄭經的手下施明良偷偷派人聯繫姚啓聖,說是想要投降大清。姚啓聖對施明良沒什麼興趣,但是施明良有機會接近鄭經。姚啓聖這一輩子就爲了當官,當然最善於抓住機會,對付劉國軒他是沒有什麼好辦法了,但是隻要施明良能抓住鄭經,臺灣的事情就問題不大了,到時候不管劉國軒是不是接受招安,鄭經都被抓起來了,劉國軒還能撐得住麼?

這段時間,姚啓聖幾乎每天都派人去聯繫施明良,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了施明良的身上。

其實姚啓聖也知道,只要遷界禁海,臺灣得不到大陸的補給,不管是誰來都撐不了多久,可問題是遷界禁海關係甚大,根本就是以本傷人的辦法,一旦實施,整個東南沿海頓時會變得一片蕭條,打下臺灣是沒有問題,可東南沿海的老百姓就遭殃了,姚啓聖本是浙江人,他當然知道在海邊討生活的人是離不開大海的,一旦實行遷界禁海,恐怕他姚啓聖家的祖墳都會給人給挖了。

打發走了給施明良送信的人,姚啓聖坐在屋裡呆了好半天,雖然按照施明良的說法,只要接應得當,抓住鄭經問題不大,最不濟也能殺了鄭經,可是姚啓聖明白,不管怎麼說鄭經也是當王爺的,施明良的計策是好,可是要想真正實施起來,誰也說不上這其中有什麼變數,況且臺灣大陸隔着茫茫大海,接應起來哪是這麼容易的?

“報告大人,朵藍郡主着人帶來書信一封,老爺見是不見?”姚啓聖正想着施明良的事,有軍士進來通報着。

“朵藍郡主?”姚啓聖有點懵,他根本就不知道這朵藍郡主是什麼人。再說了,正常情況下,皇親國戚是不宜結交朝中大臣的,這本是犯忌諱的事情。如果說着朵藍郡主擺着儀仗親臨,那麼即便他是朝廷的一品大員,也得出來接駕見禮,這樣的事也不是沒有過,時不時的有惺親國戚什麼的出來玩,到了地方,找地方官接待一下是有的,但是書信來往的情況的確少見,這朵藍郡主爲什麼不明不白的給自己寫信?

“是,小的驗看過來,來人的確拿着朵藍郡主的腰牌,小人不放心,還特意問了一句,這朵藍郡主是原大清皇家軍校校長的夫人,這次他是幫朵藍郡主的額駙給大人送信來的。”怎麼說都是總督府的人,平時大官見得多了,別看來人拿的是朵藍郡主的信物,但是問一聲也是正常的事情,更何況這朵藍郡主本沒有什麼名氣,他怎麼都得問清楚了纔好幫着通報。

“你是說這朵藍郡主是秦有福秦大人的福晉?快,快把送信的人請進來”姚啓聖這下算是明白了,原來這送信的不過是借了朵藍郡主的名義來的,其實是幫秦有福送信。別看秦有福跟姚啓聖沒什麼關係,而且秦有福根本就不是個官,相比姚啓聖這個一品大員不知道差到哪裡去了,可是姚啓聖明白,秦有福雖然沒有品級,大清皇家軍校校長也剛剛去了職,現在也不過掛了個大清皇家顧問的頭銜,可是在皇上的眼裡,秦有福的分量恐怕一點都不比他這個福建總督差到哪裡去。要說起來,秦有福要是真的到了自己的總督府,怎麼都是得迎一下的。至於秦有福爲什麼借朵藍郡主的名頭給自己寫信,這不是別人想用郡主的名頭壓着他這個總督,而是別人懂規矩,畢竟他秦有福是沒有品級的,雖然不是白身,但是也差不多,再說沒事他也用不着給自己寫信,大概是怕自己這個總督府的門難進,這纔不得以而爲之,越是這樣,就說明這件事越是總要,當然得把送信的給叫了來問個清楚。

……

“見過總督大人。”秦豹一進大堂,見到端坐着的姚啓聖,便規規矩矩的單膝跪下,行禮道。

“起來吧、起來吧。”姚啓聖受了一禮以後招呼着:“敢問大人如何稱呼啊?”

“在下秦豹,承蒙皇上恩賜,賞了在下一個從五品帶刀侍衛的進身。現在在秦府侍候朵藍郡主。”秦豹是按照規矩應答的。畢竟秦有福沒有品級,給他派幾個侍衛有些說不過去,正好朵藍嫁進了秦府,於是他們幾個秦府的老人便撿着了便宜,一個兩個都安排了武職。

“秦大人年紀輕輕的就是千總了,將來必定前途無量。不知朵藍郡主有什麼吩咐?”姚啓聖心裡明白,便是郡主也是用不了從五品的侍衛的,皇上能這樣例外安排,當然是爲了秦有福,要不然即使是自己這個總督府也沒有用從五品侍衛一說。

“其實倒不是朵藍郡主有事,下官這次來是奉了我們家老爺的命令,給姚大人通個氣的。我們家老爺說了,他這次奉旨丁憂,要在溫州呆一段時間,姚大人乃是福建總督,這浙江正是大人的轄區,於情於理,自當到大人這裡有個報備,另外我們大人還給姚大人寫了一封書信,還請大人過目。”秦豹現在是信差的角sè,當然不能亂說話,有什麼還得等姚啓聖看了信再說。

早有手下將信件交給了姚啓聖,姚啓聖也不多說,當堂將信開了,仔細閱讀起來。

讀了一會,姚啓聖的眉頭皺了起來:“怎麼會這樣?”說着話,姚啓聖吩咐手下:“你們先出去,沒有本督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大堂。違令者斬”

姚啓聖當然明白秦有福說的東西有多要緊,萬一泄露了出去,事情就麻煩了。

秦豹也很機靈,一看姚啓聖把人都打發走了,也不等姚啓聖發問,徑直說道:“我們家老爺是今天早上被劉國軒送上的岸,下官馬不停蹄,拿了大人給姚總督的信就來了。這之前我們家老爺已經下令台州縣知道這件事的人全都留在了縣衙,應該如何處置還請姚大人給拿個主意。另外我們家老爺讓下官告訴大人,這件事他已經派人將消息八百里加急送往廄,同時派人給施琅將軍送了信。至於具體實使得請大人擔待些。我們家老爺說了,他這次不過是適逢其會,碰上了而已,他現在正在丁憂期間,幫着拉一下線可以,具體該怎麼辦還得總督大人拿主意。”

秦豹的話很誠懇,沒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可是聽着姚啓聖的耳朵裡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姚啓聖心裡的話:這秦有福都把事情捅到皇上那裡去了,還他的好意識舔着說什麼全憑自己拿主意?這封信與其說是讓自己拿主意,還不如說是給了自己一個通知,讓自己全力配合,別壞了他的好事這下好了,這個秦有福也不知道走了什麼狗屎運,都被皇上整回家丁憂了還不老實,放着好好的官道不走,偏偏去走什麼水路,更過分的,劉國軒難得出海一趟就碰上了他,簡直是巧得都沒話說了。這要是放着一般人身上,姚啓聖肯定二話不說就會認定這不過是一場yīn謀,至少是有勾連的嫌疑,可是這事還真套不到秦有福身上。反正事情已經報道京裡了,該怎麼樣都得皇上說了算,至少在皇上沒有發話之前,別說姚啓聖想怎麼樣對付秦有福了,恨不得兩個人的身份得倒一個個,現在的事情得秦有福說了算,姚啓聖也只有配合的份。原想着施明良那邊要是成了事兒,臺灣的事就好辦了,現在讓秦有福這麼一搞,事情就有了變數,就算施明良成了事,想來劉國軒也不過是投降一途,可是隻要劉國軒投降,功勞可就得分給秦有福一份。姚啓聖心裡那個不是滋味,這秦有福這麼那麼好的命,什麼事都讓他給趕上了?再看看這人辦的這事,整個就是一市儈,也太會算計了。

姚啓聖那離知道,秦有福本身就是賣小菜出身的,最jīng明的就是算計。這次被康熙逼着丁憂的事本來就讓秦有福很不舒服,再說也讓秦有福又了很大的危機感,好不容易有了這麼個立功的機會,不管換了是誰都不會放過,更何況秦有福?

“事情本督清楚了,事關機密,台州縣衙的那些人必須控制起來,本督這就修書一封,還得麻煩你帶着我的人馬上趕回去,先把台州縣衙的衙役什麼的都控制起來。另外還請你告訴秦大人,此事事關平臺方略,馬虎不得,若是泄露了出去,事情就麻煩了。對臺州縣衙的人該怎麼處理由秦大人安排,本督只好派人協助,就不插手了。”姚啓聖當然知道這件事的關鍵就是保密,現在知道這件事的可不止一個兩個,自己要是傻呼呼的接手台州縣衙那幫人,萬一事情泄露了就說不清楚了,如今之計唯有把處理權交給秦有福,到時候出了什麼事情可就不關他的事兒了。

……

第116章 攻打岳陽-2第33章 開府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72章 連鎖計劃第139章 辦學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139章 辦學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94章 領兵出征第三十四章第74章 對抗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183章 完勝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25章 獻策定計第42章 準備好了第119章 回京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1章 救縣令第40章 禍起“圍牆”第25章 獻策定計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4章 忽悠領導第108章 打包送貨第93章 尋死覓活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135章 佔便宜第25章 獻策定計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2章 揀到寶了第十章第90章 刺殺—2第119章 回京第106章 兩軍陣前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19章 回京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81章 三藩起兵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109章 文廟第33章 開府第182章 攻打澎湖第62章 庫房尋寶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180章 談判-3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167章 丁憂第7章 不懂規矩第171章 唱戲的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23章 殲敵第84章 進宮見駕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137章 軍校-2第十章第178章 談判-1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119章 回京第137章 軍校-2第17章 剿匪會議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94章 領兵出征第21章 初見康熙第139章 辦學第53章 皇帝當大媒第114章 釣魚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64章 籌謀第155章 康熙檢閱軍校-1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120章 出大事了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155章 康熙檢閱軍校-1
第116章 攻打岳陽-2第33章 開府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72章 連鎖計劃第139章 辦學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139章 辦學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94章 領兵出征第三十四章第74章 對抗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183章 完勝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25章 獻策定計第42章 準備好了第119章 回京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1章 救縣令第40章 禍起“圍牆”第25章 獻策定計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4章 忽悠領導第108章 打包送貨第93章 尋死覓活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135章 佔便宜第25章 獻策定計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2章 揀到寶了第十章第90章 刺殺—2第119章 回京第106章 兩軍陣前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19章 回京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81章 三藩起兵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109章 文廟第33章 開府第182章 攻打澎湖第62章 庫房尋寶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180章 談判-3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167章 丁憂第7章 不懂規矩第171章 唱戲的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23章 殲敵第84章 進宮見駕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137章 軍校-2第十章第178章 談判-1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119章 回京第137章 軍校-2第17章 剿匪會議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94章 領兵出征第21章 初見康熙第139章 辦學第53章 皇帝當大媒第114章 釣魚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64章 籌謀第155章 康熙檢閱軍校-1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120章 出大事了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155章 康熙檢閱軍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