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輿論的威力

米思涵那個鬱悶啊,大清報文言文的版本是由禮部負責編撰的,頭版的內容跟秦有福搞的那個大清報白話文版的差不多,畢竟各種公文和皇上的聖諭什麼的是不能隨便篡改的。秦有福敢亂編吳三桂的花邊新聞,卻也沒有膽子隨便更改各部的公文和皇上的聖諭,那樣風險太大。在米思涵看來,秦有福搞的那個白話文版的報紙根本就不是個東西,語言粗俗不堪,用詞沒有文采,甚至沒有基本的文法,更不要說秦有福發明的那些標點符號了,但凡是讀過書的人,還用得着用那些小標點來斷句麼?若是非要斷句免得混淆了意思,空上一個格也就是了。可就是這麼個亂七八糟的東西,居然在市井之中獲得了極大的歡迎,發行量不斷提升,已經開始贏利了。倒是禮部搞的那個文言文版的報紙,雖然已經被各地州府衙門和官學訂閱,但是發行量始終上不去,逼得米思涵不得不每個月申請撥款維持着。

米思涵非常仔細的研究過秦有福的那份報紙,始終看不出有些什麼出衆的地方,根本就是胡說八道,甚至連康王爺家風吹倒了大樹壓垮了院牆這樣的事也成了新聞,還特意加了編者按,說是要警惕建築質量問題,根本就不知所謂。

米思涵不服氣歸不服氣,但是報紙的效果倒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是秦有福那幫人搞的白話文版的大清報,從反饋回來的情況看,現在秦有福他們搞的那份大清報特別受前線官兵的歡迎,別看那些當兵的大字不識,但是自從出了大清報白話文版以後,那些前線的將領就開展組織讀報給當兵的聽,據說對鼓舞士氣的效果非常明顯,已經有不少前線的將領上摺子要求多送些報紙去。不過這跟米思涵可沒什麼事,別人根本不想看他搞的那個文言文版的報紙。

“秦有福,你先看看這些摺子。”康熙把秦有福叫到了御書房,隨手丟給了他幾分摺子。

要說起來,秦有福這段時間的幹勁非常大。畢竟他原來是沒有讀過多少書的,現在居然有機會領袖文壇,成爲了大清報的主編,能不興奮麼?這要不是回到了清朝,哪有機會顯露一下他的文采?這段時間來,秦有福幾乎成了說書先生,一天到晚編排着吳三桂和耿精忠、尚可喜他們的壞話,反正說說又不用納稅,他纔不管是小道消息還是秘聞野史呢,這傢伙也學聰明瞭,實在覺得不靠譜的東西就來個“據有關專家分析”,要麼就是就“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之類的東西,發展不可能有人去查證。說起來,當主編可是秦有福回清朝以來幹得最起勁的活了。

秦有福迷迷糊糊的,搞不清楚康熙爲什麼讓自己看摺子。不過看康熙那個怪樣子,秦有福說不好到底是不是自己出了什麼問題了。

摺子拿到手裡頭以後,秦有福才發現問題大了。幾乎所有的摺子都是彈劾他的,有的說他妄議皇室,有的說他非議大臣,還有的說他顛倒黑白、歪曲歷史的,總之沒有什麼好聽的。

“皇上,這都哪跟哪啊?臣什麼時候顛倒黑白了?又什麼時候妄議皇室了?更不要說非議大臣了。我吃多撐着了也不會給自己找麻煩不是?您可千萬別聽他們的,要真按他們說的,臣的這個腦袋怕就保不住了。”秦有福看出來,康熙好像並不生氣,再說了,要是康熙想找自己的麻煩,也用不着特意把自己叫到御書房來了。

“你敢說你沒有?朕遍查典籍,甚至專門找了幾個前明的老太監問過了,崇禎根本跟陳圓圓一點關係都沒有,更不要說偷偷的出宮約會吳三桂了,若是她真想約會吳三桂也得約得着。吳三桂遠在三海關,陳圓圓在北京,怎麼約會?你這不是顛倒黑白麼?”康熙硬是抻着纔沒有笑出來,不過當時看到報紙的時候,康熙可是笑得氣都差一點沒喘過來,這秦有福也太敢編了。

秦有福一聽是這個事,撓了撓腦袋傻笑了起來:“嘿、嘿,皇上,您就沒留意,我在報紙上不也說了麼,那是戲說,也就是編故事,就像別人寫封神演義似地,只不過是說故事,當不得真,再說了,這不都是爲了降低吳三桂的影響力麼?”

康熙實在忍不住了,也笑了起來,一邊道:“行,朕就不追究你編排吳三桂的事,朕問你,你憑什麼說康親王的宅子有建築隱患?你知不知道,你這隨口一說,搞得康親王恨不得要找上你家去揍你若是這都不算是妄議皇室,你是不是覺得該說朕點什麼纔算是妄議皇室?”

一聽康熙這麼說,秦有福還真有點怕了,畢竟這可是封建社會,給秦有福一個膽子他也不敢說康熙什麼東西,這要是坐實了,罪名可就大了。

“皇上,您可別嚇我,我怎麼敢隨便說皇上的事?再說了,每一期大清報的稿件可都是給您御覽以後才發印的,再說了,康親王不至於那麼小氣吧?前幾天我還跟他老人家打過招呼來着。”

“那是康親王不跟你一般見識”看着秦有福嬉皮笑臉的樣子,康熙也實在氣不起來了,其實他也就是一說,別人自己家的事還能不知道?康親王纔不至於因爲秦有福亂寫了點東西就大動干戈的。只是以前從來都沒有人敢這麼光明正大的議論過康親王,讓他老人家感覺到有些不適應罷了。

“其實臣也以爲康親王不至於那麼小家子氣。”秦有福偷偷看了看康熙,發現康熙並沒有不高興的樣子,於是壯着膽子提出:“皇上,臣有個想法,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既然妄議皇室的事都給秦有福對付過去了,其他的也沒什麼好追究的的了,現在看到秦有福有點順杆爬的味道,康熙的好奇心被提了起來,他想看一看秦有福到底想幹點什麼。

“你說,說得好了朕有賞,說得不好了就別怪朕不客氣。”康熙是知道秦有福,這就是個無法無天的主,,當初秋操的時候他敢當着那麼多人的面提出讓自己給他報銷那幾頭豬的錢,誰知道這會他會提出點什麼來。

一聽康熙這話,秦有福也有點扛不住了,看來要是自己的這話說不到康熙的心裡去,說不好自己的屁股就得倒黴了,不過看看現在康熙的架勢,估計不能爲了這點小事就打自己。

秦有福咬了咬牙,提出了自己一直惦記着的事:“皇上,臣想寫一篇報道,就是追蹤一下皇上一天的生活,讓老百姓知道皇上每天是怎麼爲了國家、爲了老百姓操勞的。標題臣都想好了,就叫皇帝的一天。不知道皇上是否同意?”

“寫朕的一天?”康熙愣住了,他每天的生活是有記錄的,但是那是起居郎的活,而且這個記錄主要是爲將來寫歷史用的,現在秦有福的意思是記錄下來自己一天的生活給老百姓看,且不說這樣合不合規矩,好像這也是沒有的事吧?

“臣是這麼考慮的,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皇上高高在上,對於百姓來說是很神秘的,時下正值多事之秋,三藩作亂。若是讓天下的百姓知道皇上勝券在握,每天有條不紊,相信對穩定民心很有好處。臣打算將皇上的一天跟前線的將士的英勇事蹟放在同一期的報紙上,相互映襯,表現出在皇上的領導下我軍必勝的信心來。”其實秦有福原來是考慮寫一寫皇家的生活能刺激一下發行量的,畢竟這個年月還沒有誰寫過當朝皇帝的事,可是看到康熙的那個樣子,他哪敢說出這些話來,當然是怎麼好聽怎麼說了。

“這個麼?”康熙猶豫了,秦有福的這個想法不是不好,至少能提升前線將士的士氣,但是還沒聽說什麼時候有記錄皇上事情的說法。

“記錄朕的事遲一點再說,倒是可以多寫一些前線將士的事,這個你可以與兵部聯繫一下,好好寫寫。”康熙想了好一會,還是覺得不能寫自己,起碼不能現在寫,倒是前線的將士是有必要寫一寫的。

“臣明白了。”秦有福只能老老實實的答應着。他已經打算好了,搞一幫戰地記者出來,專門記錄前線作戰勇敢的英雄,怎麼也得樹立幾個榜樣出來,也算爲自己拉點人緣。

……

吳三桂現在到了最困難的時候。原來以爲只要牢牢的困住長沙城的十幾萬八旗兵,一切的事情就好辦了,畢竟再佔下了長沙,整個江南就已經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康熙居然有那麼大的魄力,居然會毅然放棄了長沙,讓長沙城裡的十幾萬八旗兵退往武漢,這一招一下打在了吳三桂的軟肋上。若是繼續追擊,別人無非是退過長江,與嶽樂的大軍遙相呼應,打過江去根本就是笑話,若是不追,那麼那十幾萬大軍就地據守,成了一根釘子,早晚得找自己的麻煩。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八旗兵先逼過江去再說。

如果說只是這點麻煩也還罷了,康熙玩了一個花活,他知道尚可喜不願意打仗,耿精忠本就是三藩之中實力最弱的一個,於是這邊拖住了自己,那邊糾集起了大隊人馬猛打耿精忠,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耿精忠已經是堅持不了多久了。

“孫兒,你說爺爺該怎麼辦?若是再這樣下去,只要耿精忠完了,康熙就能騰出手來專門對付我們了。”吳三桂跟吳應熊的兒子吳斯番道

“孫兒以爲,目前的情況的確岌岌可危,如今之計,唯有將康熙那十萬八旗兵先逼過長江,而後我軍憑藉長江天險與康熙劃江而治,爲了讓天下漢人同仇敵愾,孫兒以爲爺爺該儘快稱帝,這樣一來,爺爺就是漢人的正統,全天下的漢人都會起來擁護爺爺,滿清韃子則變得舉步維艱,只要能守住長江一兩年,江南之地則可穩定下來,剩下的我們可以徐徐圖之,韃子總不是我們對手的。”吳斯番分析着

吳三桂想了一會,覺得吳斯番說得有道理。這天底下漢人還是多數,前明已經完了,就剩下一個臺灣的鄭氏還算有點前明的味道,這個時候自己再抱着反清復明不放,反而落入了下層,擺明了就是胡弄人的,還不如直接說自己要當皇帝,怎麼說自己還是漢人,比韃子當皇帝要強一點。問題是那個大清報太可恨了,瞎編亂造不說,還把自己說得那麼不堪,若是再讓他這麼說下去,還不知道會把自己給說成什麼了。

“你說得有道理,傳令下去,大軍徐徐推進,將清狗逼過江去爺爺要在長沙登基另外安排人去一趟北京,想辦法把那個秦有福給處理了,那個人太討厭,根本就是個無賴,本王要殺一儆百”吳三桂惡狠狠的說道。

吳三桂實在是受不了一天到晚給秦有福在報紙上攻擊了。如果說確有其事也都還認了,畢竟不可能所有的東西都瞞得住人的,可是秦有福一天到晚搞些什麼戲說不戲說的,編得有眉有眼的,還時不時來上兩句什麼專家分析什麼的。什麼叫專家?能猜能想就是專家?還是能把故事編圓了就叫專家?要是這樣的就叫專家,天底下就沒有不叫專家的了。自己不過讓廚子去買了兩斤羊肉,秦有福手底下的專家居然就能推理出來自己腎虧,還把陳圓圓給扯了進去,愣是說如果不是因爲自己腎虧,陳圓圓就不會跟了李自成。天底下誰不知道陳圓圓是給李自成搶走的?那些個專家也太缺德了,居然拿自己子嗣少來說事,考證的一大堆以後居然分析出吳應熊很可能是自己老婆紅杏出牆的結果,齷齪的人不是沒有見過,可齷齪到秦有福和他手底下那幫專家這個程度的實在罕見。吳三桂甚至都替康熙臉紅,就秦有福這樣的一個小人,居然就成了皇家顧問了,說起來都丟臉

“孫兒已經給北京那邊去了信了,秦有福蹦躂不了幾天的”吳斯番早就發現這個大清報的威力了,現在爺爺已經讓大清報給說得一錢不值,成了笑柄,若再這麼下去,早晚得出問題。剷除秦有福勢在必行。

。。。。。。

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137章 軍校-2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96章 鐵索攔江第23章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第74章 對抗第139章 辦學第38章 賭約第123章 殲敵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51章 老謀深算第52章 耍賴第12章 揀到寶了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36章 軍校-1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83章 完勝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6章 時政建議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105章 戰局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十章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37章 軍校-2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51章 幌子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176章 康熙也爲難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61章 變數第171章 唱戲的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99章 算計第114章 釣魚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65章 邊緣人第58章 君臣對話第79章 撤藩線路第74章 對抗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48章 架橋第36章 日講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72章 連鎖計劃第31章 迎來送往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92章 刺殺-4第159章 伏筆第62章 庫房尋寶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06章 兩軍陣前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14章 釣魚第95章 取道洪湖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151章 幌子第4章 忽悠領導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73章 脫險記第105章 戰局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43章 大帳見駕第64章 籌謀第102章 打擂臺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93章 尋死覓活第92章 刺殺-4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109章 文廟第80章 吳應熊回京
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137章 軍校-2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96章 鐵索攔江第23章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第74章 對抗第139章 辦學第38章 賭約第123章 殲敵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51章 老謀深算第52章 耍賴第12章 揀到寶了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36章 軍校-1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83章 完勝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6章 時政建議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105章 戰局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十章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37章 軍校-2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51章 幌子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176章 康熙也爲難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61章 變數第171章 唱戲的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99章 算計第114章 釣魚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65章 邊緣人第58章 君臣對話第79章 撤藩線路第74章 對抗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48章 架橋第36章 日講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72章 連鎖計劃第31章 迎來送往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92章 刺殺-4第159章 伏筆第62章 庫房尋寶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06章 兩軍陣前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14章 釣魚第95章 取道洪湖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151章 幌子第4章 忽悠領導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73章 脫險記第105章 戰局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43章 大帳見駕第64章 籌謀第102章 打擂臺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93章 尋死覓活第92章 刺殺-4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109章 文廟第80章 吳應熊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