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意料之外

秦有福也是迫不得已才冒險出去埋地雷的,畢竟嶽樂的人接手咸寧與吳三桂的人抵達咸寧至少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差。這次秦有福帶出來的這五千多全火器營的兵馬跟普通士兵不一樣,一來是這些人或多或少家裡都有點底子,身子骨都比較金貴。雖說打仗難免有所傷亡,但是能儘量避免傷亡還是好的。二來秦有福之所以想出來也不光是想着幫熊婉兒報仇。畢竟已經站在風頭浪尖上了,即使是爲了自保,秦有福也必須給自己增加一些政治資本,這樣一來康熙也不會覺得秦有福屬於可有可無的,省得到時候被人欺負了連找個靠山都找不到。還有一個就是秦有福也想發點小財。大清入關坐了江山以後就開始嚴明起軍紀來,不管當年打江山的時候多麼的殘暴,但是輪到他們坐江山的時候也知道,只要天下百姓擁戴,他們這個江山就能坐下去,否則,即使是強如元朝,也不過才八十年的歷史。不過這嚴明軍紀是有一個說法的,也就是說,在自己統治的地盤上,不管是什麼人,就算是大將軍,你也不能巧取豪奪殺人虜掠、凡是都得講究王法。但是在敵佔區或敵方,這個就要求就明顯沒有那麼嚴格了。搶一點奪一點,甚至是殺個把平民百姓,這是可以用誤傷來解釋的。

對於秦有福來說,別看掌握的兵力不多,但是手裡的武器犀利無比,,攻城略地是無人能敵。電視上都說了,吳三桂建立的大周朝根本就是一個笑話,沒幾天功夫就完蛋了。這個時候秦有福手裡有兵有槍,要是再不知道趁機撈上一把豈不是傻蛋?

咸寧城打下來,該撈的也撈得差不多了,還想讓秦有福在這裡用自己的屬下和手裡的青袍幫嶽樂抵擋吳三桂的兵馬,這樣的事秦有福是絕對不幹的。所以他寧願辛苦一點,在進攻的線路上埋上地雷,不求消滅多少吳三桂的兵馬,只要能擋住他們幾個小時,讓秦有福順利的將咸寧城交給嶽樂就行了。秦有福還打算帶着全火器營的兄弟們去岳陽發財呢

……

姓赫舍裡的校尉本就是個靠着祖上的福廕才混了個官當的紈絝子弟,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紈絝子弟那一套倒學了個十層,整天考慮的就是如何吃喝玩樂,另外就是想法子往上爬。像校尉這個姓的大戶人家想圖個溫飽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是如果沒有本事又想往上爬就只有靠主子關照了。畢竟是大姓的,方方面面的關係很多,跟各個家族間的聯繫也不少,如果家裡的主子想要關照某一個人還是很簡單。雖然沒有辦法讓你封侯拜相,但是找一個油水多的地方安排一下卻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誰都知道紫檀的金貴,能做成牌匾的紫檀就更是稀少了。赫舍裡不是不知道摘了文廟的匾意味着什麼,但是現在是打仗的時候,再說了,咸寧城裡現在就只有全火器營,而且只等的嶽樂將軍的人馬一到,全火器營就要上船開拔了,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自己就算當着1讀書人的面摘了文廟的匾又能怎麼樣?他們還敢面對着自己的槍炮鬧起來不成?

事實證明,赫舍裡還真是小看了湖南的讀書人了。基本上數得到的年代,湖南人讀書都是很厲害的,這裡的老百姓讀書風氣很濃,讀書人很是受尊敬。但凡家裡略有資產的,無不以讀書取士爲榮,可以說讀書人基本上控制了整個湖南省的經濟命脈。

文廟自然不是讀書的地方,但是它是讀書人的聖地。如果赫舍裡收斂一些,也不至於鬧得不可收拾。可惜……。

兵荒馬亂的,文廟自然是沒有什麼人去的。校尉赫舍裡帶着幾個小兵非常順利的摘下了掛在文廟門頭上的匾,也懶得包裹起來了,就那麼兩個人一擡,徑直穿過咸寧城的大街,打算擡到船上去。

楚應先是前明的進士,本是廣東人,大清入關以後,他當上了湖南守巡道員,順治年間,因年事已高請辭。老爺子喜歡洞庭湖的景色,再加上兒女親家住在咸寧,閒來無事,便應了親家所請,到咸寧城當了親家這邊族學的教習山長,算是正式退隱了,這些年來,老頭教書育人,閒來到湖上垂釣飲酒,日子也算過得逍遙自在。三藩起兵造反動靜挺大,但是對他來說打打殺殺的見得多了,卻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平日裡該怎麼樣就怎麼樣,誰也不會跟他一個教書的過不去。每每有到咸寧當地方官的還多會去拜訪一下老先生。無他。畢竟教書育人多年,可謂桃李滿天下,從明朝的到清朝,再到大周的,官場上不少人見了楚應先都得畢恭畢敬的稱呼一聲先生的。

或許是年紀大了或者被人恭維多了的原因,秦有福帶着全火器營進了咸寧以後,老爺子根本就沒當回事,照樣上街喝茶。

其實如果全火器營進入咸寧以後肆無忌憚到處搶掠,或許也就沒有後來的問題了。可是秦有福知道自己的全火器營人數太少,再說老百姓也沒有什麼油水。加上秦有福本身就不屑於對老百姓動手,他知道吳三桂撐不了多久了,早晚天下還得是大清的,如果這個時候無所顧忌,早晚落個滿身的罵名,反正府庫裡的東西和幾個大周官吏家裡抄出來的東西已經夠多了,再加上還有岳陽和長沙等着自己去取,沒必要惹得天怒人怨的,所以進城以後要求全火器營的官兵不得擾民。

也許正是因爲這樣,楚應先覺得這個全火器營還算可以,想來是長官下了命令,不許軍士們亂來的,老爺子心情還算不錯。可是就在他喝完了茶打算回家的路上,看到赫舍裡和幾個軍士正擡着一塊匾打算往城外走。老爺子隨便看以了一眼,赫然發現,軍士們擡着的匾居然是咸寧城文廟上的紫檀門匾,這下,老爺子可就受不了了。

楚應先當然知道文廟上的這塊紫檀匾乃是無價之寶,對於他這個讀書人來說,這樣的無價之寶正是應該供奉在文廟這樣的地方纔能顯得天下讀書人虔誠之心的。現在倒好,幾個丘八居然膽敢盜走咸寧文廟的寶物,這當然是不能容忍的。

“爾等膽敢盜取我咸寧文廟之門匾,難道就不怕遭到天下讀書人的唾棄,難道就沒有一點國法了麼?”楚應先一時着急,忘記自己已經不再是大清的湖南守巡道員,而是一個賦閒教書的老頭了。他一下攔住了赫舍裡他們幾個,開口訓斥道。

如果換了一個地方,赫舍裡或許會小心一些,別看他是紈絝子弟,但是畢竟家道中落,平時還是知道小心做人的。但是現在全火器營剛剛攻佔咸寧,整個咸寧城都是全火器營的戰利品,雖說老頭不是軍人,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在不久以前,咸寧城的所以人都是他們的敵人。這個時候,他又怎麼會怕一個攔在路上的老頭?再說他還急着趕快將匾擡回船上,如果還有時間,搞不好還能再撈點什麼,當然非常不耐煩。

“老傢伙滾一邊去再囉嗦老子砍了你”赫舍裡不耐煩的伸手一把撥開了楚應先,威脅道。

楚應先本就已經七老八十了,哪受得了赫舍裡這麼一撥楞,當時連退了幾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腦袋一下磕上了牆角。年紀大的人本身皮膚的彈性就不好,這一下磕得也不輕,頓時,老頭的腦袋上的血一下就留了下來。

“你們這幫兵痞,居然敢對聖人不敬,盜取我咸寧文廟之寶物,便是當今康熙皇帝也不敢如此輕慢聖人現如今你們還敢跟老夫動手,我要昭告全咸寧的讀書人,若是不講我文廟寶物送還,老夫定當不與你們善罷甘休”楚應先一看到自己腦門上的血留下來了,頓時讀書人的犟脾氣也上來了,連滾帶爬的一下抱住了赫舍裡的大腿,一邊高聲叫嚷着。

赫舍裡沒想到自己會碰上這麼一個犟老頭,頓時心頭火起。想當初大清入關的時候可是沒少殺人,嘉定、揚州,那是殺得血流成河,幾乎全城雞犬不留,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了,但是這些八旗子弟多少還是從父輩那裡聽說過一些關於當年入關時候屠殺的事的。再赫舍裡看來,全火器營佔領了咸寧,自然是看到什麼好的就能拿什麼,沒有屠城就已經是大慈大悲了,現在自己不過是摘了一塊文廟的匾,居然被一個老頭給糾纏上了,難道他就認爲自己不敢殺人麼?

也懶得多想,赫舍裡一把抽出腰刀,“你個老傢伙,既然不願意放手,索性就把手留下好了”說着,一刀砍了下去,頓時,楚應先的兩隻手臂別斬斷了下來。街面上所有的人都驚呆了。

楚應先是什麼人咸寧城老少爺們都是知道的。誰也沒有想到,這麼個桃李滿天下。堂堂大清的湖南守巡道員居然會被當街斬斷了雙臂。頓時,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整個咸寧城傳了開來。老頭脾氣也犟,在他看來,一個小小的校尉居然敢動自己堂堂大清四品大員的手,當真是沒有王法了,於是招呼了一聲,讓人敲響了貢院的大鐘,號召咸寧城所有讀書人都起來對抗全火器營,一定要討回文廟的寶物。

那個讀書人家裡沒有幾個下人?楚應先又是朝廷退養的四品大員,再說若是不把文廟的匾給要回來,咸寧城的讀書人還敢說自己是聖人子弟麼?於是,整個咸寧城的矛盾激化了起來,再加上有不少散兵遊勇並沒有離開咸寧,現如今有人挑頭了,當然就亂了起來。

全火器營本身人數就不多,再加上這會大多數都忙着四處收刮戰利品,秦有福和納蘭性德又出去佈置地雷陣去了,而且秦有福之前也有命令不許全火器營的軍士擾民。一時之間,缺乏統一指揮的部隊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突然情況,面對有組織的民衆,三三兩兩的軍士們不知道是該動手還是該退回去。結果沒過多久,原本控制在全火器營手上的四個城門中的三個便落入了亂民之手,城裡的百姓也擔心大清軍隊泄憤殺人,不少人開始選擇收拾家當逃離咸寧。

秦有福和納蘭性德看着從城門裡扶老攜幼、拉車騎馬洶涌而出的難民,一時之間都傻了。

當初佔領咸寧以後,秦有福就下令除江邊一門供全火器營進出以外,其餘三門關閉,一來是穩定咸寧的秩序,落個好名聲。另一個也有挾持全咸寧城的老百姓爲人質的意思。現在幾個城門都開了,老百姓跑了就跑了,但是這麼一來,再想關上城門就難了,除非使用強硬手段。但是這樣一來,全火器營就等同於與全咸寧城的人爲敵了。再說出城的人勢必要通過秦有福他們剛剛佈置好的雷區,先不說這些地雷會造成多少傷亡,就說這麼多人一趟過去,整個雷場就全都白費勁了。

秦有福不知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他必須趕快回到咸寧,控制好部隊,準備應付馬上就要出現的來犯之敵。

……

“傳我的命令,將赫舍裡斬首示衆,送還文廟之匾。同時於南門和東門各架設火炮二十門,北門上架設火炮十門。全火器營全體將士全部上城牆準備守城”秦有福知道,現在已經不是考慮怎麼離開咸寧的時候了,嶽樂將軍帶領的大部隊馬上就到咸寧,在這之前,全火器營如果不能守住咸寧,到時候追究起來,首先倒黴的就是秦有福自己。

“納蘭性德,我知道皇上讓你看着我,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用別人我不放心,也沒有什麼人好用的,所有我們兩個必須分開。等一下我交給你三百人,這是目前能拿出來的最多的人手了。你必須看管好所有的俘虜,萬一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直接開炮,千萬不要有婦人之仁。最重要的,你一定要守好我們的船,注意留心吳三桂的長江水師的殘餘部隊,若是讓俘虜搶了去或讓吳三桂的長江水師奪了船,我們兩就不用回京城了。你能辦到麼?”秦有福有些擔心,納蘭性德畢竟是讀書人,不知道到了必要的時候是不是能狠得起來。

“你放心,我會將所有的俘虜全部押到船上,然後在船上放好炸.藥,如果發現異動,直接開炮將船炸沉”納蘭性德當然明白,這會不是婦人之仁的時候,該狠心還得狠心。

秦有福沒想到納蘭性德居然也是個狠角色,當時點了點頭:“行,就這麼辦現在馬上組織俘虜搬運火炮我先帶人上城牆守城”

……

第180章 談判-3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19章 回京第187章 封賞第173章 脫險記第79章 撤藩線路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41章 備戰第59章 三家籌謀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6章 人民戰爭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42章 準備好了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26章 平妻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三章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84章 進宮見駕第三十四章第13章 摘帽了第63章 回門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36章 日講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15章 安家落戶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99章 算計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41章 備戰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24章 秦先生大才第173章 脫險記第25章 獻策定計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167章 丁憂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121章 賭一把第21章 初見康熙第108章 打包送貨第99章 算計第158章 檢閱前夜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65章 邊緣人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41章 備戰第33章 開府第59章 三家籌謀第177章 聖旨下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114章 釣魚第123章 殲敵第84章 進宮見駕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151章 幌子第158章 檢閱前夜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63章 回門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97章 御賜筆洗第19章 防微杜漸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71章 唱戲的第一百一十二章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70章 研究辭職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43章 大帳見駕第177章 聖旨下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25章 獻策定計
第180章 談判-3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19章 回京第187章 封賞第173章 脫險記第79章 撤藩線路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41章 備戰第59章 三家籌謀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6章 人民戰爭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42章 準備好了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26章 平妻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三章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84章 進宮見駕第三十四章第13章 摘帽了第63章 回門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36章 日講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15章 安家落戶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99章 算計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41章 備戰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24章 秦先生大才第173章 脫險記第25章 獻策定計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167章 丁憂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121章 賭一把第21章 初見康熙第108章 打包送貨第99章 算計第158章 檢閱前夜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65章 邊緣人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41章 備戰第33章 開府第59章 三家籌謀第177章 聖旨下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114章 釣魚第123章 殲敵第84章 進宮見駕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151章 幌子第158章 檢閱前夜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63章 回門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97章 御賜筆洗第19章 防微杜漸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71章 唱戲的第一百一十二章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70章 研究辭職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43章 大帳見駕第177章 聖旨下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25章 獻策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