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吳應熊回京

秦有福當然不知道康熙的打算,這會他根本就沒空管這些了。秦府超市非常成功,原本還持觀望態度的幾個商家現在後悔得不行,可惜他們再也沒有當初第一批加盟的客商那麼好的又會條件了。現在秦府超市剩下的櫃面是僧多飯少,大把的客商想搶下最後一塊肥肉,秦有福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有錢不掙就是王八蛋是他的信條。一看出現了爭搶的情況,秦有福差一點沒高興得跳了起來,當場拍板出臺了應對的手段——拍賣會剩下的所有櫃面和貨架全部上拍,價高者得

經過一輪緊張的拍賣以後,秦府超市剩下四分之一的櫃面和貨架居然拍出了之前加盟商一年的管理費,這還只是准入許可,是不包含管理費有的。頓時,超市在零售行業的領頭羊地位凸顯了出來。秦有福當機立斷,馬上套用秦府超市的模式讓秦大將確山的秦府超市先開起來,然後在京城的南面出資又收購了一塊地皮,搞起了連鎖店來。當秦有福在京城的第二家大型超市開張以後,不少商家發現,他們的客源被秦有福這兩家超市拉走了不少,一些緊貼着兩家超市附近的商家更是難過,街面上的人流量是多了起來,可是別人都是進超市購物的,誰願意還跑小店?

不少商家發現了秦有福搞的這個超市簡直就是個吞金獸,當然不甘心被秦有福搶佔了制高點,於是一些資本雄厚的商家也開始學着秦有福搞起了超市來。可惜的是,他們哪有秦有福的那麼多促銷手段?再說了,秦有福的兩家大型超市幾乎將京城裡有名的店鋪一網打盡,而且還簽訂了專賣協議,根據專賣協議,進入秦府超市的商家除了本店或分店以外,只能夠在秦府超市設立賣場,不得擅自進去其它超市銷售,否者就等着交罰金吧。一來二去,不過兩年的時間,秦府超市便遍地開花,長江以北的各州府重鎮幾乎都有了秦府超市的連鎖店,秦有福真正成了商業巨人。秦大和秦二兩個這回可神氣起來了,一天到晚四處巡視,手裡大把的流動資金。秦有福也待他們不薄,除了還扣着他們的賣身契以外,房子幫他們買下了,媳婦也幫他們娶上了,兩個下人也一時間成了人上人,手裡管着好幾個大區經理不說,家裡也用上了一堆的下人。

……

康熙這兩年是沒有功夫管秦有福的事了,撤藩的事宜正按照他們預計的那樣進行着。

就在秦有福第二家秦府超市開張的當天,康熙皇帝下詔:念及平南王尚可喜體弱多病,在平南王尚可喜多次上本求告之後,皇上總算答應了他的請求。平南王尚可喜降爵一等,退養遼東,平南王之位由尚可喜之子尚志信襲承。

尚志信襲爵以後將尚可喜一送出兩廣,回到王府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摺子請求康熙皇帝同意撤藩,尚志信的理由很充分,畢竟父親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遼東遠離兩廣,自己實在擔心若是父親有什麼三長兩短的,他這個當兒子無法送父親最後一程。

老天爺像是聽見了尚志信的請求似地,尚志信剛過湖南進入湖北,一幫前明餘孽高呼誅殺大明叛逆尚可喜的口號,由山林中呼嘯而下,一陣亂箭射得尚可喜的隨身侍衛們猝不及防,倉促應戰之下,侍衛們死傷無數,更可怕的,一支利箭直射尚可喜的大轎,雖說箭矢射穿了大轎的擋板以後威力頓減,可是還是劃傷了尚可喜手臂。若是一般的箭矢也就罷了,那幫清明餘孽生怕殺不了尚可喜似地,居然在箭矢上塗了毒藥,尚可喜中箭以後沒過多久就陷入了昏迷狀態。康熙皇帝派來的欽差大人一件情況不對,連忙催促大隊人馬迅速往北京趕,同時八百里加急通知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很是着急,一方面派出御醫快馬加鞭迎着尚可喜,一邊救治一邊護送尚可喜進京醫治,另一方面痛斥兩湖總兵和巡撫治安不利,一天之內拿下了兩個總兵,四個都統,湖廣總督被降職,並着即刻進京述職,湖南和湖北布政使各罰俸一年,令迅速偵辦尚可喜遇刺一案。

爲了加強兩湖偵破尚可喜遇刺案的進度和剿滅前明餘孽,康熙皇上特命火器營派出了一支五百人的火槍隊,晝夜兼程趕赴兩湖協助當地剿匪。

兩省布政使受到皇上的斥責並限期偵破尚可喜遇刺以後,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並召集大批人馬四處搜尋,一時間兩湖風聲鶴唳,前明餘孽和亂黨紛紛四處逃竄。尚志信雖然着急,可是根據朝廷的規矩,各地藩王未奉召不得擅自離開封地,封地之內之綠營也不得擅自離境,只好眼睜睜的看着乾着急。

由於兩湖布政使的全力追繳,加上火器營武器犀利,亂黨慌不擇路,開始往貴州、雲南方向逃竄。鑑於大清於三藩之協定,兩湖布政使追繳亂黨至貴州邊境之時,只能眼睜睜看着亂黨逃入貴州境內。火器營皇命在身,也顧不得許多,五百多人徑直追入了貴州境內,哪知道亂黨在貴州設下了埋伏,火器營進入貴州不到五十里便落入了圈套。儘管衆官兵奮力拼殺,可惜由於地形險惡,且亂黨人多勢衆,苦戰了將近一天之後,火器營官兵彈盡糧絕,除少部分得以逃出昇天,大部分皆與亂黨餘孽同歸於盡。

尚可喜傷雖不重,可是中毒太深,儘管御醫全力救治,可抵達京城後不久便撒手歸西而去,皇上念尚志信孝心可佳,在將尚可喜之靈柩送往遼東之後不久便同意了尚志信所請,同意兩廣撤藩,並制定了詳細的撤藩計劃,要求尚志信按計劃實施。

……

雲南平西王府,吳三桂召集了謀士劉玄初和世子吳應熊商議應對的辦法。

“王爺,依下官看來,此次尚可喜遇刺根本就是一個圈套,康熙根本就不是想讓三藩撤藩,他是卸磨殺驢,要滅了三藩”劉玄初一直冷眼看着這段時間朝廷對撤藩這件事情的態度,基本上算是摸清楚了底細了。

“本王也是這麼看的,可若是不撤藩,康熙就會大軍逼近,我吳三桂本就是前明降將,還打開了三海關引大清入關,若是又反了清,恐怕兩頭不討好,被人戳一輩子脊樑骨啊”吳三桂顯得有些無可奈何的說。前一段時間建尚可喜上摺子請撤以後,吳三桂覺得撐下去也不是個辦法,便也上了一個請撤藩的摺子,皇上已經批下來了,答應吳三桂撤藩。

“下官明白,康熙正是看到王爺已經沒有退路了,所以纔想趕盡殺絕,他是不願意背起我們平西王府和手下幾十萬綠營的負擔。別看康熙嘴巴上說得好,可是實際上呢?”劉玄初本就是不同意撤藩的,所以看得更仔細透徹一下:“當初順治朝的時候,咱們三藩的糧餉什麼時候拖延過?可是康熙上臺以後怎麼樣?發放的糧草剛剛夠人咽馬嚼的,逢年過節賞賜是不少,可大多都是用不上的東西,甚少金銀。王府裡現在康熙賞賜的玉佛已經有兩尊了,玉觀音也有好幾尊,這些東西除了佔位子,別的什麼用都沒有,再說前兩天尚可喜遇刺的事情,平南王可是帶着上千精兵強將隨行的,這麼大的一支隊伍,居然會被一幫亂黨流寇給襲擊了,難道湖南、湖北的前明餘孽已經到了這麼厲害的程度了麼?若真是這樣,我們怎麼會一點消息都沒有?再說了,兩湖布政使上萬人馬都沒有辦法剿滅這幫亂黨餘孽,火器營那幫整天只知道在京城裡吃喝玩樂的公子哥就敢窮追不捨?更奇怪的是,這幫人居然這麼能跑,竟然一直跑到了我們貴州,難道他們就不知道化整爲零麼?王爺仔細想一想就知道了,尚可喜剛出湖南就遇刺,康熙正好藉此機會拿下了湖廣總督,接着兩湖布政使趕着亂黨餘孽往貴州方向跑,剛進貴州,火器營就給他們消滅了。這根本就是一石二鳥之計。湖廣總督魏宇星(杜斟)大人與王爺交好,拿下了他,王爺頓時少了一大助力。亂黨餘孽別的地方不去,徑直往王爺的封地跑,說明王爺與亂黨餘孽有勾結,更不要說五百火器營一被打垮,他們的武器就落到了王爺的手上,這就是把柄,一旦王爺撤藩,部隊一散,那個時候,就是康熙追究王爺勾結亂黨的時候了。到時候別說王爺,就是王爺手底下幾十萬綠營,難說也得落個意圖謀反的帽子,到時候還不是任殺任剮?所以說,這藩是撤不得的。”劉玄初勸說着。

“話也不是這麼說,我看康熙還是有誠意的,如若不然,他怎麼會將我們幾個放會三藩?再說了,當初我觀康熙秋操之時所用之火器,的確銳不可當,當年顧問秦有福也說過,皇上已經組建了一支全火器部隊,採用三三制的編制,算下來光軍士就有數萬,若是我們與康熙爲敵,他只需將這隻部隊拍出來,父王斷無可勝之道理。”吳應熊在北京住了幾十年,又娶了建寧公主,日子雖然不是很好過,可還是能過下去的,再說了,他明白,若是吳三桂不反,那麼他可以好好的當他的太子太保,雖說得忍氣吞聲,但是榮華富貴還是有的。再說現在吳三桂年事已高,若是吳三桂一死,他是必襲爵的,只要不惹什麼事,當各太平王爺也不錯,所以吳應熊不願意找麻煩。

“嗨……。”吳三桂嘆了一口氣,他知道吳應熊是怎麼想的,也知道劉玄初時怎麼想的。其實吳三桂都這麼大年紀了,也不願意打來打去的,他還想爲自己的手下找一條活路,可是現在看來,康熙時步步緊逼,愣是想逼着他造反了。

“要不這樣,之前發生的事情我們全當不知,若是皇上派人下來,只管讓他們查去。應熊這就回京,就以探望公主爲名,多帶些銀子,上下走動一下,看看皇上到底是什麼意思,但凡有一線希望,本王也不願意走到高舉反旗的那一步,當然了,我們也不不做防備,傳令下去,各軍小心戒備,萬不可有絲毫懈怠。劉玄初往福建耿精忠處和廣東尚志信處走一趟,看看他們有什麼想法,如今之計,只有三藩擰成一股繩,否則三藩必亡。”吳三桂算是看透了,他心裡清楚,康熙這是想逼着他造反,現在他要考慮的是自己是老老實實的聽康熙的話,將脖子伸出去任康熙怎麼樣,還是聯合三藩一起造反,這樣還有可能佔據半壁江山。

吳三桂的話已經說到了這個地步,劉玄初的當然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只得領命跑一趟福建和廣東,至於能談成什麼樣就不好說了,不過劉玄初很有把握,只要拉住了耿精忠,尚志信就飛的跟他們合作不可,否則就尚志信的那點兵力,實在是不夠跟吳三桂和耿精忠所抗衡的。

吳應熊比別人都有個優勢,他畢竟娶了個公主,所以無需限定在三番封地上,只要說一句想公主了,自然就可以回北京。當然,他這次可是帶着任務回去的,上下的這些打點都要錢,當人得多帶金銀回京。

幾天以後,吳應熊帶着侍衛離開了雲南,踏上了返京之路。不過吳應熊留了一手,他將他的兩個兒子都留在了雲南,省得有什麼萬一的情況,讓康熙一口氣把全家都給端了。

……

康熙這會正緊鑼密鼓的按計劃安排着撤藩的事情。各省的總督、總兵基本上調動完畢,湖廣總督進京以後也被以處事不當,無法保地方安全的名義拿下了,雖說沒給丟進大牢,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兵馬調動方面現在還不能太顯眼,但是尚可喜遇刺給了他一個很好的藉口,於是全國各地,特別是兩湖之內,因爲匪患嚴重,康熙調動了十幾萬兵馬前往兩湖,名義上是剿滅亂黨,實際上是在往兩湖增加兵力,準備隨時對法三藩。

……

第69章 標準化第80章 設計定策第十章第177章 聖旨下第41章 備戰第105章 戰局第15章 安家落戶第42章 準備好了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76章 沼氣應用第151章 幌子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143章 開學第62章 庫房尋寶第三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9章 確山危機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32章 御賜門匾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15章 安家落戶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52章 耍賴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9章 確山危機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71章 唱戲的第81章 三藩起兵第155章 康熙檢閱軍校-1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187章 封賞第27章 論功行賞第89章 刺殺-1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21章 初見康熙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77章 被岳父告了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7章 不懂規矩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15章 安家落戶第84章 進宮見駕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158章 檢閱前夜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136章 軍校-1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89章 刺殺-1第177章 聖旨下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120章 出大事了第30章 各有算計第155章 康熙檢閱軍校-1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137章 軍校-2第39章 離京第70章 研究辭職第62章 庫房尋寶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183章 完勝第68章 車間對話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90章 刺殺—2第76章 沼氣應用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12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42章 準備好了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83章 完勝第176章 康熙也爲難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50章 意義和收穫
第69章 標準化第80章 設計定策第十章第177章 聖旨下第41章 備戰第105章 戰局第15章 安家落戶第42章 準備好了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76章 沼氣應用第151章 幌子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143章 開學第62章 庫房尋寶第三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9章 確山危機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32章 御賜門匾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15章 安家落戶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52章 耍賴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9章 確山危機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71章 唱戲的第81章 三藩起兵第155章 康熙檢閱軍校-1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187章 封賞第27章 論功行賞第89章 刺殺-1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21章 初見康熙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77章 被岳父告了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7章 不懂規矩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15章 安家落戶第84章 進宮見駕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158章 檢閱前夜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136章 軍校-1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89章 刺殺-1第177章 聖旨下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120章 出大事了第30章 各有算計第155章 康熙檢閱軍校-1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137章 軍校-2第39章 離京第70章 研究辭職第62章 庫房尋寶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183章 完勝第68章 車間對話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90章 刺殺—2第76章 沼氣應用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12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42章 準備好了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83章 完勝第176章 康熙也爲難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50章 意義和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