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咱既然寫了朱厚照,那麼肯定也得寫朱厚熜啊,所以18號選手就是朱厚熜了。朱厚熜——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照的堂弟,因爲堂哥縱慾無度,又好男色,死的突然,竟然天上掉下個皇位砸他頭上了。人稱嘉靖帝,經常被與清朝的嘉慶弄混。,卻在也,愛好修仙,擼貓。他絕對不坑爹,自己當了皇帝后,一意孤行的要把父母都帶上,還爲此與羣臣冷戰,他修道練丹二十年不上朝,卻也曾開創了嘉靖中興那麼他是什麼也入選了呢?因爲他實在也是個坑貨!
朱厚熜首先是個很有原則也很堅定的人,非常的任性。因爲他並非皇位的繼承人,所以他是潘王,不在京,皇位的餡餅突然砸到他頭上,一般人肯定是樂顛顛的先坐上那把椅子再說了,可是他不是,到達京城之後還沒坐上那把金燦燦的椅子他就開始和臣子們發生了第一次衝突。禮部要用太子的禮儀迎接朱厚熜,讓他從東華門入,居住在文華殿,有原則又任性的朱厚熜是堅決不肯“我又不是皇子,我是奉詔繼位”言下之意就是我不是來給別人當兒子的,這爲第二次衝突也埋下了伏筆。雙方都不肯讓步,就這麼僵持着,最後是由皇太后下令,讓羣臣勸進,最後朱厚熜在郊外受箋,然後從大明門入,在奉天殿即位。第一輪較量朱厚熜完勝。
剛剛結束了第一輪,完勝的朱厚熜終於坐上了那把高高在上的龍椅上,可是屁股還沒坐熱,他就又發啓了第二輪宣戰——要求追尊自己的親生父母,追尊生父爲興獻帝(後又加封爲獻皇帝)、生母爲興國皇太后,這真是不忘本的好兒子,我自己坐了皇帝,那我的父母豈能沒有名號。可是朝臣們不同意啊,你是奉詔繼位了,可是你父母和這沒有關係啊,你莫不是要追封到祖宗三代?好吧,往上不用追,確實是皇帝(朱見深的孫子)。這次雙方僵持了三年半,朱厚熜再一次憑藉自己的堅定和任性,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成功追尊了自己的父母,並且改稱孝宗敬皇帝爲“皇伯考”。
嘉靖即位之初是很有一番作爲的,大刀闊斧的革除了前朝舊弊,推行新政,抑制宦官、整頓朝綱、還土地於民、鼓勵農耕、裁軍十餘萬人,誅殺了錢寧、江彬等奸佞之臣。早期的嘉靖很是勤於政務,而且聽得進別人的意見。整頓邊防,清除倭寇。一系列的新政推行之後效果非常顯著,社會繁榮,人才輩出,這就是“嘉靖中興”如果按照這樣下去,朱厚熜實在可以成爲千古名君,他有這個實力,可惜了,一場宮變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早期的嘉靖很得世人的認可,口碑很好。不過終是有不爲人知的黑暗一面——嘉靖崇尚道教,沉迷煉丹,以求長生不老。這本也不是什麼大過,畢竟他不是第一個想長生不老的人,可惜他偏信方士之言,大量徵召13、14歲的宮女,用她們的處女經血(口味真重),來煉製丹藥,爲了保持宮女們的潔淨,她們經期時不得進食,只能吃桑葉、喝點露水。這還不算,嘉靖很是暴躁易怒(估計是亂七八糟的東西吃多了)對這些宮女們動輒鞭打懲罰。歷史上不乏各種起義,但是宮女起義應該僅此一樁吧……一羣十幾歲就進宮,完全接觸不到外界的小姑娘竟被逼迫的謀劃殺了皇帝,據傳此前已有二百多宮人枉死於嘉靖之手。1542年的11月楊金英、楊玉香、邢翠蓮、姚淑翠、楊翠英、關梅秀、劉妙蓮、陳菊花、王秀蘭等十多位宮女,策劃並實施了“壬寅宮變”而且幾乎成功,因爲多打了一個結,導致一直沒有勒死嘉靖,一個叫張金蓮宮女膽怯跑出去自首,皇后帶人救下了已經奄奄一息的嘉靖。其實傷並沒有多重,也就點皮肉傷,都是被宮女們的簪子刺傷的,可是嘉靖受驚過度,再加上繩索雖然多打了個結沒有勒死他,肯定也氣息不暢,皇后帶人來救駕的時候嘉靖已經氣息微弱了,太醫們都不敢用藥,最後是一個叫許紳的太醫冒死救了嘉靖。雖然最後嘉靖處死了所有宮變的宮女及兩個嬪妃,這場宮變是嘉靖年間的一個轉折點,從此後中興的嘉靖朝開始走向了下坡路,朱厚熜開啓了他的敗家之旅。
這場宮變應該給朱厚熜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此後常覺宮中鬧鬼,搬離了皇宮,住到了萬壽宮,並且沉迷於修道煉丹,聽信方士之言“二龍不能相見”的鬼話,與太子裕王長年隔絕,互不相見。即位之初的那個堅定果決,任性有原則的朱厚熜就這樣變成了一個坑貨,他因爲沉迷道教,不僅將勸諫者,削職、下獄、甚至杖斃。更荒唐的是封賞了道士邵元節、陶仲文等官至禮部尚書,陶仲文還一身兼少師、少傅、少保,這在明朝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嘉靖開始不在上朝,怠慢朝事,而聰明的嘉靖爲了防止自己不上朝內閣權力過大,利用閣臣對首輔之位的渴望,有意挑唆內閣成員之間,以達到自己平衡朝局的目的,然而卻導致了朝中的黨爭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而嚴嵩則在此期間分外得到嘉靖的寵信,專權二十年肆意妄爲,侵吞軍餉,目無法度,導致邊疆人心動亂,倭寇頻繁侵襲,“南倭北虜”給嘉靖一朝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嘉靖一共在位45年,嘉靖晚期相當相信方士,最後徐階也是利用了嘉靖這一弱點,安排方士藍道行最後扳倒了嚴嵩這個禍害。前二十年除了對宮人暴虐,其他方面,無論文治還是武功(清倭)都很有成就,後20多年,幾乎就是爲了敗光自己之前的家底而存在的,他倒是不坑爹,坑的是自己,最終還死在了自己沉迷的丹藥上。坑貨指數2顆星。
對了,嘉靖還是個標準的鏟屎官,據傳曾養了成千上萬只貓,竟有一些受寵的貓咪得到了嘉靖封賞的官銜。嘉靖皇帝身邊有一隻叫“虯龍”的貓咪在死後由嘉靖親自降旨重葬並立碑,還爲這隻貓咪親題了“虯龍墓”。可是如此寵愛貓咪的嘉靖卻要求百姓來爲他供養愛寵,百姓要每年上貢豬肉800多公斤、肝365副來作爲貓咪們的口糧,爲貓封官徵稅估計歷史上也沒有別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