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伐商成功後第二年就駕崩了,他死後周朝面臨着一系列的內憂外患:內有王室兄弟子侄不服,外有殷商殘餘勢力復辟。周公旦以他無與倫比的政治手腕,一舉平定三監之亂,又率天子六軍東征,徹底消滅了殷商殘餘勢力。經過周公旦的治理整頓,周王室才成爲真正的王室,既有軍事上的優勢,又有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優勢。周公旦爲了治理天下,他殫精竭慮的創造出一套禮儀制度來治理天下,周公旦的禮儀制度被後世各個皇朝繼承,成爲皇家禮儀的典範。
周康王姬釗,不斷攻伐鬼方(今陝西省西北部)和東南各地,驚奪奴隸和土地,分賞給諸侯、大夫。其在位期間,國力強盛,天下統一,經濟、文化繁榮,社會安定,史書載,“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姬釗死後的廟號爲康王。後世將這段時期和成王未年的統治譽爲“成康之治”。
周昭王姬瑕周康王之子。昭王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經由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厲(今湖北隨州北)、曾(今湖北隨州)、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昭王十九年,他親自統帥六師軍隊南攻楚國,全軍覆沒,昭王死於漢水之濱(在位僅3年)。南征的失敗,不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也是楚國強大到足以與周王朝抗衡的一個標誌,後來楚國成爲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問鼎周疆。
周穆王姬滿(在位5年),昭王之子周王朝第五位帝王。他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富於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稱“穆天子”。穆天子東征西討,範圍之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通過他的征伐,周王朝順利擴大疆土,加強對四方蠻夷的統治力度,有力地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是在文武成康四代統治者積累的強國之本基礎上,得以展現的大邦周威信的強勢證明。周穆王出征——“戎狄交侵,暴虐中國”的局面出現:西周王朝在周穆王時期達到了鼎盛,疆域擴大,東到大海,北到遼寧,西到甘肅,南到漢江流域。周穆王好大喜功,“荒服不至”,無理而徵戎狄,戎狄部落斷絕了與周朝的正常往來。不斷侵擾周朝。
然而常年征討,消耗了巨量財富,弄得國家財政上十分空虛,到他兒子繼位時經濟上漸漸難以支持,但是又不得不維持天子的面子,爲了表示賞罰分明,共王(穆王兒子)不得不將都城附近的土地陸續分封給諸侯和大夫,導致周王室可以支配的土地越來越小,收入越來越少,自穆王之後,周王朝開始由盛而衰。
到周夷王,他是靠着諸侯擁立才登上王位的,在諸侯面前擺不起架子,開始下堂接見諸侯了,後人把這作爲周天子失禮之始。而到他兒子周厲王時厲王十分殘暴,將原來國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澤收歸國有,禁止國人利用。國人對此強烈不滿,怒罵譴責,沸沸揚揚。周厲王遂命衛國神巫監視國人。公元前841年,終於爆發了國人暴動。國人衝進王宮,厲王倉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厲王奔彘以後,朝政由周公、召公共同執掌政權,史稱“共和執政”。
“共和執政”結束以後,宣王即位,周宣王採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統治,在對外征討和開拓疆域上接連取得勝利,出現了歷史上稱之爲“宣王中興”的時期。然而曇花一現的中興沒有能得到傳繼,宣王有個坑爹的娃,我們的主人公周幽王。
先說說烽火戲諸侯吧——這個歷史版狼來了的典故幾乎無人不知,更被司馬遷寫入了《史記》。那麼這是真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