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
剛剛出言不遜的特納勳爵,此刻整個人如同篩子一樣。
他被嘉靖盯上一眼,那感覺就如同像是洗了個冰塊澡。
還有那從心底升起的懼怕感……
“不是說,華夏人向來怯弱,從來沒有能夠主持大局之人嗎?”
“爲何眼前這個人……?!”
特納勳爵徹徹底底的被鎮住了,他現在才明白,他的祖先告知他的那些,只是華夏最衰弱的時候。
而其他時期,乃至於現在。
華夏都是翱翔之龍,而非沉睡!!
周圍一衆異樣目光盯着特納勳爵。
還有之前爲特納勳爵說話的人。
哪怕這僅僅只是一出節目。
也能說明。
在華夏史上,哪怕是個半生出走的昏君,也不是他們能夠污衊空無的!
……
同步直播。
“這股挫敗感,雲海市博物館究竟是從哪裡找到的專業演員?這演的簡直和真的一樣啊!”
“還有這特效,剛剛從嘉靖皇帝出來的一刻,我就感覺渾身起雞皮疙瘩,真的是太真實了!”
“就是不知道這位華夏享有尊名的文物教授,和這位在史冊上記載昏庸半生的皇帝,有什麼共同語言?”
直播平臺那邊的觀衆此刻全部都沸騰了。
他們所有人都在關心,這兩人之間會撞出怎樣的火花。
一直被購以枯燥的歷史,此刻也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
京北博物院。
“不對!”
王幹峰看了半響之後,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從他們還原的嘉靖畫像來說,和眼前這人長得幾乎是一模一樣。
就算葉佩靈給了博物館資料,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一個複製品。
更何況。
有史書記載,嘉靖皇帝當得知自己身體十日無幾,以及一直尋找的求仙之路是錯誤之時。
深深的挫敗感,直接席捲了這位曾經的廉明皇帝。
剛剛這表現出來的,完全就和史書中記載的一模一樣。
“教授,我也覺得這實在是有些太像了。”
“要不咱們叫博物院內的其他教授也出來看一下?”
“快去!”
……
“朕……”
“當真是誤入歧途。”
“勉力無法支撐,唯有尋仙正途,朕這一生還真是失敗之至!”
嘉靖皇帝身影雖然依舊偉岸,但背影卻顯得極爲倉頡。
“咳咳咳——”
情緒激動之下,葉佩靈又深深咳嗽了幾聲,鮮血印在嘴角。
見到這一幕,嘉靖皇帝威嚴的眸中也閃過了一抹憐憫。
“看來哪怕是百年之後,也仍然無法解決人固有壽命。”
“也不罔朕追求數年虛妄,那朕很好奇,汝今日是爲何緣由,又爲何能見到百年之後的朕?”
嘉靖問出這話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問自己。
爲何能見到這百年之後的他?
兩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夙願,而今日也不乏是一個解決之機。
既然無法追求萬世無疆。
那還不如……放眼於長遠之際。
回朝。
爲這大明已經腐朽的天下,做一絲強弩之末的努力。
“汝還有何等渴望?”
嘉靖皇帝面色認真,他並不在乎所謂的未來之人。
在得到自己時日無多的時候,哪怕那一瞬有一絲驚顫,作爲皇帝,他現在也已經釋然。
他現在面對的。
是一個和他一樣,強弩之末,已經走到壽命終點的人。
“嘉靖皇帝,你可曾記得,明成祖朱棣,爲了彰顯國威,造福萬代,耗時多年及子史百家之書,涉獵無數,編撰而出的一套古典?”
如同一柄劍一般矗立的嘉靖皇帝,聽見之後身體不住!
他眉目緊鎖,隨後像是釋然一般的問道:
“成祖……還真是不可一世!”
“永樂大典,集我大明之心血,是朕生平最愛之典,若是後人在百年之後仍然記得,也不乏恩典!”
“朕記得!朕若是忘了這一冊朕最愛之典,那朕……和忘了這大明又有什麼分別?!”
葉佩靈全然沒有想到,雖然說史書中也記載過嘉靖皇帝極愛永樂大典。
可全然沒有想過,這位皇帝,已然將永樂大典視爲了國威的一部分。
看作了大明的一部分!
“我今日只有一個問題,現在華夏留存於世上的永樂大典,基本上皆是出於你之拓本。”
“那真正的永樂大典,去了哪?”
說到這裡的時候,葉佩靈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渴望回答的孩子。
永樂大典,是任何一個考古人都邁不過去的一個坎。
記載着大明乃至於華夏千年的文藝歷史。
古人智慧。
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哲學思潮。
哪怕不求找到,只是知道這本大典仍存於世間。
對於華夏衆人,對於這個歷經了鮮血和戰爭的民族。
無疑是一種告解!
嘉靖皇帝臉上的肌肉微微顫動,在這一刻他好像看到了葉佩靈身後,無數爲了歷史而奮戰的人。
和明成祖一樣,修建永樂大典,爲了彰顯國威。
而他們這些人至死也在找尋永樂大典,則是爲了再度讓這國威顯世!
“哎。”
這是第一聲嘆息。
也是在嘉靖從皇路上,爲數不多的嘆息。
而這一聲嘆息。
只爲葉佩靈。
“若是知道我後之人,如此看待我大明,如此看待這永樂大典,我也不必將其保護之周全。”
“可大明之路,向來伴隨血汗戰爭,單薄之書頁,又怎能抵擋那些喪心病狂視若無睹的人?”
嘉靖皇帝此時推心置腹,前有始皇之亂。
後有未知無窮。
就以他個人來看,以整個大明來看。
戰亂是始終避不過的。
他們這些將死之人,能流在青史上的或許也只有功績。
可若是功績被焚燬,那他們變成了徹徹底底的輸家。
“汝想知,那永樂大典,現存何處?”
“不。”
對於這個結果,葉佩靈從來不會去想,更不會去奢望一位帝皇來告解他。
“我只是想知道,如果有一天,大明失守,改朝換代,哪怕華夏土地面臨紛爭,遭到那些你所擔心之事。”
“你是否會將永樂大典藏於一個永不被世人尋道之地?是否會讓這部大典,在華夏所遭受的苦難之後,重現世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