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受降

李明峰乘坐十六擡大轎到了捻軍大營門口,下了轎子,虛情假意一番將邱青林等人扶起,接受了象徵投誠的旗幟、印信等物。然後又對邱青林和這幾個將領說了許多嘉勉的話,最後才率八千大軍進營。

進營之後,老李先讓人將那面十丈大旗樹在營頭,讓其他人都知道,這座大營已經換了主人。

此刻捻軍大營一萬大軍中的絕大多數士兵還不知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大部分仍然在熟睡之中,李明峰率軍進營之後,迅控制了大營的關鍵部位,免得生出變故。邱青林擊鼓令,集合了尚不知情的衆捻軍士兵。

邱青林站到高臺之上,將現在的險惡局勢講了一遍,又提到蘇天福已經陣亡,將現在的形勢形容爲不得不降。何橋生等人被邱青林扣上了拒絕投降,準備帶着全軍一起赴死的帽子,衆捻子聞言,無不氣氛難當,紛紛叫罵,要死他就自己死,何必帶着大傢伙。

隨後就簡單了,李明峰登上高臺,講了一遍撫慰的話,凡是願意留下的,經過考察合格的都是朝廷正規軍,不願意繼續打仗的,或者不想給朝廷賣命的,可以拿着自己的物品離開軍營。

李明峰表態完畢,邱青林又繼續詳細的講解常勝軍的寬大政策。足足忙活了一個多小時之後,纔講解完畢。

最後,一小部分早就厭戰的捻子,收拾了自己的私人物品,出營返鄉去了。李明峰也不爲難他們,開了大營之門,讓他們帶上路上所需的糧食,放他們離去。

這兩三千捻子一出營,正好碰見剛剛趕來的侯傑。

侯傑已經得知李明峰受降了捻子,所以也不爲難這些卸甲的殘兵,他徑直率領五千騎兵到捻軍大營之下求見李明峰。

侯傑率領五千人馬到了大營之下,卻看到營門已經緊閉,侯傑連忙派人前去叫門。

李明峰得到報信之後,派遣親兵去擋駕,聲稱此處戰事已了,袁家軍沒有必要入營。而且禹城尚有蘇天祿一萬大軍盤踞,希望侯傑還是儘早去禹城進攻爲好。

禹城、臨邑是由蘇天祿鎮守,那一萬人馬可要比捻軍大營的一萬人馬精銳的多,而且蘇天祿絕對不會放棄替大哥蘇天福、三弟蘇天壽報仇,所以對付禹城、臨邑,只有強攻一途。

城池不比營寨,城池要堅固的多,而且禹城、臨邑兩城尚有存糧無數,足夠半年所用。雖然禹城的蘇天祿不可能扭轉戰局,但是他的臨死頑抗,卻會給負責攻擊的部隊帶來巨大的損傷。

常勝軍雖然有爲數衆多的火炮,擅長攻城。但是老李可不想浪費炮彈去替朝廷掃除禹城。誰想要這份功勞,誰就去,李明峰不像袁甲三和侯傑他們那樣渴望功勞,老李已經做到了直隸總督,他現在對自己的位置很滿意,現在就是讓老李進京去做軍機大臣,老李還不同意呢。

侯傑進不去捻軍大營,無奈之下只好原路返回,去接即將到來的袁甲三。袁甲三率領步兵和侯傑會合,聽他講述了事情經過,也不動怒,命令陳星聚繼續到李明峰軍中聽命,他自己則帶領十萬大軍親征禹城。

侯傑剛剛離開捻軍大營,文祥和僧格林沁又抵達了此處。這兩人的斥候極多,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經過,所以抵達捻軍大營之外的時候,僅僅是派人進去問候一聲,以示禮節,然後就繼續率軍南下,參與圍攻禹城去了。

文祥也好,僧格林沁也罷,都是一時之豪傑,不是愚笨之徒。經過兩日的觀察,他們已經猜測出來,袁甲三已經放棄了造反。聯繫到袁甲三的親家焦佑瀛在保定得到重用,兩人也將事情的經過猜了個八**九。

既然文祥和僧格林沁不想進營,李明峰也樂得清閒,直接派人出了大營,去慰問兩軍一番,然後也就沒了動靜,每日裡只是在軍營內部考覈新投降的捻軍,很明顯的表示出了不想參與圍攻禹城的意向。

文祥和僧格林沁也沒打算借用常勝軍的力量,既然老李不出兵,他們也不強求。對他們來說,李明峰不在背後是壞,那就是對他們的最大幫助

在李明峰收降捻子的第三日,文祥所殘餘的兩萬八旗兵和僧格林沁帶來的三萬馬步兵在禹城之下和袁甲三的十萬大軍回合到了一起,三支軍隊一同駐紮在了禹城和臨邑的外圍,準備攻城。

袁甲三既然放棄了造反,而且現在戰事又緊張,所以文祥和僧格林沁索性也就裝作從來就沒懷疑過袁胖子的樣子,繼續和其緊密合作。

僧格林沁安頓好先鋒部隊之後,又下令讓在原來營地留守的兩萬蒙古兵和山東各處的十五萬地方團練部隊迅趕到禹城、臨邑參與黃河北部的最後戰鬥。

幾日之後,除了正規軍隊之外,山東各地的團練也都一齊趕往了禹城。

這日,老李正在原捻軍大營,現常勝軍大營訓練新招降的捻子,就聽有人來報,說是營外又路過一支團練,這支團練的領求見。

“哦?要見我?”李明峰有些疑惑的問道。

這幾天,陸陸續續過去了大大小小十幾支地方團練了,這些人一般都是遞一個拜帖了事,沒有一個人是想要進營見李明峰的。幾天前的一場大戰,將李明峰和文祥、僧格林沁等朝廷嫡系人馬的矛盾端上了檯面,現在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李明峰和朝廷不和,又有哪個團練敢冒着得罪朝廷的風險來拜會他?

“是的大人,這人還遞了名刺進來”說着,親兵將一張名刺恭恭敬敬的遞到李明峰的眼前。

老李接過來一瞧,失聲笑道:“原來是他啊快快有請。”

親兵得到命令,迅去開了大營之門,放求見之人進來。

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297章 反叛第167章 隱秘第295章 犯險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60章 容閎第130章 昌平城第86章 通州之戰第26章 議和大臣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99章 恭王府第148章 鍾粹宮第三百六十四章第110章 劉銘傳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216章 反覆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261章 太師府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18章 再回林家第42章 淘汰品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230章 意外第52章 陳年舊事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118章 朝會第28章 初入天津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124章 小宮女第262章 乾清宮大宴第46章 廝殺第4章 四國代表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160章 容閎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311章 密議第145章 醉仙樓(下)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181章 初戰(上)第75章 英國首相第305章 回家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41章 趁機擴大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281章 再戰第294章 葉海亞第327章 風俗第48章 赴死第14章 探子秦誠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142章 入宮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130章 昌平城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5章 兵進廣州第19章 家法第225章 曾國藩第55章 池州密議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209章 張皮梗 本領強!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81章 局勢變化第362章 來使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281章 再戰第234章 朝陽門第208章 戰第246章 巷戰第172章 出宮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181章 初戰(上)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261章 太師府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98章 暫居林家第27章 龔半倫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132章 獎賞
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297章 反叛第167章 隱秘第295章 犯險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60章 容閎第130章 昌平城第86章 通州之戰第26章 議和大臣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99章 恭王府第148章 鍾粹宮第三百六十四章第110章 劉銘傳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216章 反覆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261章 太師府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18章 再回林家第42章 淘汰品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230章 意外第52章 陳年舊事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118章 朝會第28章 初入天津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124章 小宮女第262章 乾清宮大宴第46章 廝殺第4章 四國代表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160章 容閎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311章 密議第145章 醉仙樓(下)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181章 初戰(上)第75章 英國首相第305章 回家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41章 趁機擴大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281章 再戰第294章 葉海亞第327章 風俗第48章 赴死第14章 探子秦誠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142章 入宮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130章 昌平城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5章 兵進廣州第19章 家法第225章 曾國藩第55章 池州密議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209章 張皮梗 本領強!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81章 局勢變化第362章 來使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281章 再戰第234章 朝陽門第208章 戰第246章 巷戰第172章 出宮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181章 初戰(上)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261章 太師府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98章 暫居林家第27章 龔半倫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132章 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