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4:繁榮的齊明邊境貿易

在大明的前身,秦風還是太平軍的首領的時候,齊國曾在明裡暗裡對其有過一些幫助。當然,這並不是出於友益,而是出於齊國當時政局的需要。當秦風大獲全勝,徹底顛伏了越國,建立起了大明王朝並蓬勃發展的時候,齊國立即對這個朝氣蓬勃如同一隻小老虎的國度,產生了極高的警惕。數度想將這個尚未強壯起來的國度扼殺在搖藍之中,最低程度也要讓他虛弱無比。豈知事與願違,在戰火之中,大明越打越強,便如同一顆釘子一般,紮在了齊國的北方。

當發現已經無法將這顆釘子在短時間之內拔出之後,齊國只能暫時偃旗息鼓,在防範的同時,又開始了與明國的互相利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兩國精心算計,活生生地坑了當時實力天下第二的楚國,讓楚國就此一蹶不振。

此後,齊國陷入了與楚國的邊境鏖戰和帝國內部的紛爭當中而不可自拔,大明卻是緊緊地抓住了這個時機,在勤修內政的同時,一舉滅掉了秦國,實力大大增加。隨之與楚國結盟,在支援楚國抗齊的同時,以無孔不入的經濟手段侵蝕着楚國,最終導至大明伐楚之時,楚國基本上毫無抵抗之力,只是在上京城周邊發生了一些激烈的抵抗便最終宣告覆滅。

至此,大明已經基本成長爲了與齊國勢均力敵的對手。

十餘年間,齊國雖然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始終無法騰出手來全力對付大明,但他們的當權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對於大明的警惕之心卻是從來沒有降低過,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大量的商品交易,更多的是以走私的方式存在。

但隨着兩國皇帝簽定了和平協議之後,兩國的經貿終於開始了正常化。當然,出於對明國的防範之心,齊國僅僅開放了兩個州郡作爲雙方的交易場所,一個是常寧郡,另一個是潞州郡。

大明對於楚國的經濟侵蝕,對於在大齊所有有見識的官員,是一個警醒,也讓他們認識到了覆滅一個國家,戰爭並不是唯一的手段。曾經的強國大楚,在大明的經濟侵略之下,整個國民經濟脆弱不堪,當大明舉起屠刀的時候,楚國便應聲而倒。

到現在爲止,齊國仍然沒有搞清楚明國的金融體系究意是怎麼一回事。但他們卻知道一點,必須嚴防死守,不允許明人在齊國踏入這一領域。一張輕飄飄的紙片,便能從大齊換走真金白銀,換走一車車的實物,這在齊國的官員心裡怎麼也不踏實。

大明的談判官員們努力的結果,也只是讓齊國答允了在常寧郡,潞州兩地可以使用明國的紙幣,踏出這兩個區域,明國的紙幣在大齊便一文不值,買不到任何的東西。而沒有官方的許可和推廣,大明的紙幣在齊國廣大百姓之間,自然也缺乏公信力,屬於那種擦屁股都嫌硬的東西。

不過大明也並不着急,對於他們來說,撬開了一條縫隙便已經足夠。大明紙幣會隨着時間的推移,將以大明本身硬實力的增加,以及他的輕便易攜帶而慢慢地一點一點地贏得他該有的地位。

兩國和平協議的簽定,帶來了兩國邊境交易的極大繁榮。

大明的商品現在已經處在一個異常繁榮的階段,國內的貨物生產,正在慢慢地擺脫過去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而向作坊式過渡。商人們集中人手,集體生產,將貨物的成本極大地降低,這使得在明國與齊國的交易之中,明國貨物佔有着極大的價格優勢。

商人逐利,齊國的商人很快便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從大明進取貨物運到齊國內地銷售,哪怕是加上運費,其價格還是比齊國國內要更低。而更低的價格,自然就具備了更強的生產力。更何況,這種集中式的生產,對於產品質量的把控要更有保證,質優,價廉,正在慢慢地成爲明國貨物的代名詞。

兩國相互開放市場只不過一年時間,但明國的貿易優勢正在慢慢地顯現,從明國進入齊國的,大都是加工過後的成品,而從齊國進入明國的貨物,則是最原汁原味的原材料。

當齊國的官員們還在爲商業的繁榮而發展而收穫了更多的商稅的時候,他們並沒有發現,國內的一家一戶的這種小農式作坊生產出來的產品,已經慢慢地無人問津。農人們除了種田所得的收穫之外,原本的一些額外的進項補益,正在逐漸地消失。齊國國庫似乎在充盈,但國內最底層的百姓,日子過得並不比以前更好。雖然他們現在中的絕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同樣的,沉重的賦稅以及徭役也同樣地加諸在了他們的身上。

在過去,依附於豪族的齊國佃戶們,需要承擔的賦稅並不多,但當他們擁有了土地,成爲了自耕農,賦稅便隨之而來。更重要的是,這些分給他們的田地並不是免費的,效仿明國土地政策的齊國,縱然規定了這些花費只需在未來的幾年之內還清,但農民們想要還清這些款項並不容易。

因爲有一項,齊國人並沒有學去,那就是明國徹底地免去了徭役,極大地降低了農民承擔的稅賦。

而這一切,因爲纔剛剛露出萌芽,齊國的政策制定者,並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問題。明國正在利用齊國開放的這兩個口岸,採用着另一種有別於侵伐楚國之時的經濟手段。

昌渚,過去這個曾經因爲戰爭而變成荒蕪之地的邊境城市,正在因爲明齊兩國的貿易發生着天翻天覆的變化。

大明的軌道車系統,終於從武陵延伸到了桃園郡,桃園郡軌道車站,一時之間成爲了大明最爲繁忙的車站,無數從大明內地生產出來的貨物,通過軌道車源源不斷地運送到了桃園郡城,然後再通過桃園郡城通往昌渚的水泥大道,轉運到昌渚來。

曾經一片廢墟的昌渚縣城,一年時間,便已經是高樓林立,聚居在這裡的原住民極少,絕大部分都是從全國各地涌來的商人,他們在這裡買地建設起一家家的商鋪,一座座巨大的倉庫,無數的貨物將這些倉庫填滿,然後又在極短的時間裡,被齊國商人們買走,騰空。一座座的酒樓,客棧應運而生,許多的齊國商人,要麼在這裡買下商鋪落地生根,要麼便長期租用客棧房間作爲交易的根據地。

大明的國立太平銀行,私人昌隆銀行,都在這裡開設了分號,每天都能看到齊國商人們用馬車拉着一車車的銅錢,或者是一箱箱的金銀走進這兩家銀行,兌換成明國的紙幣,然後去與明國商人交易。因爲大明的商人不收這些銅銀金銀之物,只認大明紙幣。

當然,如果大明要向齊國商人採購貨物,同樣也需要從銀行之中兌換出金銀或者銅錢給付給對方,因爲對方回到國內採購,大明紙幣則是無法流通的。

在這樣的交易之中,齊國並沒有做過統計,但大明的兩大銀行,卻一直在默默地做着這些數據的收集,一進一出之間,齊人的這些硬通貨,正在悄無聲息的流入大明。

除了這些明面上的手段,兩大銀行還耍了一個小小的手段,那就是這些紙幣和金銀銅錢的進出之間,價格並不是一樣的。用同樣的銅錢和金銀在大明銀行兌換紙幣,能夠得到更多。比方說一兩銀子,在大明太平銀行能兌換出一兩零一錢的紙幣,一兩十錢,這零點一錢看起來不顯眼,但如果數額足夠大,便也是一筆相當大的收入。

這個不起眼的小手段,立刻便摧生了另一門生意的產生,不少的齊國商人利用各種手段在齊國國內獲得這些硬通貨,然後在兩大銀行兌換成紙幣,再拿這些紙幣去購買明國的貨物運回國內銷售,裡裡外外都是錢,賺得盆滿鉢滿的同時,私下裡還在嘲笑着明人的愚笨。

齊國商人很高興,大明的兩大銀行也很高興,因爲他們正在執行的是大明帝國中央銀行的另一項金融入侵計劃,這個計劃在長期執行之後,將會使得齊國國內的金銀銅錢逐年減少,從而造成錢荒。

在利用經濟,金融這些手段摧毀另一個國家的經濟民生,大明人在經過了楚國一役之後,現在已經是駕輕就熟了,更多的陰謀手段,正在大明中央銀行那些公房之中,被專業的人才一個個的冥思苦想出來,然後被逐一運用到實際手段之中。

貨物傾銷,金融掠奪,兩項計劃正在同步推進。

而對這些還沒有一個完整概念的齊國,現在尚懵然無知,當他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這朵惡之花,只怕早就開出了絢爛的花朵。明國的這兩項計劃,無論哪一個成了氣候,對於齊國的經濟打擊,都將是極其慘重的。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兩蛟密會第八百三十九章:明軍強大的理由第一百九十七章:入夥第五百零二章:一箭成仁1879:善始善終第二百八十章:人大力量大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黃安的困境1699:困境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合力第二百四十三章:準備作戰第六百一十章:後手第九百六十九章:先要搞清楚狀況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破陣樂1734:奢華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最後的掙扎1668:西行記(14)第九百八十二章:變化的太平城1753:憤怒第一千零七十四章:齊聚虎牢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對未來的擔憂1857:到處需要錢2093:終戰(中)第一百九十五章:殺人者第三百零四章: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第九百二十三章:示威第一千三百零四章:新一局的開始第五百四十八章:改制第一千零一十五章:追風歸來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大明醫學院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斥候的戰爭1700:羣議第四百七十三章:箭與血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千鈞繫於一髮第三百八十章: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斥候的戰爭(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傾訴第一千三百零一章:聯姻之議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大秘密1860:貓捉老鼠的遊戲第一千零九十章:明升暗降第九百一十六章:度假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見面1761:李代桃僵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秦風的想法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隨着別人的步子起舞第二百六十章:想要收穫,就得付出第九百三十三章:寧氏威風第二百五十八章:驅民攻城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故人到訪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來訪第八百零八章:死的慕容宏纔是最安全的第一千一百章:大興土木第一千零一十八章:青州見聞錄1705:長期計劃第六百四十九章:作戰計劃第七百一十九章:意動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談判第二十七章:以身拒敵第二百六十八章:一炮雙響第四百三十一章:奔走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吊打第九百八十二章:變化的太平城第三百六十五章:有時候,死比活更泰然1844:前兆第七百一十五章:悍戰第一千四百零八章:交接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老辣的政客1975:掃平第十八章:敢死營的由來第六百五十三章:紙幣第四百四十章:你的格局還是太小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不足爲慮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同行第一千零四十九章:不留一個活口第二百零六章:咱們可以利用他1969:麻煩1917:遠方的帝王第八百二十九章:耿精明1942:殂擊戰1682:機構大改革第一千五百零七章:改旗易幟第四百一十九章:水滴石穿第八百七十五章:強化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那一閃而過的念頭第六百二十章:老戶部第七百二十九章:魚餌第一千二百零九章:苦難楚民(下)第九百九十五章:昌隆開業第六百二十三章:回去看一看第四百零六章:人事變動第五百六十四章:留下來吧第八百一十章:攻陷第八百三十六章:威力第八百九十七章:一個有着遠大夢想的人第七百五十七章:殺鄧樸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大明醫學院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不解其意第九百五十八章:縱“虎”歸山第一百五十七章:剪刀的心思第六百五十八章:效果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兩蛟密會第八百三十九章:明軍強大的理由第一百九十七章:入夥第五百零二章:一箭成仁1879:善始善終第二百八十章:人大力量大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黃安的困境1699:困境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合力第二百四十三章:準備作戰第六百一十章:後手第九百六十九章:先要搞清楚狀況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破陣樂1734:奢華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最後的掙扎1668:西行記(14)第九百八十二章:變化的太平城1753:憤怒第一千零七十四章:齊聚虎牢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對未來的擔憂1857:到處需要錢2093:終戰(中)第一百九十五章:殺人者第三百零四章: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第九百二十三章:示威第一千三百零四章:新一局的開始第五百四十八章:改制第一千零一十五章:追風歸來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大明醫學院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斥候的戰爭1700:羣議第四百七十三章:箭與血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千鈞繫於一髮第三百八十章: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斥候的戰爭(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傾訴第一千三百零一章:聯姻之議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大秘密1860:貓捉老鼠的遊戲第一千零九十章:明升暗降第九百一十六章:度假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見面1761:李代桃僵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秦風的想法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隨着別人的步子起舞第二百六十章:想要收穫,就得付出第九百三十三章:寧氏威風第二百五十八章:驅民攻城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故人到訪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來訪第八百零八章:死的慕容宏纔是最安全的第一千一百章:大興土木第一千零一十八章:青州見聞錄1705:長期計劃第六百四十九章:作戰計劃第七百一十九章:意動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談判第二十七章:以身拒敵第二百六十八章:一炮雙響第四百三十一章:奔走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吊打第九百八十二章:變化的太平城第三百六十五章:有時候,死比活更泰然1844:前兆第七百一十五章:悍戰第一千四百零八章:交接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老辣的政客1975:掃平第十八章:敢死營的由來第六百五十三章:紙幣第四百四十章:你的格局還是太小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不足爲慮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同行第一千零四十九章:不留一個活口第二百零六章:咱們可以利用他1969:麻煩1917:遠方的帝王第八百二十九章:耿精明1942:殂擊戰1682:機構大改革第一千五百零七章:改旗易幟第四百一十九章:水滴石穿第八百七十五章:強化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那一閃而過的念頭第六百二十章:老戶部第七百二十九章:魚餌第一千二百零九章:苦難楚民(下)第九百九十五章:昌隆開業第六百二十三章:回去看一看第四百零六章:人事變動第五百六十四章:留下來吧第八百一十章:攻陷第八百三十六章:威力第八百九十七章:一個有着遠大夢想的人第七百五十七章:殺鄧樸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大明醫學院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不解其意第九百五十八章:縱“虎”歸山第一百五十七章:剪刀的心思第六百五十八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