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

陝西,如今真正徹底成爲了張弘斌的私人地盤。

在萬衆矚目下,張弘斌登臺祭天,正式稱王,建王國曰秦,他便是秦王。

這個稱號在歷史上是比較特殊的,最初戰國時代的秦王,那就很容易聯想到秦始皇;唐朝時代也有一個秦王,而且也只有唯一一個秦王,那就是李世民,在他之後所有的子孫後代沒有一個封秦王的。

張弘斌號稱秦王,多多少少透露出一種勢必要奪取天下的野望。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別人國家裡面稱王,這本來就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除非大明朝真的窩囊到,居然認可並且默認張弘斌的這個王爵。只是既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和親’這樣的言論和誓言都能夠說得出來,而且一代又一代能夠貫徹下去,想來大明也不會隨便觸碰這個底線的。

大封臣子那是必然的,最高機構也必須要重新設立。

當然,自然不可能按照大明的那一套,奈何手中臣子大多對政治機構的概念很籠統,也說不出怎麼樣的行政構成比較合理。在他們的眼裡,大明的行政機構,也就是內閣就很合理,主要是這個機構可以給他們這些臣子帶來更大的權力。

內閣嘛,張弘斌後期或許會考慮,但前期他不希望有任何掣肘,尤其一個兩個目光都有很大的時代侷限性的情況下。好歹,得讓他們的思想進步一些,看問題的角度全面一些,張弘斌纔會對設立內閣進行考慮。

實際上就算不設立也沒什麼,滿清就不設立,最初的軍機處也僅僅是處理軍事問題,後期沒落了才逐步成爲類似內閣一樣的東西,當然嚴格來說還是顯得有點不倫不類。

新的政權,本來就代表着新的執政理念,新的行政模式,對此誰也不幹有怨言,省得落人口舌。

和內閣比起來,各個部卻是率先建立,其實是更加完善。作爲政治機構的最高權力部門,張弘斌在君王這個最高統治者下面,設立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教育部、軍部、公安部、工商部、衛生部、人事部、財政部和外交部這十一個部門,比大明的六部多了五部。

設立最高人民法院,這是司法裁定的最高部門,下轄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地方人民法院;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下屬檢查局、信訪局和反貪局三大機構。

有意思的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及其下屬機構的職員並非是在官員之中選拔而出,而是在百姓之中選舉產生。好吧,現階段產生的差不多都是地主老財,至少也是地方有威望的士紳。至於百姓,其實還不敢投票,也不敢給自己選官。不過沒關係,士紳都有着他們的利益訴求,而地方官員的存在,會多少危害到他們的利益,尤其是貪官的話。

在這樣的前提下,只要杜絕本地人在當地當官的情況,那麼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士紳們會千方百計的,把這樣的官員拉下馬。故而想要獲得舒服,屁股最好乾淨一些,否則士紳們有的是手段,讓膽敢朝着他們伸爪子的官員下臺。

初步是這樣確定,後續還要陸續完善各種法制法規,畢竟就算張弘斌給了士紳那麼一個權力,但這個權力如何使用,卻是必須要掌握在他所能夠控制的範圍,省得被士紳們濫用導致不好的後果。

原本培訓的預備役官員,也陸續上任,當然是從最基層開始做起。至於高級的官吏,一則是在原本的官吏的基礎上經過考覈審理之後,再行任免;二則是在現有官吏,包括上位了兩個多月的新公務員裡面,選拔最優秀的一批進行填補,而在那麼多人裡面,李巖赫然在內,此刻已經從最基層的公務員,等級爲某個縣城的縣令。

“人才就是人才,到了哪裡都會發光!”看着下面的彙報,張弘斌也是由衷的感慨。

扣除李巖,昔日的白水四友也是一路突飛猛進,黎落的身份已經確認是大明錦衣衛的人,不過他並沒有告訴其他三人,所以其他三人自然還是按照正規渠道,接受考覈之後獲得升遷的。當然,必要的監視卻是不能夠少了。

關刀已經是延安市工商局副局長;墨染則是鳳翔市市長;林松差那麼點,好歹也是慶陽市刑偵大隊大隊長。昔日的白水四友之三,正在憑着他們的才華,一步步的在歷史的舞臺上綻放出不一樣的光彩。

要知道,原本歷史上,可沒有這三個人的存在。可以說完全是因爲張弘斌的存在,造就了他們今日的成就。否則,或許也只能憑着各自的才華,能夠在南明混個縣令之類的小官,又或者投靠滿清當一個高級奴才,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若非如此,那也不能夠稱之爲人才了吧?”柳如是依然是張弘斌的貼身秘書。

本來按照她如今的身份,也算是後.宮中人,按照當時的背景,她幫助張弘斌處理政務多多少少都會被稱之爲‘後宮干政’,在當時可是一個不得了的事情。若放在大明,只怕早就千夫所指了。

奈何這裡是秦國,秦王是一個特立獨行之人,而且也懂得乾綱獨斷,在主角光環和王者光環的雙重作用下,誰也沒有反駁他的餘地。更別說,這干政也是在張弘斌在書房處理事務的時候纔會出現,日常行政的時候不會出現,而且實際上柳如是三女也沒有實際的權力,故而還在大臣們的容忍範圍。

只是看着大臣們對女性當官的那種排斥,可想而知所謂的解放婦女運用,只怕是遙遙無期了。好吧,本心而論,張弘斌希望這一天一輩子都不要來,只是這樣不符合解放生產力的需求。對社會,尤其是GDP而言可不是什麼好事。

算了,留着日後再慢慢頭痛吧……

此刻,張弘斌還真的有其他的事情。

無他,今時今日的張弘斌,已經佔據了整個陝西,某個意義來說也開始和新疆、蒙古地區接壤。新疆那邊還好,荒涼一些人也少一些,可以後續慢慢佔領,張弘斌不介意一路向西,在異國手中奪取地盤那永遠是最爽的一件事情;只是蒙古那邊,這些年少了管教和調.教他們的人,故而一個兩個有點跋扈起來。

最重要的是,近年來大明停止邊貿,這就使得蒙古人和後金一樣,缺乏足夠的鐵器、茶葉和食鹽之類的必備物資。在眼紅的情況下,難免會組織起來,南下打草谷。在利益一致的情況下,明明已經分裂成數個勢力的蒙古,可以最快的團結起來。

如今的事情就和蒙古有關,根據最新的軍報,一支超過三萬人的蒙古騎兵開始南下,不日即將來到陝西境內。此刻救世軍還沒有能夠有效的接管邊防,故而他們瞄準了這個時候南下,也算是打了一個時間差。

不過張弘斌自然不會允許,這樣一支軍隊在自己的地盤裡面攪風攪雨,消滅他們那是必須的。順便的,一路向北,所謂禮尚往來,沒有理由不回禮一番,省得別人說自己不懂禮數。

恩,順便練練兵也罷,或者搶劫一番也罷,張弘斌已經決定,對蒙古用兵!

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158章 後金消滅戰(1)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48章 遊子回家了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56章 南非滿洲國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61章 自產的火銃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36章 六豔的安置第48章 大炮初面對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45章 公務員考試(四)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86章 晉王張弘武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55章 柳如是登場
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158章 後金消滅戰(1)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48章 遊子回家了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56章 南非滿洲國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61章 自產的火銃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36章 六豔的安置第48章 大炮初面對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45章 公務員考試(四)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86章 晉王張弘武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55章 柳如是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