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章 刺客?
?“有刺客!”
兩人都同時直呼了一聲,便刀來劍往地打了起來,人影夾雜着刀光劍影,動作都快到旁人根本看不清,只聽到連續不斷的“哐當、哐當”刀劍撞擊聲響。
楊光見狀不妙,趕快低喝一聲:“誤會,都趕快放下兵器。”
聽到楊光聲音,兩人往後跳開,卻仍用兵器警惕地指向着對方,不敢有一絲的鬆懈。
顯然,雙方都察覺到對方手上刀劍功夫之高,是自己生平所僅見,自己不一定能制服得了對方。
看到兩人停手後,像兩隻準備打架的公雞一般對峙着,楊光有些哭笑不得,移步走到兩人中間,說道:“你們放下兵器,都是自己人!”
王餘佑聞言毫不懷疑楊光的話語,遂收刀入鞘,並問道:“既是自己人?她爲何要女扮男裝?”
“那是他要我這樣做的啊?”
原來這個士兵是女扮男裝的單珮,她換了普通的士兵服裝後,一直等再門外,見楊光走出來,便跟在身後。
王餘佑一眼就看出她身材手腳動作是個女子,且是個受過嚴格訓練的用劍高手,還以爲她是滿清派來刺殺楊光的刺客,楊光一有疑問便即刻撥刀出鞘。
而當王餘佑撥刀出鞘時,單珮還以爲他要對楊光不利,二話不說便撥劍出鞘,導致了一場小小的誤會。
“你們真是棋逢對手的高手啊!”楊光讚歎了一下,扭頭對單珮說:“單珮你的劍法能與王先生打成平手,確實很厲害,不過,你還是先去教徐瑤徽那些醫護人員幾招保命的絕招,以防她們萬一有一天與清兵短兵相接時,也好有一點自保的本事吧!”
“你不能說話不算數!”單珮還以爲楊光是想再次拒絕自己加入鐵血軍,頓時眼眶微微發紅,幾乎就要掉下淚水來,聲音有些哽咽地說:“我師傅這幾天在這裡的時候,就想到這個問題了,教了徐姐姐她們一大羣人不少使用短刀、剪刀保命的絕招,萬一面對清兵,她們也不會一無所有的。”
“啊,這樣啊!”楊光不知所謂地應了一句。
“單姑娘的劍法很不錯啊!我都差一點不是對手,有她在鐵血侯身邊,實在是防刺客的利器。”王餘佑看到兩人的話語間似乎有點微妙,在旁邊讚歎了一聲幫着她說好話,也是爲自己剛纔與她的誤會找個臺階下。
楊光見單珮就要哭泣起來,他是受不得女孩子哭泣的人,心裡頓時一軟,點頭說道:“那好,你就暫且跟在我身後,但一切都要服從指揮,不得亂來,否則軍紀軍法會嚴懲你!”
單珮見楊光終於答應她,立即破涕爲笑,學着士兵們向楊光的立正敬禮,大聲道:“是!”
楊光帶着王餘佑要去的地方,是生產兵器的兵工廠。
楊光口中所說的兵工廠,其實也就是一個大鐵匠作坊,在遠處便聽到裡面叮叮噹噹的金屬砸打聲音不斷。走進圍牆去,看到一個令人震撼的場面:鐵爐火光閃爍,無數的鐵錘揚起砸下,無數的人影在期間晃動着,一排排的火銃火炮被送到門口冷卻檢測,檢測合格的立即裝箱打包送走。
王餘佑拿起一支火銃打量了一下,立即發現與他以往在明軍中所見的火銃不同,再拿起另一支一看,與前一支是一模一樣的,再看其他火銃,都是如此的,便疑惑地問:“這火銃裡面怎麼都刻有線條?”
“這正是我軍火銃與別人不同的地方。”楊光微笑着說,捻起一顆鉛製子彈遞給王餘佑,說:“王先生看看,這與別的火銃子彈有什麼不同?”
以王餘佑的觀察力,立即發現這子彈與其他明軍子彈不同的是,子彈的底部是中空的,他自己去捻起幾顆子彈,一看全是如此,大惑不解地問:“這是爲何?”
楊光侃侃而談:“火銃膛線、子彈底部中空,在火銃口徑不變、火藥爆炸力不變的情況下,可以讓裝填彈藥變得容易,讓子彈的射程成倍增長,讓射擊變得更爲精準。我軍使用這些火銃,口徑比清軍火銃口徑要小,但射程至少比清軍火銃要遠了五成以上,更重要的是我軍的火銃實現了標準化的……”
王餘佑已聽顧全說過楊光設計的火銃射程是成倍增長,對此半信半疑,於是,楊光領着他和單珮帶着兩支火銃到靶場試射,發現射程果然全部達到一百六十步以上,不由得信服了,當楊光說起其他火器的射程數據時,都是深信不疑了。
但他對楊光所說的很多名詞卻是很不解:“何謂標準化?”
“其意思是所有火銃口徑是統一的,所有子彈重量、口徑是統一的,火銃的所有配件尺寸是統一的,同口徑子彈可以在任何一支火銃上使用,任意一個配件可以在所有火銃上使用,在戰場上一支火銃壞了,其配件可以拆下來用在其他火銃上。另外更重要的是統一了標準,火銃、子彈可以在後方大規模生產。”
這個時代的火銃,口徑混亂不堪,一支火銃的子彈很難在另一支火銃上使用,效率極低,後勤保障也有很大的麻煩,一個火銃兵不但要在戰場上拼殺,還要在戰後自己去融化鉛塊去做子彈,在戰場上打完自己做的子彈,是不能使用戰友的子彈來補充使用的。
王餘佑聽後甚爲讚賞:“據史書記載,戰國時代秦國大軍的弩機配件可以互換,菱形箭頭尺寸幾乎完全一樣,這就是標準化,不過,後世的兵器逐漸自行其是,想不到鐵血軍重新按秦軍的標準來打製兵器!善哉!”
“這還不是我要的兵器最終樣式,最終的火銃要是能在槍膛後面裝填彈藥,那我軍將可徹底實現全火器化裝備。不過,這樣的火銃正在試製研發中,如有結果,將更是不得了。”
王餘佑聽楊光說到鐵血軍正在研發後裝線膛燧發銃,裝填彈藥速度將大大加快時,作爲一個研究戰略的學者,他立即敏銳地意識到戰爭的模式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想到自己在博覽羣書之餘,還拼命苦練刀法多年,到了這裡卻不如工匠打製的一支區區幾斤重的火銃,略略有一些失落:“武人蠻力的作用將再無用處,再好的刀法都沒什麼用處了!”
單珮卻傻乎乎地問:“好刀法怎麼會沒用處?”
“一個小孩手持火銃,便可以隨意射殺一個高大魁梧的武人。這要武人還有何用?”王餘佑拿起一支火銃學着楊光的模樣,朝一個靶子瞄準起來。
楊光說:“那倒未必,在炮戰銃戰之後還是需要肉搏戰鬥,或者有敵人突然衝近肉搏,冷兵器搏殺還是需要的,我要求研發的後膛銃要在銃口裝上一把劍,在子彈打完後,這支後裝燧發銃便變成了一支矛,可用來刺殺!”
“變銃爲矛?!妙哉!銃兵和長矛兵合二爲一,遠處可用銃之猛,近處則用矛之利,妙哉!”王餘佑覺得這非常完美的一個創意,他實在是佩服楊光的想法,頓時興奮起來,很是期待後膛燧發銃的問世:“不知現今我軍已試製出多少這樣的火銃?”
“這樣的火銃現在一支都還沒製造出來!就是這樣的線膛燧發銃,在南京之戰前,我軍只有不到一千支,南京之戰後,南京城內有上萬工匠,全部被動員起來打製這種火銃,鐵料工具也不缺,現在可以日產兩百支,我軍已有近四千支這種火銃了,日後待工匠們工藝熟練後,估計還可將日產量提升一倍以上。”
楊光對此很是坦白,但也道出他的苦惱:“南京成爲我軍生產兵器的重地,我軍對南京依賴極重,所以不得不守,在清軍大軍四面合圍之下,也不能棄城別走另尋殲敵的戰機,這在戰略上不得不揹着沉重的包袱來與滿清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