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巍巍中華_第545章:和平取襄陽



崇禎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馬科到襄陽城去見羅尚文,見到羅尚文的生活很艱難,襄陽城外就是漢水,好在魚類還有一些,否則,喝酒都沒有菜了。

羅尚文說:“馬老弟,襄陽一地還算好的,因爲地處偏遠,靠買糧食吃飯的人不算多。即便如此也十分的艱難了,此時正是青黃不接之時,市面的糧店基本斷糧關門了,只有小商小販的到鄉下收購一些雜糧,在市場上一升一斗的出售,勉強維持着,雜糧的價格也是每石合三兩以上,稻穀就更貴了。

就是漢水裡邊的魚也越來越少了,所有能吃的都上了餐桌。百姓生活艱難啊!家境殷實的尚可以混一頓飽飯,貧困家庭哪裡有銀子買糧食?

據朝廷的邸報所說,這都是你們聯省低價傾銷糧食所致,這可是真的?”

聯省的糧食戰略到現在也算漏了底,成了公認的事實,從道德上說不那麼光彩,說起來也算是朱萬化的失策,他不是一直思慮着人心向背嗎?也算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吧,朱萬化也不是完人,孰能無過?

但是政治哪有那麼光彩的?朝廷幹刺殺的事不是更齷鹺嗎?

馬科答道:“羅兄,官府之事我們管不了,且不管他了,我們還是看眼前吧。羅兄也是讀書明理之人,聯省與朝廷誰優誰劣還看不清楚嗎?我聯省督軍立孔聖人之後爲國君,這一份氣度胸懷古之聖人不及也!新朝開國在即,大明亡國就在眼前,羅兄現在投奔過來依然是開國的功臣,這個前途還看不清嗎?羅兄也要爲治下之民想一想啊!只要羅兄一句話,襄陽府的數十萬民衆即刻就脫離了苦海,老兄這也是功德無量啊!

還有一事,老弟我可以告訴你:取襄陽乃憲國公爺之令。你知道國公爺爲何現在取襄陽嗎?”

羅尚文搖頭說:“愚兄不知。”不過他心裡想,那還不是爲了取天下!

馬科接着說道:“這是因爲國公爺欲引漢江之水入河南,以灌溉我河南省的萬頃良田!這一份雄心壯志大明的歷代皇帝有嗎?此工程有個名字,就叫做‘南水北調’,把江南之水調到北方。這份偉業若得以實現,我中原大地就成了魚米之鄉,旱澇保收,這可是造福於千秋萬代的子孫啊!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可有哪一位帝王有如此的壯舉?”

聽到南水北調這一番話,羅尚文真是感佩的五體投地了,自古以來,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是屈指可數的,其中先秦的都江堰乃李冰父子所修,它成就了數千年的蜀文化,使得蜀地成爲天府之國。可是比較一下南水北調的功效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成都平原纔多大面積,不過是一府之地,此工程將使得中原大地受益,河南的大平原十個府也不止,更不是偏遠的崇山峻嶺之間。就算堯舜再世也不及督軍憲國公爺之一分。這個形象太偉大了。

想當初洪承疇的部下也有幾個沒有跟着投奔國防軍的,這些人分兩種情況:以羅尚文爲代表的就是放不下忠君的情結,他們還是要效忠於皇帝的,這種人大多數是有功名之人。另一種以左光先爲代表,他們認爲亂世之中有兵就是草頭王,國防軍的軍官不自在,不但有嚴肅的軍紀,還要受到教官的制約,他們受不了,於是就領着部下走了。

像羅尚文這種人在大明的臣子中極有代表性的,他們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但是也不是愚蠢到不明事理的地步,道理也是懂的,大明王朝的腐朽沒落他們也能看到,只是盼着帝王賢明。當朱萬化提出虛君憲政,擁立衍聖公爲帝的時候,很多人就已經傾向於聯省一方了。羅尚文就屬於這種人,今天即便沒有馬科所說的南水北調的話題,他也會投向聯省一方。現在有了糧荒的壓力,又有督軍大人南水北調的偉業,就更加堅定了他投向聯省的決心。也正像馬科所說,新朝尚未開國,這時投過去的也是開國的功臣。

無論哪一朝、哪一代,新朝開國,評功論賞都有一條線,那就

是開國的日期,在此之前,那就是開國的功臣,哪怕差一天,也是天地之別,功績待遇賞賜相差甚遠。馬科所說的開國功臣的含義羅尚文還是明白的。

於是,羅尚文說道:“馬老弟,愚兄投聯省之意已決,你要給我幾日時間,讓我聯絡說服襄陽府的官員、軍官,定要讓他們心悅誠服的投奔聯省。此外,愚兄還有一個委託,請你代爲稟報督軍大人,羅某不才,願意爲南水北調盡一分力。”

看來羅尚文已經被南水北調吸引了,折服了。

有了羅尚文的投誠,襄陽的事情就好辦了,羅尚文的官品還是不錯,在襄陽也頗具影響力,到十一月初,國防軍獨立第四團就進駐襄陽城,進而和平佔領整個襄陽府所屬各縣。

國防軍進入襄陽城又引發了一個新的故事。

襄陽城是個好地方,因此,這裡有大明的王府,王爺就是襄王朱翊銘(翊yi)。

原本的歷史上朱翊銘在崇禎十四年死於張獻忠之手,同時被殺的還有貴陽王朱常法(朱家的王爺太多了,張獻忠一下子就逮住兩個)。張獻忠的這一段故事還是有點趣味,我們就簡述一下:

當時任剿匪總督的是楊嗣昌,楊嗣昌爲了穩定被招撫的張獻忠,也是封官許願的給了他很多的好處,但是張獻忠恩將仇報,故意的陷害楊嗣昌,這種沒來由的報復心理誰也說不清楚。他報復的辦法就是殺王爺,讓楊嗣昌擔一個失陷藩王的罪過。

其過程也頗具傳奇。張獻忠只帶了二十七個人,算上他自己一共二十八人,長途奔襲襄陽城,竟然破城抓到朱翊銘,然後在城頭上開刀問斬!他明確的告訴朱翊銘,之所以殺他就是爲了陷害楊嗣昌。

果然,楊嗣昌病倒了,接着就死了。

不少人都熱衷於特種兵的超人本事,張獻忠二十八人破重鎮襄陽城,現代的特種兵也不過如此吧?

羅尚文歸順了聯省,國防軍即將進城之時,襄陽城內不少人就已經得到了消息,襄王朱翊銘慌了,按照慣例,按照習慣的思維,造反者進襄陽,第一個要殺的就是他這位朱家的王爺。因此,他帶上妻兒和幾名親信連夜逃往武昌。

王爺都是富有的,家財萬貫,就是皇帝崇禎也比不上他們的富有。襄王於慌亂中遁逃能帶走多少財產?可以說不及萬一,更何況還有帶不走的不動產呢?

國防軍入城後接收政權,重新任命官吏,戶籍登記也是免不了的。這一查,知道王府中只剩下了總管太監看家,王爺早就跑了。

王府的人就等着新官府來抄沒王府的財產了,垂頭喪氣的等着,結果等來了一個官府的通知。官員遞交了書面通知之後還做了解釋。

他說:“我聯省已經不承認大明的王爺爵位,因此,從現在起襄王就是我聯省治下的平民百姓了。按照聯省的律法朱翊銘的財產還要留在他的名下,但是如果有人告發他非法的巧取豪奪他人的財產就要經過法院的裁決了。從現在起,朱翊銘就要照章納稅,我聯省執行的是累進稅,稅額多少通知上都有說明。給你們一個月的之間自查財產,然後到衙門申報並納稅,到時候衙門也會來覈查,倘有虛假瞞報定然處罰。還有王府的看家護院的武裝要交出兵器,官府只允許他們使用木棒,並且要限定人數在十人以下,反抗者官府必然鎮壓。”

這是聯省的政策法規,殺富濟貧是絕對沒有的。保護私有財產是基本的準則,所以沒有趁着王爺逃亡而藉機抄沒他的財產。當然,來路不明的財產另當別論,對此,聯省的政策是民不舉官不究,沒有人告狀,就承認他的財產合法。

對付生產資料、資源過度集中的辦法有兩個,一是累進稅,比如土地,按照人口平均超出越多稅額越大,如果有的王府佔千頃良田,它應繳納的稅額可能會超出他的土地收益。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只有出售土地,減少土地的擁有量。第二是累進的

財產繼承稅。當後代繼承財產時,如果擁有的財產在正常範圍內,其繼承稅很少,只是象徵性的,但是財富太多,富可敵國的大量財產,其稅收也是驚人的。通過繼承稅,要消減富人的財富。

王爺們的主要財產是土地,這是農耕社會的必然,但是其他的,像商鋪作坊一類的,也是同樣的累進稅的辦法。

接過這份通知的王府總管太監也是目瞪口呆,他真的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他懷着感激的心情,差人,拿着那份衙門的通知,趕緊到武昌去找王爺。這偌大的一份家產王爺哪能丟棄不要了?誰還能給逃亡的王爺一份財產?朝廷皇帝也辦不到!朱翊銘只能老老實實的回來做平民朱翊銘,他還有別的選擇嗎?

聯省的這個政策也等於給天下的王爺們做出了榜樣,使得他們對於聯省一方沒有了抗拒的心裡。這些王爺們的能量也不能小看,在輿論上,經濟上,甚至武力上很多人能量也不小。

這種處置也是防止社會動亂的基本原則。如果允許剝奪王府的財產,不管這些財產如何處置,最終會誘發各個地方官府殺富的動機,他們會不分青紅皁白,大刀就向富人殺去。按土地財產劃線,有錢就等於是惡人!扣上帽子就劫掠他的家財。那麼推而論之,沒錢的定然是好人,一文不名窮光蛋定然是不可懷疑的大好人,那麼律法還有何用?法庭上坐個賬房先生,算一算家財,有錢的敗訴,沒錢的勝訴,豈不簡單?這會導致社會的混亂,社會財富會遭到極大的損失,殺富濟貧的思想給人的心理損失更大,其結果是在鼓勵均貧富,鼓勵不勞而獲,誘導人們做懶漢,社會就會走向貧困落後。

襄王朱翊銘到了武昌當然引人注目,武昌的官員紛紛出面與之來往周旋,湖廣巡撫衙門,承宣布政使司等也在武昌,因此,省級的大員又都出面招待他,臨時安置他的生活。但是此時正值糧荒,就算有銀子,食物也不容易解決。

他是一個落難的王爺,眼下還能有幾個官員看在大明朝廷的面子上應酬他,時間一長,哪裡還會有人搭理?靠別人靠不住,還得靠自己,就是皇帝現在也不能指望,天下的王爺上百個,皇上管得過來嗎?

正面臨尷尬的朱翊銘見到家人送來的信,和新襄陽官府的通知文告,就如蒙大赦一般的欣喜若狂。他偌大的家業都在襄陽,花皮居然如此的開恩大度,回到襄陽就是錦衣玉食般的生活。王爺的名分沒了,是一份遺憾,這要是前些年,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的,可是眼下還是生存要緊,王爺之名算不得什麼了,還是財產最重要,他怎能不回去?

他這一來一去,在武昌的影響可就大了,進而天下的王爺們也都知道了,他們也該思量一下自己的前途,在這種利益攸關的衝突中,還有幾個王爺還敢出來與花皮作對?

於是,朱翊銘歡天喜地地回到了襄陽。

羅尚文也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南水北調工程的任職,他被工部任命爲工程總監,就是代表官府監督工程的一把手。

在一項大型工程中,因爲關係到國計民生,官府是要派官員的,一般被稱作總監,總監的身份是官員。工程本身一般還有兩個機構,一個是董事會,就是出銀子的東家,還有一個是負責實際操作的總經理,這個時代叫做總掌櫃。東家也好、掌櫃也罷,他們不管有多少銀子,有多大的權力,都是百姓不是官,沒有品級的。只有總監是官員,總監辦公的地點哪怕是一間茅草房,那也叫衙門,總掌櫃的辦公樓再豪華也是民間商鋪,是民宅,這就是官和民的區別。總監是官,董事長、總經理是民。

羅尚文首先要到開封述職,還要經過轉化爲聯省官員的短期培訓,學習聯省的律法和相應的規章制度,也需要對整個工程概要的學習瞭解,然後才能走馬上任。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第545章完 ---

(本章完)

卷四:九州風雲_第289章:石門棧道卷六:楊威天下_第478章:路在何方卷二:初露崢嶸_第93章:能打永平嗎卷一:藏龍臥虎_第37章:整編護路隊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七:巍巍中華_第535章:夾擊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一:藏龍臥虎_第27章:有了步槍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四:九州風雲_第265章:永陵聯絡站卷四:九州風雲_第255章:跋扈的太監卷一:藏龍臥虎_第4章:農莊、玻璃卷七:巍巍中華_第532章:火攻之烏龍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四:九州風雲_第300章:武勝關卷三:嶄露頭角_第208章:和談卷六:楊威天下_第511章:準格爾人的悲劇卷三:嶄露頭角_第174章:河南剿匪之策略卷一:藏龍臥虎_第56章:倒黴的海匪卷三:嶄露頭角_第222章:航運公司卷二:初露崢嶸_第87章:夜襲輜重營卷二:初露崢嶸_第124章:覲見皇帝卷五:縱橫天下_第380章:阿巴坎決戰(四)卷二:初露崢嶸_第94章:不戰而屈人之兵卷六:楊威天下_第450章:豐富的糧源卷三:嶄露頭角_第232章:防汛卷六:楊威天下_第495章:虛君立憲(續)卷四:九州風雲_第271章:北方的領土卷五:縱橫天下_第363章:收復嶽西卷二:初露崢嶸_第144章:海盜不是對手卷六:楊威天下_第515章:殘酷的攻堅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48章:錫蘭府卷四:九州風雲_第320章:爲國爲民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七:巍巍中華_第528章:先下手爲強卷七:巍巍中華_第547章:特區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卷四:九州風雲_第319章:遼寧怎麼了?卷六:楊威天下_第440章:出征印度洋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三:嶄露頭角_第218章:攻克赫圖阿拉卷一:藏龍臥虎_第14章:火燒海盜船(一)卷三:嶄露頭角_第175章:天羅地網(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41章:強勢的外交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二:初露崢嶸_第63章:遵化戰的攻略卷四:九州風雲_第248章:目標宜昌卷六:楊威天下_第493章:厚民富國強兵卷四:九州風雲_第255章:跋扈的太監卷二:初露崢嶸_第126章:一體納糧卷五:縱橫天下_第364章:基層政權卷六:楊威天下_第441章:強勢的外交卷一:藏龍臥虎_第43章:義軍乎亂民乎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一:藏龍臥虎_第46章:造訪南陽府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四:九州風雲_第247章:剿滅水匪卷一:藏龍臥虎_第38章:編制卷五:縱橫天下_第368章:又一隻獵鷹卷四:九州風雲_第304章:留髮不留頭卷五:縱橫天下_第352章:球墨鑄鐵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三:嶄露頭角_第170章:大海戰(一)卷四:九州風雲_第309章:黃雀在後卷六:楊威天下_第482章:綏查之變卷四:九州風雲_第322章:首戰嶽西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74章:穀賤傷農卷二:初露崢嶸_第74章:進駐遵化卷五:縱橫天下_第397章:品茶論天下卷四:九州風雲_第326章:嶽西軍VS官軍卷二:初露崢嶸_第96章:水火無情卷七:巍巍中華_第554章:訪問清國卷四:九州風雲_第312章:小軍閥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卷一:藏龍臥虎_第36章:這是步槍嗎?卷二:初露崢嶸_第92章:佈防永平府卷四:九州風雲_第277章:亂套了卷三:嶄露頭角_第220章:整體形勢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五:縱橫天下_第408章:調整戰役目標卷三:嶄露頭角_第226章:修河堤有飯吃卷二:初露崢嶸_第128章:遼寧建省卷二:初露崢嶸_第110章:威海民團卷三:嶄露頭角_第175章:天羅地網(一)卷七:巍巍中華_第544章:南水北調卷七:巍巍中華_第565章:森林城市卷四:九州風雲_第281章:老回回到了卷五:縱橫天下_第404章:地廣人稀的青海卷一:藏龍臥虎_第32章:明朝的拆遷卷三:嶄露頭角_第225章:再入山西卷二:初露崢嶸_第73章:備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271章:北方的領土卷二:初露崢嶸_第115章:聞香教餘孽許湯卷六:楊威天下_第488章:朝廷的轉機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二:初露崢嶸_第71章:宰肥牛卷四:九州風雲_第279章:川江上的縴夫卷四:九州風雲_第260章:浦口剿匪卷二:初露崢嶸_第97章:撤兵到威海
卷四:九州風雲_第289章:石門棧道卷六:楊威天下_第478章:路在何方卷二:初露崢嶸_第93章:能打永平嗎卷一:藏龍臥虎_第37章:整編護路隊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七:巍巍中華_第535章:夾擊卷二:初露崢嶸_第65章:組建派遣軍卷一:藏龍臥虎_第27章:有了步槍卷五:縱橫天下_第396章:艱難的選擇卷四:九州風雲_第265章:永陵聯絡站卷四:九州風雲_第255章:跋扈的太監卷一:藏龍臥虎_第4章:農莊、玻璃卷七:巍巍中華_第532章:火攻之烏龍卷四:九州風雲_第270章:第一牛人卷四:九州風雲_第300章:武勝關卷三:嶄露頭角_第208章:和談卷六:楊威天下_第511章:準格爾人的悲劇卷三:嶄露頭角_第174章:河南剿匪之策略卷一:藏龍臥虎_第56章:倒黴的海匪卷三:嶄露頭角_第222章:航運公司卷二:初露崢嶸_第87章:夜襲輜重營卷二:初露崢嶸_第124章:覲見皇帝卷五:縱橫天下_第380章:阿巴坎決戰(四)卷二:初露崢嶸_第94章:不戰而屈人之兵卷六:楊威天下_第450章:豐富的糧源卷三:嶄露頭角_第232章:防汛卷六:楊威天下_第495章:虛君立憲(續)卷四:九州風雲_第271章:北方的領土卷五:縱橫天下_第363章:收復嶽西卷二:初露崢嶸_第144章:海盜不是對手卷六:楊威天下_第515章:殘酷的攻堅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48章:錫蘭府卷四:九州風雲_第320章:爲國爲民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七:巍巍中華_第528章:先下手爲強卷七:巍巍中華_第547章:特區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卷四:九州風雲_第319章:遼寧怎麼了?卷六:楊威天下_第440章:出征印度洋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三:嶄露頭角_第218章:攻克赫圖阿拉卷一:藏龍臥虎_第14章:火燒海盜船(一)卷三:嶄露頭角_第175章:天羅地網(一)卷六:楊威天下_第441章:強勢的外交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二:初露崢嶸_第63章:遵化戰的攻略卷四:九州風雲_第248章:目標宜昌卷六:楊威天下_第493章:厚民富國強兵卷四:九州風雲_第255章:跋扈的太監卷二:初露崢嶸_第126章:一體納糧卷五:縱橫天下_第364章:基層政權卷六:楊威天下_第441章:強勢的外交卷一:藏龍臥虎_第43章:義軍乎亂民乎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一:藏龍臥虎_第46章:造訪南陽府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卷二:初露崢嶸_第88章:皇太極離開遵化卷四:九州風雲_第247章:剿滅水匪卷一:藏龍臥虎_第38章:編制卷五:縱橫天下_第368章:又一隻獵鷹卷四:九州風雲_第304章:留髮不留頭卷五:縱橫天下_第352章:球墨鑄鐵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三:嶄露頭角_第170章:大海戰(一)卷四:九州風雲_第309章:黃雀在後卷六:楊威天下_第482章:綏查之變卷四:九州風雲_第322章:首戰嶽西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74章:穀賤傷農卷二:初露崢嶸_第74章:進駐遵化卷五:縱橫天下_第397章:品茶論天下卷四:九州風雲_第326章:嶽西軍VS官軍卷二:初露崢嶸_第96章:水火無情卷七:巍巍中華_第554章:訪問清國卷四:九州風雲_第312章:小軍閥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卷一:藏龍臥虎_第36章:這是步槍嗎?卷二:初露崢嶸_第92章:佈防永平府卷四:九州風雲_第277章:亂套了卷三:嶄露頭角_第220章:整體形勢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五:縱橫天下_第408章:調整戰役目標卷三:嶄露頭角_第226章:修河堤有飯吃卷二:初露崢嶸_第128章:遼寧建省卷二:初露崢嶸_第110章:威海民團卷三:嶄露頭角_第175章:天羅地網(一)卷七:巍巍中華_第544章:南水北調卷七:巍巍中華_第565章:森林城市卷四:九州風雲_第281章:老回回到了卷五:縱橫天下_第404章:地廣人稀的青海卷一:藏龍臥虎_第32章:明朝的拆遷卷三:嶄露頭角_第225章:再入山西卷二:初露崢嶸_第73章:備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271章:北方的領土卷二:初露崢嶸_第115章:聞香教餘孽許湯卷六:楊威天下_第488章:朝廷的轉機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二:初露崢嶸_第71章:宰肥牛卷四:九州風雲_第279章:川江上的縴夫卷四:九州風雲_第260章:浦口剿匪卷二:初露崢嶸_第97章:撤兵到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