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籌備租界

米柱在獲得李逢春大人的用印後,這下門區基本落入他的手中,現在他們終於可以擁有這個大明,乃至於世界,最大的軍事基地和特區了,它的面積可以和西域的一些小國相比。

當然,在大明的部分其實並不多,不說寶島,就是大陸部分的下門衛所,也都是一個偏遠的軍所,只有軍事堡壘作用,沒有行政管理體系,只有一些移民,澎湖列島也是如此,只是一個邊遠的關卡,歷史上的天啓二年,荷蘭人將去佔領,都是沒有引發兩國戰爭,而派兵奪回,將荷蘭人逐走即可,並沒有將它視爲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的一部分,至於寶島,對許多大明民衆官員來說,他與化外之地外國之地都沒有什麼分別。

在明代,寶島稱爲雞籠山,或稱北港、東番,萬曆年間,始有臺灣之稱,又名寶島。

時人遊記稱:“雞籠山在彭湖嶼東北,故名北港,又名東番,去泉州甚邇。地多深山大澤,聚落星散。無君長,有十五社,社多者千人,少或五六百人。無徭賦,以子女多者爲雄,聽其號令。雖居海中,酷畏海,不善操舟,老死不與領國往來。”

而其地理,北自雞籠,南至浪嶠,可一千餘里。東自多羅滿,西至王城,可九百餘里。水道,順風,自雞籠淡水至福州港口。五更可達。自臺灣港至彭湖嶼,四更可達。自彭湖至金門,七更可達。東北至日本,七十更可達。南至呂宋,六十更可達。蓋海道不可以裡計,舟人分一晝夜爲十更,故以更計道里雲。

至日本十日航程,至呂宋六日航程,多好的地方,絕佳的戰略要衝,扼守住這裡,日本人要南下,西洋人要北上,都必須問過米柱,同不同意了。

寶島在華夏曆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默默無聞,少人問津的狀態。春秋戰國時期大陸稱臺爲島夷,秦朝時稱臺灣島爲瀛州,三國時,稱其爲夷州。到隋唐宋元時則主要稱其爲琉球,這期間大陸與寶島的聯繫更多是民間漁民或出海活動的人經常到訪,此時寶島上除了極少數來自大陸的人移居外,還有一些途經此處短暫居住的人,而更多的居民則是臺灣島上的土著居民。

到了當代,臺灣島上大約住着十萬左右的土著居民,他們過着原始部落生活,散居於全島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連寶島之名都是近十幾年纔有,隸屬於福建省。

雖然古時候,大陸對寶島的管理屬於鬆散型,但並不是放任不管。宋代由於海上貿易有了進一步發展,所以大陸與臺灣的接觸多了起來,到南宋時,政府還派兵屯戍於澎湖,管理臺灣。元代則設立了澎湖巡檢司,這時到寶島移民的百姓又有所增多。

由於大明朝實行海禁政策,沒有對寶島進行有效管理,使這裡成爲一些海盜走私集團的避風港和活動基地,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林道乾、李旦等人,李旦在寶島,就擁有自己專用的港口和碼頭。

臺灣島在人們視線中關注度的提升始於十六世紀中葉,當時正值歐洲航海事業興起,他們在茫茫海洋中,遊蕩於各地的無人島並佔爲己有,作爲供其掠奪資源的殖民地,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葡萄牙人在開船去日本的路上,偶然經過臺灣海峽,意外發現了一座美麗的島嶼,他們將這座美麗的島嶼稱爲福爾摩沙,福爾摩沙就是美麗之島的意思。

葡萄牙人雖然發現了美麗的寶島,並未佔領這座島嶼。隨後,荷蘭人取代葡萄牙、西班牙成爲有一個海上霸主。荷蘭人在巴達維亞城建立了東印度公司,負責管理東南亞一帶的殖民地,他們開始野心勃勃,將魔爪伸至大明東南沿海,他們的目標是澎湖巡檢司,但這裡大明有駐軍的,輕易會造成大規模衝突,寶島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它原本是東方海盜走私集團避風港的島嶼,大明政府對它視爲化外之地。

大明朝寶島是直屬於福建布政使司的澎湖巡檢司。

這可見大明朝對寶島的重視不大,一度荒廢,直到後來建奴入中原,才知道臺灣的重要,所以基本上不管,也就直屬於福建布政使司的澎湖巡檢司,現在連澎湖巡檢司都劃歸了米利堅,一個化外之地,也不在話外,許多朝廷高官都認爲,如此一塊荒地,可租與商行,每年白得四萬兩稅收,是天下的喜事。

而且根據合約,他們只租99年,在99年之後,他們會交還,交還之時就是一座建設好了的大城市,朝廷不廢一文,白得一座城市,何樂而不爲?

基於這種種原因,他們纔可以將這麼大一塊地划走,成爲租界,成爲他們的巨型基地,不懂行情的北方人還認爲上了便宜,而這些深悉內情的東南官員則是知道,他們最大一塊蛋糕,讓人吃了。

如果是往日,敢搶他們地盤的,只有死路一條,但是這出手的是皇帝及其最兇狠的爪牙,這就讓人忌憚了,在沒有弄清米柱這九頭蛇的底細之時,是不會有人敢向他們下手的。

而且米柱出手,又快又狠,在這個通訊不暢的時代,通訊靠喊和書信,等利益集團們發覺不妥,還沒有形成同盟,米柱的籌劃就己完成,完成了從地方到朝廷的審批計劃,讓人徒呼奈何。

而且許多人是知道,這是皇帝打私食撈外快來了,連大臣們批評他與民爭利,有損君威,他也不在乎,還揚言不做生意就收稅,這麼不要臉,大臣們也沒有辦法了。

官方的勢力對付不了他們,民間的更不行,出手的是皇帝最兇狠狡詐的東廠和錦衣衛,誰敢搞他們,誰就是作死,他們可是擁有獨立調查審判權的暴力機構,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米柱在幾天之內,就獲得這了這麼大的一塊地盤,不說建立一個特別行政區,就是建立一個國家,這都綽綽有餘。

他立即成立一個機構,專門管理這個龐大的地區,他們的地盤叫下門特別行政區,最高權力機構是米利堅商行董事會,所有的軍隊水手物業都歸他們管理,設工部局進行管理,對!他們就是仿後世的租界模式。

黑水衛隊和黑水艦隊歸米利堅董事局管,爲怕商人不懂兵,特設總參謀部,以作掌兵,下門特別行政區工部局有民衆警衛隊和巡捕,前者是準軍事組織,後者是警察的前身,行政市政府方面則由工部局董事會負責。

工部局執行部門由商團、警務、火政、衛生、工務、書信、教育、總辦、財務等機構,以及圖書館、樂隊等團體組成,還設有法院、監獄等機構,進行市政建設、治安管理、徵收賦稅等行政管理活動。

該工部局還設有十幾個專門委員會:警備、工務、財政稅務及上訴、衛生、銓敘、公用、音樂、交通、學務、小學、圖書館、公園及宣傳,作爲董事會的諮議機構。

米柱設計的管理團隊,是仿後世大型城市的管理層而設計的,有能力管理一座世界級的大城市,這與大明的官府制度完全不同,大明知府隻手遮天,而下門市工部局,實行多巨頭制。

設總裁一名,下轄十幾個委員執行各種業務。

工部局設在中衛所治地,也就是大明的大陸國境之內,管理着澎湖列島、寶島等龐大的地區,在大明境內,他們必須遵守大明法律,但是在大明政府行政勢力不及的澎湖列島及寶島,他們是大哥,他們說了算,基本是他們的天下,儼如國中之國。

在米柱的建議下,工部局總裁由錦衣衛千戶官李國助擔任,加上李旦就任黑水艦隊總司令一職,李家是當之無愧的實權派。

這讓李旦十分的疑惑,自從米柱反悔後,李旦羞愧難當,氣得生了病,稱病不出,坐看米柱接管他的艦隊和商船,他自知大勢己去,兵權失定了,誰知米柱依舊推薦他擔任艦隊司令,兒子出掌工部局,令他摸不着頭腦了。

不是削藩,削兵權嗎?不是打壓他們李家嗎?他們之間的婚約,經過他們的宣傳,半個泉州都知道了,現在米柱這麼搞,讓他覺得十分丟臉,淪爲笑柄。

送女兒作妾,送嫁妝三十萬,還讓米柱大人退了,李旦出道四十年,還沒有這麼丟臉過,他都想一怒興兵,反出大明,但是現在不行,他是欽命錦衣衛指揮同知,從三品的大官,祖上十八代,都沒有人當過這樣的大官,不能沒有捂熱就丟了,不說祖宗不會願諒他,子孫也不會願諒,他必須生是大明的官,死也是大明的官,死後必須穿着官袍入僉,所以他覺得十分憋屈。

以前他恥笑宋江,現在易地而處,他也是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適逢此時,米柱推薦他們父子出掌要職,並帶着禮物來看望。

第789章官宣第517章擒獲第916章逃離第954章亳不留情第41章換帥第166章順天府尹第797章不在乎第210章攻擊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516章整合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282章事發了第265章一代豔后第985章穩定局面第419章重奪重鎮第925章局勢不好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288章平糧價第363章前路艱難第983章大明改革第971章應對策略第853章戰略安全第930章卑鄙無恥第575章兵行險着第290章文青第90章追殺第943章老將歸心第80章七寸第331章處境艱難第909章身陷困境第977章地區霸權第20章勾結第988章獻城投降第967章和談無望第971章應對策略第709章滅國第593章塵埃落定第44章冷酷無情第22章帝皇家第512章浮萍上第542章邊城大戰三第655章掠奪計劃第979章昏招連出第516章整合第719章炮擊果阿第262章艦隊第844章大封羣臣第1003章日不落帝國第373章事態擴大第936章認錢不認人第846章風光時刻第285章朱常洵第388章成都被圍第374章血戰第484章新形勢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811章暗算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133章極品琉璃第818章果阿叛亂第814章不相爲謀第696章破城第608章雞肋之地第369章不死不休第317章緊急任務第380章打主意第513章浮萍下第173章戰略佈局第941章重新奪回第7章忽悠帝第739章籌備建國第982章拔除爪牙第509章形勢難明第907章交涉第369章不死不休第110章皇臺吉的反殺第150章佞臣上位第410章鑽空子第657章勢力範圍第279章突襲第715章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690章各方盤算。第939章內外交困第181章毛瑟火槍第312章不給面子第748章合作第35章封賞第832章重鎮遇襲第319章快速反應第964章戰略要地第677章政治聯姻第338章家宴第799章兄弟之情第760章蒼天饒過誰?第1024章皇帝煩惱第358章謀定後動第188章爭端第738章戰爭將至第518章屈服
第789章官宣第517章擒獲第916章逃離第954章亳不留情第41章換帥第166章順天府尹第797章不在乎第210章攻擊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516章整合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282章事發了第265章一代豔后第985章穩定局面第419章重奪重鎮第925章局勢不好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288章平糧價第363章前路艱難第983章大明改革第971章應對策略第853章戰略安全第930章卑鄙無恥第575章兵行險着第290章文青第90章追殺第943章老將歸心第80章七寸第331章處境艱難第909章身陷困境第977章地區霸權第20章勾結第988章獻城投降第967章和談無望第971章應對策略第709章滅國第593章塵埃落定第44章冷酷無情第22章帝皇家第512章浮萍上第542章邊城大戰三第655章掠奪計劃第979章昏招連出第516章整合第719章炮擊果阿第262章艦隊第844章大封羣臣第1003章日不落帝國第373章事態擴大第936章認錢不認人第846章風光時刻第285章朱常洵第388章成都被圍第374章血戰第484章新形勢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811章暗算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133章極品琉璃第818章果阿叛亂第814章不相爲謀第696章破城第608章雞肋之地第369章不死不休第317章緊急任務第380章打主意第513章浮萍下第173章戰略佈局第941章重新奪回第7章忽悠帝第739章籌備建國第982章拔除爪牙第509章形勢難明第907章交涉第369章不死不休第110章皇臺吉的反殺第150章佞臣上位第410章鑽空子第657章勢力範圍第279章突襲第715章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690章各方盤算。第939章內外交困第181章毛瑟火槍第312章不給面子第748章合作第35章封賞第832章重鎮遇襲第319章快速反應第964章戰略要地第677章政治聯姻第338章家宴第799章兄弟之情第760章蒼天饒過誰?第1024章皇帝煩惱第358章謀定後動第188章爭端第738章戰爭將至第518章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