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大明政策

天啓皇帝他的政策其實也是擴張政策,他其實是十分支持將他的大明帝國向外進行擴張的。

既然南方已經出現了南洋帝國這樣的超級帝國,他們意味着沒有辦法向南擴張,如果他們一旦向越南、老撾這些國家動手,就意味着直接的跟南洋帝國領土相連,雙方的衝突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大明帝國即使是執行擴張政策,也都沒有向南進行擴張,他們就讓越南老撾緬甸這些國家作爲他們與南洋帝國的分隔區,兩大帝國不接壤了,就讓他們保持了表面上的和平,如果兩大國家是直接相連的,難免就會有領土和資源上的衝突,最終會打了起來,即使他們這一代人打不起來,後一代人也都會因爲利益而放棄了舊情,直接的打了起來。

兩個同時是傳播漢家文化的超級帝國直接的廝殺的話,對於華夏民族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無論是南洋帝國還是大明帝國,都十分克制的,努力的保持了目前的實際控制線,在兩大國家之間,實際是有國家把他們分隔開的,他們並不是相連的。

大明帝國既然已經沒有辦法向南擴張,只能想辦法向北和向西進行擴張了,因爲向東就是大海,大海可以說是他們的禁地,也是南洋帝國的地盤。

他們向北和向西進行擴張,也符合他們的大陸政策,他們向這些地方進行擴張,也可以延續讓他們繼承漢唐盛世時的榮光,同時也可以把領土大大的擴張。

如果是以前朝廷的官員會認爲這是窮兵黷武,非君子所爲,但是當他們收到了消息,聽說米柱的南洋帝國居然消滅了印度的莫臥兒帝國,成功的兼併印度斯坦,就是傳說中的天竺,這就令他們非常的震驚、妒忌、眼紅,連米柱小小的一個南洋帝國都打到了天竺去,他們堂堂的一個天朝上國,也應該要掌管更多的地方,把他們的榮光發展到更多的地方去,這一種政策性的暗中改變,是大勢所趨,朝廷他們都始料不及的。

朝廷既然實行的是軍事擴張政策,這就意味着他們需要大量的錢糧,目前的稅收政策是根本無法維持這麼龐大的軍事行動的。

但如果讓他們因爲沒有錢財而放棄了這樣的國策,也是這些官員和朝廷精英們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們左右爲難。

就連天啓皇帝他都覺得他們必須要繼續的擴張,才能夠保持祖先留下來的榮光,因爲成吉思汗時代可是佔領了半個亞洲,但是到了現在,他們在地圖上看起來只是偏隅一國,也都不是所謂的中國,世界的中心,只是東方的一個國家而已,世界上還有大片大片的土地,還有許多地方有資源。

這些資源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十分需要的東西。

至於天啓皇帝,他爲什麼知道這些地方會有資源?這就是因爲他的東廠提督,米柱告訴他的,米柱在掌管東衛的時候,可是暗中的領導着一個十分大的勘探團隊,這個團隊就是專門跑去各地爲大明打探各種資源和礦產所在。

這一支團隊一直都不斷的傳回消息,秘密的報告給皇帝,大明哪處地方有金礦,哪處地方有銀礦、銅礦、鐵礦、這些礦產資料一一的都傳給了皇帝,因爲他們這一支團隊使用的是密碼進行傳達信息,這種密碼級別也只有米柱和朱由校他們纔可以解得開,就連朝廷的首輔葉向高、孫承宗等都解不開這樣的密碼,所以說皇帝他的那裡是掌握了好一些東西,一開始他是懷疑米柱是拿一些假的情報來忽悠他,天下間哪有這麼多的礦產,而且又哪裡有官員會發現了資產以後不自己開採,還是留給皇帝,上報給皇帝?

當他偷偷的派人去開採這些礦產的時候,對於這些東西進行覈對的時候,他才發現上報上來的東西都是真的。

現在他才發現米柱對他那是真正的好,只要他還在大明一天的時候,他都是真心的對大明好的,真心的當朱由校的臣子的,沒有私心,典型的忠臣孤臣。

這一支團隊他們在報告了大量的大明的礦產以後,他們就向更西更北的地方行進勘探,源源不斷地傳回了各種的消息,所以天啓皇帝他的御書房裡面可是藏着天大的秘密,他有一本書記錄了天下各地藏有各種礦產資源的秘密資料,這些秘密的資料就連首輔都不知道,只有皇帝朱由檢他才知道,正是朱由校知道了,北方和西方擁有大量的礦產,有他所需要的東西,所以他纔會命令進行擴張的政策,目標是奪取這些地方,奪取這些地方的資源,即使他們暫時用不了這些資源,但是他也可以把這些東西留給他的子孫。

現在他們不缺這些資源,但是他們的後代和子孫們肯定會需要這些東西的,他現在所要做的就是趁這些地方還沒有強有力的國家,把他們都給佔領了,然後留給子孫後代們,這也是天啓皇帝朱由校,他一直都在實行擴張政策的原因,因爲他知道這些都是好地方,可不是這些官員們所說的荒莽之地,千里黃沙什麼都沒有,他可是知道這些地方的地下可是藏着不少的寶貝,所以他纔會堅定不移的執行這些政策。

而且朱由校做一個愛玩的人,自從他有了孩子以後,他的想法也都不同了,他最愛的段皇后以三年抱兩的速度爲他生孩子,現在已經生了三個大胖小子,一個長公主,而且他還有其他的皇妃,他現在可是有十幾個孩子了,他既然有了自己的後代以後,就開始爲自己的後代進行着想,爲自己的孩子進行着想了。

這時代的父母都是如此,那就是竭盡所能的把最好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孩子,朱由校不知道這些地方地下藏有寶這也就罷了,當他知道這些地方的地下藏有寶藏的時候,他就坐不住了,他就想一定要把這些地方奪取下來,留給他的子孫。

朱由校也是因爲他有多個孩子以後,他也在考量他皇儲的問題了。

朱由校他父親泰昌皇帝朱常洛這一脈只有兩個孩子活到成年了,就是他和朱由儉了,朱由校因爲南洋之行而成爲了笑柄,以前朝中許多大臣都是都認爲他是一位賢王的,但是現在許多人都把它當成了笑柄,這對朱由校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但是這樣子的傷害就連天啓皇帝他也都沒有什麼好辦法,他總不能出兵去攻打南洋帝國,爲他奪來南洋帝國送給皇弟吧?就算他有這樣的心,也都沒有這樣的實力。

他想到現在的朱由校已經是十七歲了,已經是成年了,所以就正式的封他爲信王,下旨令他就藩。

大明的祖宗家法,那就是親王成年以後一定要離開京城,前往他的封地就藩,如果不奉詔,不得私自離開地方,不得私自返京,違者嚴懲不怠。

朱由校他對於自己的這位五皇弟還是相當的好的,他看見既然沒辦法爲他弄來南洋帝國,所以就決定封他爲信王,讓他去封地就藩,這封地就是河南洛陽,就是以前福王所在。

要知道福王府雖然才建了20多年,卻是天下之間最爲頂尖,最爲豪華的王府之一,絲毫不比那些經營了幾代幾百年的藩府相差,朱由校考量到這一點,那就是如果要爲自己的這一位皇弟建一個好的王府,那就要花許多的錢,要花好多年的時間,爲了讓信王儘快的就藩,所以他直接的就把他的封地封在了河南洛陽,並且在附近撥了1萬畝地作爲他的封地,還有礦藏若干,這就可以讓他過上非常好的生活了,這是朱由校他目前能夠想到的最好的方法了,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這是他們的祖宗家法,朱由校他雖然有點不捨得自己的這一位弟弟,但是祖宗家法在此,他必須執行,只好下旨封朱由檢爲信王,敕命他前去河南就藩,朱由校他相信把這麼好的一個地方封給了五皇弟,相信可以讓他過去以後過上好好日子,即使是在日後見了父皇,也有所交差,相信就是朱由儉他再怎麼挑剔,對這樣的安排也應該是沒有什麼異議了吧?朱由儉在朝中又沒有什麼支持的大臣,馬上奉令正式的接任爲第一任的信王,成爲新一個王系後,他馬上就他前往封地,入住以前的福王府,現在的信王府,正式的開始了他的信親王生涯。

如果是在原版,現在的天啓皇帝正是落水後大病纏身,久治不愈,快駕崩的時候,又因爲他根本沒有子裔,沒有後代,所以在他臨駕崩之前,就正式宣佈把他的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結果朱由檢就成功的由一個普通的藩王成爲了大明的第十七任皇帝,不過比較不走運和坑爹的,也是最後一個皇帝。

第278章坐鎮第624章南洋號第167年山雨欲來第824章突圍血戰第934章新局通第747章轉變第637章不服第219章番薯第805章公私分明第927章聯合第835章惡劣後果。第722章反擊無題第268章緊急救援第991章旁帝國時代第295章處理意見第176章利高者疑第338章家宴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850章軍事外交第669章南洋民族第851章忽悠第333章火燒建奴第975章大勢所趨第391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219章番薯第393章城破第958章不堪一擊第1029章第334章猛攻第1031章漏網之魚第906章落入虎口第827章轟動天下第992章新的形勢第285章朱常洵第794章進退維艱第871章徵兵第73章平衡各方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16章戰鬥帝第695章裝備第702章遠航艦隊第354章爆發第215章呂宋王族第894章救兵抵達第566章未來應對第211章攻下其城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第592章擊垮第211章攻下其城第996章亞盟第285章朱常洵第373章事態擴大第498章皇城夜宴第737章追殺第620章招降第514章計劃第748章合作第419章重奪重鎮第879章新任司令第423章威震天下第188章爭端第103章偷襲第527章驅逐第302章羞辱第34章登基第360章賊心不死第817章各懷鬼胎第1024章皇帝煩惱第883章戰略盟友第893章處境艱難第365章土司之亂第849章外交第983章大明改革第254章出征第358章謀定後動第938章斬首戰術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811章暗算第540章邊城大戰一第202章招安條件第489章南洋風雲上第188章爭端無題第677章政治聯姻第764章技術革命第758章大計第932章佯攻第268章緊急救援第419章重奪重鎮無題第826章棄明投暗第61章名將歸心第608章雞肋之地第767章轟動京華第589章威攝敵手第39章接收東廠第171章扔蛋糕第499章金殿作詞第787章跳坑
第278章坐鎮第624章南洋號第167年山雨欲來第824章突圍血戰第934章新局通第747章轉變第637章不服第219章番薯第805章公私分明第927章聯合第835章惡劣後果。第722章反擊無題第268章緊急救援第991章旁帝國時代第295章處理意見第176章利高者疑第338章家宴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850章軍事外交第669章南洋民族第851章忽悠第333章火燒建奴第975章大勢所趨第391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219章番薯第393章城破第958章不堪一擊第1029章第334章猛攻第1031章漏網之魚第906章落入虎口第827章轟動天下第992章新的形勢第285章朱常洵第794章進退維艱第871章徵兵第73章平衡各方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16章戰鬥帝第695章裝備第702章遠航艦隊第354章爆發第215章呂宋王族第894章救兵抵達第566章未來應對第211章攻下其城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第592章擊垮第211章攻下其城第996章亞盟第285章朱常洵第373章事態擴大第498章皇城夜宴第737章追殺第620章招降第514章計劃第748章合作第419章重奪重鎮第879章新任司令第423章威震天下第188章爭端第103章偷襲第527章驅逐第302章羞辱第34章登基第360章賊心不死第817章各懷鬼胎第1024章皇帝煩惱第883章戰略盟友第893章處境艱難第365章土司之亂第849章外交第983章大明改革第254章出征第358章謀定後動第938章斬首戰術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811章暗算第540章邊城大戰一第202章招安條件第489章南洋風雲上第188章爭端無題第677章政治聯姻第764章技術革命第758章大計第932章佯攻第268章緊急救援第419章重奪重鎮無題第826章棄明投暗第61章名將歸心第608章雞肋之地第767章轟動京華第589章威攝敵手第39章接收東廠第171章扔蛋糕第499章金殿作詞第787章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