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換帥

米柱道:“東廠經營了不少的賭場和伎院,臣計劃將它擴大做大,擴至全國,這一部分會與東廠剝離,成爲下屬的控股商行,一是爲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二是收集情報,這商行的名稱就叫米利堅吧?”

米柱要打造的,是像帝國東印度公司這樣的巨無霸,一開始名字就叫大明東印度公司的,不過最後,還是改名叫米利堅。

朱由校道:“做生意創收,這不失爲一個辦法。”

米柱道:“這只是初步計劃,我們將會組建自已的商隊和船隊,將咱們大明的絲綢茶葉賣往朝鮮、東瀛和西洋,以確保東廠和內帑有足夠的資金運作。”

朱由校道:“你說常威鑽錢眼裡了,卿更甚之。”

米柱道:“東廠成立的目的,是爲皇帝陛下解決疑難的,這可以是政治上的,也可以是經濟上的。”

朱由校道:“朕知道你的忠心,放心去幹吧。”

話是這麼說,這個米柱還是呆在宮裡,陪在這個朱由校身邊,現在是國葬期間,朝廷的主要大事就是爲大行皇帝舉行國葬,這早朝是停止了,這內閣六部也爲此而停工,他們都奔到了乾清宮,爲國葬的事而忙碌。

這有識之士在搖頭了,大明兩個月之內,連去兩位君主,這氣運之衰,前所未有,十六歲的康熙朱由校登基,這是一位沒有受過正統教育的君主,大臣們爲此憂慮不己呀!

這小小的李選侍,也敢覬覦皇權,這是皇室威信不足的形象,所以他們認爲皇帝應該修身養德,開經筵,日日不絕呀。

他們提出的方法,就是讓皇帝接受更多的,正統的儒家教育,明白事理,修身養性,累積威望。

所以他們對於皇帝任命一個目不識丁的太監爲司禮監秉筆,負責批紅,非常的憤怒,正在考慮怎麼回擊。

大明的內部內勢是不容樂觀,淮北等府大飢,今年八月二十三日,餉司楊嗣昌奏言:臣在應天,聞聽淮北居民食盡草根樹皮,甚或數家村舍,合門婦子,並命於豆箕菱稈。此渡江後,竈戶在搶食稻,饑民在搶漕糧,所在紛紜。一入鎮江,鬥米百錢,漸至蘇、鬆,增長至百三四十而猶未已。商船盼不到關米,店鋪幾於罷市,小民思圖一逞爲快。”

而在遼東方向,薩爾滸大捷之後的建奴,開始集結兵力,準備進攻遼瀋一線,遼瀋不保,則遼東之地,盡歸建奴了。

整個遼東鎮相當於大明帝國軍事防禦體系的一條手臂,如果把大明都城比作脖子腦袋的話,那山海關就是肩膀,瀋陽遼陽就是肘關節,而開原鐵嶺就是手腕。

這隻手腕西可以控制漠南蒙古諸部,東何以聯絡努爾哈赤的勁敵葉赫女真部。這三方勢力合縱連橫,從整個軍事戰略和政治博弈上來看,都可以對後金政權產生十足的威脅。因此,開原、鐵嶺不能丟,一旦失去,遼東鎮就動了根本,瀋陽、遼陽將處於十面埋伏之地,防禦尚且招架不及,更別提反擊了。

熊廷弼到任遼東經略崗位時,瀋陽已經從之前的大後方變成了對抗後金的軍事前線。遼東鎮的手腕已被砍去,現在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保住肘關節。

這遼瀋屬於四戰之地,這個建奴可以隨時從撫順、開原、鐵嶺方向發動攻擊,而這個大明則是防不勝防。

這時彈劾熊廷弼戰略失誤、畏敵如虎的奏摺多如雪花,連朝廷都認爲這個熊廷弼過於小心緊慎,失去了進取之心,應該以能員替之。

這件事已刻不容緩,即使是國葬期間,朝廷暫停工作,閣臣們也拿出來討論,當然!他們是所有的折了留中,只有這道摺子交上來了。擬以右僉都御史,遼東巡撫袁應泰代之。”

爲什這內閣堅持要換掉這熊廷弼呢?

熊廷弼這個人,進士出身,由推官擢御史,巡按遼東,他懂軍事,擅長左右開弓射箭。但是他秉性剛烈,好罵人,不甘屈於人下,因此人際關係不太好,擁戴他的人不多。正是因爲這些性格弱點,被朝臣的紛爭所利用。

今年五月,建奴攻佔了花嶺,六月攻佔王大人屯,八月攻佔蒲河,前鋒直指瀋陽。 ωωω▪ tt kan▪ C 〇

給事中姚崇文藉機向朝廷傳送毀謗熊廷弼的文書,上書陳說遼東地域日益縮小,詆譭熊廷弼從不聽別人的策略和意見,只堅持自己的主意,並攻擊熊廷弼“軍馬不訓練,將領不部署,人心不親附,嚴刑有時用到極點”。他還鼓動自己的同夥攻擊熊廷弼。

御史顧慥彈劾熊廷弼,御史馮三元也奏劾他八條無謀略、三條欺君的罪狀,加上得罪遼西將門,觸犯地方利益,這位鎮邊名將,居然是一片喊打之聲。

加上他不是東林黨人,又不是浙黨中人,只是楚黨的人,以前欣賞他的方從哲,自己屁股就不乾淨,不敢爲他說話,他被免職,這是勢在必行的了。

誰知一向不輕易表態的康熙皇帝朱由校直接拒絕了:“熊經略在遼數年,杜饋遺,核軍實,按劾將吏,不事姑息,風紀大振。招集流亡,整肅軍令,造戰車,治火器,浚壕繕城,守備大固。國之柱石,輕可輕換?”

四大閣臣面面相覷,這真是活見鬼了,這皇帝怎麼會有這想法?韓爌奏曰:“熊任經略,在遼數年,領土日漸萎縮,他手擁重兵,卻坐看建奴攻城掠地,此乃畏敵如虎之將也,不可久待,遲則生變。”

朱由校道:“薩爾滸一敗,遼東屏障盡失,能保遼瀋不失,熊盡力耳,朕當時是看過邸報,河東上民謂遼必亡,紛紛奪門而逃也;文武官謂遼必亡,皆私備馬匹爲走計也;關內謂遼必亡,且留自備而不肯轉餉也;通國謂遼必亡,不欲發軍器火藥,而恐爲寇資也,今又如何?朕在父皇身上學到一樣東西,那就是耐性,因爲耐性,父皇纔可以在強大的對手之中,脫穎而出,登上皇位,以父皇的身體,些許小病,慢慢調理,是可以康復的,但父皇心憂國事,力求速成,使用這龍虎之藥,終成大錯,朕學會了一件事,那就欲速則不達,對於遼東,朕有耐性。”

韓爌道:“皇上可以不急,但是朝廷急呀!朝廷去歲往遼東方向支付糧響八百萬之巨,己到辰支卯糧,拆東牆補西牆的地步,遼東戰事久拖不決,朝廷將無可用之糧響耳。”

米柱一揖,說道:“大人有禮,下官有一事請教。”

韓爌不耐煩的道:“何事?”對於一個東廠千戶,他根本不放在眼內。

米柱道:“東廠許多資料都有存檔和統計的,自薩爾滸之敗後,戶及兵部向遼東地區支付的銀爲245萬兩,糧130萬石,合計不超350萬兩,這歲支八百萬是怎麼來的,難道朝廷還有其它的支響途徑?”

韓爌臉上一紅,他知道這次牛皮吹破了,他說道:“這當然只是兵部及戶部的,其它方面的也有。”

米柱道:“那一家神仙,這麼有本事,比這個兵部、戶部出的錢還多?”這個米柱正色道:“韓大人,請以後不要信口開河,這是欺君之罪。”

這個韓爌老大的爽了,說道:“老夫倒是要你一個小小的千戶提醒?”

米柱道:“東廠是有權旁聽朝廷所有的大小事務的,這一點大人有何異議?東廠是有一個龐大的資料庫,朝中重要的文檔都會復抄存檔,對於任何不對的數據,特別是影響朝中決策的,下官一定會指出。”

朱由校道:“韓大人,這個米大人所言不差,三百萬和八百萬的差別是極大的,這是會影響朝廷判斷的。”

韓爌臉上一紅,說道:“老臣知罪了。”

這個葉問高幫腔道:“韓大人只是想表明,這個遼東的形勢危急,這糧響的開支更是極大的損耗,大明的國庫是經不起這樣的損耗的,遼東之戰,宜速不宜遲。”

朱由校道:“建奴一口氣吃掉楊鎬十萬大軍,說明他們的力量己大到與朝廷抗衡的地步,這是心腹之患,你們卻是以疥癬之疾視之?搞不好這又是一個大遼大金,諸公不以認真視之,必招大禍。”

這句話一出,連方從哲都覺得臉紅,一羣老頭子,居然不如一個十六的少年穩重和有耐性。

這個朱由校道:“加封熊廷弼太子少保銜、兵部尚書銜,總督遼瀋諸軍,以抗建奴,敕袁應泰,將巡撫行轅遷至遼陽,全力配合熊大人抵抗建奴,不得有誤。”這個朱由校大爽,想不到早先只是和米柱爭論討論幾句的結論,隨便拿幾條出來,就說得大臣們啞口無言。

這個方從哲道:“臣等是來談換熊廷弼的事的呀!”

朱由校冷冷道:“諸公欲做郭開,朕卻不是趙孝成王。”

這句話極重,由大閣臣的臉色齊齊慘白,皇帝競然說話,如此刻薄,這是令他們掛不住了,這也太傷人了。

第915章當衆威脅第292章鑽空子第997章結盟不成第749章帝國黃昏第635章揚帆南洋第120章回京第117章遼東轟動第680章適應第605章拜訪第699章目標在望第162章搶先告狀第924章西南局面第672章圖謀爪哇第58章準備第405章忍辱第683章海權論第948章致命打擊第282章事發了第934章新局通第683章海權論第365章土司之亂第585章御前侍衛第983章大明改革第231章新年第579章無所不用其極第418章大捷第106章會戰第1008章大敗而回第739章籌備建國第479章謀取第878章司令人選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92章大戰前夕第340章又來了第17章皇帝駕崩第480章前朝秘聞第651章獻城第183章歡迎宴第326章未來構想第714章艦隊歸來第147章納妾第287章喜事第368以攻對攻第523章有權就用第711章良藥第804章堅決拒絕第701章推薦第372章迅速應對第751章慘敗第1033章伏誅第301章過關第138章處治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21章謠言第311章捉拿第1034章放逐第212章女戰神第832章重鎮遇襲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269章救援第208章海上舊事第368以攻對攻第755章危機第226章南洋方略第594章濠江風雲第847章生活方式第943章老將歸心第71章盟友第1005章爭奪要地第974章形勢有變第351章地官計相第998章新型戰艦第375章土司難題第506章提督出征第86章調整第245章呂宋地位第58章準備第329章邊城遺民第761章波斯大帝第603章不得不戰第292章鑽空子第266章喪心病狂475章喜得貴子第547章遊說第311章捉拿第307章無功而返第308章新鮮血液第979章昏招連出第598章聯盟第752章擴散第763章回家第748章合作第393章城破第625章鄭和海圖第506章提督出征第43章衝突第926章隔離對手第239章租界第347章名臣第465章大軍雲集
第915章當衆威脅第292章鑽空子第997章結盟不成第749章帝國黃昏第635章揚帆南洋第120章回京第117章遼東轟動第680章適應第605章拜訪第699章目標在望第162章搶先告狀第924章西南局面第672章圖謀爪哇第58章準備第405章忍辱第683章海權論第948章致命打擊第282章事發了第934章新局通第683章海權論第365章土司之亂第585章御前侍衛第983章大明改革第231章新年第579章無所不用其極第418章大捷第106章會戰第1008章大敗而回第739章籌備建國第479章謀取第878章司令人選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92章大戰前夕第340章又來了第17章皇帝駕崩第480章前朝秘聞第651章獻城第183章歡迎宴第326章未來構想第714章艦隊歸來第147章納妾第287章喜事第368以攻對攻第523章有權就用第711章良藥第804章堅決拒絕第701章推薦第372章迅速應對第751章慘敗第1033章伏誅第301章過關第138章處治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21章謠言第311章捉拿第1034章放逐第212章女戰神第832章重鎮遇襲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269章救援第208章海上舊事第368以攻對攻第755章危機第226章南洋方略第594章濠江風雲第847章生活方式第943章老將歸心第71章盟友第1005章爭奪要地第974章形勢有變第351章地官計相第998章新型戰艦第375章土司難題第506章提督出征第86章調整第245章呂宋地位第58章準備第329章邊城遺民第761章波斯大帝第603章不得不戰第292章鑽空子第266章喪心病狂475章喜得貴子第547章遊說第311章捉拿第307章無功而返第308章新鮮血液第979章昏招連出第598章聯盟第752章擴散第763章回家第748章合作第393章城破第625章鄭和海圖第506章提督出征第43章衝突第926章隔離對手第239章租界第347章名臣第465章大軍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