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不服

米柱現在是直接宣佈,就任南洋大臣,總督南洋諸國事務,這讓許多小國的代表十分不舒服,不高興,除了呂宋國代表林光祖首相、柔佛總督馬拉高表示歡欣鼓舞,高興之極外,另外的其它小國和地區使者,這是默不作聲。

開什麼玩笑?南洋諸國,在二百年前的明初,確是向大明臣服朝貢,但這也僅此而己,怎麼說呢?

大夥兒是表面臣服,三寶太監統帥數萬大軍前來,大夥兒怕被打,不得不表示臣服,另一方面向大明臣服,這是有好處的,他們向大明朝貢,對方回以三倍的禮,這是大好事,傻子纔不幹呢?

自從三寶太監死了,大明艦隊不再來,朝廷又不回以三倍之禮,誰人鳥你?特別是西夷人東來,大明無動於衷,這大明在南洋的經營是完了,沒有人當大明是一回事,也沒有人往北跑了。

像南越國與大明相鄰,爲太平計,不得不向大明臣服,請求冊封,而在更南的地方,大夥兒鳥都不鳥他。

現在搞笑了,派一個南洋大臣來,說什麼管理南洋諸國,這什麼意思,咱又不是你的屬國,憑什麼聽你的?

別人是小國,敢怒不敢言,但暹羅是大國,地區陸上強權,倒是有心爲大家抱不平。

暹羅又叫泰國,在占城西南,順風十晝夜可至,即隋、唐赤土國。後分爲羅斛、暹二國。暹土瘠不宜稼,羅斛地平衍,種多獲,暹仰給焉。元時,暹常入貢。其後,羅斛強,並有暹地,遂稱泰國斛國。

現在是泰國大城王朝時期,大城王朝也叫阿瑜陀耶王朝,1350年立國,即元至正十年,二百七十二年前。

大城王朝崛起於泰國東部,並很快蔓延到中部地區。1347年,一名太守的女婿拉瑪鐵菩提,結集兵力,在湄南河和巴塞河的匯合處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阿瑜佗耶(華人稱爲大城),並立號爲王,這就是泰國的大城王朝的開始。

拉瑪鐵菩提稱王后,立即開展外交和軍事攻勢,並且一統天下,他的精明思想和治國才能爲大城王朝的基業奠定了基礎。

十五世紀末,繞非洲好望角至東方之航線開通後,歐洲人開始前往泰國通商,首先來到的是葡萄牙人,他們佔領了馬六甲海峽一帶,於1512年抵達大城。從此,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亦相繼而來,企圖在泰國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獲得利益。

早在萬曆間,王整兵奮擊,大破之,殺其子,餘衆宵遁,泰國由是雄海上。移兵攻破真臘,降其王。從此歲歲用兵,遂霸諸國。

萬曆二十年,日本破朝鮮,泰國請潛師直搗日本,牽其後。中樞石星議從之,兩廣督臣蕭彥持不可,乃已。

現在,在大明百姓心目中,暹羅的印象是如此的:其國,周千里,風俗勁悍,習於水戰。大將用聖鐵裹身,刀矢不能入。聖鐵者,人腦骨也。

王,瑣里人。官分十等。自王至庶民,有事皆決於其婦。其婦人志量,實出男子上。婦私華人,則夫置酒同飲,恬不爲怪,曰:“我婦美,而爲華人所悅也。”

說起來有些坑爹扯蛋,但他們卻是中南半島有名的大國,以前的馬六甲城,就是他們的屬地,馬六甲蘇丹每年向暹羅交四十金爲租。

泰國也如大明一樣,陸權至上,封關鎖國,沿海要地讓他國佔了,但是這些敵人想深入內陸,打敗他們,也不容易,泰皇可是擁有一支二十萬人以上的部隊,能征善戰,非常厲害。

大城王朝是暹羅繼素可泰王朝後的第二王朝,建都大城又叫阿瑜陀耶,意爲堅不可摧的城市,華人稱之爲大城。

於大城建在三河匯流的大島上,經由水路與大明和南亞各國貿易頻繁,經濟繁華,大城王朝的黃金時代,這裡有皇宮三間,寺院三百多座,他們立國之初,打遍東南亞小國,全無敵手,近年西夷人東來,緬甸人又崛起,開始對他們形成了壓力。

作爲地區小強,他們對米柱的做法非常不滿,其使者那功猜道:“總督南洋事務,我國王上乃是王,這一點是獲得大明承認的,而米大人只是一品官員,豈有王聽大臣之理?”

米柱道:“本官有大明皇上的授權,有何不可?”

那功猜道:“我國只是大明名義上的屬國,並不是藩國,不聽調不聽宣,更沒有聽從大明皇帝陛下的臣子之言?另有馬六甲爲我大城王陛下的領地之一,一直計劃用兵收復,大明既然己收復,理應歸還。”

米柱道:“不可能!此乃是我等從葡萄牙人手中奪來,不是暹羅的,絕對不可能歸還。”

馬來半島將暹羅人的出口海堵死,也堵住了他們的南下馬六甲的腳步,只得往半島兩側發展。

泰國灣和安達曼海域連不成一片,兩者水路要穿過馬六甲人控制的馬六甲海峽,這讓泰國人十分憋屈,一直想尋機會滅了馬六甲國,兵鋒直抵馬六甲海峽這黃金水道。

這也是馬六甲蘇丹國明明一海洋國家,偏要養一支強大陸軍,這是因爲他們必須一直防着泰國人,誰知讓葡萄牙人乘虛而入,佔領了富饒的馬六甲地峽,泰國人連馬六甲人都打不贏,更不用說葡萄牙人了,屢攻不下,他們也只得無奈的默認了這一事實。

現在大明也插了一腿進來,讓地區局勢更亂,泰國人與明軍沒有打過,雙方也只是表面的一紙朝貢盟約,每年的朝貢,只是貿易,是生意,他們倒是想和明軍交交手。

用拳頭決定誰是地區老大。

在南洋,誰人的拳頭硬,誰人就說了算,米柱明白了這一點,斷無因爲對方几句話,就交還大城,他知道,實力不夠,有大明這牌子在,話也不好使,也保不住馬六甲海峽。

所以他說話,也不客氣,馬六甲海峽就在這裡,有本事就來拿,你在葡萄牙人面前客客氣氣,低聲下氣,但在自己面前,卻是趾高氣揚,真當自己好欺負的?

那功猜道:“大明如此?又與西洋人何異?我們憑什麼尊重你們?”

米柱道:“本官不需要你尊重,只要你明白一點,與本官作對,損害大明在南洋的利益,你會後悔的。”他也沒有指望,憑着大明的牌子,就可以唬住了這些人,就可以讓他們讓出利益讓出地盤。

暹羅是向大明朝貢不假,但如果試一試,只是朝貢,沒有豐厚的回禮,暹羅人還會不會朝貢?

大明的國策是禁海輕商,商業貿易並沒有長足的發展,外面的國家很難通過正常貿易獲得所需,但以外國使者進入,向朝廷貢獻禮物,他們作爲外國使者,在大明採購一些禮物手信回去,難不成不準?外出市舶司時還敢收稅?天朝上國的面子還要不要?

那功猜道:“如此橫蠻無禮,有失上國天使威儀,吾將告上朝廷,好上大明皇帝陛下、朝廷諸公,知曉他的臣子,竟然是如此的跋扈不法,肯定不會置之不理。〞

米柱在想:“這貨腦袋被驢踢了!這樣的人怎麼做使節,他在逼我殺人滅口?”幸好他是猛龍過江,存了心來搶地盤,也不爲之生恨,總不能要求這麼高,來搶人家的地盤,還要人家愛上你吧?

至於告御狀?如果他們知道搶回大明的,大頭是誰拿了,這那功猜就不會這麼傻這麼天真了。

米柱笑道:“送客!”

今日米柱的就職典禮,一開始熱鬧之極,各國使者都來了,包括遠在果阿的貝爾格,巴達維亞的雷傑森,都派來了代表,試探這一位大明在南洋最高代表的意見。

但是因爲米柱的狂傲無禮,他們被激怒了,退場抗議,西洋人都沒有這麼狂妄,還有什麼好談的?

但是十幾個人的退場,對於幾百人的宴會來說,並不算什麼,而且他們並不是主動請來的,去留自便,也不會因爲少了幾個小國的使者而失色。

而且這些人是預想中的敵人,真的沒有什麼好談的,利益衝突,矛盾不可避免,最終會兵刃相見。

對於馬六甲海峽以北諸國,因爲是大明的朝貢國,也因爲更北的是大明,米柱計劃讓他們作爲南洋與大明之間的戰略緩衝,他們向大明臣服朝貢,就可以獲得國家穩定,敢反大明,就是死路一條,屬國的作用,藩屏中央。

至於以南諸國,能打就打,能滅就滅,他們將會盡力的搶地盤,相信這也是大明君臣的底線,兩大勢力並不接壤,就避免了猛烈碰撞的可能。

不滅了他們,並不代表將他們當大爺供起,這些小國,不聽話就打,打到聽話爲止,做人小弟的,不服就打,打到跪。

所以米柱是有全盤計劃的,一切瞭然於心,也就沒有必要對這些人客氣,他們立足南洋,不倚仗大明的威名,用自己的拳頭和刀,獲取自己想要的,從而得到別人的尊重。

而且,南洋最終會獨立,遊離於大明權力體系之外,所以纔會故意如此。

第164章應變第568章偏激第195章御駕到第208章海上舊事第844章大封羣臣第495章南洋大勢第337章捷報第770章君臣相得第442章豐收之時第525章怒火第6章伴讀第617章馬來往事第673章政變第675章目標轉移第802章形勢比人強第364章西南有變第100章反撲第438章壓力第458章生存不易第323章立後大典第929章脫險第734章適時調整第265章一代豔后第532章李代桃僵第211章攻下其城第342章大汗第990章威迫利誘第425章曹隨歸來第668章控制力第782章變故第257章拉人第560章輝煌勝利第309章廠衛雜事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339章賞賜第688章登陸爪哇第574章制度第3章逃婚第327章進攻第766章皇帝心思第788章哀鴻遍野第163章密謀第269章救援第139章銀行第88章擴大一衛第727章前線堡壘第186章新三巨頭第73章平衡各方第82章金花教主第793章無力第710章環境惡劣第69章說客第860章招商引資第692章炮擊巴達維亞無題無題第524章佈署第990章威迫利誘第115章改革第82章追殺第231章新年第925章局勢不好第190章道德君子第133章極品琉璃第632章展望第993章東方強權第205章納妾第226章南洋方略第498章皇城夜宴第351章地官計相第141章皇家銀行雛形第265章一代豔后第167年山雨欲來第813章巧舌如簧第607章推銷第565章進退第124章項目招標第789章官宣第973章態度第560章輝煌勝利第251章相鬥第563章魂歸大明第13章結拜第744章大國第752章擴散第839章還債方式第909章身陷困境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83章反殺第708章破城第627章附者如雲第368以攻對攻第970章融合政策第149章小人上位第557章風向第572章逆麟第119章明君笫377章朝中變局第400章巧合第911章獅子大開口
第164章應變第568章偏激第195章御駕到第208章海上舊事第844章大封羣臣第495章南洋大勢第337章捷報第770章君臣相得第442章豐收之時第525章怒火第6章伴讀第617章馬來往事第673章政變第675章目標轉移第802章形勢比人強第364章西南有變第100章反撲第438章壓力第458章生存不易第323章立後大典第929章脫險第734章適時調整第265章一代豔后第532章李代桃僵第211章攻下其城第342章大汗第990章威迫利誘第425章曹隨歸來第668章控制力第782章變故第257章拉人第560章輝煌勝利第309章廠衛雜事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339章賞賜第688章登陸爪哇第574章制度第3章逃婚第327章進攻第766章皇帝心思第788章哀鴻遍野第163章密謀第269章救援第139章銀行第88章擴大一衛第727章前線堡壘第186章新三巨頭第73章平衡各方第82章金花教主第793章無力第710章環境惡劣第69章說客第860章招商引資第692章炮擊巴達維亞無題無題第524章佈署第990章威迫利誘第115章改革第82章追殺第231章新年第925章局勢不好第190章道德君子第133章極品琉璃第632章展望第993章東方強權第205章納妾第226章南洋方略第498章皇城夜宴第351章地官計相第141章皇家銀行雛形第265章一代豔后第167年山雨欲來第813章巧舌如簧第607章推銷第565章進退第124章項目招標第789章官宣第973章態度第560章輝煌勝利第251章相鬥第563章魂歸大明第13章結拜第744章大國第752章擴散第839章還債方式第909章身陷困境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83章反殺第708章破城第627章附者如雲第368以攻對攻第970章融合政策第149章小人上位第557章風向第572章逆麟第119章明君笫377章朝中變局第400章巧合第911章獅子大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