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破城

阿敏大爲悲憤,鎮守開原,他作了萬全準備,作好與明軍長期作戰準備,只要冬天一到,明軍必退,他還希望對方在冬天死戰不退,這裡奇寒的天氣會將他們全部凍死。

他設了奇兵,又有甕城,進可攻,退可守,而且他的佈署是無懈可擊,他敢說,即使是大汗或者皇臺吉來了,也不可能做得更好。

但是他的佈署在明軍眼前,好像是不堪一擊,對方憑藉強大的火力,無情的輾壓。

明軍的戰術是如此簡單,卻是讓他們難以承受,難以抵擋。

大炮轟、步兵衝,不行,再來一次,不行,再來三次。程咬金還有三板斧呢,而他們只有兩板斧,卻是如此的致命和難以抵擋。

阿敏看着迎恩門城頭上飄揚的明軍戰旗,悲憤交加。

副將阿史那於持巨斧,厲聲道:“兄弟們,隨我來,奪回城牆!”建奴軍紀極嚴,有的是悍不畏死,桀驁不馴的人,阿史那一聲號召,數百人響應,阿史那手持巨斧,當先衝去,率領數百鐵甲兵,高舉巨盾,向城牆衝去。

阿史那的悍勇,向爲阿敏欣賞,他認爲阿史那比大汗身邊的飛揚虎還厲害,阿敏和他聯手衝陣,一向是所向無敵。

現在一代勇將阿史那在關鍵時刻作出了表率,證明他這勇士,名不虛傳。

阿敏征戰十數年,眼見建州人材越來越多,名將輩出,而明軍兵將,一個比一個弱雞,一個比一個垃圾,他們何德何能佔據大寶,掌控天下,建州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不過,在現在的明軍面前,這勇武謀略好像沒有什麼作用,他們就是憑着武器優勢,戰術簡單粗暴,輾壓一切。

明軍居高臨下,他們的火槍是無法傷得了這些舉着巨盾前進的人,誰知明軍指揮官臨陣應變極快,他命士兵往下扔手雷,炸得他們人仰馬翻,這還不算,他們將建奴儲存的猛火油往下扔,將金汁往下倒,阿史那的人死傷慘重,紛紛扔下盾牌潰退,結果被明兵一一點名射殺。

一代勇將阿史那,連敵人的衣角都沒有摸到,就戰死了,他得有多麼的憋屈和不服。

阿敏知事不可爲,帶領親兵們轉身就走。

米禮義看見攻城部隊攻下城牆,佔領了迎恩門城樓,大喜過望,忙指揮部隊支援,大批火槍手從樓車和雲梯,登上了城牆,完全佔領了城樓,然後打開了城門,城門已被阿敏命人用沙包土石堵死,清理花了一些時間。

城門大開,大軍蜂涌而入,他們這次用馬拉來了佛朗哥炮,用於巷戰攻堅,開原全城殺聲震天,不但南門迎恩門大戰,在北門威遠門,金臺石也不甘示弱,指揮大軍攻城,他要讓明軍知道他們葉赫人的厲害。

附近的蒙古喀內喀部、科爾沁部是派來騎兵,準備參軍,共同打擊建奴,但是被米禮義婉言拒絕,蒙古人不安好心,豈能讓他們如願?

所以南門北門都在大戰,只有東門、西門沒有打仗,但明軍佈下層層封鎖線,防止建奴突圍。

建奴負責守開原的阿敏的鑲藍旗和塔拜的正紅旗,加上一些其它的部隊,應該是有兩萬到兩萬三之間,米禮義是決意全吃了這兩支部隊。

塔拜的正紅旗,團滅於黑龍溝,全部變成了飛灰和胲骨,現在阿敏的鑲藍旗也在守城中損失慘重,米禮義決定全殲了這支建奴精銳。

佔領了迎恩門,大軍源源開進,建奴退守他處,米禮義任命戚金爲前線指揮官,負責佔領全城,殲滅建奴。

戚金並沒有急於進攻總兵府,而是將部隊進行了重組,分成幾個攻擊拳頭,負責各自的區域,以免大夥兒一窩蜂衝上,亂成一團,各打各的,讓建奴佔了便宜。

不能不說,戚金的計劃縝密、周到、老成持重,穩打穩紮,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奇變陡生。

這時探馬來報:“阿敏率領殘部,從北門衝了出去!”

阿敏是建奴勇將,名聞遼北,其父子兄弟因謀叛奴兒哈赤,兄阿爾通阿、弟扎薩克圖被殺,父囚禁而死,他免於一死,養於奴兒哈赤處。初封貝勒,多有戰功,明萬曆三十五年,與奴兒哈赤長子褚英攻取烏拉宜罕山城,四十一年,與奴兒哈赤滅烏拉部,四十三年,奴兒哈赤創建八旗制度時,任鑲藍旗旗主貝勒,後金天命元年,封和碩貝勒,與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俗稱二貝勒,參予國政,四年;破明兵於薩爾滸山、尚間崖及棟鄂路,旋參加滅葉赫部之戰,這是一個戰功顯赫,純以戰功起家的人。

現在戚金的一番精密佈署,只是爲了與這鑲藍旗主,攝政貝勒決一死戰,這將是極其艱苦和慘烈的一戰,米禮義和戚金準備了三千人的傷亡數字。

結果在這個緊要關頭,阿敏這個以勇武名聞一方的人,居然逃跑了,這也太令人意外了。

其實這是最好的選擇,與其死戰,不如保存實力,守城非建奴所長,野戰和運動戰纔是他們的所長,一擊不中,立即遠揚,拖垮拖死敵人了再突然反擊,這纔是他們遊牧民族的拿手好戲,所以阿敏命令所部隊,丟了一切輜重,只留必要的隨身物品,利用明軍調整佈署的空檔,全面佈署至北門。

他將大軍佈署至北門威遠門,突襲正在攻城的葉赫部,以攻對攻,一舉打垮了金臺石的部隊,從這裡逃了出去。

金臺石以爲這只是一個較大力度的反擊,正在收攏人手,進行二次攻擊,阿敏的部隊卻是攻勢不減,撕破了金臺石的防線,從這裡衝了出去,然後北逃。

這完全是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所有的對手都預料不到,就是突圍,也應該是在東門突,這是沒有打仗,又是距建州最近的路線,戚金在這裡佈下了伏兵,誰知對方根本不從這裡走,所以令許多人意外。

不過,阿敏付出的代價是相當大的,能隨他離開的,不過四千人左近,強極一時的鑲藍旗,差不多是步正紅旗後塵了。

塔拜接手正紅旗,正要大展拳腳一番,他自認遠比代善、莽古爾泰優秀,出掌一旗,肯色會做一番大事出來,誰知當上了正紅旗主,屁都沒放一個,就被燒死在一個破山溝了,屍骨也尋不到了。

金臺石一面飛報司令部,一面組織騎兵追擊,建奴逃亡,又沒帶什麼物資,正是痛打落水狗之時。

攻城是步兵的事,明軍騎兵一直在嚴陣以待,騎兵指揮官毛文龍接到命令,立即率領本部人馬急追,雖然他手下四大金剛被調回遼陽,手下騎兵只有三千左右,但他們一路疾速追殺,還是保持了進攻隊形。

他們追出三十里,看見金臺石率領騎兵狼狽不堪的往回逃,原來他們窮追不捨,卻被阿敏的部隊突然一個反撲,進行了一次逆襲,打了葉赫騎兵一個措手不及,一下子折了數百人,殺得英雄自命的金臺石大敗虧輸。

金臺石看見毛文龍,滿面羞愧,他向毛文龍拱了拱手,羞愧的哽咽道:“金臺石無地自容矣!”

毛文龍道:“咱們追!這是一條隨時會反噬的惡狼,兄弟們!小心追!”

他們沿着官道繼續追擊,由於阿敏的部隊剛剛打垮了葉赫部騎兵,來不及休息,明軍騎兵就追了上來,明軍騎兵,論騎射功夫,只能說是騎馬的步兵,騎術萬萬難以建奴騎兵相比,但明軍有武器優勢,威力大、射程遠的毛瑟1621式火槍,還有一弩五矢的弓弩,火力輸出強大。

雙方一輪交鋒,建奴折了上百人,落荒而逃。

論騎戰,阿敏未必怕毛文龍,對方有火槍優勢,他們則有騎術優勢,在廣闊的原野,他們大可以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他們可以利用地形、騎術的優勢,抵消火力上的弱勢,打仗,從來不是誰的刀利誰就勝利,但是現在明軍拖得起,建奴拖不起,所以阿敏只好命令部隊溜之大吉。

阿敏對自己說,不是我畏敵如虎,而是戰爭形態發生了變化,一味死磕死拼,只是自尋死路,必須巧妙的使用其它方式,才能獲取勝利。

阿敏不知道的是,他所謂的戰爭形態發生變化,也意味着建奴失去爭霸天下的能力。

當年的金國,強勢的崛起,銳不可擋的一路進兵,憑着女真滿萬不可敵的神話,一股作氣,滅遼滅宋,其間但凡有一場敗仗,都可以剎住他們的勢頭。

瀋陽衛之戰就是剎住了建奴的快車,今日開原之戰則意味着由戰略對峙改爲戰略守勢,不敢與明軍正面決戰,意味着他們的上升勢頭己停,在走下坡路。

毛文龍則是毫不猶豫追趕,好不容易找上了這建奴,就應該和他們決一死戰,殲滅戰、追擊戰都可以,讓他們逃回廣闊的遼北地區,要找上他們打上一仗,這可就是勞民傷財的遠征了。

米總司令下令,全力追擊,後勤物資正在運上,他可是不敢違抗總司令的命令。

米禮義權重而不威,開原之戰大勝,威望也有了。

第989章認可第357章意氣相投第803章皇家選美第988章千秋大計第781章重返南洋第693章困難第400章巧合第391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274章調查第141章皇家銀行雛形第846章風光時刻第540章邊城大戰一第694章舊裝備第485章李旦進京第765章新發現第103章偷襲第750章上帝之鞭第623章安排第771章京城形勢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676章刀鋒轉向第952章進退兩難第490章南洋風雲中無題第54章政爭風向第978章征伐策略第8章計策第149章小人上位第932章佯攻第619章變亂第86章調整第324章新形勢第190章道德君子第573章資本主義第447章驚世大勝第231章新年第304章皇后人選第867章染指南美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670章海洋文明笫377章朝中變局第967章和談無望第490章南洋風雲中第834章反擊戰略第51章明升暗降第430章秦良玉第187章拜訪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11章大才第1007章大戰開始第653章新地盤第107章紅衣大炮第464章遼東巡撫第95章試探第348章大捷克敵第976章戰成平手第560章輝煌勝利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35章封賞第400章巧合第340章又來了第829章日子難過第175章封地第984章大明政策第625章鄭和海圖第975章大勢所趨第347章名臣第520章反目第244章喜事第24章山雨欲來第302章羞辱第254章出征第971章應對策略第55章朝廷大勢第483章餘孽第181章毛瑟火槍第870章外籍軍團第136章第991章無耐之舉第733章野心第712章特效藥第803章皇家選美第239章租界第82章追殺第845章制度第549章和談第873牽章老牌帝國第182章接見第565章進退第551章未來政策第268章緊急救援第347章名臣第314章協議第726章佔領果阿第583章國宴第973章鐵桿盟友第319章快速反應第677章政治聯姻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
第989章認可第357章意氣相投第803章皇家選美第988章千秋大計第781章重返南洋第693章困難第400章巧合第391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274章調查第141章皇家銀行雛形第846章風光時刻第540章邊城大戰一第694章舊裝備第485章李旦進京第765章新發現第103章偷襲第750章上帝之鞭第623章安排第771章京城形勢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676章刀鋒轉向第952章進退兩難第490章南洋風雲中無題第54章政爭風向第978章征伐策略第8章計策第149章小人上位第932章佯攻第619章變亂第86章調整第324章新形勢第190章道德君子第573章資本主義第447章驚世大勝第231章新年第304章皇后人選第867章染指南美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670章海洋文明笫377章朝中變局第967章和談無望第490章南洋風雲中第834章反擊戰略第51章明升暗降第430章秦良玉第187章拜訪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11章大才第1007章大戰開始第653章新地盤第107章紅衣大炮第464章遼東巡撫第95章試探第348章大捷克敵第976章戰成平手第560章輝煌勝利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35章封賞第400章巧合第340章又來了第829章日子難過第175章封地第984章大明政策第625章鄭和海圖第975章大勢所趨第347章名臣第520章反目第244章喜事第24章山雨欲來第302章羞辱第254章出征第971章應對策略第55章朝廷大勢第483章餘孽第181章毛瑟火槍第870章外籍軍團第136章第991章無耐之舉第733章野心第712章特效藥第803章皇家選美第239章租界第82章追殺第845章制度第549章和談第873牽章老牌帝國第182章接見第565章進退第551章未來政策第268章緊急救援第347章名臣第314章協議第726章佔領果阿第583章國宴第973章鐵桿盟友第319章快速反應第677章政治聯姻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