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迅速應對

米柱在入宮之後,己和皇帝等有了初步意見,他們必須藉此機會,掌握主導權,掌握和控制更多的兵權,所以總督一職,志在必得。

米柱有許多的計劃,也需要總督的配合,所以他推薦了好友亓詩教,至於說文臣領兵,這是必須的,權柄這麼重的官員,必須是文官,他本就是副都御史,加兵部尚書銜,可以節制地方文武官員。

孫承宗道:“戶部可以拔100萬銀兩、五十萬石糧草,作爲平亂之用!”孫承宗這計相,平日極其吝惜,但是一旦有兵事、災變時,就變得極其大方,百萬紋銀糧草劃出,眼睛都不眨一下。

米柱則建議:“孔德興指揮的皇家衛隊一部,加上黑水衛隊共有六千多人,正在洛陽待命,可以讓他們立即出發,前往長江邊,由船隊運送西進,可以在最快時間內抵達。”

朱由校道:“孔德興什麼官銜?”

米柱道:“錦衣衛千戶、皇家衛隊一鎮參謀長。”

朱由校道:“任命孔德興爲皇家衛隊一鎮師正,率部入川助剿。”

皇家衛隊四鎮師正,總兵級,向由五軍都督府四位都督遙兼,這是虛銜,實權掌握在參謀長和各團團正之手,孔德興野路子出身,一直在黑水衛隊幹,黑水衛隊的總教官,負責訓練和招募僱傭兵,他招募到的新兵,有的轉往皇家衛隊,有的轉往皇家陸軍,一部分自用,一部分發往南洋。

這是米柱第一個小弟,當秀才時便來投,也有過人的武藝和軍事本領,在錦衣衛、皇家衛隊、黑水衛隊之間遊走,遊刃有餘。

皇帝朱由校曰:“善!”大軍出征,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你必須招集人手,準備武器裝備、一路上的吃喝拉撒等等,加上趕路的時間,一倆個月內趕至四川都正常,那時的叛軍,不知攻下多少州縣了。

原本從貴州調兵是良策,但米柱這麼一說,非但不能調兵,還要增兵以防水西安氏,這就讓四川在短期之內陷入無兵可調的局面,面對叛軍的反撲,只能靠自己了,在開局之時,叛軍佔優,處於進攻一方。

頂過了這一波,朝廷大軍雲集,這纔是反攻之時。

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亓詩教出任四省總督,米柱是不會調動黑水艦隊和黑水衛隊這些硬傢伙的。

演義野史中經常有借兵之說,兵如同老婆,是不可能借的,借了就不屬於自己,可以以僱傭兵的形式參戰,事後許以好處,但借兵日後再還如同借老婆日後再還。

但亓詩教是米柱一黨成員,有共同的政治觀點,互爲奧援,當然樂於助他。

兩支部隊的調動,可以讓援軍於七日內抵達重慶,這是以往不敢想像的。

而且他飛鴿傳書長江上的內河艦隊,他們作爲前鋒立即出發,溯江西進,最快三日可達,可以爲沿江州縣提供火力支持。

確定了總督人選,又派出了前鋒部隊,大臣們開始出謀劃策,調動更多的資源和部隊,奔赴前線,前去支援。

奢祟明爲永寧宣撫使,屬於明將,他屬於叛亂,所以這叫平叛之戰。

朝廷當即命令一飽學之士,寫一篇征討的檄文,直斥其非,更是公開的聲稱免去奢祟明一切職務,誅滅其九族,追隨者一律處斬,對於造反的,一直是這麼的嚴厲兇狠。

東廠提督更是指出,東北打仗、西南叛亂,朝廷舊有制度難以應付如此險惡嚴峻形勢,建議成立軍機處。

朱由校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泄機密,同意於寢宮附近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爲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

朱由校一口氣從內閣六部之中挑選了一大羣人入值。

軍機處又叫南書房,用他的話是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入值,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賦詩撰文,寫字作畫,有時還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詔令,撰述諭旨。

南書房非崇班貴檁、上所親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嚴密控制的一個核心機要機構,隨時承旨出詔行令。

它沒有專門的官員,軍機處沒有正式衙署,只有值班房,在隆宗門內,靠近康康帝寢宮養心殿,以便於軍機大臣被召見議事。

無專官,無衙署,就使軍機處成爲一種特殊的機構,召見時,皇帝指示各項事件應如何辦理,有時向軍機大臣詢問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以作出裁決,軍機大臣根據旨意,草擬文書。

米柱成立軍機處的最終目的,是爲了剝弱內閣的權力,如果能做到像是清宮一樣,形成決議上諭後不走內閣,立即以軍機處名義下發,這就可以大大加強皇帝的權力。

因爲這軍機處沒有定員沒有級品、俸祿,其它官員也不好反對。

孫承宗爲軍機處領班大臣,另有熊廷弼、袁應泰、米柱、張惟賢等爲軍機大臣,另設有軍機行走十多名。

只有葉向高敏銳意識到,皇帝寵信軍機處,權力集中在軍機處,其權力就無限放大,繞過內閣,邊緣化內閣只是遲早問題。

不過軍機處成立,確是大大加強了效率,天亮之時,新任欽差大臣,四省總督亓詩教就率領馬隊,直奔四川,不搞什麼告天祭拜祖廟那一套,而是立即出征,皇帝爲他配備了一個營皇家衛隊騎兵,三千名黑水衛隊騎兵,輕車簡從,全速南下,他們將在長江邊上,乘船西進,最遲十日之內,扺達四川,主持戰事。

米柱送亓詩教出城,亓詩教嘆道:“米兄!你確定是這一項優差?”

米柱道:“總督四省軍務,手持尚方寶劍,生殺予奪,這不是優差,什麼纔是?只怕回京之後,大人必定更進一步,米某也高攀不起了。”

亓詩教說道:“瞧你說的,平定奢祟明之亂,沒有米兄支持,能成事嗎?只是行軍打仗,絕非亓某所長,恐有負聖望?”

米柱道:“西南平亂的主力,是皇家衛隊、黑水衛隊、白桿兵,黑水艦隊也會陸續加入,這些武裝力量,皇上只會任命信任的人去管,大人的主要任務,是調動四省軍力平亂,協調各省撫將之間的關係,壓縮叛軍的生存空間,剪除隔絕叛軍外援,殲滅叛軍,戰後重建等等!”

亓詩教笑道:“米兄已有腹案?”

米柱道:“這一切,自然是以亓兄爲主,本官只是提供一些意見,僅供參考,亓兄有幾支精銳在手,自然可以居中調度,運等帷幄,作戰計劃由皇家衛隊第一鎮擬訂,情報由錦衣衛西南司負責提供,錢糧由軍機處負責,亓兄有什麼好擔心的。”

這麼大的支持力度,亓詩教爲之寬心。

因爲西南戰事,米柱決定臨時成立錦衣衛西南司,由馬尚風和牛歡喜負責,他們兩個同時掛錦衣衛指揮僉事銜,負責廠衛在西南幾個省的所有業務,這幾個省的百戶衛所全歸他們指揮調度,同時擁有詔獄特權,可以秘密逮捕官員,獨立審判,權力極大。

米柱道:“這是本官的令牌和密碼本,有此令牌和密碼本,亓兄可以動用廠衛在西南所有的人力物力,它會成爲亓兄的臂助。”

亓詩教這才確信,米柱是真心幫助他的,連錦衣衛分司都讓他調用,這權力大了去了,足可以讓他一展所長了。

亓詩教率領馬隊,迅速南下,有直奔南京,在福建休息的鄭芝龍也接到命令,立即率領一支輕型艦隊前往南京待命,在與欽差大臣會合之後,沿江西進,協助清剿叛軍。

在亓詩教離開京城前,收到重慶第二份戰報,馬祥麟率領三千精兵入衛重慶,大破叛軍於江邊,斬殺五千餘人,激戰兩時辰,打退了叛軍進攻,與叛軍對峙中。

這份戰報一出,滿朝文武百官爲之彈冠相慶,重慶天險,只要它守得住,局勢就不會迅速的崩盤,一切就在可控之中。

朱由校大笑:“馬祥麟!朕知道這傢伙,伏波將軍馬援之後,朕的護國麒麟。”

連嚴厲的葉向高都道:“米提督運籌帷幄,決戰千里,力挽狂瀾於既倒。”

米柱謙虛的道:“下官只是做了份內之事,不過手下們,這一次確實做得漂亮,皇上必須有所表示纔是。”

朱由校道:“馬祥麟乃石柱世襲土官,土皇帝一個,給塊金也不換,這樣吧!加龍虎將軍銜,另有秦良玉,巾幗英雄,加四川總兵官銜,牛歡喜和馬尚風己驟升至錦衣衛指揮僉事,加蟒袍一襲,以示榮耀!”

葉向高趁皇帝高興,說道:“老臣斗膽向皇上討個人情。”

朱由校欣然道:“閣老請說!”

葉向高道:“老臣斗膽,求皇上給殉職的徐可求等一個正名!”

朱由校臉色立即不好看了,他說道:“徐可求昏庸糊塗,尸位素餐,錦衣衛多次示警,都視如不見,不但害死自已,還累及百姓,使天府之地陷於戰火,念及其己當場身死,就以原職之禮安葬吧?”追封、諡號和撫卹那是不可能的了。

第434斬首戰術第911章獅子大開口第425章曹隨歸來第826章棄明投暗第902章亡命追殺第404章慘烈之戰第438章壓力第859章皆大歡喜第694章舊裝備第417章大崩盤第253章春第365章土司之亂第549章和談第445章另有看法第498章皇城夜宴第313章處理無題第66章籌備第140章錢莊第984章攻入其城第986章朝廷矛盾第15章冰鑑第905章弟402章巨族末路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405章忍辱第682章改變第38章東廠老大第251章相鬥第874章誰當老大第459章不好對付第880章四國艦隊第710章環境惡劣第983章大明改革第749章帝國黃昏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771章京城形勢第799章兄弟之情第403章頭銜第335章破城第479章謀取第268章緊急救援第494章登基爲王第215章呂宋王族無題第120章公祭第737章追殺第56章獵物第968章臨危傳位第483章餘孽第457章白城第791章籌備建國第332章敵情不明第904章窮途末路第199章以和爲貴第751章慘敗第441章攻下其城第172章分蛋糕第376章不擴大化第634章旗艦第927章聯合第841章利益構成第584章題詩第621章新家坡第477章駱氏家族第105旗開得勝第891章緊急應對無題第59章楚黨入夥第162章搶先告狀第479章謀取第587章天下正中第413章初次交手第851章忽悠第984章大明政策第1036章適者生存無題第711章良藥第19章勸諫第846章風光時刻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459章不好對付第53章爭風呷醋第705章策略第575章兵行險着第792章談判第661章宣傳第457章白城第474章新生命第241章力量壯大第286章糧食危機第54章政爭風向第1033章伏誅第645章兵敗如山倒第375章土司難題第490章南洋風雲中第633章意外決定無題第26章遊說第734章適時調整
第434斬首戰術第911章獅子大開口第425章曹隨歸來第826章棄明投暗第902章亡命追殺第404章慘烈之戰第438章壓力第859章皆大歡喜第694章舊裝備第417章大崩盤第253章春第365章土司之亂第549章和談第445章另有看法第498章皇城夜宴第313章處理無題第66章籌備第140章錢莊第984章攻入其城第986章朝廷矛盾第15章冰鑑第905章弟402章巨族末路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405章忍辱第682章改變第38章東廠老大第251章相鬥第874章誰當老大第459章不好對付第880章四國艦隊第710章環境惡劣第983章大明改革第749章帝國黃昏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771章京城形勢第799章兄弟之情第403章頭銜第335章破城第479章謀取第268章緊急救援第494章登基爲王第215章呂宋王族無題第120章公祭第737章追殺第56章獵物第968章臨危傳位第483章餘孽第457章白城第791章籌備建國第332章敵情不明第904章窮途末路第199章以和爲貴第751章慘敗第441章攻下其城第172章分蛋糕第376章不擴大化第634章旗艦第927章聯合第841章利益構成第584章題詩第621章新家坡第477章駱氏家族第105旗開得勝第891章緊急應對無題第59章楚黨入夥第162章搶先告狀第479章謀取第587章天下正中第413章初次交手第851章忽悠第984章大明政策第1036章適者生存無題第711章良藥第19章勸諫第846章風光時刻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459章不好對付第53章爭風呷醋第705章策略第575章兵行險着第792章談判第661章宣傳第457章白城第474章新生命第241章力量壯大第286章糧食危機第54章政爭風向第1033章伏誅第645章兵敗如山倒第375章土司難題第490章南洋風雲中第633章意外決定無題第26章遊說第734章適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