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兵臨德里

阿格拉堡與德里也就是一百多公里而已,他們的騎兵搶先出發,兩個時辰以後,已經抵達了德里城下。

南洋帝國的騎兵出現在了德里城下,並沒有馬上發動進攻,而是對其碼頭、渡口、路口進行了封鎖,所有準備往外逃難的民衆不是被他們就地的控制,就是被趕回了城中去,偌大的德里城徹底徹底的亂套了。

查罕傑和沙賈汗萬萬料想不到的,那就是南洋帝國的軍隊居然來的這麼快,他們的阿格拉堡會淪陷的這麼快,這可是一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地方,裡面可是有上萬的守兵,大量的守城大炮,無數的糧食,長期堅守都沒有問題,誰知這麼快就丟了。

對他們來說如當頭棒喝。

當他們聽說是阿布斯克將軍與莫傑聯手獻了城市,這才令查罕傑皇帝,他後悔不迭,他當場的痛哭流涕,他說道:“如果不是朕的錯誤決定,不至於此,不至於此。”

國務大臣易卜拉欣,他現在也是無語了,他可是記得在皇帝要殺此人全家之時,他可是死死的勸着。

要殺這些掌兵的將軍,不是什麼事情,關鍵就是要讓他們跟軍隊給隔離了,不能讓他繼續掌管着軍隊,你殺光了一個掌兵的將軍的家人,其後果想想,就有多麼的嚴重多麼的可怕,只有皇帝當是沒事似的。

現在好了,阿布斯克他終於以最爲暴力的方式和最爲猛烈的方式進行反擊,他扣押了莫傑迫令對方投降,然後獻出了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可是莫臥兒王朝的前首都,現在的副都,裡面放有大量的珍寶,還有很多皇妃,這些東西都落入了南洋軍之手。

而且他們以前還希望這堡壘,最少拖過十天八天,爲他們從其他地區調集更多的軍隊進京護駕,創造機會。

誰知道他卻是在短期之內迅速而又快速的淪陷了,看到了這樣的情形,查罕傑都氣的哭了。

他們迅速的把部署在德里城外所有堡壘和哨所的兵都調回了德里城來,負責保衛偉大的德里城,這也也意味着他們放棄了城外的所有陣地,爲讓對方包圍他們創造的機會。

他們不得不把兵力調回來,因爲現在整個德里的城裡面的守軍不會超過三萬人,只有把城外的士兵調回來了,那纔會有更多的人手來保衛城市,至於他們被敵人封鎖和包圍了,也只好暫時如此,德里城在莫臥兒王朝的歷史上,也不是沒有被包圍過,而且還被攻陷過多次,每次他們都能夠奪回來。

這次雖然被敵人包圍了,但是敵人是深入的孤軍,他們是可以從各地調回來更多的軍隊前來護駕,到時候前來護駕的軍隊跟德里的守軍裡應外合,就可以擊潰敵人了。

查罕傑父子有想過先逃出去,逃到北部地區去,逃到拉合爾去,但是他們後來也想了一點,那就是如果他們放棄了德里,就相當於放棄了旁遮普地區,順利退出這裡是很容易的,但回來可就難了。

所以他們父子決定進行了堅守,雖然城下的南洋軍不多,只是有三千騎兵而已,但是他們也不敢主動的發起進攻,他們父子定下了戰略,那就是依仗着德里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優勢,利用其城中的防禦設施進行堅決的防守,絕對不會跟別人出去拼命,保存實力,等待各地抵達的援軍來救助他們。

不過他們不主動的出城去挑戰,南洋軍的做法也是對的,因爲在很快的時候,對方就有大量的士兵開始趕到了。

阿格拉堡與德里也就是一百多公里,南洋帝國軍隊在已經有前鋒抵達城下,並且獲得了橋頭堡的情況之下,他們的士兵也不像平時行軍那樣緩慢,而是放下了輜重,全力以赴地向前推進,他們把他們的輜重和糧食等物資交給了印度本地人軍隊前來運送,而他們則是輕裝上陣,拉上大炮,全力以赴的衝向了德里。

結果在他們的騎兵抵達了德里城下,七個小時以後,湯正他的軍團主力抵達,一共有兩萬名士兵,都是帝國精銳軍團。

要知道德里城的守軍現在是低於三萬人,正規軍部分將低於三萬人,至於其他的部隊有多少,那就不清楚了,現在他們也證明了一點,軍隊還是需要裝備和訓練的,你直接地拉攏那些賤民參軍,他們連武器都沒有,只能夠拿着竹槍和木棍打仗,但是這些人是毫無戰鬥力的,還會影響到軍隊的士氣,拖他們的後腿,至於他們有沒有大量徵集就不知道了,反正現在德里已經陷入了他們的初步圍困之中。

而且更壞的消息傳來了,那就是當天晚上,韓剛的騎兵也都順利抵達了,韓剛的騎兵軍團,他們可是都是全騎兵部隊,雖然他們走的路途更遠,但是他們也從德里的西南方向包抄了過來,與湯正的軍團一東一西對德里城實施了包圍。

到了此時此刻,南洋帝國印度軍區的兩支遠征軍分別都已經抵達了德里城下,完成了他們的突襲和穿插任務。

比舉轟動了天下。

南洋帝國與莫臥兒帝國之間進入了戰爭狀態,許多人認爲該地區戰火連綿,幾十年都沒有的平靜,但是南洋軍卻是如此乾淨利落的解決了對手,他們派出了遠征軍,深入敵區,穿過德干高原,對其首都發起了突然的襲擊,而且很多人一開始就在南洋帝國本部都有很多人不看好這個計劃,因爲路途實在太遙遠了,穿過高原地帶很容易出事,但是他們的遠征軍就是克服了種種困難,成功的抵達了旁遮普地區,對德里實施了包圍。

德里,自帶光環的七朝之都。

橫亙在恆河平原上的德里,是擁有悠久歷史的七朝古都,根據印度著名史詩《摩呵婆羅多》記載,早在公元前1200年,般若族就曾在此建城,公元前1世紀,印度王公拉賈·迪裡重建此城,德里因而得名。

從南亞次大陸的地理位置來看,德里位於恆河流域西端通向印度河流域走廊的關鍵位置,並在三個方向分別通向喜馬拉雅山、印度大沙漠、中部丘陵地帶,在農業時代,這是一個能最大限度統一印度半島的關鍵位置。

在一個通訊靠喊,交通完全靠水運和畜力的時代,要統治如此遼闊的土地,一個物流便利又能自給自足的首都必不可少。

然而,擁有優越地理位置的德里,從未在印度早期王朝手中展現出它的價值。這也因爲蘇丹王朝以前的印度如一盤散沙,德里的影響力僅僅侷限在恆河平原。

直到後來,在外來入侵者穆罕默德·古爾的軍隊攻佔德里後,進可以控制德干高原、退可固守開伯爾山口的德里,纔開始成爲影響南亞次大陸的都市。

中亞民族往往以印度河流域爲基地征服印度半島,所以印度河與恆河流域之間的陸上走廊就格外關鍵,即使擴張到半島南端,統治中心仍在這個走廊。

儘管拉合爾、德里、阿格拉都是合適選擇,但依舊是德里最佳,在此之後,德里不僅是恆河平原的中心城市,還一躍成爲印度半島的首都之城。

到了蒙古人建立的莫臥爾帝國時代,德里的首都地位被其他城市短暫代替(阿格拉、法泰赫普爾西里和拉合爾),等到莫臥兒帝國第四代皇帝查罕傑即位後,德里重新恢復了首都地位。

同樣是從中亞南下征服政權,路徑也頗爲類似,幾個關鍵城市在不同的條件下都可擔任首都,對外來征服者而言確實是可進可退的一條走廊。

從此以後,歷史淵遠、土地肥沃、人口密集、財賦交匯的德里城,成爲了兼具地理、政治、歷史、經濟和宗教爲一體的城市中心。並深刻影響着莫臥兒帝國的國家命運,也見證了印度次大陸的沉浮歲月。

結果現在,偉大的查罕傑皇帝在移都德里才十年左右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被南洋帝國的遠征軍孤軍深入,對他們實施了包圍。

這莫臥兒帝國來說非常的致命,他們雖然對印度次大陸主要的城市和大多數的地區實現了名義上的統一,但是他們卻是崩壞的這麼快,一場疫情就把他們打回了原形,讓他們由強極迅速的衰落了,對於這一點是他們非常難以相信和接受的,但是更大的打擊和災難來了,那就是南洋軍對他們實施了進攻。派出了他們的奇兵,孤軍深入,包圍了他們的首都。

第717章靈魂第105旗開得勝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186章新三巨頭第525章怒火第437章形勢不妙第662章威迫利誘第629章喜事不斷第108章血戰到底第610章衆望所歸第528章告狀第555章戰略第363章前路艱難第115章改革第1017章令出如山第481章先下手爲強第807章雙方和談第164章應變第201章招攬第374章血戰第621章新家坡第239章租界第340章又來了第825章軍心大亂第184章日報第470章蒙古名族上第986章包圍皇宮第744章大國第767章轟動京華第383章欽差抵達第328章開原血戰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891章緊急應對第756章帝國崩潰第140章錢莊第805章公私分明第280章直取將首第16章戰鬥帝第911章獅子大開口第242章品茶475章喜得貴子第1011章封關鎖國第1027章與衆不同第108章血戰到底第1037章大明雄起第484章新形勢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1025章樹立傳統第558章招納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623章安排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162章搶先告狀第166章順天府尹第343章計中計第919章成功解救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267章堵決口第675章目標轉移第939章內外交困第9章各有所長第91章大戰將起第301章過關第818章果阿叛亂第727章前線堡壘第834章反擊戰略第902章亡命追殺第188章爭端第826章棄明投暗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705章策略第268章緊急救援第466章準備進攻第785章脫險第473章第195章御駕到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676章刀鋒轉向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325章反攻第564章回家第526章教訓第812章反間計第873牽章老牌帝國第987章窮途末路第181章毛瑟火槍無題第987章窮途末路第873牽章老牌帝國第639章討打第793章無力第809章豐厚待遇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98章官場老手第225章驚人消息第625章鄭和海圖第995章新的佈局第899章米柱抵達第249章真禁海
第717章靈魂第105旗開得勝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186章新三巨頭第525章怒火第437章形勢不妙第662章威迫利誘第629章喜事不斷第108章血戰到底第610章衆望所歸第528章告狀第555章戰略第363章前路艱難第115章改革第1017章令出如山第481章先下手爲強第807章雙方和談第164章應變第201章招攬第374章血戰第621章新家坡第239章租界第340章又來了第825章軍心大亂第184章日報第470章蒙古名族上第986章包圍皇宮第744章大國第767章轟動京華第383章欽差抵達第328章開原血戰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891章緊急應對第756章帝國崩潰第140章錢莊第805章公私分明第280章直取將首第16章戰鬥帝第911章獅子大開口第242章品茶475章喜得貴子第1011章封關鎖國第1027章與衆不同第108章血戰到底第1037章大明雄起第484章新形勢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1025章樹立傳統第558章招納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623章安排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162章搶先告狀第166章順天府尹第343章計中計第919章成功解救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267章堵決口第675章目標轉移第939章內外交困第9章各有所長第91章大戰將起第301章過關第818章果阿叛亂第727章前線堡壘第834章反擊戰略第902章亡命追殺第188章爭端第826章棄明投暗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705章策略第268章緊急救援第466章準備進攻第785章脫險第473章第195章御駕到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676章刀鋒轉向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325章反攻第564章回家第526章教訓第812章反間計第873牽章老牌帝國第987章窮途末路第181章毛瑟火槍無題第987章窮途末路第873牽章老牌帝國第639章討打第793章無力第809章豐厚待遇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98章官場老手第225章驚人消息第625章鄭和海圖第995章新的佈局第899章米柱抵達第249章真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