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大慘敗

賀世賢、米柱、張銓和傳詣太監王體乾在城牆上觀戰。

如此暢快淋漓的空前勝利,這個賀世賢仰天狂笑,親自擂鼓。

這個張銓也眉飛色舞,當即賦詩一首,他是想讓米柱和的,但是這米柱肚裡無貨,他只好岔開話題,他說道:“武驤左右二衛沒有勇冠三軍的猛將,也沒有勇武過人的戰士,但是他們就是擊敗了建奴大軍,在戰場上正面擊敗,大明軍事改革,勢在必行。”

賀世賢道:“沒有大人的大炮和左右二衛,今日絕無如此輝煌的勝利,皇上怎麼吩咐,我賀世賢就怎麼做。”

米柱問張銓:“張大人久在遼東,精於戰陣,皇上這武驤左右二衛成色如何?”

張銓道:“當稱天下精銳,八千人能擋住這建奴一萬八千人圍攻,天下雄師,不過如此,如有十萬大軍在手,何愁建奴不滅?”

米柱道:“王公公!現在咋樣?我米柱是搬空了你兵仗局,現在斬下這萬把個腦袋,還心痛不?”

王體乾是兵仗局的首領太監,奉旨前來傳旨,朱由校知道建奴圍攻瀋陽,立即下令米柱,馬上回京,並讓這個王體乾前來傳詣。

王體乾日夜兼程趕來,他到時正是明軍虎皮驛被攻陷,三千明軍以身殉國,明軍立馬組織反攻的時刻,米柱當然不會走,這個王體乾聽聞三千明軍全部陣亡,嚇破了膽子:“我的爺呀!這是聖旨!你從了便好,誰敢說你半句壞話。”

這個賀世賢和張銓、許顯純也道:“大人呀!你先回去,有你在朝中主持大局,我們打仗才放心。”

米柱道:“建奴退了,本官自會走,本官不會給建奴以任何藉口。”

米柱不走,因爲他知道今日這裡有一場大打,他知道結果再走,而且他也知道山西那邊快玩崩了,內有奸臣作亂,外有土默特部蒙古人叩關,形勢危急。

這個米柱設有一套通訊方式,這就是飛鴿傳書,他知道這京城和山西的情況,並遙控兩地東廠的運作,一切盡在他掌握之中。

別人飛鴿傳書,最怕敵人截獲,而他們則是不同,他們有密碼傳訊,別人就是截獲了,也是一臉懵B,這些字每個子都認識,串在一起是什麼意思,這就是殺死無數腦細胞的事。

所以米柱決定,等這裡有結果了再說。

今日這一場大戰,戰至日中,大明憑藉武器制度上的優勢,成功的擊潰了建奴,勝局己定。

張銓道:“米大人殺楊鎬,建忠烈祠、重幣厚資以勵,三軍兵將,士氣大振,始有今日之勝,瀋陽衛大捷,米大人當居首功,本官親自爲大人請賞!”

米柱道:“敘功升遷當首敘前線衝殺的將士,戰死的將士,至於米某,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不負皇上所託,不負將士所望,有何功勞可言。”

張銓道:“今日一戰,建奴元氣大傷,我大軍北上,窺撫順,進軍開鐵,指日可待。”

這戰場之上,又再發生變化,在武驤左右衛和騎兵的聯合剿殺之下,這個包圍圈裡的建奴被殺怕了,失去了抵抗的勇氣,放下武器投降了。

這明軍根本不與之交戰,而是在白桿兵的護衛下,火炮轟,火銃掃射,他們的人,只是摸着對方的邊兒,人都整批批的死,這種排隊槍斃的死法令他們實在是受不了,只好放下武器投降。

這三千多敗兵,十個牛錄,全部放下武器,嚮明軍投降,這在以前,這是不可能的,但這個明軍的大炮和火銃,使之心寒,他們沒有辦法,只好選擇放下武器投降。

關外苦寒,自然條件惡劣,千百年來,人們以生存爲第一要務,只要可以生存下去,這個戰士的榮譽和驕傲,並沒有那麼的重要。

投降總比被排隊槍斃好。

阿敏氣得吐血,命令騎兵撤退。

六十個牛錄一萬八千人圍攻武驤左右衛,除十個牛錄左右的人逃出之外,剩下的非死即降,八旗軍中最精銳的正黃旗受到致命打擊。

正黃旗,建奴八旗之一,以旗色純黃而得名,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由大汗親自統領,正黃、鑲黃和正白旗列爲上三旗,兵丁人口最多,今日圍攻武驤左的六十個牛錄,四十個是正黃旗,二十個是鑲黃旗。

現在奴爾哈赤親領的正黃旗,擁有六十個牛錄,爲八旗中最強大的,最小的鑲紅旗,只有三十個牛錄,將近一萬人,今日一戰,奴爾哈赤出動嫡系的正黃旗,就是爲了一舉拿下這個武驤左右衛,誰知吃了這麼大的虧,直接的被打殘了。

阿敏的騎兵與明軍騎兵脫離接觸,這個建奴騎兵,不愧是天下強兵,訓練有素,紀律森嚴,戰鬥力強大,這個明軍騎兵是擋住了他們,但是這個損失是巨大。

明軍騎兵損失二千人,建制是打散打亂,基本失去了戰鬥力,而這建奴也不好過,他們的騎兵,折了一千人,雙方都無力再戰,所以脫離了接觸。

這個尤世賢駭然:“這個建奴,果然厲害,他們有大炮掩護,還是損失了這麼多人,單是憑自己直接交鋒,只怕會被打個半死?”

尤世賢、武驤左右二衛他們滅了將近包圍圈裡將近一萬五千名建奴兵,他們也元氣大傷,損折過半,直接陣忙的將士,將近四千,這個八千人的大陣,小了一半,如果不是有鐵血紀律在維持,他們也崩潰了。

他們這次脫離接觸,無力擴大戰果,是因爲自己也打殘了,這些俘虜在他們的監視下,讓城中衝出來的部隊收押,五花大綁。

這個奴爾哈赤還有二萬多精銳部隊,但他們實在是打寒了心,看見對方的部隊逐步退回城牆下,在紅衣大炮的保護之大,如此威力巨大的大炮,實在是平生首次相見,傳聞中的神威無敵大將軍也不過如此?

這個奴爾哈赤吐了一口血,含恨下令:“撤兵!”

這一場大戰,雙方打了三個時辰,雙方都筋疲力盡了。

這個武驤左衛,武驤右衛直接的被打殘,損折過一半,彈藥也用完,他們直接退回城中,戰場交由瀋陽衛的部隊打掃。

這一戰,他們打垮了建奴一萬八千人的部隊,除了三千多人逃出生天,餘者非死即降,除了生俘的三千多,餘下的全部戰死,那些受傷的,一律被處決,他們自己也有大量的傷兵,是沒有任何資源救治這傷兵的。

這個數萬人在打掃戰場,阿敏派使者前來,要求允許他們收斂死者的屍體,這是交戰的慣例,作爲回報,他們可以交還虎皮驛的明軍屍體。

尤世賢是城外明軍副司令,他一聲冷笑:“想要,拿命來換。”

建奴使者道:“你們就如此不在乎爲國戰死的兄弟們?”

尤世賢道:“兄弟們會理解的,這一個腦袋四十兩,我們拿這些腦袋去換錢,才能養活他們的家人呀!”

建奴使者無詞以對,他也知不可能,對於明國將軍來說,這個士兵是消耗品,沒有了就再招,而這個敵人的屍體,則是他們升官發財的憑證,憑着這個上萬首級,還全部是真建奴,足以令他們升官發財,憑戰功而名揚天下。

建奴使者只好怏怏而歸。

尤世賢嘆道:“非是本官冷血無情,不顧兄弟們的屍首,這個更多的建奴人頭,才能獲得更多的封賞,才能給兄弟們更多的安家費。”

毛文龍冷酷的道:“作爲一個戰士,戰死就是歸宿,青山何處不可埋忠骨?賀帥米大人打贏此仗,必定名揚天下,加官進爵,指日可待,兄弟們跟着吃肉就是。”

明軍今日一戰,直接戰死六千多人,而且是最精銳的騎軍二千,武驤衛四千,反而是雜牌軍們,沒有什麼損失,但是這一戰,作爲天子親軍武驤衛的首戰,足以令他們名揚天下。

這瀋陽之戰,也大大的打壓了這個建奴薩爾滸之戰後牛B到沖天的氣焰,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這他們現在是,斬首一萬二,生擒三千,還敢說滿萬不可敵?

這也改變了遼東的格局,這個建奴吃此大虧,元氣大傷,這個薩爾滸之後的優勢被大舉削弱,再也沒有這個戰略主動了。

這可以說是一戰打出了一個和平局面。

城中民衆傾城出動,幫忙運送傷員,打掃戰場,尤世賢則是率領兩萬步兵(雜牌軍)守在一邊,確保他們的安全。

阿敏臉色陰沉,眼裡現出了深刻的恨意,今日之敗,是平生前所未有之恥,也是建奴自建州崛起以來,前所未有的慘敗。

去年未,他們攻陷開原鐵嶺,這是他們最風光的時刻,八旗軍,擁兵十萬,天下聞名,熊廷弼即使坐擁十八萬大軍,也是在他們的鐵蹄之下發抖,幾千騎兵就壓得他們不敢動彈。

而現在,在一個月之內,他們損失了兩萬精兵,等於損失了最精銳的兩個旗,這等於損失了五分之一的力量,元氣大傷,這個愛新覺羅家族稱霸海西女真的部隊被滅了。

第23章紅丸進宮第297章納滕妾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264章福王謀主第361章新稅法第750章上帝之鞭第635章揚帆南洋第464章遼東巡撫第439章籌備新府第343章計中計第446章真龍天子第770章君臣相得第163章密謀第130章孽緣第990章威迫利誘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652章攻陷其城第120章公祭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961章神靈轉靈第330章遼北風雲第625章鄭和海圖第267章堵決口第110章皇臺吉的反殺第905章第410章鑽空子第610章衆望所歸第406章爭鬥第420章罪己詔第466章準備進攻第621章新家坡第984章大明政策第577章力量第6章伴讀第903章迷失方向第173章戰略佈局第257章拉人第781章重返南洋第918章營救第831章攻防轉換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第719章炮擊果阿第709章滅國第613章攻打馬六甲城第371章朝廷應對第981章坐困愁城第815章拉人下水第16章戰鬥帝第26章遊說第615章李旦南下第978章征伐策略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312章不給面子第902章亡命追殺第427章交易第260章人格魅力第823章突圍第952章進退兩難第716章滅國之戰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675章目標轉移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12章聯合第1000章鐵甲戰艦第49章挖人第162章搶先告狀第164章應變第179章準備籌辦第862章另類敵人第587章天下正中第420章罪己詔無題第340章又來了第733章野心第405章忍辱第903章迷失方向第1章自殺的秀才無題第856章善泳者溺第657章勢力範圍第743章大軍出動第596章動手第990章徐徐圖之第36章快刀斬亂麻第361章新稅法第650章圍攻王城第934章腰挾第134章利令智昏第292章鑽空子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239章租界第974章形勢有變第912章分化第217章爲難第453章王宮激戰第467章準備開打第537章大戰前夕第434斬首戰術第621章新家坡第730章帝國戰略
第23章紅丸進宮第297章納滕妾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264章福王謀主第361章新稅法第750章上帝之鞭第635章揚帆南洋第464章遼東巡撫第439章籌備新府第343章計中計第446章真龍天子第770章君臣相得第163章密謀第130章孽緣第990章威迫利誘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652章攻陷其城第120章公祭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961章神靈轉靈第330章遼北風雲第625章鄭和海圖第267章堵決口第110章皇臺吉的反殺第905章第410章鑽空子第610章衆望所歸第406章爭鬥第420章罪己詔第466章準備進攻第621章新家坡第984章大明政策第577章力量第6章伴讀第903章迷失方向第173章戰略佈局第257章拉人第781章重返南洋第918章營救第831章攻防轉換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第719章炮擊果阿第709章滅國第613章攻打馬六甲城第371章朝廷應對第981章坐困愁城第815章拉人下水第16章戰鬥帝第26章遊說第615章李旦南下第978章征伐策略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312章不給面子第902章亡命追殺第427章交易第260章人格魅力第823章突圍第952章進退兩難第716章滅國之戰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675章目標轉移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12章聯合第1000章鐵甲戰艦第49章挖人第162章搶先告狀第164章應變第179章準備籌辦第862章另類敵人第587章天下正中第420章罪己詔無題第340章又來了第733章野心第405章忍辱第903章迷失方向第1章自殺的秀才無題第856章善泳者溺第657章勢力範圍第743章大軍出動第596章動手第990章徐徐圖之第36章快刀斬亂麻第361章新稅法第650章圍攻王城第934章腰挾第134章利令智昏第292章鑽空子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239章租界第974章形勢有變第912章分化第217章爲難第453章王宮激戰第467章準備開打第537章大戰前夕第434斬首戰術第621章新家坡第730章帝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