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揚帆南洋

米柱登上南洋號那一刻,有一種登上航空母艦,指揮艦隊,稱霸天下的感覺。

南洋號可以載一千二百人,目前最大,他們因爲使用的是風帆和木槳混合動力,所以準備了大量的槳手,有五百人之多,接近全員的一半了。

現在的戰艦,大多是使用風帆動用,節省了大量的空間,不好的地方是沒有風就得趴窩,他們只有選擇在風季出發。

但是南洋號有探索澳洲的重任,必須穿過赤道無風帶,在沒有船槳的情況下,根本無法穿過這片海域。

五百名槳手,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意味着巨大的人力投入和支出,這等低賤惡劣的力氣活,一般是由戰俘和奴隸們去幹,即使是奴隸和消耗品,也要給他們吃的東西吧?不吃怎麼有力氣幹活?要吃喝拉撒睡大覺,這都要巨大的物資和空間。

所以說在蒸汽動力沒有出現以前,說征服海洋,只是一句空話。

東廠使用二代蒸汽機,裝在船上,讓船在無槳無風的情況下,前行滑動了一百米,這對於科學界來說,是一個偉大的成就,如果在西方,發表了出去,發出學術論文,提出理論,一定會得到巨大的聲譽,成爲令人尊重的科學家,也會獲得投資,設立實驗室,開始自己的研究。

但在東廠,他們不可以提出理論,更不可以發表論文,還要保密,如此一來,他們不可能成爲科學家和理論大師了。

在東廠,每一種理論和知識,屬於集體的。不過他獲利方面就不同了,他們成爲了東廠供奉,這是相當於國師級大師了,其在廠衛體系內的地位和榮耀,是極高的,當然,他們也會獲得資金,建立自己的實驗室。

米柱在南洋,將會建立一個權力機構,用於他在南洋時行使權力,主要是蕃理部,同當於朝廷內閣的角色,然後是海軍部、陸軍部、科學部,一開始有的四大部門之中,有科學的一席之地,他們將工匠改稱爲工程師,並劃分了等級,與官員的行政等級相對應,地位一樣,只是管技術不負責行政。

現在米柱決定在科學部成立一個專門機構,用於蒸汽機的開發和應用,因爲有了這一個後着。

他們目前不再研究和開發二千噸以上或更大的戰艦,如果有需要,就訂購南洋級戰列艦,相應的增加和減少大炮數量,並根據艦隊指揮官的喜好,來裝備和裝修戰艦。

目前東廠主要研究方向,是研製蒸汽機,並應用在二千料大船即七百噸戰艦之上,這是米柱的大計劃。

當他領着夫人,上了南洋號戰艦,並在艦長劉香的帶領之下,參觀了全船,在下層船艙,看見巨大槳艙和槳夫們,米柱就深切的明白這件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少了這槳艙,將可以騰出巨大的空間,放置更多的大炮。

眼前的南洋號,在配置方面是絕冠當代的,他的火炮數量當世第一,作爲戰略級的打擊力量,他清一式十八磅巨炮,沒有裝備什麼小炮。

因爲這是南洋大臣座駕,上面設有一個巨大,裝修豪華的套間,有八十平方之巨,分三居室,是供艦長或米柱居住的。

米柱當仁不讓,帶着老婆孩子,進住艦長室,然後率領艦隊,風光南下。

當經過泉州劉家港時,又有運送物資的船隊加入,當他們的船隊經過澳門、湛江、三亞時,也有船隊加入。

他們在南洋行駛之時,多達二百條船,浩浩蕩蕩,乘風破浪,向南推進,連老水手都嘆道:“也就傳聞中的三寶太監船隊,有此聲勢。”

這支船隊以南洋號爲旗艦,有二十艘七百噸戰艦,戰鬥艦隊指揮官爲劉香,李旦另一名大將,其它的是運送物資和移民的船隊。

船隊越往南行,天氣越暖,在泉州以北,他們穿着厚衣和皮裘,帶着手套都不敢輕易外出,但是越過了瓊州海峽,駛入南洋時,這是穿不了厚厚的皮衣了,水手船員們也愛經常外出,透透氣了。

他們沿着東南亞海岸線,一路南行,經過安南海時,米柱向外一指,說道:“這裡是金蘭灣吧?我們必須在這裡設立海軍基地。”

鄭芝龍立即道:“是!”

金蘭灣港位於安南東南部,距離南沙羣島約六百公里,該港入口狹窄,地勢險要,便於防禦,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其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被稱爲中南半島第一軍港。

金蘭灣是世界最佳天然深水港之一,在越語中意爲“淡水泊“。位於越南東南海岸慶和省境內,四周被高約四百米的羣山環繞,由衝空山和鳳凰山兩半島合抱成葫蘆形的內外兩個海灣。

在後世,這是可是號稱中南半島第一軍港,大國們你爭我奪,搶破了頭之地,扼守了這裡,就等於在越南半島有駐軍,擁有了軍事存在,這些小國不聽話,立即抽他丫的。

米柱向劉香暗示:“找個由頭,找安南人的晦氣,讓他們把地方割讓了過來。”

劉香道:“明白!明白!”

安南的形勢在明朝初年風雲突變。在靖難之役的同時,越南陳氏王朝的國王被迫禪讓王位給了黎姓權臣。黎氏父子先後稱帝,大肆屠殺陳氏王族後裔。

成祖朱棣時大明朝兵力最強,在越南陳氏王朝出現內亂時南征獲勝,平定了整個交趾並設立郡縣,越南史書將此間稱爲“亡國”期。

成祖死後,仁、宣兩帝都無法鎮壓或安撫,宣宗便同意封黎利爲王,將明軍撤回,隨後越南的後黎朝建立。

1537年前後,安南政權再次發生內亂。越南人再次請求明朝出兵來平定內亂,嘉靖皇帝的大軍屯紮在鎮南關,準備攻入越南境內。

兩年後,叛亂的莫氏政權君臣主動派人到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戶籍冊獻給大明皇帝,願意將安南政權納入大明朝版圖。

大明朝將安南從屬國,降爲屬地,將安南國降爲安南都統使司。安南國三年一納貢,名義上再次納入大明版圖,實際上仍然由越南國王直接統治。

現在南越是後黎朝後期,後黎光興十五年(莫武安元年、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後黎朝大將鄭鬆擊破北方莫朝,黎氏朝廷重返升龍。此時鄭鬆權勢炙手可熱,自任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徵稅、抽丁、治民等權,地位世襲,人稱鄭主,黎皇只負責臨朝聽政及接見使節,後世史家以黎氏爲皇,鄭氏執政來形容此一局面。

越南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制,早在黎莫南北對峙期間,黎朝大臣阮淦之子阮潢因見鄭檢猜忌自己,便自請出鎮順化,時爲後黎正治元年(莫光寶五年、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阮淦在順化積極經營,爭取人心,到日後發展成“阮主”政權。

及後於1593年至1600年期間(光興十六年至弘定元年),阮潢協助鄭鬆掃蕩莫氏勢力,但仍被鄭鬆所忌,適值朝中官員紛紛征討鄭鬆,阮潢乃向鄭鬆詐稱協助討賊,乘機返回順化,派軍把守廣南,控制南方。阮潢又將女兒嫁給鄭鬆之子鄭梉,結成姻親,尋求和好,但鄭阮對峙之局已形成。

南越南北對峙,鄭阮相爭,都向大明納貢,爭取大明支持,不過鄭氏有黎皇在手,可以挾天子令諸侯,所以大明還是支持北方的鄭氏。

南方的阮氏讓他們壓着打,他們都與米利堅商行和李旦合作,李旦是這裡的最大糧食採購商,這裡的糧食,直接的讓李旦收購,用板甲用玻璃、絲綢、瓷器、茶葉換,南方的阮氏,一直想擁有二千料戰艦,但是他們又買不起,估計米利堅願意出手七百噸戰艦,讓他們用金蘭灣來換,也是有得談。

越過了南越海岸,天氣變得炎熱,海風不再是冷厲如刀,而是清爽,吹在身上是涼爽得很。

以前小米奇一直用厚厚的錦衾包着,還蓋着白狐皮裘,但是天氣變熱,悶出了一身汗,哭鬧不停,換上了涼薄的衣服,這纔不鬧。

而船上的衆人,也換上了清涼的衣服,這讓他們這些從北方來的人不敢置信,北邊冰天雪地,潑水成冰,人們幾乎停止了一切戶外活動,而在南邊,在這裡,人們紛紛換上薄薄的衣服,走出船艙在甲板上吹風乘涼,這是讓他們這些北方人長了見識。

楊如花道:“若非親眼所見,誰人敢相信?新家坡一年四季都如此?”

米柱道:“差不多吧?雨季下雨,但是氣溫是差不多。”

楊如花道:“還沒有到,本宮己喜歡上這裡,等張嫣生了,讓她馬上過來,她喜歡夏天,喜歡游水,她會愛死這裡的。”

米柱道:“你這旱鴨子應該學游水了。”想起身材火辣的楊如花穿上了泳衣,他怦然心動。

經歷了十三日順風順水的海上航行,米柱一行抵達了新家坡島。

第203章各有所憂第259章嚴刑第239章租界第213章呂宋第293章報復第56章獵物第718章家與天下第814章不相爲謀第675章目標轉移第379章國債第596章動手第623章安排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816章真正意圖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98章官場老手笫884章垂死掙扎第630章懷疑第251章相鬥第797章不在乎第968章傳承第418章大捷第753章蔓延第557章風向第10章佈局第446章真龍天子第73章平衡各方第407章拿下第376章不擴大化第463章名帥第330章遼北風雲第536章大戰之前第142章規劃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562章改變策略第317章緊急任務第842章開國大典第153章布衣謀臣第10章佈局第314章協議第701章推薦第714章艦隊歸來第86章調整第111章慘烈之烈第582章閱兵式第870章外籍軍團第576章丁憂第33章救駕第310章遊子歸鄉第255章新朝大事第285章朱常洵第314章協議第253章春第107章紅衣大炮第902章亡命追殺第41章換帥第992章新的形勢第562章改變策略第849章外交第1006章團結的歐洲第233章抵達第336章建奴內訌第557章風向第171章扔蛋糕第180章基地第370章第156章拿人第41章換帥第615章李旦南下第954章亳不留情第261章機關槍第950章奇襲重鎮第795章宴會第727章前線堡壘第378章斂財妙計第471章蒙古名族下第905章柳暗花明第905章第288章平糧價第122章回家第180章基地第885章新的形勢第789章官宣第247章黑胡椒第425章曹隨歸來第802章形勢比人強第155章詔獄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812章反間計第444章龍吟計劃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316章天作之合下第118章捷報傳至第133章極品琉璃第687章婚禮第840章利益使然第882章準備大戰第584章題詩第335章破城
第203章各有所憂第259章嚴刑第239章租界第213章呂宋第293章報復第56章獵物第718章家與天下第814章不相爲謀第675章目標轉移第379章國債第596章動手第623章安排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816章真正意圖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98章官場老手笫884章垂死掙扎第630章懷疑第251章相鬥第797章不在乎第968章傳承第418章大捷第753章蔓延第557章風向第10章佈局第446章真龍天子第73章平衡各方第407章拿下第376章不擴大化第463章名帥第330章遼北風雲第536章大戰之前第142章規劃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562章改變策略第317章緊急任務第842章開國大典第153章布衣謀臣第10章佈局第314章協議第701章推薦第714章艦隊歸來第86章調整第111章慘烈之烈第582章閱兵式第870章外籍軍團第576章丁憂第33章救駕第310章遊子歸鄉第255章新朝大事第285章朱常洵第314章協議第253章春第107章紅衣大炮第902章亡命追殺第41章換帥第992章新的形勢第562章改變策略第849章外交第1006章團結的歐洲第233章抵達第336章建奴內訌第557章風向第171章扔蛋糕第180章基地第370章第156章拿人第41章換帥第615章李旦南下第954章亳不留情第261章機關槍第950章奇襲重鎮第795章宴會第727章前線堡壘第378章斂財妙計第471章蒙古名族下第905章柳暗花明第905章第288章平糧價第122章回家第180章基地第885章新的形勢第789章官宣第247章黑胡椒第425章曹隨歸來第802章形勢比人強第155章詔獄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812章反間計第444章龍吟計劃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316章天作之合下第118章捷報傳至第133章極品琉璃第687章婚禮第840章利益使然第882章準備大戰第584章題詩第335章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