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不在乎

米柱他是不喜歡朱由儉這個人的,雖然說在原版歷史上他非常剛烈和有骨氣,在國破家亡之際,毫不猶豫地上吊自殺了,被稱爲莊烈皇帝,有骨氣得很。

但是這並不能掩飾他本身的無能和沒用,他確實是亡國之君,把天下和國家都給弄丟了,這沒有什麼好解釋的。

而且他與歷朝歷代任何一代亡國之君不同的地方,就是在於他本來有一手好牌,但就是硬生生的,把好牌給打爛了那一種,一步一步的把江山和天下給丟了。

而且在京城的時候,米柱就不太喜歡他,因爲覺得這個人年紀很雖小,但是卻很有心計,很有想法。

在北京的時候已經是很不喜歡了,到了這裡的時候那就更不用說了,朱由儉是爲了謀奪他的財產而來,米柱不弄死他就算是客氣了。

而且米柱並不知道朱由儉在謀奪他財產這個行動裡面,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他也不知道在他被刺殺之中有沒有朱由儉的身影。

但是朱由儉在推動朝廷謀奪他財產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積極而又非常不光彩的角色。

米柱他這個人十分的高傲,看不起失敗的人,看不起用陰謀詭計算計於別人的人。

他認爲朱由儉在算計於他,所以他一直就比較冷淡疏遠,雖然他與朱由校的關係親如兄弟,但是這個兄弟並不包括朱由儉。

所以今天朱由儉來了,作爲堂堂大明的親王,但是米柱就是對他冷冷一笑,點了點頭,然後沒有了別的表示了。

但是米柱的父親米禮義表示了對朱由檢的親王身份的尊重。

還有楊如花,她也對朱由檢沒有什麼針對的地方,她還親切地問候了朱由儉在這裡住得慣不慣,好不好?

楊如花這個人是個直性子,爽快的人,米柱並沒有告訴她,朱由檢在這件事上不光彩的角色,所以還當他是皇帝的弟弟來看待。

只是米柱的冷淡令朱由檢如坐鍼氈了

米柱這人,出了名的冷峻陰柔,他盯着人的時候,可以盯到人心裡面發毛,盯到冷汗直冒。

而且他如果對一個人冷淡的時候,真的可以讓人覺得是如冬天般寒冷,楊如花就曾經在開玩笑,說天氣冷的時候讓米柱在一旁冷笑,扮演陰冷的角色,氣溫就會降下來

當然也有對人溫暖的時候,其對人溫暖和講義氣的時候,令人覺得溫暖如春風拂面。

米柱就覺得自己有極其強大的表演能力和那種角色駕馭能力,如果在現代去美國好萊塢演電影的話,他自己可能是一個很擅長於表演的人物,他能夠成功的把角色內心的變化和那一種冷冰熱情完完整整的體現給別人,讓人親親切切的感受到這一切。

朱由檢算是後悔死了,自己爲什麼會聽信別人的讒言來謀奪米柱的財產?

米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爲人冷傲不可一世,他非常的驕傲,而且一向高深莫測,只有他佔別人的便宜,從來沒有人可以佔到他的便宜。

以前他不信這個邪,但是現在他算是知道了,什麼叫做馬王爺三隻眼,也知道了花兒爲什麼這樣紅吧?

在國務院安排的賓館裡,國安局局正劉承都出現在了賓館裡面,把李竹華堵在了裡面,他身邊跟着幾個持槍的高手。

李竹華不知道劉承都是誰,所以非常的高傲,說道:“我乃是大明親王信王殿下身邊的近侍,你敢對我無禮,就是對信王殿下的無禮,就是對大明的無禮。”

劉承都道:“國安局局正劉承都。”

李竹華臉色一變,他知道國安局是什麼,就是南洋帝國的東廠和錦衣衛的混合體,是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組織。

就是相當於以前米柱做的官,就是相當於當於南洋的曹隨和許顯純。

李竹華笑道:“你劉大人你找我,所爲何事?”

劉承都笑道:“沒有別的事,只是想跟李太監你聊幾句。”

李竹華笑道:“我們之間沒有什麼好談的。”

劉承都冷冷一笑,找了個位置,舒舒服服的坐了下來說道:“我想問你爲什麼要遊說信王,南下謀奪大人的家業呢?”

李竹華臉色一變,他心裡面暗暗的叫苦,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這勾當在大明是普通事一件,但是在南洋帝國,南洋人的眼裡面,這可就是滔天大罪了,李竹華抵死不認,說道:“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劉承都道:“瞧你李太監說的,國安局沒有證據會亂說嗎?”

李竹華道:“你太看得起我了,我只是信王殿下身邊的一個太監而已,不能夠左右信王殿下的想法呢,只是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把責任推到了小人的身上。”

劉承都說道:“你知道自己只是信王殿下身邊的一個小人物,那就意味着我們可以隨時幹掉你,信王也不會把本官怎麼樣,所以把本官想要知道的東西告訴本官。”

李竹華道:“大人想要什麼?”

劉承都道:“你這是皮癢了?是不是想見識一下國安局的108道上菜?國安局上承於東廠和錦衣衛,所有的大刑全部都傳達過來,你是想一一的嘗試?”

李竹華道:“小人實在是不知道大人想問什麼,大人何出此言?”

劉承都突然間冷冷地問道:“是誰把你從浣衣局調來了信王身邊?”

李竹華臉色一變,他知道對方問到了關鍵點上:“當然是小人自己調來的。”

劉承都道:“你能從浣衣局調入,全憑向司禮監賄賂了三千兩銀子,本官問你,你一個浣衣房的太監何來三千兩銀子?”

李竹華道:“小人能調進信王的身邊,全憑賞識,小人哪裡來三千兩銀子?”

劉承都道:“真他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淚,來人,動刑。”

幾個大漢涌了上來,死死的強行按住了李竹華,對着他的臉就是大把大把的打耳光。

這些人都是練家子,他們出手極重,一下子就把他的臉打腫了,他鼻涕都流下來了,連連的哀求,連連的苦嘆。

劉承都冷冷的笑道:“你總有一天會發現,自己的堅持是毫無意義的,是非常可笑的。”

李竹華臉色紅腫,默然不語。

劉承都道:“非要等我動完了108道大刑以後,你才說出與範老師的關係嗎?

李竹華臉色一變,藏得這麼深的東西,都讓南洋軍挖了出來了,他算是知道了,國安局的厲害了,不愧是南陽帝國的東廠。

他說道:“是範老師,但範老師他幫我,因爲他是小人的同鄉,他賞識小人。”

劉承都說道:“姓名?我需要的是姓名。”

李竹華道:“他是五皇子在慈慶宮裡面的教師之一,負責教太監宮女們讀書據說是河東人,他也是一個太監,與我相等。”

河東人姓範,如果是許顯純和曹隨在這裡,他們就知道應該就是範文升這個人了,大明特務機關與南洋的特務機關沒有共享信息,南洋安全局沒有挖得這麼深,劉承都一時半會之間沒有意識到,這就可能當年範家的死剩種範文升。

範文升這個人不聲不響,確實就是一個能人,在許多大事情裡面都有他的身影。

如果這次能成功的徹底摧毀了米柱的南洋,把他的江山,把他的一切都奪走,也算是爲他們河東範家報了大仇。

現在李竹華說了出來,但是劉承都還是有一些疑慮,他就不知道這個範文升與南洋有什麼仇怨,居然花大力氣鼓動信王來南陽奪取他們的天下。

劉承都問道:“人呢?人是去了哪裡?”

李竹華說道:“他一個小小的內監家庭教師,當然是沒有資格閒來南洋。”

劉承都本能的覺得這個範文升不對,這人能讓李竹華調至朱由儉身邊,策動朱由儉來南洋,大是可疑,他立即命令李竹華畫出這一位範文升先生的樣子。

安全局好不容易纔發現範文升,得到一點點信息,他們是絕對不會放過的。

安全局一直就很奇怪,爲什麼五全子朱由檢好好的信王不做,要跑來南洋搶米柱的天下,他一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毫無見識的親王,憑什麼知道南洋的事情,憑什麼有這麼巨大的勇氣趕來南洋這裡,當一個化外的藩王,範文升一定有問題。

劉承都查出來這個問題以後,他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因爲他們畢竟距離大明幾萬公里,當然他會馬上命令立案,命令密探們開始查詢這個範文升的來路,要查出來他到底爲何如此的敵視南洋,爲何一定要對付南洋。

劉承都收拾了李竹華以後,他說道:“你必須知道今天的事情必須保密!”

李竹華道:“我明白,我明白。一定會向信王保密啊,今天的事情誰也不知道。”

劉承都道:“這倒不必,你大可以告訴信王,這也沒什麼,我們安全局一直在致力對付南洋的內外之敵,我們一直在想信王爲什麼有些敵視我們,我們不管你信王是誰,既然是南洋的敵人,我就一定會收拾你。”

劉承都他不可一世的走了,留下的一臉驚愕的李竹華。

第406章爭鬥第1034章放逐第799章兄弟之情第586章利益集團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708章破城第960章拉攏戰俘第929章脫險第948章致命打擊第850章軍事外交第398章大局第846章風光時刻第86章調整第418章大捷第936章認錢不認人第881章艦隊東來第123章東廠大神第259章嚴刑第382章慘勝第991章旁帝國時代第507章換將第215章呂宋王族第408章守護神第259章嚴刑第1026章走向平凡第131章搶錢利器第180章基地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23章紅丸進宮第793章無力第379章國債第907章交涉第173章戰略佈局第223章土司第453章王宮激戰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569章黑化第670章海洋文明第674章洗劫第481章先下手爲強第689章爪哇往事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65章報應第799章兄弟之情第150章佞臣上位第16章戰鬥帝第300章是非成敗第489章南洋風雲上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43章衝突第433章出兵第775章怒火沖天第801章豬隊友無題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739章籌備建國第113章傷亡慘重第402章爭取第464章遼東巡撫第888章慘被偷襲第30章妄想第677章政治聯姻第220小冰河期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211章攻下其城第144章老臣第788章哀鴻遍野第191章大官僚第880章四國艦隊第868章印地安人第441章攻下其城第918章營救第438章壓力第534章大破敵軍第957章亂成一團第145章政客第1027章與衆不同第429章善後督辦無題第857章新的危機第312章不給面子第482章進度如期第485章李旦進京第139章銀行第117章遼東轟動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547章遊說第973章鐵桿盟友第365章土司之亂第970章融合政策第866章欣欣向榮第669章南洋民族第256章皇帝選秀第785章脫險第580章大典第32章搶人第18章新帝登基第411章反殺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976章政策
第406章爭鬥第1034章放逐第799章兄弟之情第586章利益集團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708章破城第960章拉攏戰俘第929章脫險第948章致命打擊第850章軍事外交第398章大局第846章風光時刻第86章調整第418章大捷第936章認錢不認人第881章艦隊東來第123章東廠大神第259章嚴刑第382章慘勝第991章旁帝國時代第507章換將第215章呂宋王族第408章守護神第259章嚴刑第1026章走向平凡第131章搶錢利器第180章基地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23章紅丸進宮第793章無力第379章國債第907章交涉第173章戰略佈局第223章土司第453章王宮激戰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569章黑化第670章海洋文明第674章洗劫第481章先下手爲強第689章爪哇往事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65章報應第799章兄弟之情第150章佞臣上位第16章戰鬥帝第300章是非成敗第489章南洋風雲上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43章衝突第433章出兵第775章怒火沖天第801章豬隊友無題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739章籌備建國第113章傷亡慘重第402章爭取第464章遼東巡撫第888章慘被偷襲第30章妄想第677章政治聯姻第220小冰河期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211章攻下其城第144章老臣第788章哀鴻遍野第191章大官僚第880章四國艦隊第868章印地安人第441章攻下其城第918章營救第438章壓力第534章大破敵軍第957章亂成一團第145章政客第1027章與衆不同第429章善後督辦無題第857章新的危機第312章不給面子第482章進度如期第485章李旦進京第139章銀行第117章遼東轟動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547章遊說第973章鐵桿盟友第365章土司之亂第970章融合政策第866章欣欣向榮第669章南洋民族第256章皇帝選秀第785章脫險第580章大典第32章搶人第18章新帝登基第411章反殺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976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