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忽喇忽刺仰天悲泣,這己是事不可爲,他只好率領殘餘部隊,繼續逃命。

這衛特拉四部十萬大軍,他是放棄了。

毛文龍率領一萬鐵騎緊追,一追四十里,殺得蒙古大軍死傷慘重,陣屍幾十裡,忽喇忽刺手下十大萬戶長全折,他只帶走了不足二千人馬逃走,手下百名千戶長,此時在身邊的只有五人。

率隊衝入城中的忽喇忽刺,身邊親衛十死其九,他能逃出,全憑身邊有一匹烏雲蓋雪,這是一匹難得的千里馬,看到如此的悽慘,忽喇忽刺放聲大哭,這比去年攻打土默特部更慘,他狂吐鮮血墜馬……。

馬裡卓圖聞探子回報,驚得呆了。

強悍的衛特拉部十萬大軍就在眼前,就在兩個時間之內土崩瓦解,煙飛灰滅。

明軍的戰鬥力恐怖如斯,可怕如斯,這那裡是他們圍困中的敵人,這只是城中巨獸,只要他不爽,就可以衝出來滅了你。

馬裡卓圖本己下令十二萬大軍拔營,準備前去圍殲賀世賢部,現在才發現明軍可怕之處,這那裡是被包圍的敵人,分明是一頭可怕的巨大的困獸,這種人,你全力以赴部未必能將他們降服,如果是一不留情,就會讓它們反噬。

漠西衛特拉部鐵騎,與他們鬥了二百多年,衛特拉鐵騎的戰鬥力,可以說是強悍,土木堡一戰,全天下都知道他們的厲害,現在十萬大軍一戰而失,這也太驚人了。

脣寒齒亡,馬裡卓圖聽聞衛特拉部大軍被攻擊,他是點了三萬鐵騎,準備進攻,誰知他們大軍還沒有出發,就己傳來了他們全軍潰敗的消息。

馬裡卓圖大爲驚恐,下令全軍戒備。

大明皇家軍殺得十萬蒙古鐵騎大敗,陣斬七萬,生擒三萬五,軍威之盛,一時無兩,即使天色已晚,還下起了大雪,但他們是全軍出來歡呼。

滅了西特拉部十萬大軍,繳獲的與匹武器無數,真的是馬匹無數,蒙古兵往往是每人帶上三五匹馬,可以換乘,載運裝備,也可以當食物,現在都便宜明軍了,他們繳獲的武器和戰甲,堆積如山。

儘管在城和山的另外一面有十八萬大軍,而他們北城牆都塌了,但是沒有一個人爲此而擔心,蒙古兵還敢來找他們的麻煩不成?

大明軍殲滅了十萬衛特拉蒙古兵,軍威大盛,得勝而歸的三萬大軍穿城而過,直趨南面三部聯軍大營之前,向他們挑戰,蒙古軍堅守營盤不出,大明軍遊耀武揚威而返。

……

京城皇宮。

一連數日,軍機處和內都是雞飛狗跳的,他們都爲派兵救援米禮義部而煩惱,米部孤軍深入,他們如果不派兵去救,必會在敵軍重重圍困之下消亡,大勝變大敗,朝廷可是丟不起這面子。

待他們將各路援軍佈署就位,這才稍鬆一口氣。

魏忠賢此時向朱由校凜告的又是另外一件事,孝和皇后王氏出身順天府,光宗朱常洛的才人,生有二子朱由校、簡懷王朱由?。

萬曆年間,朱常洛尚爲皇太子時,王氏爲其選侍,是他身邊較早的妃妾之一。萬曆三十二年,王選侍進封才人,次年生下長子朱由校。萬曆四十六年三月逝世。

明代的皇帝,特別是明代中晚期的皇帝,好像都特愛由着自己的性子來。朱見深朱佑樘父子癡迷於一個女人,至朝堂與綱倫不問。朱翊鈞朱常洛父子,則是寵愛一個后妃,便由着后妃迫害其他女子,而且巧合的是被迫害的都是王姓女子。

朱常洛的母親王氏,就是因爲自己的父皇寵愛貴妃鄭氏,因而悽苦的度過自己的一生的。他倒好,不說吸取教訓,這下倒直接由着自己寵愛的女人將才人王氏打死了。

孝和皇后王氏,作爲皇太子的朱常洛選取美人,當時在選秀之列的王氏被定爲朱常洛的選侍,成爲朱常洛身邊最早的妃妾之一。

萬曆三十二年,王氏進封爲才人,才人的稱號還是當時的皇帝親賜。

有這麼一層緣故在,王氏相當於當時除太子妃郭氏以外,在東宮中地位最爲尊貴的女子。萬曆三十三年,又生下光宗長子朱由校,按理來說在當時應該是很尊貴的,但偏偏事實卻不是如此。

依據常理王氏的確地位很高,但當時架不住選侍李氏受到朱常洛寵愛,李氏仗着有朱常洛的寵愛,常常不將王氏放在眼裡,兩人之間的糾紛人盡皆知。王氏時常受到她的欺凌,卻有無處伸冤。

萬曆四十七年,王氏和李氏之間再一次發生糾紛。這一次不知道什麼樣的理由,兩人的口角之爭越發嚴重,後來發展到了拳腳。李氏仗着太子寵愛,毆打凌辱王氏。當時王氏已經受太子冷落,受了委屈也見不到太子,無處伸冤,不久便悲憤而死。她臨死之前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與西李有仇,負恨難伸。”

其子朱由校即位後,尊上生母王才人諡號,稱孝和恭獻溫穆徽慈諧天鞠聖皇太后,遷葬光宗慶陵,神主奉祀於奉先殿,而且米柱也弄死了李選侍,算是爲母報了仇。

現在魏忠賢就奏請,既然王才人被追封爲皇后,其父也應該封爲伯爵,王才人之父王鉞尚在世,王才人不得寵,他這個皇親國戚的招牌也不響亮,不夠硬。

朱由校嘆道:“幸得魏公公提起,否則朕己忘卻此事,如此!封王鉞爲新城伯,賜金千兩,地千畝。”

魏忠賢道:“遵旨!內閣和禮部那邊,老奴會去辦妥!”

朱由校道:“還是老魏你辦事可靠,當日母后薨去,後宮去拜祭者只有你一人,重情重義。”

魏忠賢道:“皇上!瞧您說的,這不是老奴應該做的嗎?當時後宮形勢危險,皇上以自保爲先,這有何不妥,沒有當日含羞忍辱,又豈有今日之風光?”

朱由校道:“這件事便交由老魏你去辦吧?務要風光體面,讓別人挑不到半句不是。”

天家無親情,這個外公家來往不多,也就親情淡薄,要不然也不會有魏忠賢提起,才記起他的親外公還沒有受封一事。

歷代慣例,皇后之父當封爲伯爵,有皇后受寵得勢者,死後還會被追封爲候爵,像弘治張皇后六宮空虛,皇帝獨寵一人,兩位兄弟在生被封爲侯爵者,相當少有,其後正德皇帝早逝,嘉靖上位,兩位國舅爺犯了事,下場相當慘。

魏忠賢正與皇帝朱由校在商量大事,魏忠賢身邊的小太監小春子匆匆而入,連連向魏忠賢使眼色,魏忠賢沒有看見,倒是朱由校看見了,他隨口一問:“什麼事?”然後道:“老魏有事,先去忙你的。”

小春子滿頭大汗,說道:“老祖宗!長平郡主要生了!”

魏忠賢一喜,這可是大事,他說道:“如花這丫頭要生了!老奴向皇上告個假!”

朱由校也是歡喜,說道:“速去!速去!”他隨即又反悔,說道:“等等!朕同去!”

魏忠賢道:“皇上萬金之軀,身系天下,豈可以輕易出宮?”

朱由校道:“怎麼不可以?在女方論?朕是大舅,在男方論,朕是叔叔,米總司令和維新都在爲朕拼命,生孩子了都不能回家,朕應該在場!”朱由校一邊說,一邊往外走,這可把王體乾急壞了,說道:“這如何使得?皇上出宮,儀從這麼多,等準備好,郡主只怕早己生了?”

朱由校道:“輕車簡從,馬上出發,朕一身武藝在身,千軍萬馬中出入自如,有什麼的擔心的。”

一身武藝,千軍萬馬中出入自如?王體乾覺得非常坑爹,他忙問御前侍衛統領李天華:“大統領,你怎麼看?可以保護皇上週全嗎?”

李天華一摸腰間長劍,說道:“有它在,龍潭虎穴去得。”

王體乾大爲放心,《邊城英烈傳》是有點將這貨神化了,人稱之爲劍神,天下最強保鏢,他說道:“至少披上板甲,帶上四隊衛隊,否則老奴寧死不從。”

他王體乾畢竟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內廷首領,說話還是有幾分份量的,連魏忠賢都十分敬重於他。

現在皇城保安,由李天華和東廠聯合負責,核心衛隊叫御前侍衛,由李天華和曹隨聯合訓練,三十人一個小隊,共有二十個小隊,李天華爲統領,這是一支騎射、武功、槍法於一身的隊伍,理論上一支小隊就可以確保萬無一失,四大小隊齊上,這是穩中求穩了。

朱由校道:“囉囉嗦嗦幹啥?還不快點,這是延誤軍機之罪,如果維新像你們這般出兵,屎也搶不到一口熱乎的。”

太監們忙手忙腳亂的爲朱由校披上重甲,還帶上了頭盔,放下面甲,手持梨花槍,倒也威風凜凜。他們一百多人,全部一般裝束,只是朱由校身邊多了一個李天華,他們騎上了戰馬,由魏忠賢領着,直接騎出了皇城,走後門,直趨後海的澳州伯爵府,也只有魏忠賢領着,手持司禮監令牌,纔可以帶着這麼多人自由出入。

第570章國稅第888章慘被偷襲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234章犟驢脾氣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968章傳承第406章爭鬥第517章擒獲第539章伏擊第254章出征第609章攤牌第1023章南洋皇后第980章帝國處境第955章形勢逆轉第420章罪己詔第837章制度第534章大破敵軍第427章交易第770章君臣相得第762章波斯灣風雲第749章帝國黃昏第558章招納第229章朝儀上第120章公祭第255章新朝大事第206章面聖第29章宮變下第479章謀取第439章籌備新府第252章權鬥第496章捷報第308章新鮮血液第155章詔獄第378章斂財妙計第536章大戰之前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846章風光時刻第720章名將之死第605章拜訪第61章名將歸心第853章戰略安全第95章試探第300章是非成敗第770章君臣相得第710章環境惡劣第402章爭取第12章聯合第229章朝儀上第874章誰當老大第237章丟臉第762章波斯灣風雲第314章協議第302章羞辱第483章餘孽第1章自殺的秀才第317章緊急任務第835章惡劣後果。第86章調整第660章立足第184章日報第20章勾結第853章戰略安全第270章逃命第124章項目招標第760章蒼天饒過誰?第17章皇帝駕崩第188章爭端第467章準備開打第292章鑽空子第1028章平凡生活第558章招納第655章掠奪計劃第644章馬來之虎計劃第287章喜事第1018章印度皇帝第39章接收東廠無題第127章布棋第472章大破敵軍無題第797章不在乎第973章鐵桿盟友第131章搶錢利器第900章局面棘手第30章妄想第549章和談第610章衆望所歸第971章入主德里第721章歐洲大勢第201章招攬第70章出關第302章羞辱第699章目標在望第839章還債方式第239章租界第245章呂宋地位第332章敵情不明第917章秘密潛入第147章納妾第914章重拳出擊
第570章國稅第888章慘被偷襲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234章犟驢脾氣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968章傳承第406章爭鬥第517章擒獲第539章伏擊第254章出征第609章攤牌第1023章南洋皇后第980章帝國處境第955章形勢逆轉第420章罪己詔第837章制度第534章大破敵軍第427章交易第770章君臣相得第762章波斯灣風雲第749章帝國黃昏第558章招納第229章朝儀上第120章公祭第255章新朝大事第206章面聖第29章宮變下第479章謀取第439章籌備新府第252章權鬥第496章捷報第308章新鮮血液第155章詔獄第378章斂財妙計第536章大戰之前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846章風光時刻第720章名將之死第605章拜訪第61章名將歸心第853章戰略安全第95章試探第300章是非成敗第770章君臣相得第710章環境惡劣第402章爭取第12章聯合第229章朝儀上第874章誰當老大第237章丟臉第762章波斯灣風雲第314章協議第302章羞辱第483章餘孽第1章自殺的秀才第317章緊急任務第835章惡劣後果。第86章調整第660章立足第184章日報第20章勾結第853章戰略安全第270章逃命第124章項目招標第760章蒼天饒過誰?第17章皇帝駕崩第188章爭端第467章準備開打第292章鑽空子第1028章平凡生活第558章招納第655章掠奪計劃第644章馬來之虎計劃第287章喜事第1018章印度皇帝第39章接收東廠無題第127章布棋第472章大破敵軍無題第797章不在乎第973章鐵桿盟友第131章搶錢利器第900章局面棘手第30章妄想第549章和談第610章衆望所歸第971章入主德里第721章歐洲大勢第201章招攬第70章出關第302章羞辱第699章目標在望第839章還債方式第239章租界第245章呂宋地位第332章敵情不明第917章秘密潛入第147章納妾第914章重拳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