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飯桶胡適先生的努力

張學良跟周赫煊之間的關係,變得有點微妙。從錦州戰場回來以後,張學良就沒有再見過周赫煊,兩人甚至互不通信,就像彼此根本不認識一般。

“張學良此人,誤國甚矣!”

這是胡適來天津拜訪周赫煊,見面說的第一句話。

“九一八事變”對胡適刺激很大,此後他幾乎每年都要寫關於東北的文章,並第一個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於九一八”的觀點。

“九一八”的第二天下午,胡適就寫了一首詩:“南天民主國,回首一傷神。黑虎今安在?黃龍亦已陳。幾支無用筆,半打有心人,畢竟天難補,滔滔四十春!”

這首詩寫的是劉永福、唐景崧等人,當年在《馬關條約》簽訂後率衆拒日保臺的事蹟。他把當日的臺灣,比作今日的東北,懷念劉永福這樣的抗日誌士,又恨自己書生無用,不能提刀驅趕日寇。

胡適如今在北大擔任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他和林徽因、樑思成夫婦是鄰居。 1號住着陳垣、傅斯年,3號住着樑思成、林徽因,胡適則住在4號。

“可恨啊,可恨,”胡適痛心地說,“日人慾侵略我東北土地,其狼子野心早就暴露無遺。可上至南京政府,下至奉系軍閥,都忙於內鬥爭地盤,竟把廣袤的黑土地讓於日人!”

正如胡適所言,不僅是周赫煊這個穿越者,當時好多國人都看到了日本對東北的威脅,卻只能眼睜睜的目睹局勢惡化。

胡適有個朋友叫丁文江,是北大的地質學教授。

丁文江早在1927年,就給胡適寫信,說他最近在研究日本問題,深切地感覺中國存亡安慰的關鍵在於日本。就在九一八爆發前夕,胡適和丁文江還同遊半個月,多次提到日本的侵華野心。

周赫煊無奈地說:“就像甲午海戰一樣,國人的心要被徹底刺痛,才能奮發圖強。”

胡適苦笑道:“我們以前喊學術救國、科學救國、文藝復興,現在國難當頭,學術和科學都不頂屁用。在君兄(丁文江)前兩日自嘲,說知識分子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飯桶’,言語雖粗鄙,但說的卻是實話。”

“飯桶也是有些用處的。”周赫煊安慰道。

胡適說:“我這個飯桶,最近也在苦思自己的作用。最後發現很無奈,頂多站出來喊幾聲口號,真的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周赫煊說:“口號也需要有人喊。聲音大了,才能震耳發聵,國家和人民才能團結起來。”

“我也是這個想法,”胡適說明來意,“我們不僅要喊口號,還要喊得有策略性,喊得有學術性。我跟幾個朋友,準備創辦一本《獨立評論》雜誌,專門討論國家和世界局勢,以開國人耳目眼界。明誠你是這方面的專家,還請加入進來!”

《獨立評論》屬於30年代非常出名的政論性雜誌,主編胡適、丁文江和蔣廷黻都是義務擔任,不拿任何工資報酬。這本雜誌存在了五年,期間發表大量時評文章,在開闊國人眼界的同時,也爲抗戰產生了積極作用。

其中蔣廷黻還因爲在《獨立評論》寫文章,被常凱申三次召見,最後受邀擔任中央政府行政院政務處長,抗戰勝利後被任命爲中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

周赫煊當即答應道:“這種事我當然要加入,每週一篇政論文章,定然按時保質地送到。”

“如此,謝過了,”胡適高興地說,“有明誠的醒世文章,必然能夠取得良好效果。”

胡適此人雖然在政治上很天真,但關於“九一八事變”的處理,他的觀點非常理性且正確。

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南京國民政府只想着依靠美國和國聯解決,卻遲遲不肯跟日本交涉。

當時日本內閣還沒有偏向軍方,主動提出五項談判原則,大致上想要把東北恢復到“九一八”以前的狀態。按照日本內閣的要求,雖然中國會失去部分利益,但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胡適多次寫信給宋子文,主張及早跟日本人交涉。但南京國民政府就像一頭鴕鳥,把腦袋扎進沙子裡,既不敢對日宣戰,也不敢跟日本談判,白白浪費了大好的外交時機。

事實上,只要當時中國和日本達成外交協議,那麼就在法理上站穩腳跟。即便日本內閣反悔,中國這邊說起話來也更硬氣,會導致日本的國際外交狀況更加險惡。

這是個很扯淡的事情,不知道中央政府當時在想什麼。

前些日子,國際太平洋學會預定在上海舉行,胡適被推選爲會議主席。由於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胡適決定延期舉行會議,後來經過仔細考慮,又決定不延期。胡適認爲,“因爲本次太平洋會議是個極好的機會,可以提出中國事件供討論”,他想利用會議譴責日本的無恥行徑。

可惜一羣國際知識分子開會,根本翻不了天,頂多也就激起外國學者對中國的同情心。

周赫煊也是接到會議邀請了的,不過會議期間,他跟隨張學良去了錦州。

對於張學良,胡適在文章裡是如此評價的:“東北的淪陷,雖然不是那一個人應負全責,然而張學良先生以軍政兩方的全權領袖資格,負的責任最重最大,這是誰都不能否認的……少年的得志,幾乎完全毀了他的身體和精神……以身敗名裂的人,妄想支撐一個不可終日的危局,將來再要尋一個可以從容下臺的機會,怕不容易得了。”

周赫煊送走胡適,攤開紙筆開始抽菸思考,良久動筆寫下標題——日本政治的二元屬性以及關東軍的東北擴張計劃。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菊與刀》一書雖然全面闡述日本,但許多細節不可能寫清楚。

既然胡適創辦了《獨立評論》,周赫煊正好藉助這個平臺,深入剖析日本各國的情況。每篇文章寫一個方面,幾年下來,至少能給中央政府那些官老爺們提供點抗戰參考意見。

460 扒電車公司的黑底870 廢除排華法案028 憂喜自得286 奇葩作家178 開業酒會936 局勢變幻526 文物南遷816 詩會573 留字906 中國隊長225 三樂堂631 弱國無外交426 宣傳周赫煊百科資料360 錢鍾書和錢穆017 法國領事夫人110 萬壽909 老馮謀官611 發酵621 混血兒893 瞎子933 大轟炸與報告書472 修身、治國和心理學017 法國領事夫人275 會面242 扯着蛋736 個個是人才357 劇場版大船819 七七事變1008 文學論戰062 人情最大853 拉貝日記446 見血1056 佈局806 後話533 背鍋小王子974 白肉734 周先生請043 戒大煙265 輿論攻勢200 訪談節目190 廣播電臺487 論噴子的歷史素養1024 貪腐734 周先生請498 支招882 西南聯大199 息事寧人880 空軍大捷269 算賬593 死要面子375 電影公司430 太太家的客廳427 工科801 主場706 原來是小說迷247 推廣後記 三623 失意的老宋1006 一場鬧劇而已143 三毛連載035 發酵198 不識擡舉490 本能104 少帥的憂心470 論佛640 貪婪的英國人441 七人背507 中國也有大師599 創作544 喂狗342 表情包306 無休無止的學潮367 香山旅遊團247 推廣509 服軟295 論戰650 常凱申的四不精神219 除害757 追趕1002 不可接觸者427 工科805 委員長的憤怒626 美好的明天787 自投羅網797 劉湘來訪044 不黨、不私、不賣、不盲485 口口口口……吃022 樂不思蜀398 蕭三爺961 演出開始458 談不攏啊742 舞會280 愛面子的閻部長191 美國商人297 論傳統武術324 隆中對828 內情596 狂歡晚宴173 褚二爺的新獵物
460 扒電車公司的黑底870 廢除排華法案028 憂喜自得286 奇葩作家178 開業酒會936 局勢變幻526 文物南遷816 詩會573 留字906 中國隊長225 三樂堂631 弱國無外交426 宣傳周赫煊百科資料360 錢鍾書和錢穆017 法國領事夫人110 萬壽909 老馮謀官611 發酵621 混血兒893 瞎子933 大轟炸與報告書472 修身、治國和心理學017 法國領事夫人275 會面242 扯着蛋736 個個是人才357 劇場版大船819 七七事變1008 文學論戰062 人情最大853 拉貝日記446 見血1056 佈局806 後話533 背鍋小王子974 白肉734 周先生請043 戒大煙265 輿論攻勢200 訪談節目190 廣播電臺487 論噴子的歷史素養1024 貪腐734 周先生請498 支招882 西南聯大199 息事寧人880 空軍大捷269 算賬593 死要面子375 電影公司430 太太家的客廳427 工科801 主場706 原來是小說迷247 推廣後記 三623 失意的老宋1006 一場鬧劇而已143 三毛連載035 發酵198 不識擡舉490 本能104 少帥的憂心470 論佛640 貪婪的英國人441 七人背507 中國也有大師599 創作544 喂狗342 表情包306 無休無止的學潮367 香山旅遊團247 推廣509 服軟295 論戰650 常凱申的四不精神219 除害757 追趕1002 不可接觸者427 工科805 委員長的憤怒626 美好的明天787 自投羅網797 劉湘來訪044 不黨、不私、不賣、不盲485 口口口口……吃022 樂不思蜀398 蕭三爺961 演出開始458 談不攏啊742 舞會280 愛面子的閻部長191 美國商人297 論傳統武術324 隆中對828 內情596 狂歡晚宴173 褚二爺的新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