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定邊策

白玉砌成的浴池。四扇楠木櫻草色刻絲琉璃屏風,點着五連珠圓形羊角宮燈。

小窗外殘陽如火,晚風透過珠簾,帶來一縷清寧。

大玉兒在幫秦牧擦洗身體時,有裝着無意地撩撥了他幾下,弄得秦牧血氣直衝下丹田。

作爲一個女人,還是一個被俘虜的女人,大玉兒知道除了用身體,換取一些想要得到的東西外,別無他法可想。

她無法預料明天要面對的是什麼,就象當初無法預料今天會落到這樣的下場一樣。

當初她費盡心機,好不容易將兒子福臨扶上了帝位,現在看來,那卻是害了兒子。

別人或許還好說,作爲大清的皇帝,福臨幾乎沒有活命的可能。

除非能讓眼前這個男人鬆口,只有他發話,福臨纔有可能活下去。

眼下或許是她唯一的機會,過了今晚,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明天會是在哪裡,她不想放過這樣的機會。

被水沾溼的白色小衣粘在她身上,胸前那對碩乳妙態畢露,隨着她的動作不停晃動,讓人噴血。

秦牧雖然是血氣方剛,但卻忍住了,半閉着眼睛浸在溫熱池水裡,享受着她的按摩。

“秦王,奴婢今天是七夕。”大玉兒沒話找話地說道。

“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是。”

“你現在自稱奴婢很不習慣吧?”

“奴婢不敢。”

秦牧只是隨口問了一句,乾脆閉上了眼睛,似乎不想和她多說話;

大玉兒看了他一眼,暗暗一嘆,如果說秦牧看不上自己的話,可原先他那句“何事西風老色,爭妍如許。”分明是由衷而發,大玉兒自信不會看錯的。

她輕輕蹙了蹙蛾眉。然後動手解下身上溼透的小衣,用那對碩大溫軟的雙峰在秦牧身上輕輕廝磨,這樣會讓男人感覺很享受,秦牧正值血氣方剛的年齡,而且已經被撩撥得堅如鐵柱.......

讓大玉兒失望的是,秦牧或許過於享受,她雙峰廝磨許久,他竟睡着了,透出輕輕的鼾聲。

望着睡態酣然的男人,一個念頭突然竄上大玉兒的心頭:殺了他。或是趁這個機會脅迫他放人.....

突然竄起的這個念頭,讓大玉兒自己也嚇了一跳,她下意識地看了秦牧一眼,心中抑制不住呯呯直跳。

她心念百轉,最後還是壓下這個危險的念頭。

且不說憑自己能不能殺了眼前這個男人,就算能殺了他,又有什麼用?那隻會給自己母子帶來更慘烈的下場。

她動作僵了一會兒,輕輕一嘆,伸手把秦牧推醒:“秦王。秦王醒醒,在這兒睡不好,秦王累了還是回房去睡吧。”

秦牧醒過來,似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那目光不像個剛睡醒的人,彷彿能穿透人心。

大玉兒莫名有些心虛,不過她畢竟是見過風浪的女人,表面的神色掩飾得很好。沒有露出任何驚異的表情。

秦牧起身,穿上衣服後,徑直離開浴室。

等候在外頭的韓贊周先是觀察了一下秦牧的神色。見他不似是行雲布雨過的樣子,忍不住問道:“秦王,可是對奴婢選來的倆人不滿意。”

“還好,談不上什麼滿不滿意的,你別把心思花在這上了。明天你去時暫時不要動那些漢官的妻女,對漢官,還需要做一些甄別,對那些確實有才,而且不是主動附賊的漢官,朝廷要酌情錄用。你先把女真權貴妻女押出來錄名造冊即可。”

“奴婢遵旨。”

“老韓,前頭領路,隨便走一走。”

“是!秦王,往後是坤寧宮和欽安殿,往東是奉先殿和東六宮,往西去是養心殿和西六宮,不知秦王要往何處去?”韓贊周抱着佛塵躬身問道。

“不用多問,隨便走走。”

“是。”

韓贊周先帶着他往後面的坤寧宮,這是皇后住的地方,只是現在這裡沒有皇后。

東六宮西六宮也都是空的,若大的皇宮,只有少量宮女太監,顯得很冷靜,黃昏的暮色四合過來,巨大的宮殿羣映在一片淺赭淡青的色調中。

走到欽安殿,韓贊周說道:“秦王,再往後去,就是紫禁城的後門玄武門了,玄武門背靠景山,景山東側是煤山,西面是北海........”

韓贊周輕聲介紹着,但秦牧聽到了煤山這個字,突然感覺瞭然無趣,因爲他想起了吊死煤山的崇禎皇帝。

這座皇宮,雖然它依舊金碧輝煌,但卻處處透着陰鬱之氣。秦牧實在多少沒有興趣再觀看了。

回到乾清宮,他取來巨闕劍,在庭前練了一通劍,靜靜的皇宮裡,只有他吐氣開聲的聲音和寶劍的呼嘯在迴盪。

明朝的皇帝,自永樂之後,都太軟弱,好不容易出了個精力充沛的明武宗,也很少在這座皇宮裡住。

兩百年間,秦牧這縷劍光,或許是這座皇宮裡首次見到的吧。

練完劍,他回去倒頭便睡。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他又起身照傅青主所傳授的心法打坐。

在紅日升起之時,精神飽滿的他準時到前殿與大臣議事。

兩班文武大臣參拜過後,秦牧首先說道:“這些天,不斷有大臣給本王上奏疏,都是就本王之前在開封府學那番言論進行勸諫的,無一不是擔心本王會窮兵黷武,毫無節制地對外用兵;

今日本王再強調的一次,本王要保持開拓進取的精神,並不意味着會不斷地對外大舉用兵。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有穿山鑿壁時的澎湃怒吼,也在流經平野時的波瀾不驚。

本王只是希望大秦能象萬里黃河一樣,就算是表面平靜的時候,也能保持一種整體向前、開拓進取的精神內核,不要變成一潭死水。

本王雖然不會動不動興兵數十萬,討伐四夷;但諸位大臣最好也不要有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想法。好了,大家暫且不必在這件事情上糾纏了。”

“吾王聖明!”以司馬安、蒙軻爲首的文武大臣,立即同聲讚頌。

“今日,大家議一議下一步對外的政策吧。蒙古、西域、青藏,這些地方皆是亂源,解決不好,我大秦就永無寧日。

本王以認,要解決這些地方,必須制定一個綜合的思想綱要,這樣大秦對外的政策纔有延續性,同時可避免顧此失彼、讓四夷覺得大秦出爾反爾,有失信義。

另外,要解決這些地方,武力雖不可缺少,但武力未必是唯一的手段。諸位大臣有什麼建議,今日不妨暢所欲言。”

禮部侍郎艾南英出班奏道:“秦王,西藏高寒,地瘠民貧,臣以爲仍按前明舊例,設置都司即可。”

名義上,明朝是把西藏納入版圖了,在西藏分別設置了朵甘都指揮使司、烏思藏都都指揮使司、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另置4個招討司、13個萬戶府、4個千戶所。

不過這些都指揮使司的官職主要是由當地人擔任,有高度的自治權,都指揮使通常也是世襲的,只不過名義上需要得到明廷的任命才能合法化。

秦牧頷首道:“那就由禮部遣一官員出使西藏各都司,廣行招諭。令其舉薦明故官赴京授職。若其不來,再作討伐。”

艾南英立即說道:“吾王聖明,臣這就選派能員,出使其地,廣宣聖諭。”

對此,秦牧可不敢過於樂觀,他問兵部右侍郎溫惇道:“李定國出兵河西,可曾有捷報傳回?宋獻策經略關中,可有進展?”

溫惇答道:“回秦王,河西路途遙遠,李都督遣兵河西之後,尚未有戰報傳到。宋大人經略陝西,關中略定。”

這次北伐,馬永貞突破中路之後,何洛會嚇得棄守關中,退回了山西。李定國所部實際上並沒有經歷什麼戰事,就順利佔領了關中,這也是他有餘力出兵河西走廊的原因。

有明一代,河西走廊雖然時有叛亂,但一直不曾脫離過明廷的控制,是以河西百姓對中原的認同感比較強,無論是李自成,還是滿清,接手河西時都比較順利。

這次李定國出兵河西,但願也能順利把整個河西走廊拿下來,尤其是西寧,只有拿下這個戰略要地,對西藏各部纔有一定的震懾力。

禮部遣使宣諭西藏各部,若是沒有一點軍事壓力爲後盾,只怕有人會不把大秦放在眼裡啊。

就秦牧來說,他是希望能和平接管青藏的,那地方要武力征服代價太大,先以羈縻之策,再慢慢加強控制,纔是明智選擇。

ps:有書友問,打完滿清,是不是快完本了,今天就說說這事,按我的計劃是沒這麼快的,蒙古、西域要寫一寫,還有畢竟進入大航海時代了,總不能一味窩在家裡,和西方爭搶海上霸權是必須的。按計劃,書寫到現在,不過寫了一半而已。當然,要寫下去需要大家的支持,麪包很重要,總得能混個溫飽纔有寫下去的動力,請大家多支持吧,求訂閱。

.

第663章 收回澳門第37章 拼命.追殺第790章 李定國行險第1029章 儒法之爭第435章 殺氣摧山撼塵寰第346章 又見金秀才第111章 驅狼吞虎第725章 海軍聲音第279章 以血還血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618章 御花園之“火”第159章 匆忙的日子第1038章 溝通第62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第639章 攻守同盟第837章 一縷濃香一股溫暖第313章 迫上梁山第795章 斡難河之戰第706章 衆說紛紜第760章 幕後財團第1021章 最長一夜(三)第643章 心機第22章 人質事件第426章 鵲橋難搭第298章 政治訛詐第748章 梅子黃時雨(四)第229章 兵臨城下第891章 朱三太子第455章 西南策第218章 居庸關.鬼門關第292章 血濃於水第452章 大破徐州第385章 勝似東吳大小喬第753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508章 船上樂事第753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174章 可憐的宋應星第331章 老帥出馬第1106章 培訓考覈機制第1077章 歐洲心臟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714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48章 社稷壇前天共語第941章 劣幣逐良幣第217章 值得尊敬的醫德第948章 二手武器第43章 變相土改第26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40章 暴風驟雨第293章 雲巧兒值六千萬兩第441章 水龍吟第874章 長安出獵第1145章 一拍即合第247章 舊恨新仇第116章 四省總督呂大器第709章 心悸的T字橫頭第365章 我讓你飛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1105章 突破口第887章 王歸晨在行動第774章 塞上秋來第425章 四面合圍第1025章 司法改革的大幕第804章 摧枯拉朽第288章 艱難的決擇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第574章 兵臨盛京第946章 奴家顧橫波第469章 鄭家軍收復臺灣第575章 血色浮空雲飛揚第912章 洞吾大變第583章 蒼天笑,清月遙第334章 鄭芝龍的心思第168章 去江南圈錢第243章 戰略調整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845章 堂審(上)第326章 八股之爭第631章 趕鴨子上架第822章 不甘認命第453章 不解風情第1082章 爭分奪秒第661章 秦風篇第632章 西京的政治考量第653章 伏子第387章 張家口、福州城第1086章 風雲變幻第55章 大姑娘上花轎第671章 燕子磯頭第106章 煙花之惑第187章 擠兌風波第643章 心機第988章 軟實力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345章 無間道第746章 梅子黃時雨(二)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856章 內因第128章 大混戰(一)
第663章 收回澳門第37章 拼命.追殺第790章 李定國行險第1029章 儒法之爭第435章 殺氣摧山撼塵寰第346章 又見金秀才第111章 驅狼吞虎第725章 海軍聲音第279章 以血還血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618章 御花園之“火”第159章 匆忙的日子第1038章 溝通第62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第639章 攻守同盟第837章 一縷濃香一股溫暖第313章 迫上梁山第795章 斡難河之戰第706章 衆說紛紜第760章 幕後財團第1021章 最長一夜(三)第643章 心機第22章 人質事件第426章 鵲橋難搭第298章 政治訛詐第748章 梅子黃時雨(四)第229章 兵臨城下第891章 朱三太子第455章 西南策第218章 居庸關.鬼門關第292章 血濃於水第452章 大破徐州第385章 勝似東吳大小喬第753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508章 船上樂事第753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174章 可憐的宋應星第331章 老帥出馬第1106章 培訓考覈機制第1077章 歐洲心臟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714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48章 社稷壇前天共語第941章 劣幣逐良幣第217章 值得尊敬的醫德第948章 二手武器第43章 變相土改第26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40章 暴風驟雨第293章 雲巧兒值六千萬兩第441章 水龍吟第874章 長安出獵第1145章 一拍即合第247章 舊恨新仇第116章 四省總督呂大器第709章 心悸的T字橫頭第365章 我讓你飛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1105章 突破口第887章 王歸晨在行動第774章 塞上秋來第425章 四面合圍第1025章 司法改革的大幕第804章 摧枯拉朽第288章 艱難的決擇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第574章 兵臨盛京第946章 奴家顧橫波第469章 鄭家軍收復臺灣第575章 血色浮空雲飛揚第912章 洞吾大變第583章 蒼天笑,清月遙第334章 鄭芝龍的心思第168章 去江南圈錢第243章 戰略調整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845章 堂審(上)第326章 八股之爭第631章 趕鴨子上架第822章 不甘認命第453章 不解風情第1082章 爭分奪秒第661章 秦風篇第632章 西京的政治考量第653章 伏子第387章 張家口、福州城第1086章 風雲變幻第55章 大姑娘上花轎第671章 燕子磯頭第106章 煙花之惑第187章 擠兌風波第643章 心機第988章 軟實力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345章 無間道第746章 梅子黃時雨(二)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856章 內因第128章 大混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