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審計司

長安城中,辯論無罪假定和有罪假定的熱度剛剛有所降溫,秦牧又把殺害夏孃的真兇唐庚給推出來,讓于成龍舉辦一次公審,允許百姓觀看整個審判過程,又一次讓辯論的熱度迅速升溫。

在秦牧制定的五年計劃各項條款中,最難的無疑將是司法體系及地方行政構架的改革這一條;

而這一條改革實現不了,也就無法把立法、執法、檢察、審判權分離,獨立於地方行政權之外。

監察和司法不獨立,就會影響到官員績效考覈、官員財產登記,終身問責制,地方行政公開化,透明化,設立相應的監督制度,防止官員腐化等等措施的推行。

這一系列的措施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

秦牧非常清楚,如果這些艱難的任務不能在開國之時完善,後世的君主,沒有開國之君的威望,就更不可能推動這樣的改革了。

事關重大,秦牧也不得不慎之又慎,一步步造勢,還要一再告誡自己,急不得,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爲了扭轉官員的注意力,他一方面讓司馬凱立即着手籌建理工學院,在三京各建立一所,依然由秦牧的內庫掏錢,而且爲了避免阻力,在籌建的過程儘量低調,爭取在各方弄清楚是怎麼回事之前,把理工學院建好。

另一方面,秦牧再次拋出科技民用化這一議題,讓隨行的官員一起討論如何效仿司農寺,採用官民合作的模式,讓工部、太僕寺、軍器監、造船場、織造局、內監研發司、太醫院等部門的技術,與民間資本有機結合,形成良性互動。

他還親自題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命工匠刻碑立於官員等候上朝的鐘樓前,進一步明確了這一思想。

在這一點上,戶部右侍郎楊超是堅決支持的。司農寺本來和別的部門一樣,是個需要戶部撥款運作的衙門。而如今的司農寺,不但能自給自足,而且還有一定的盈利上繳國庫。

這不但讓戶部官員大爲欣喜,對朝中其他官員也造成了極大的震動,而且你還不能拿“與民爭利”之類的由頭來攻擊。

正所謂民以食爲天,司農寺這種官民合作的模式,對大秦的農業生產眼瞧着是有促進作用的,誰也不能拿這點來說三道四。

朝堂上,秦牧要推行司農寺的模式,楊超欣然出班說道:“陛下,從目前司農寺與造船務的情況來看,推動技術民用化,無疑是於國於民都有利的。

拿造船務來說,光是把技術轉讓給各個民用造船廠所獲得的收益,就已經夠朝廷每年的造船花費了。當初陛下要把船廠轉交給私人經營,很多大臣反對,現在事實證明,陛下高瞻遠矚無人能及。

到目前爲止,朝廷所造的戰艦、槽船的花費,實際上光是技術轉讓所獲得的資金,便基本足夠對衝,朝廷無須從稅賦上另劃撥資金造船。

而技術轉讓加上民營船廠的開放,便我大秦的造船業在短短几年時間裡,便呈現出一種空前繁榮的態勢;

根據戶部的統計,造船業每年上繳的稅賦,已經到達農稅的五分之一,已經成爲國庫歲入的主要來原之一。如果不是當初陛下推行船廠民營化,全靠官方斥資,這種繁榮的局面是難以想象的。

如今再加上司農寺的實例,進一步說明,官民合作,技術民用化,利國利民,勢在必行。臣支持陛下所議。”

司馬安接着說道:“陛下,臣不反對象司農寺那種官民合作模式,不過,臣擔心的是,利之所誘,很容易導致官商勾結,此不得不防。

陛下欲推行這種模式,臣以爲,當先成立一個獨立的審計部門,對各部門收支的款項進行嚴格審覈,包括對戶部的收支情況。

現在的戶部官員,在各部官員中是最廉潔的,但若不有嚴格的審覈,今後的官員還能不能保持這種廉潔性,就很難說了。”

秦牧聽了司馬安這句話,心中頗爲驚詫,審計制度連他一時都沒有想到,司馬安卻能一語中的,直指要害,不得不說,自己選對了一個好首輔。

獨立審計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防止官員腐敗,防止公幣濫用等方面,有難以替代的作用。

秦牧徐徐地說道:“大學士所言極是,官員自律固然重要,但不能光靠官員的自律。既然如此,那就另外設立一個審計司,轄於內閣之下,專門負責對各部門財務審計。各位大臣還有什麼意見補充嗎?”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反之,誰反對,不免要被懷疑心中有鬼,殿中大臣紛紛附議。

“各位內閣大臣必須明白一點,更大的權力意味着更大的責任。朕先把話說在前頭,若是審計司不作爲,或是出現了其他不法行爲,各位內閣大臣是要承接相應的責任的。”

司馬安沒想到皇帝會把審計司劃歸內閣管理,他立即說道:“陛下,審計司劃歸內閣管理,臣以爲不妥,臣以爲,還是把審計司獨立出去,直接向陛下負責,內閣也納入審計範圍爲是。”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暗中想板倒他這位首輔的人恐怕不在少數,只要天子稍微露出一點意思,肯定會有數清的人撲上來嘶咬他。

因此司馬安現在行事儘量低調,他深知審計司管不好,皇帝問罪;管好了,又會得罪所有官員,這種敏感的時期,他實在不願接這燙手的山芋。

秦牧不着痕跡地掃了他一眼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按大學士說的辦吧。這司計審主官人選,必須要爲官清廉,剛正不阿,而且要有相應的審計能力才能勝任,諸位大臣可有合適的人選舉薦?”

李源說道:“陛下,卞狄爲官清正,秉性不阿,歷任要職皆政績斐然,臣以爲卞狄最爲適合。”

司馬安立即說道:“臣附議。”

“臣等附議。”

“好,那就調卞狄出任審計司三品監正,着手組建審計司吧。”秦牧頓了一頓說道,“另外,命工部、太僕寺、軍器監、織造局、都水監等部門自查一下,把各部門能民用化的技術分門別類,呈給內閣審議,再呈給朕用璽,然後儘快推行下去。”

工部右侍郎魏元出班奏道:“陛下,長沙至昆明的柏油路已經修至沅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修路工程對當地的經濟拉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今商人入滇,都已轉水道至長沙,然後順柏油路入黔,這不但降低了貨運成本,而且提高了運量,使西南的財貨流通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民生因此受益良多。

另外,據戶部許侍郎所言,匯通銀行的存款總額,已經逼五億龍幣,如此大的資金滯積在銀行裡,不用來拉動經濟極爲可惜。

因此,臣建議通過銀行貸款的形式,加大我大秦道路的修建力度,今後再以關卡的過境稅逐步償還,這不失爲可行之策。”

秦牧不由得露出一抹微笑來,後世的中國,貸款修路不是什麼新鮮事,道路修好後收過路費也不是後世纔有。

其實在中國曆朝歷代,在各處關隘都設有稅監,或是巡僉司,對過往的商品收取過境稅。在明代,過境稅還是朝廷很重要的稅收來源。

因此貸款修路,收過路費還貸,在這個時代施行起來,還是比較有基礎的,秦牧的五年計劃中,剛好就有一個修路計劃,工部主動提出,秦牧正好順水推舟.......

PS:這兩天有點病厭厭的感覺,狀態不好,滿腦子漿糊的感覺,大家給點推薦票鼓勵一下吧。R1152

第1119章 大順皇后第404章 挺進大西南第876章 震撼第487章 風起青萍之末第1055章 獲獎後第303章 以史爲鑑第1004章 驛路新政第26章 朱騰戰死第329章 傳國玉璽第883章 上帝之鞭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842章 賑災預案第527章 東海大戰(八)第730章 英國使者第793章 獵虎計劃第783章 進軍巴達維亞第223章 重設軍事體制第620章 乾清宮夜話(上)第954章 還是先試點吧第1135章 亞歐分界線第173章 長沙見聞第522章 東海大戰(三)第585章 多鐸突圍第1092章 進入地中海第527章 第一次,爆!第577章 閻應元的軍令狀第334章 鄭芝龍的心思第607章 萬里長城復歸秦第59章 往死裡練第816章 工科第182章 手握春秋筆,揮毫寫史詩第99章 誓師第814章 直搗黃龍第657章 先穩住西北第357章 一飯之恩第194章 洗劫江南第387章 張家口、福州城第499章 必然出現的裂痕第894章 會叫的木狗第1030章 舉國泱泱第94章 婚禮之變(5)第496章 計退羣綸第713章 我來,我看,我征服第106章 煙花之惑第156章 長沙會議第641章 蘭州的消息第684章 全州血戰第220章 權貴勢力第936章 航行第50章 古墓神光第526章 東海大戰(七)第13章 禍兮福兮第476章 誰敢不服第1031章 湘妃上殿第217章 值得尊敬的醫德第1094章 印度風雲第467章 女真後面是蒙古第57章 快刀斬亂麻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626章 愛新覺羅;雅第9章 南曲爭名石頭城第824章 有人攪事第38章 大混戰第26章 朱騰戰死第391章 雪域傾城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994章 外使覲見第585章 多鐸突圍第290章 慾求不滿第575章 血色浮空雲飛揚第1147章 英雄美人?第1030章 舉國泱泱第290章 慾求不滿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267章 李自成之死第370章 美人幽徑第918章 小心通貨膨脹第1026章 柳如是的建議第1030章 舉國泱泱第1068章 巴黎西郊之戰第1099章 奇葩部隊第226章 全城狂歡第486章 含煙帶露蓮心顫第842章 賑災預案第264章 包二的戰爭第873章 底線第995章 私奔第800章 捷報頻傳第242章 匹夫之賤,與有責焉第1079章 巴黎之心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780章 鼠輩夜襲第678章 日本市場第486章 含煙帶露蓮心顫第707章 自有主張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950章 戰爭藝術第675章 揚帆啓航第527章 東海大戰(八)第585章 多鐸突圍
第1119章 大順皇后第404章 挺進大西南第876章 震撼第487章 風起青萍之末第1055章 獲獎後第303章 以史爲鑑第1004章 驛路新政第26章 朱騰戰死第329章 傳國玉璽第883章 上帝之鞭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842章 賑災預案第527章 東海大戰(八)第730章 英國使者第793章 獵虎計劃第783章 進軍巴達維亞第223章 重設軍事體制第620章 乾清宮夜話(上)第954章 還是先試點吧第1135章 亞歐分界線第173章 長沙見聞第522章 東海大戰(三)第585章 多鐸突圍第1092章 進入地中海第527章 第一次,爆!第577章 閻應元的軍令狀第334章 鄭芝龍的心思第607章 萬里長城復歸秦第59章 往死裡練第816章 工科第182章 手握春秋筆,揮毫寫史詩第99章 誓師第814章 直搗黃龍第657章 先穩住西北第357章 一飯之恩第194章 洗劫江南第387章 張家口、福州城第499章 必然出現的裂痕第894章 會叫的木狗第1030章 舉國泱泱第94章 婚禮之變(5)第496章 計退羣綸第713章 我來,我看,我征服第106章 煙花之惑第156章 長沙會議第641章 蘭州的消息第684章 全州血戰第220章 權貴勢力第936章 航行第50章 古墓神光第526章 東海大戰(七)第13章 禍兮福兮第476章 誰敢不服第1031章 湘妃上殿第217章 值得尊敬的醫德第1094章 印度風雲第467章 女真後面是蒙古第57章 快刀斬亂麻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626章 愛新覺羅;雅第9章 南曲爭名石頭城第824章 有人攪事第38章 大混戰第26章 朱騰戰死第391章 雪域傾城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994章 外使覲見第585章 多鐸突圍第290章 慾求不滿第575章 血色浮空雲飛揚第1147章 英雄美人?第1030章 舉國泱泱第290章 慾求不滿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267章 李自成之死第370章 美人幽徑第918章 小心通貨膨脹第1026章 柳如是的建議第1030章 舉國泱泱第1068章 巴黎西郊之戰第1099章 奇葩部隊第226章 全城狂歡第486章 含煙帶露蓮心顫第842章 賑災預案第264章 包二的戰爭第873章 底線第995章 私奔第800章 捷報頻傳第242章 匹夫之賤,與有責焉第1079章 巴黎之心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780章 鼠輩夜襲第678章 日本市場第486章 含煙帶露蓮心顫第707章 自有主張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950章 戰爭藝術第675章 揚帆啓航第527章 東海大戰(八)第585章 多鐸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