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

“臣陳家明。??”“小民王罡。??”“小民喬承雨。??”“小民木羅桑。??”“叩見女皇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御書房之中三名身着華服的中年男子在陳家明的帶領下必恭必敬地向龍椅上的中華女皇叩首行禮道。??在過去的千年之中他們的先輩是這片土地上最富有的人同時也是這片土地上最卑賤的人。??現如今他們依舊掌控着帝國經濟的命脈,卻早已不是被人乎來喝去的卑微奴才。

“諸位平身。??賜坐。??”龍椅上的孫露眼中閃爍着和藹的目光道。??在她的眼中底下站着的可不僅僅是四個銀行家金融家這麼簡單。??他們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着一個龐的大財閥族系。??正是這些財閥匯聚成了而今的中華金融帝國,同時他們也是這個朝代不可或缺的基石之一。

然而相比孫露而言,眼前的這幾人除了陳家明之外似乎都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 事實上,光是女皇的一個“請”字就已經讓站在底下的王罡、喬承雨、木羅桑三人受寵若驚了。??更毋庸說是在女皇面前就坐了。??須知就在二十年之前他們這些商賈哪怕見到一個七品芝麻官那都要跪地叩首不準擡頭,更不用說是這會兒面聖呢。??因此就算此刻王罡的腦子還算清醒,那喬承雨與木羅桑卻早已是渾渾噩噩只知跟在陳家明的身後低着頭顫聲謝恩道:“謝陛下聖恩。??”

在好不容易找到位置坐定之後喬承雨覺得自己這會的心跳得像兔子似地,連椅子他也稍稍坐了一小半絲毫不敢有任何的越禮之舉。要知道自己此刻面對的可是天人一般的女皇陛下啊。??就算女皇本人爲人和藹可親。??可前面還坐着首相大人和尚書大人呢。??自己要是稍有不敬還能出得了這大殿嗎。

正當喬承雨低着頭看着自己的鞋尖揣揣不安之時,從他的對面傳來了女皇莊嚴而又平和的聲音:“諸位都是帝國知名地金融家。??而黃首相也告訴朕諸位所屬的銀行在這次朝廷對外發放國債地過程都有不俗的表現。??朕希望諸位在日後能繼續秉承如今誠信爲本的作風與朝廷一起打理好的帝國金融市場。??”

“陛下聖明。??吾等定當謹遵教誨不負陛下與朝廷的期望。??”陳家明率先起身鞠躬道。??一旁的喬承雨等人見狀亦都紛紛起身行禮附和。

“恩,如此甚好。??傳朕旨意賜陳家明、王罡、喬承雨、木羅桑四人玉如意各一柄。??”孫露滿意地掃了底下的四個男人一眼。??而對陳家明等人來說這四柄玉如意地意義遠非御賜之物那麼簡單,在價值上亦非尋常美玉奇珍可以比擬的。??喬承雨等人雖不像陳家明那般參與了央行的籌建過程,但早在進宮之前亦已對此行的目的心知肚明。

說起來銀行可算是中華朝的“特產”了。??誠然之前中國已有了銀號、錢莊之類的金融行業。??但這些銀號、錢莊當時的主業卻大多僅限於銀兩地運輸罷了。??民間的信貸活動一般還是以高利貸爲主。??特別是一些地主、鄉紳之流更是利用高利貸活動大肆壓榨百姓血汗兼併土地,至使土地高度兼併百姓流離失所。??歷代的王朝雖都清楚高利貸活動的危害性卻鑑於種種原因一直都無法根治。??來自21世紀的孫露當然知道如果放任這種惡性循環繼續下去,原本因戰爭而緩解的土地與人口問題很快就會死灰復燃。??爲此早在她出任南明首相之時便已經開始一邊以仰仗軍隊打擊地方上地高利貸行爲。??一邊通過香江銀行來逐步規範民間的信貸活動。??隨着中華帝國的成立孫露更是鼓勵帝國的實業家、地主、縉紳們按照國家的法規出資開設經營銀行。??因此就算這些年香江銀行壟斷了不少金融業務,中華帝國的銀行業依舊發展得很蓬勃。??在各地多如牛毛的私人銀行之中自然不乏佼佼者與見利忘義之徒。??這次的國債發放便如一個篩子般將精華從糟粕中淘了出來。??而眼前的這四人所代表的正是帝國金融業精華中精華。

當王罡地雙手觸碰到雕琢精美地玉柄之時他整個人在不自覺間打了個顫。??雖說“溫良如玉”但眼前的玉如意在王罡地手中卻是炙熱無比。??因爲在他看來自己手中所捧着的乃是“權柄”而非“玉柄”。??如果將中華朝的金融業比喻成一個無形的帝國的話。??那自己此刻豈非是受了分封。

相比躊躇滿志的王罡,喬承雨的反映無疑要沉穩得多。??他當然同王罡一樣知道手中這柄玉如意的意義。??但他卻並不奢想什麼封侯拜相。??喬家能從山西一個尋常富達到今天的地位乃是祖上積的大德。??因此喬承雨這會兒滿腦子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將這玉如意一代代地傳下去。??可正當他滿心盤算回去後該如何將玉如意供奉起來之時,身旁突然傳來幾聲“咋、咋”聲。??原來是一旁的木羅桑在接到玉如意之後太過激動暗自哼出了聲。??見此情形喬承雨不自覺地就擰起了眉毛,心想蠻子就是蠻子到哪裡都不懂得禮數。??不過這邊的木羅桑倒是絲毫沒有發覺喬承雨異樣的目光。??此時的他滿心想着的是回去後如何趁此機會擴大康定銀行在緬甸、暹羅以及印度等國的業務。

“臣陳家明謝主龍恩!”陳家明的一聲謝恩將先前還在各懷心事的衆人拉回了現實。??眼見他早已下跪謝恩,王罡等人立即跟着將玉如意高舉過頭頂高聲謝恩道:“謝主龍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平身。??”孫露寬容地伸手示意道。??接着她又回頭向坐在身邊的黃宗羲與羅勝囑咐道:“朕還有事。??關於銀行的事就由兩位卿家同在場地幾位行長談談吧。??”

“遵命陛下。??”黃宗羲與羅勝立即會意雙雙起身覆命道:“臣等恭送陛下聖駕。??”

“恩。??”孫露微微哼了一聲便起身離開了龍椅。??底下的王罡、喬承雨等人固然是不敢擡頭張望,就連陳家明也只是跟在後頭說了句:“恭送聖駕。??”直到那條往日熟悉的明黃龍裙從他的眼前徑直晃過。??陳家明的嘴脣才稍稍抖了一下。??不過他既沒有發出聲響,也沒有引起他人的注意。??可一切已在不言之中了。

送走了女皇黃宗羲覺得主動權終於轉到了自己的手裡。??特別是剛纔女皇徑直從陳家明面前走過地那一幕在他看來更是預示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不過這會兒他還不打算給陳家明下馬威。??畢竟人家還是堂堂地鎮海侯,還有諸多黨羽在朝堂之上爲其奔走。??想到這裡黃宗羲不禁偷偷瞥了一眼身旁的羅勝。??但見對方神定氣閒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於是黃宗羲一邊在心中暗自佩服羅勝好城府,一邊則向陳家明等人拱手道:“老夫在此先恭賀諸位掌櫃榮承聖眷。??”

“首相大人您真是客氣了。??吾等不過是一介草民而已。??承蒙朝廷賞識這纔有一緣一窺陛下聖容。??無論朝廷有何需求吾等都會赴湯蹈火再所不辭。??”王罡搶先一步向黃宗羲告白道。??顯然從剛纔女皇的舉動中他也嗅出了些許的異樣。

“赴湯蹈火倒還不致於。??正如陛下剛纔所言朝廷希望四大銀行日後能配合中央銀行爲帝國的金融業壓好艙。??”黃宗羲撫摩着鬍鬚淡然道。??對於王罡的底細他是再清楚不過地了。??姑且不論江南諸商業協會一直以來都是東林黨的後盾,就是其個人這些年在政商兩界的所做所謂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相比之下黃宗羲本人更看重來自山西的喬承雨。??誠然汾水銀行的就實力而言稍遜於揚子銀行。??但一來喬承雨爲人向來謹慎,雖身爲國會議員卻極少攙和政治上的事。??二來汾水銀行是北方的第一大行。??對其進行扶植比較符合黃宗羲本人“以北抑南”地策略。??更何況當初汾水銀行的成立還同他在北方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有關。

“首相大人言之有理。??”王罡謙卑地迎合着。??不過眼見黃宗羲嘴上應付着自己眼睛卻在看一旁的喬承雨他立即明白對方心裡早就選好了代言人。??回頭再看看坐在右手邊坐着的羅勝。??他就更加叫苦不迭了。??誰都知道這位羅尚書與香江商業協會之間的密切關係。??指望他來照應自己這邊是萬萬不可能地。??如今看來唯一能接應一下自己的就只剩下對面的木羅桑了。??只是這蠻子真能靠得住嗎?

王罡這邊剛想到木羅桑,那邊木羅桑倒真的發了話。??卻聽他躊佇滿志地問道:“兩位大人。??那我等該如何配合朝廷呢?”

“諸位應該知道朝廷即將建立中央銀行。??新成立的央行歸國家所有,並對國會負責,由朝廷經營。??其將行使代理國庫之職。??並從現在的香江銀行手中接手貨幣發行、國債兌換等業務。??這對整個帝國的金融業來說將會是一次不小的震動。??當然也免不了會有一些宵小之輩會藉機擾亂市場。??正如此次國債的發行就在民間引起了不小的波瀾。??諸位所屬地銀行乃是帝國銀行業地領頭羊,因此朝廷希望諸位這次能與朝廷攜手穩住市場,確保央行與香江銀行順利完成交接行使權限。??屆時央行就猶如帝國銀行業的家長,而香江、揚子、汾水、康定四大銀行便是鎮守四方地四兄弟。??”黃宗羲斯條滿理地說道。??他的語速雖不快音調也並不尖銳。??但在場幾乎每一個人都聽出了他的話外之音。

誰都知道此次國債的發行從計劃都事實都是眼前的鎮海公陳家明一手包辦的。??可最終的結果卻有些不盡如人意。??誠然依靠國債的發行朝廷最終還是籌集到了一筆可觀的資金解決了之前因印度洋之戰而虧空的大筆赤字。??可因國債所引起的麻煩卻同樣不小。??這其中又以發生在嘉定的大興號事件影響最爲惡劣。??雖然最後並沒有證據證明香江銀行參與此事。??但從朝廷設立央行收沒原本由香江銀行壟斷的諸多業務。??以及女皇先前的表現,明眼人都能品得出其中的滋味來。??這回又經黃宗羲如此這般的提點。??一時間衆人的目光都偷偷挪到了陳家明的身上。

然而作爲衆矢之的的陳家明卻始終保持着冷靜而又得體的風度。??對他來說像這種充滿質疑與冷嘲熱諷的目光這些日子以來早已不是第一次面對了。??外邊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他從高處跌下來。??只是讓這些人失望的是,越是在這種時刻陳家明表現得卻越是坦然處之。??只聽他恭敬地回覆道:“首相大人言重了。??一個健康穩定的金融市場對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吾等自是不希望看見帝國的金融市場出現動盪。??只是逐利是商人的本性。??而對於帝國的商人來說這一次朝廷建立中央銀行便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既然有人賺錢就一定會有人賠錢。??除了個安天命之外,相關法律的實施更能保證合法商人的合法利益吧。??”

“鎮海公說得是。??其實朝廷方面也是早有準備的。??諸位這些日子應該也在報紙上看到了有關《銀行法》、《金融條例》的相關文章。??一但國會順利通過這兩項法案,相信朝廷日後對金融市場的管理便更能有章可依了。??”羅勝跟着附和道。

王罡等人一聽陳家明與羅勝提到了《銀行法》與《金融條例》心頭立即就打起了小九九。??須知這兩項法案几乎是由陳家明、羅勝等人一手操辦的。??其在內容上總免不了會偏袒香江一系。??倘若是按這兩項法案來按部就班,那今日的“面聖”。??“御賜”以及剛纔黃宗羲許諾的種種言辭就都沒了意義。??正如陳家明所言。??王、喬、羅三家之所以會如此積極地配合朝廷。??說白也是希望以央行建立爲契機壯大自己。??因爲自古以來朝廷每做出一項決策。??總能伴隨着部分人飛黃騰達。??可自己這會兒要是提出異議,又免不了會得罪陳、羅二人。??更何況衆人還不清楚黃宗羲那邊究竟是個怎樣的態度呢。

想到這裡王罡不由擡頭往了往坐在對面的黃宗羲。??卻見這位帝國首相先是皺了皺眉頭,隨即頗爲不屑地說道:“《銀行法》與《金融條例》目前尚還在討論中。??就算他日被國會通過了,那也只是紙張談兵,還需要根據實施的狀況進行調整。??倘若就此爲憑據。??期望其能穩住市場豈非是將國家社稷視爲兒戲。??既然是非常之時就應該行非常之事!”

黃宗羲雷厲風行的態度一瞬間就像塊石子一般在衆人的心中激起了片片漣漪。??而在皇宮深院的高牆之外另一種洶涌的暗潮也在帝國的角落裡翻騰着。

【……第二部 第三百七十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35節 仲夏之夜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14節 盛宴(六)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22節 雙頭鷹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第14節 同氣聯枝(下)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10節 生死界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17節 國會(一)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345節 歷千辛蒸汽機成型 爲保密劉逢慶進言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20節 關中雙雄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17節 再戰松山(上)第14節 漢奸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33節 芝蘭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十節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14節 盛宴(六)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6節 蜀中攻略(三)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第9節 盛宴(四)第11節 驚變(二)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第2節 魯冀防線第16節 八旗眷屬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34節 百舸爭流第8節 稅制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93 賢親王爺回鄉祭祖南洋總督欣然赴宴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第48節 開封之戰(二)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7節 盛宴(二)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39節 金融革命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三節第287節 國會請援公審朝王 內閣大臣讀報論事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三十三節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42節 桑稻之爭(二)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28節 蜀中攻略(五)
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35節 仲夏之夜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14節 盛宴(六)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22節 雙頭鷹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第14節 同氣聯枝(下)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10節 生死界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17節 國會(一)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345節 歷千辛蒸汽機成型 爲保密劉逢慶進言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20節 關中雙雄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17節 再戰松山(上)第14節 漢奸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33節 芝蘭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十節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14節 盛宴(六)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6節 蜀中攻略(三)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第9節 盛宴(四)第11節 驚變(二)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第2節 魯冀防線第16節 八旗眷屬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34節 百舸爭流第8節 稅制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93 賢親王爺回鄉祭祖南洋總督欣然赴宴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第48節 開封之戰(二)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7節 盛宴(二)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39節 金融革命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三節第287節 國會請援公審朝王 內閣大臣讀報論事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三十三節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42節 桑稻之爭(二)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28節 蜀中攻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