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忠烈廟

有道是“清明時節雨紛紛”。隨着清明節的日漸臨近江南各地也下了淅淅瀝瀝的春雨。隆武三年的清明節對隆武內閣來說可是重要非凡的。隆武皇帝在這一天要去鳳陽祭奠祖廟。而首相大人則要代替皇帝趕去杭州“忠烈廟”祭拜岳飛。按黃曆算來今年的清明節該是農曆三月初一。這兩頭都要搞的祭祀着實讓禮部在整個二月忙了個人仰馬翻。還好隆武朝歷來對這種活動都報以嚴肅而又節儉的態度。除了祭祀的必要用品外並無其他奢侈的祭品。唯一遇到的問題大概就是兩處祭祀的官員如何配置了。按照孫露的指示陪同皇帝去鳳陽的是以禮部尚書錢謙益爲首的文官。而隨孫露去杭州的則是以黃得功、秦良玉爲首的軍武將。一同前往的還有史可法、湯來賀等幾個內閣大臣。

位於西湖西北角的嶽王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嶽王廟雖歷經宋、元、明三朝,時興時廢,一直傳承至今。“申甲之變”使得來自白山黑水的那個民族再次入主中原,並形成了與五百年前極爲相似的南北對峙。這一切都讓人們不得不回憶起五百年前那段屈辱的記憶。五百年前的那個懦弱的王朝早就隨風而去。五百年前的英雄仍就活在人們的心中。不以成敗論英雄。公道自在人心,真正的英雄是不會因爲某些跳樑小醜的非難而被人們遺忘的。孫露知道無論時光怎樣流逝“岳飛”這二個字依然會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因爲“岳飛魂”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爲民族生存而鞠躬盡瘁的精神!因此比起嶽王廟來,孫露更欣賞明朝“忠烈廟”的叫法。這裡所紀念的不單單是一位叫岳飛的武將更是一個民族不屈的脊樑。想到這兒孫露低頭看了一眼桌子上擺放的二卷明黃色的卷軸。其中一份便是隆武皇帝冊封岳飛爲“武聖帝君”的聖旨。

其實明朝的供奉的武聖原是關羽。在明朝前的武聖人是姜太公。明朝之後關羽才逐漸替代姜太公成爲新的武聖。但在孫露心目始終認爲比起關羽來岳飛更適合“武聖”的頭銜成爲所有軍人的楷模。關羽講究的是“忠義”。軍閥割據的時代關羽是爲漢室而戰,更確切的說是爲他的主公而戰。歷來爲皇帝們推崇也正是他對君主的這種類似於江湖義氣的忠誠上。而岳飛體現的是“忠烈”。人們敬佩岳飛的是他“精忠報國”的精神。是對本民族的忠誠,對國家的忠誠。但這決不是“愚忠”。風波亭的悲劇可以說是岳飛作爲一個武將悲壯的抉擇。在當時抗旨即爲背叛,背叛代表着自己將與祖國決裂。強敵四環局勢下的南宋絕對經不起這種內訌。南宋的百姓更經不起來自內部的殘殺。於是岳飛做出了一個被後人稱做“愚忠”的決定。正如五百年後的袁崇煥將軍做出“舉世所不得不避之嫌,直不避而獨行”的決定一樣。這種選擇帶着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壯烈色彩。

另一份則是隆武皇帝爲袁崇煥將軍昭雪的親筆手御。奉岳飛爲武聖和爲袁崇煥將軍平冤昭雪是孫露一直以來的心願。前者並未引來什麼異議。畢竟如今的形勢奉岳飛爲武聖人更有利於激發士氣。然而爲袁督師平反可就沒那麼容易了。這案子是崇禎皇帝欽定的,就算知道中了反間計可要翻案也要先找幾個替罪羊才行。按照中國曆朝歷代的習慣千錯萬錯皇帝不錯,錯的只能是大臣。就象千百年來風波亭的主犯一直是秦檜、張俊等人。至於宋高宗人家是皇帝,是被矇蔽的主兒。於是當年主審此案的兵部尚書樑廷棟等人便理所當然的成爲了整件案子的罪魁禍首。樑廷棟在袁崇煥死後不久也被崇禎皇帝逼得服毒自盡也算是死無對證。在孫露的一再堅持下隆武皇帝朱聿鍵終於大筆一揮下旨爲袁督師撥亂反正。案子總算是沉冤得雪了可是孫露的心情依然有些沉重。她隱約間總覺得朱聿鍵不來杭州祭拜“忠烈廟”更多的是不想在大庭廣衆之下公開宣讀這份詔書。畢竟他是皇帝拉不下這個臉。

“首相大人,外面的祭祀已經準備妥當。”一個蒼老的聲音打斷了孫露的思緒。她回頭一看原來是史可法。此時的史可法和孫露一樣身着青羅衣,白紗中單,黑領黑邊。這是明朝文武官員的祭服。比起平日裡所穿的朝服和官服又多了幾分漢唐神韻。忽然間史可法一眼瞥見了桌子上放着的一份公文。從顏色上看該是兵部的八百里加急。那公文上的封蠟已然拆開看樣子孫露也是剛剛纔收到這份公文。一旁的孫露見史可法好奇的看着桌上的公文不由清咳一聲將公文遞給他道:“史大人,這是兵部剛傳來的戰報。姚金的第七野戰師已於二月二十五日攻克了朱仙鎮。”

“姚將軍攻克了朱仙鎮!”史可法聽罷連忙接過了公文。上下掃了一邊後興奮的叫道:“太好了!太好了!這樣一來收復開封便指日可待了。首相大人,待回兒祭祀大典結束後是否直接就向百姓宣佈此次大捷啊。”

“那是當然,我大明將士有此戰績正好告慰嶽爺爺的在天之靈。也好求嶽爺爺保佑我大明將士早日收復故土。”孫露朝天拱手道。其實現在收復朱仙鎮在鼓舞士氣上的作用遠大於它本身的戰略意義。特別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更能爲隆武內閣和孫露賺取更多的擁護。

此刻的史可法更是沉浸在了這種精神鼓舞下正以顫抖的手拿着戰報。這種捷報頻傳的感覺了彷彿已是很遙遠的事情了。最後一次該是孫傳庭在河南大破闖賊的那次吧。在之後的戰報中朝廷是一次比一次敗得慘。簡直到了不堪入耳的地步。直到眼前這個女人出現一切纔開始有了扭轉。令人興奮的勝利戰報一次接着一次的傳來。這讓史可法等老臣對天下的局勢開始樂觀起來。軍事上的優勢帶來的是政治外交上的強硬。一想起前些日子自己同錢歉益討論的意向史可法不由脫口而出道:“首相大人,如今我大明將士越戰越勇。直搗黃龍之日可以說是指日可待。那滿清不過是些化外蠻夷。有道是不戰而曲人之兵方爲上策。不如趁此機會朝廷對其來個恩威並施。迫使九酋多爾袞歸還北京退出關外。也好讓我中原百姓少受刀兵之苦早日迎來太平盛世。”

孫露聽罷史可法的話語卻擺了擺手笑道:“史大人此言差矣。多爾袞他都沒派使節來。我們急什麼呢?依我看我們現在給多爾袞的教訓還不夠。這個叔父攝政王心裡的花花腸子可多着呢。就算那一天他肯過來求和了。我們也不能輕信。這滿人求和向來都是心懷叵測。當年在遼東時滿人同朝廷作戰時可謂勝多敗少。然而皇太極每次都會主動提出求和。爲什麼?是皇太極他想借着求和的機會休生養息。他滿州纔多少人馬啊。長期乾耗怎麼可能是朝廷的對手。所以纔要打一段時間修養一下,然後再次出兵。於是朝廷每次接受了皇太極的求和後下次反而會輸得更慘。”

孫露的一席言語讓史可法不由皺了皺眉頭覺得是那麼回事兒。不過他依然不死心的解釋道:“可是首相大人,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朝廷對滿人的優勢可不是當年在遼東可以比擬的。再說首相大人已經在兩淮之戰時重創了滿八旗。可以說現在滿人是元氣大傷。正是打壓他的時候啊。”

“不錯,正是因爲滿人如今元氣大傷就更不能放他們回遼東老家舔傷口。這多爾袞比當年的李自成還要狡猾善戰。若是讓他回遼東歇上幾年又是個禍害。所以要打就要打得堅決,打得徹底!打得他今身今世都不得翻身!”孫露堅定的說道:“這遼東本就是我大明的疆土!在奴爾哈赤在起兵叛明前愛新覺羅家一直以“土官”的身份世襲建洲衛指揮使之職。揮師北上收復故土當然要包括遼東。否則我等如何面對遼東百姓,如何對得起當年爲守護遼東犧牲的將士!”

“遼東本就是我大明的疆土!”這一句話說得史可法一陣熱血綠色。其實在不少大臣和百姓心目中遼東已經是被放棄的地方。只要能收回北京以及長城以內的國土就是天大的勝利。至於長城以外的國土保不保得住便無關緊要。然而從孫露的話語中史可法能清楚的感受到孫露是絕對不會放棄遼東的。這種難得的雄心壯志讓他激動萬分。史可法並不知曉在孫露的心目中遼東有着特殊的意義。從《尼布楚條約》到後來東北三省淪陷於日寇鐵蹄。那片黑土地承載了太多的屈辱與不甘。而在孫露心中實際國土範圍也比這個時代的人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就在此時外面響起了三聲莊嚴的鼓聲,祭祀即將開始了。於是孫露整了整衣冠正色道:“史大人,祭祀大典快開始了。我們還是出去吧。”史可法這纔回過神來恭敬的做了個揖道:“首相大人請。”

由於岳飛如今已經被封爲了新的武聖。應此這次祭典的規格是與祭孔大典相似的。隨着先前鼓聲莊嚴的響起主持祭典的祭祀們按照執事者、糾儀官、陪祭官、分獻官、主祭官的順序依次就位、盥洗。當衆人都按部就班的就位後“忠烈廟”的廟門被開啓了。只見一個身着玄色祭服的執事者手捧牛毛血盤到牛埋毛血的地方,將牛之毛血埋於土中。此爲“痊毛血”取滋養土地,使萬物生生不息之意。緊接着祭壇之上鐘鼓齊鳴,迎神隊伍便由廟門中門進入廟內。祭祀們高聲吟唱,底下參禮者同時行禮迎神。迎來神靈後祭祀們便開始進饌向神靈呈獻祭品。主持祭典的主祭官和分獻官至嶽王爺神位前恭敬的上前行上香禮並獻帛、獻酒。只見祭祀們在主祭官和分獻官的帶領下反覆地高聲讀祝、行獻禮。整個過程繁複而又肅穆。祭祀們的每一個動作容不得有半點的差池。

煩瑣的禮節之後便是作爲首相的孫露帶領百官向嶽王爺神位行上香禮。作爲一個三百年後的現代人蔘加這樣一個祭典或許會覺得有些異樣。可是此刻孫露的心中卻充滿了虔誠。雖然她也看到過三百年後祭孔大典的電視直播。21世紀的祭典規模自然是大得多也奢華得多。然而比起此刻的祭典卻缺少了許多東西。或許比起後世的“領導”來眼前這些“大人”對他們所要祭拜的武聖人多了一種源自內心的敬仰。

終於輪到孫露宣讀聖旨了。在一番焚香盥洗後她恭敬的請出了聖旨。頭一份當然是封岳飛爲“武聖帝君”的聖旨。與之一同公佈的還有兵部擬定的《軍人訓誡》。對於孫露來說原本帶來的“三大紀律八項主義”並不足以作爲一個國家軍隊思想上的核心。後來由鐵血社所提出的“士之十二戒”也太過自由激進。於是孫露在同不少大臣與將領商量過後便有了這麼一部以儒家的“五常”與兵家“將者,智、信、仁、勇、嚴”的信條相結合制定了眼前這部《軍人訓誡》。將忠、勇、嚴、智、信爲規定爲軍人的“五德”。並以此爲核心旨在統一軍隊思想。特別是對中下級軍官的思想管束。爲了達到最佳效果孫露不但選擇了在祭拜“忠烈廟”時公佈《軍人訓誡》。更是將此《訓誡》篆刻成碑文立於“忠烈廟”之中。因爲她要將這裡建立成一個聖地。所有中**人的聖地。

接下來一份便是爲袁崇煥將軍昭雪的詔書了。這聖旨不過是份一米多長,三十公分寬的卷軸而已。可是掂量在手中孫露卻覺得有千斤之重。底下已經開始有人抽泣了孫露知道那是遼東一系的部將與袁督師的族人。孫露的心不禁一緊只見她攤開了聖旨大聲朗讀起來。那聲音陰陽頓挫包含深情。當她念道隆武皇帝賜袁崇煥賜諡號爲“襄愍”時。底下的將士哭得更厲害了,衆人紛紛轉身朝北方叩拜起來。孫露知道那是因爲袁督師的遺骸至今還留在北京城裡。看着底下那些在槍林彈雨中都未曾皺過眉頭的漢子號啕大哭着。孫露覺得五百年前的場景彷彿與現在的場景重合了一般。斗轉星移間世事多變化。不變的是這壯麗的江山,是這壯烈的軍魂!

此時天空又飄起了濛濛細雨。孫露收起了聖旨擡頭望了望有些陰沉的天空深吸了口氣大聲宣佈道:“諸位將士,擦去你們的眼淚。這裡是‘忠烈廟’是供奉武聖人的地方。遠在河南的第七師將士已經攻取了朱仙鎮。這是今天先上的最好祭品。只有敵人的鮮血才能告慰這裡的先烈。天佑我中華,重拾舊河山!”

【……】@!!

()

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21節 山海關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34節 密使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十節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第10節 驚變(一)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第12節 驚變(三)第15節 暗戰(一)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0節 編制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7章 投命狀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16節 八旗眷屬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十節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35節 決戰牧野(一)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38節 兩京風雲第5節 科舉第359節 玻意耳西喻東服衆 陳子壯一語驚四座 黑色柳丁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六節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39節 金融革命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10節 江左諸府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三十節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43節 長路漫漫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17節 前夜(下)第20節 尾聲第3節 登陸旅順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八節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26節 東林鉅子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四十四節第43節 長路漫漫第41節 洪承躊第20節 湯若望第12節 大同義軍(下)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45節 受降第二節第16節 前夜(上)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34節 歸德之戰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201 昭莫多吳三桂大勝雪月夜準葛爾更權第四十三節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十六節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37節 揚帆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
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21節 山海關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34節 密使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十節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第10節 驚變(一)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第12節 驚變(三)第15節 暗戰(一)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0節 編制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7章 投命狀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16節 八旗眷屬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十節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35節 決戰牧野(一)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38節 兩京風雲第5節 科舉第359節 玻意耳西喻東服衆 陳子壯一語驚四座 黑色柳丁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六節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39節 金融革命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10節 江左諸府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三十節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43節 長路漫漫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17節 前夜(下)第20節 尾聲第3節 登陸旅順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八節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26節 東林鉅子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四十四節第43節 長路漫漫第41節 洪承躊第20節 湯若望第12節 大同義軍(下)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45節 受降第二節第16節 前夜(上)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34節 歸德之戰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201 昭莫多吳三桂大勝雪月夜準葛爾更權第四十三節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十六節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37節 揚帆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