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

“世澤兄,你怎麼來這兒了!”

夏完淳一聲驚呼讓剛進門的袁世澤一下子就楞在了那裡。不過只須一眼,他也很快就認出了自己的老戰友。同樣懷揣着興奮之情的他,當即便大步上前狠狠捶了一拳招呼道:“完淳,原來是你啊!你小子黑成這樣,我都快認不出了。”

“世澤,你也不是一樣。在南京呆了幾年,瞧你白得,那兒還有當年廣東蠻子的模樣。”夏完淳毫不示弱地回擊一拳笑道。

“呵,就連拳頭也比從前硬了不少嘛。”袁世澤一邊打趣道,一邊則在心中暗自驚訝夏完淳這些年的變化確實不小。想當年自己第一次在南京與他相遇之時,他還不過是一個脣紅齒白的英俊少年。然而此刻一身戎裝的夏完淳身上幾乎已經難以尋覓到當時的影子了。相比之下,在參謀部衙門呆了多年的自己,現在反倒是書卷氣更濃了一些。使人不得不感嘆環境對人的影響真是不可小窺。

不過夏完淳本人對於這些變化並不介意,甚至還略帶着些自豪。卻聽他跟袁世澤半開玩笑的說道:“不是小弟的拳頭硬了。而是世澤兄你衙門大堂坐久咯。”

“哈,好你個小子!才誇了你一句,你就找不着南北了。我現在暫住在軍部對面的鴻喜客棧。不如等咱們辦完正事,好好聚一聚,比劃一下如何。”袁世澤哈哈一笑邀請道。

“那好,小弟報完到就找世澤兄你去。”夏完淳爽快的答應道。說罷,兩人便匆匆告了個別,向着不同的方向走去。

或許是久別逢故友的原因,心情愉快的夏完淳覺得這一日辦什麼事都順暢得很。於是在交割完畢相關的軍務之後,他當晚就換了一席便裝欣然赴約了。相比白天那個風塵僕僕的青年軍官,眼前換了裝束的夏完淳儼然又恢復了昔日的風流倜儻。而四周富有中原色彩的擺設還讓他真有了那麼點回家的感覺。

“完淳來嚐嚐我從江南帶來的茶葉吧。我知道在這種地方是很難喝到好茶的。”袁世澤微笑着將親手泡好的茶遞給了自己的朋友。

“好茶,真是好茶。這纔是茶的香味嘛。與這相比庫布勒哲庫的茶葉根本就是乾草稈子。”聞着那沁人心扉的茶香,剎那間夏完淳覺得自己恍惚間彷彿又回到了文明社會,不禁感慨萬分的說道。當然他也知道就算是那種被自己戲稱爲“乾草稈子”的茶葉在草原上也是十分珍貴的商品。若非是有軍隊的固定供給,估計他連這乾草稈子也喝不上呢。

眼看自己的好友爲了一杯茶而如此激動,袁世澤不由地跟着嘆了口氣道:“完淳,這些年可真是辛苦你了。”

“世澤兄何出此言。小弟我可不覺得這五年有什麼辛苦的。相反我還要由衷地感謝在草原上這五年的磨練呢。”夏完淳極爲珍惜地品了口茶後,淡淡的說道。

“完淳,你還真的是沒怎麼改變呢。”聽了夏完淳的回答,袁世澤宛然一笑道。

“怎麼沒變?不是都說我變黑了嗎。”夏完淳裂嘴一笑道。

“外表如何改變都不重要。關鍵是一個人的赤誠之心不能變呢。”袁世澤頗有感觸的說道。

“袁世澤爲何如此長吁短嘆,莫非京師有什麼變故嗎?”夏完淳放下杯子探問道。顯然長年的守關生涯並沒有消磨掉他對政治的敏銳性。從袁世澤的表情上他分明感受到了一絲異樣。再說袁世澤本屬參謀部,他離開南京突然來到蒙古,本就是一種極爲明顯的暗示。

然而袁世澤卻並沒有就此直接回答夏完淳的問題。卻見他擺了擺手轉了個話題道:“京師的事情哪兒是我等下級軍官管得着的。好在我也被調來了沃兒都宣慰司。弄不好以後你我二人還會有機會並肩作戰呢。”

“哦,世澤兄你也被調來沃兒都宣慰司了?”夏完淳微微一怔道。

“是啊,暫時被安置在第六步兵師參謀部,領少校軍銜。聽說完淳你這次也升任少校了。如此看來你我也算是殊途同歸了啊。”袁世澤眨了眨眼睛道。

“那裡,草原上爲帝國守衛邊關的將士多得是。我這少校軍銜靠得只是以前的出身罷了。”夏完淳謙遜的說道。

“哎,完淳你可不要妄自菲薄。當年你的能力在團裡可是數一數二的。你那時若是能留在南京參謀部而不是主動請纓來關外的話,相信現在我可就要叫你長官咯。”直到現在袁世澤還是打心眼裡爲夏完淳當年的選擇感到惋惜。因爲在他看來夏完淳不去參謀部實在是參謀部的一大損失。

“世澤兄不必爲小弟太過掛懷。是在南京,還是草原;是做參謀,還是做邊關守將,這都無關緊要。只要能爲朝廷效力,精忠報國,完淳就已心滿意足了。”夏完淳坦然說道。

“聽了完淳賢弟這一席話,爲兄算是明白什麼是赤子之心了。是的,無論在哪兒還不是都在爲國家效力。”袁世澤打起了精神道:“那完淳你這次處理完公務後,是否又要回庫布勒哲庫去了呢?”

“我已經被調離庫布勒哲庫了。軍部給了我三個月的休假。休假完畢後會被安置到何處,暫時還要等通知。”夏完淳略帶惆悵的說道。雖然庫布勒哲庫只是一個荒涼的堡壘,但五年來的守關生涯卻也讓夏完淳與那片草原結下了深切的情誼。不過一想到有三個月的休假,他的心情不由地就變得輕鬆起來。卻聽他跟着說道:“可見世澤你來得還真是時候,咱們這次可是有的是時間好好聚聚了。”

“我個大老粗可不需要你來陪。完淳你在此守關多年之前應該也沒什麼機會回家探親。有這個時間還是趁機回家看看家中父母妻兒吧。”袁世澤連連搖頭道。

“可是世澤你也是難得來一次。況且此地離遼東路途甚遠,這一來一回的三個月時間恐怕也緊得很。”夏完淳跟着解釋道。

“我看你小子想陪我是假。怕軍部這段日子有行動,回家了以後無法按時趕回是真吧。”袁世澤一針見血道。眼見自己的想法被點穿,夏完淳當即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袁世澤見狀,便笑了笑,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你就放心回家探親吧。我敢保證在明年開春之前,這裡依舊還會是一副風平浪靜模樣。”

可誰知夏完淳卻突然擡起了頭,追問道:“世澤你何以會如此的肯定?你是不是知道了些什麼?”

面對神情肅然的夏完淳,袁世澤先是楞了一下,繼而無奈地笑道:“完淳,我又上你的當了。咳,既然你如此追問,那我也不妨直說。反正這些事情在南京早已人盡皆知了。”說到這裡他不由地整了整思緒反問道:“完淳,你可聽說這一次在南京發生的國會否決事件?”

“國會否決事件?這我倒是真沒聽說過。此地與中原相隔萬里,消息向來十分閉塞。世澤,京師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夏完淳加緊追問道。

“其實此事說起來也十分簡單。這次在國會召之時,荷蘭突然派使節前來向天朝稱貢並要求朝廷爲其與英國的爭鬥主持公道。在此之後西北又傳來了青海準葛爾部日漸強勢威脅朝廷威嚴的消息。結果國會議員就朝廷是該以經營海外爲主,還是經略西北爲主產生了分歧。最終導致了國會否決內閣議案的事件發生。當然最後通過協商以及修改部分議案,事情還是順利解決了。但是議案所得出的結論卻是‘陸海並進’。”袁世澤苦笑着說道。

“陸海並進?這麼說來朝廷很快就要向西北進軍了嗎!”一聽有仗要打,夏完淳立刻就來了精神。

“完淳,你可先興奮得太早。國會得出的方案可是‘陸海並進’,而不是一路挺進。正因爲如此,朝廷至今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方向來。眼下時節已漸漸入冬,早過了進軍草原的最佳時期。軍部是絕對不會在隆冬季節出兵西北的。因此這西北雖說終究會開戰,但早也要等到明年開春。至於具體時間或許還得要取決於中原商業協會的態度。”袁世澤認真的分析道。

“什麼!取決於商業協會的態度!朝廷何時出兵怎麼會取決於商業協會的態度呢?”夏完淳不解的驚呼道。要說軍部會在來年春天出兵,他並沒有什麼意義。事實上,熟知草原氣候的夏完淳遠比袁世澤更清楚什麼時候纔是最佳出兵時機。因此他根本不介意朝廷會否立即開戰。在他看來只要朝廷有這麼一個相關計劃,就足以讓他心滿意足了。但說到具體開戰時間需要取決於商業協會,夏完淳可就真有些不明白了。

顯然身處草原的夏完淳是很難想象得到而今中華帝國與商業協會那盤根錯節的關係。但在南京就職多年的袁世澤卻十分清楚商業協會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在大航海時代,“錢財搞活戰爭”早已成了各方列強的至理名言。爲了商業利益而出兵作戰更是再爲普遍不過的事情了。可袁世澤終究不是歐洲那些爲錢而戰的僱傭兵。一直以來民族大義、軍人榮譽都是他爲之奮戰的目標。但他同樣也不再是當年那個剛從軍校畢業的鐵血青年了。擺在眼前現實明確地告訴他在那些冠冕堂皇的口號背後,有着怎樣赤luo裸的功利目的。正因爲如此,袁世澤在面對即將到來的西北戰事時,也就遠沒有夏完淳那般躍躍欲試了。

於是,面對夏完淳的反問,袁世澤當即無奈地長嘆一聲道:“賢弟啊,沒有商業協會出資軍部哪兒來錢出兵。沒有商業協會利益作祟,你我此刻或許還一個在草原、一個在南京各司其職呢。”

給袁世澤一說,夏完淳似乎也有些明白了其中的原由。卻見他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道:“這麼說來,朝廷啥時候出兵。得看支持經略的西北的財閥商業協會何時能佔優勢咯。”

“嘿,完淳你小子腦筋轉得還真快呢。這麼快就明白其中道理了。”袁世澤以自嘲的口吻說道:“咳,有時候我也常常在想,我等現在究竟爲何而戰?是爲了精忠報國?還是爲了商業協會的利益?”

聽袁世澤說到這裡,夏完淳總算是明白了自己的好友爲何會顯得如此矛盾,甚至還有那麼一點頹然的味道。不錯,袁世澤的提問十分尖銳。身爲“士”的自傲,使夏完淳和他都不能允許金錢玷污到軍人的榮譽,玷污到“精忠報國”的目標。但同是“士”的睿智,也使他們能看清事物的本質,而不是輕易地受人鼓惑。相比之下,單純得什麼都不知道反而能顯得更爲執着,更爲堅定。這也便是爲什麼不諧世事的青少年往往總能受人鼓動。但夏完淳卻認爲如果是那樣的話,所謂的堅定就不能稱之爲堅定。只能算是愚蠢,是被人欺騙愚弄後的偏執。真正的堅定,是在知道事實真相之後,依舊還能矢志不移的堅持自己的信念。

想到這裡,夏完淳不禁坦然一笑,向袁世澤開導道:“世澤兄其實大可不必爲這種事情憑添煩惱。戰爭或許與商業協會有着密切的關係,或許會給不少人帶來鉅額利潤。但商人利用戰爭發財,終究是商人自己的事情。並不能說戰爭就是爲商業協會而打的。我等軍人以服從爲天職,以精忠報國己任。只要這場戰爭於我中華百姓有利、於我華夏一族有利,於我中華帝國有利,那足以值得我等軍人爲此拋頭顱撒熱血!”

給夏完淳這麼一說,袁世澤忽然也有了一種茅塞頓開、熱血綠色的感覺。先前一直困饒着他的諸多問題,似乎也在這三言兩語間被化解開了。在敬佩之餘,他不禁一個抱拳歎服道:“完淳你說得對!作爲帝國的軍人,我等確實不該問太多‘爲什麼’。只要此戰與我中華民生社稷有利,管他誰會在背後得利呢。就當是給那幫龜兒子白揀了個大便宜吧。”

“哈,世澤兄說得痛快!”夏完淳豎起大拇指誇讚道,隨即他又探身反問道:“世澤你可知小弟我現在在想什麼嗎?”

“你小子滿肚子的壞水,我哪兒猜得着啊。”袁世澤跟着笑罵道。

“我在想真正掌握開戰時機的其實並不是軍部,也不是商業協會。”夏完淳仰起頭向着袁世澤正色道:“其實恰恰正是準葛爾汗本人。大家只不過都在等他給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

【……139世澤憂嘆商人戰爭 存古堅持軍人職責 文字更新最快……】@!!

()

第32節 除夕笛聲第15節 關中日落第42節 王神甫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23節 鄭家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24節 登基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33節 芝蘭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203 爲解壓中華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設基金第34節 密使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5節 風口浪尖(五)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23節 君與臣(上)第30節 茶社雜談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11節 石柱義莊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35節 仲夏之夜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155 沙俄司令小窺北疆蒙古大汗草原起誓第21節 范文程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31節 百家爭鳴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三十一節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20節 湯若望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第26節 虎狼之師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37節 決戰牧野(三)第十三節第31節 宗族會議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20節 關中雙雄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13節 盛宴(五)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26節 山西烽火(二)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35節 受禪大典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九節第十三節
第32節 除夕笛聲第15節 關中日落第42節 王神甫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23節 鄭家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24節 登基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33節 芝蘭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203 爲解壓中華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設基金第34節 密使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5節 風口浪尖(五)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23節 君與臣(上)第30節 茶社雜談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11節 石柱義莊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35節 仲夏之夜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155 沙俄司令小窺北疆蒙古大汗草原起誓第21節 范文程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31節 百家爭鳴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三十一節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20節 湯若望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第26節 虎狼之師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37節 決戰牧野(三)第十三節第31節 宗族會議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20節 關中雙雄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13節 盛宴(五)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26節 山西烽火(二)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35節 受禪大典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九節第十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