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

“陛下,還守在裡面嗎?”

“陛下沒事吧?”

張家玉剛一跨出門檻,立即就被外頭焦慮不堪地衆臣圍做了一團。卻見神色鐵青的他只是無奈地搖了搖頭。正當衆人想要進一不詢問時,門又被打開了。這一次走出來的是女皇的金蘭姐妹李鳳兒。見她雙眼紅腫不斷抽泣,張家玉不由地微微一驚問道:“李夫人,你怎麼也出來了?”

“陛下…陛下她說她想一個人靜一靜。我怎麼勸說都沒用。現在…現在連話都沒有了。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啊。”李鳳兒哽咽着說道。

眼見李鳳兒哭得更厲害了,張家玉等幾位大臣連忙安慰了她幾句並吩咐一旁的侍從扶她下去休息。而望着李鳳兒孱弱而又顫抖的背影,現場衆臣心情也隨之徹底跌到了谷地。一個時辰前的那場變故,至今在衆人腦海當中還像是在做夢一般。誰都不會相信原本一場歡天喜地的接見,竟會以這種結局收場。憤怒、憂慮、哀傷、不解種種情緒的交織讓這些平日裡向來冷靜從容的朝廷大員也變得異常焦躁起來。

“該死的倭狗!竟敢派刺客行刺陛下。這狀血債一定要用血來償還!”脾氣向來暴躁的李耀鬥將軍率先爆發道。一直駐紮遼東的他此次來燕京原本是爲了調任蒙古一事來向女皇做彙報的。卻不想竟會在燕京遇上如此駭人聽聞之事。盛怒之下此刻的李耀鬥早已將去蒙古一事拋到了腦後,一心想着要去同兇手算帳。

事實上,不只李耀鬥有這種想法。對於在場的海、陸將領來說,今日之事乃是倭人甩在他們臉上的狠狠一巴掌。無論是爲女皇報仇,還是出於軍人的尊嚴,都需要他們用手中的槍來捍衛。因此李耀斗的話音剛落,周圍的海陸將官們便紛紛跟着附和起來:“對!血債血償!不能放過倭狗!”

“咱們現在就去調兵打到倭國去!”

“先把城裡的倭狗抓了祭旗!”

“都給我站住!”張家玉的一聲怒吼讓情激奮着要離開皇宮實施報復計劃的將官們當場就楞在了那裡。而張家玉則稍稍平復了一下情緒呵斥道:“你們想幹什麼!想製造混亂嗎!看看你們現在的樣子哪兒像個帝**人!”

“可是元帥……”幾個軍官委屈的想要解釋。卻不想還沒說完就被張家玉毫不猶豫地打斷道:“在事情弄清楚之前,沒有陛下的旨意,誰都不許胡亂下令,否則軍法處置!”

有了張家玉的這番警告,在場的將官們立刻就安靜了下來。而在一旁外務部執事袁繼鹹則跟着嘟囔了一句:“倭國的刺客固然可惡。但燕京府衙門怎麼會讓如此危險的刺客接近陛下呢!”

袁繼鹹這話一出立刻就引起了在場燕京官員的一致不滿。卻聽其中一位與袁繼鹹一樣同是四品的官員大聲反駁道:“袁大人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說是我燈故意想放刺客進來的嗎!”

“大人您可不能信口開河啊。在陛下來之前燕京府就已經逮捕了不可疑之人。這其中還包括六名妄圖製造爆炸的倭人。”燕京警務長冷汗淋漓的解釋道。

“那爲什麼事先不認真檢查那尊佛像?”袁繼鹹跟着追問道。

“大人您也說那是尊佛像了。如此佛家寶物我等凡夫俗子豈敢隨意褻瀆。更何況,那海慧還持有外務部頒發的度牒。”其實面對周圍軍官可以殺死人的眼神燕京警務長早已被嚇得兩腿發軟了。不過面對袁繼鹹的責問,他還是本能地反駁了幾句。畢竟倭人用佛像做掩護,用僧人充當刺客是不爭的事實。佛教在中華帝國雖不像在暹羅、緬甸、朝鮮、倭國等國那般被奉若國教直至影響政局,卻也對中原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着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倭人的這次暗殺對於任何一個信奉佛教的國家來說都是極其惡劣的行經。卻不想燕京警務長的這寥寥數語立刻就將矛頭轉向了外務部。

眼看着對方將這燙手的山芋丟給了自己,袁繼鹹的臉色不由地慘白了起來。他能明顯地感受到周圍軍官們投來的不善目光。爲了給自己的部門證明清白,袁繼鹹趕忙撇清責任道:“外務部只是根據警務部與殖民司所提供的信息給進出中原的僧侶頒發度牒。”

耳聽袁繼鹹提到了殖民司,一旁的張家玉不由地就皺起了眉頭。行刺事件看似是一個妖僧所爲,倭國爲主謀,但真要追究起來可就盤根錯節了。於是他當即便輕咳一聲喝道:“都給我安靜!陛下正在房內悲痛欲絕。爾等在外如此喧譁成何體統!”

給張家玉這麼一喝,袁繼鹹與燕京警務長一同閉上了嘴。不過嘴上的爭論雖停止了,可人們各自心中的猜疑卻在瀰漫着緊張氣氛的空氣中四處遊動。這些官僚大臣各個都精通文史,中國數千年來黑暗的搏弈史,讓他們不自覺地就會聯想出許多東西來。“誰是幕後真正的主謀?”“一定有人同倭人勾結!”“有人想造反!”“會有更大的陰謀。”“誰都有嫌疑!”無聲的討論讓整個庭院靜得令人窒息。

相比急於辯駁的燕京警務長,身爲燕京府尹的羅同天則至始至終都在一旁沉默不語。他知道在這檔口上,任何解釋都是多餘的。事情既然發生在了自己的管轄地,那自己就不可能在這件事上撇清干係。其實對於那個倭國僧侶團,羅同天多少也有些瞭解。據他所知燕京警務局就是根據上頭的指示從一開始就盯住了這個僧侶團。也是根據上頭的提供的情報在陛下抵達燕京的那天逮捕了那六個倭國賊人。可就僧侶團本身來說燕京警務局並沒有查出什麼異樣。至於那個“上頭”,可能是警務部、可能是殖民司、亦可能是軍務部。總之這事可以有一個極其簡單的解釋,也能有一個極其複雜的背景。羅同天清楚自己的仕途乃至性命都將取決於這“簡單”與“複雜”的搏弈。

就在羅同天仔細回想整個過程之時,軍務尚書蕭雲在兩個隨從的簇擁之下也來到了院子。但他並沒有理會周圍各懷心事的文武衆臣,而是徑直來到張家玉的面前開口道:“全城均已戒嚴。陛下現在怎樣了?”

“還在房裡不肯離開。”張家玉嘆了口氣道。

“那我進去。”蕭雲說着便頭也不回地推門走了進去。而那一雙雙望着蕭雲背影的眼睛則帶着些許猜疑、些許鄙夷、些許恐懼。

對此蕭雲似乎並沒有什麼感受。卻見他一路徑直穿過了昏暗的大殿來到了東暖閣前。兩名素裝宮女爲他掀開了門簾。只見暖閣裡身着龍袍的孫露坐在楊紹清的屍身旁,將丈夫的枕在自己的腿上輕輕撫摩着。

“陛下,他死了。”蕭雲俯身用簡練的口吻道出了現實。

“只不過是一根鋼針。”孫露神色恍惚地回答道。

“但鋼針上有毒。”蕭雲加重了語氣道。

這一次孫露似乎有了些反應,卻見她擡頭看了看蕭雲,隨即又低下道:“是朕害死了他。”

“不,陛下,是臣。是臣的失職,造成了親王殿下的遇刺。”蕭雲不容質疑地回答道。

“你事先知道些什麼?”孫露突然口氣冷峻的問道。

“臣知道倭人要行刺陛下。”蕭雲直截了當地回答道。

“爲什麼事先不通知朕?”孫露追問道。

“因爲臣等不能確定這批人具體的人數與行蹤以及計劃。所以直到陛下您抵達京師纔在他們臨動手前將他們逮捕。”蕭雲如實地回答道。

“最後還不是讓最危險的那個漏網了。”孫露擡起頭嘲弄地說道:“爲什麼?爲什麼不從一開始就將這批人拒之門外!”

“回陛下,據悉這次的行刺計劃,不僅與倭國有關,同時也可能牽涉朝鮮。作爲與帝國關係最密切的兩個藩屬國往來如此頻繁密切,實在是帝國的一大隱患。因此如果能借此取得兩國不軌的確鑿證據,將會有利於朝廷對這兩國進行必要的制裁。”蕭雲冷靜地回答道。

“取證?”孫露冷笑一聲,忽然上前狠狠抽了蕭雲一巴掌道:“你當朕是傻瓜嗎!這樣的解釋也想讓朕相信!”

“那陛下您想要什麼樣的解釋?”蕭雲摸了摸火辣辣的下巴反問道。

“公正!”孫露回頭指着丈夫的屍體吼道:“朕要的是一個公正的說法。這是任何一個妻子都該做的事。”

“臣知道了。陛下是要臣等找出那個在陛下心中的幕後主使。”蕭雲淡淡地接口道。

“朕並不知道誰是幕後主使。”孫露怒氣衝衝地說道。

“但陛下已經認定了一定有幕後主使。無論是臣等內閣大臣,還是軍部的將領,亦或是與皇室有瓜葛的人,只要稍微有些嫌疑都可能是與倭人勾結的幕後主使。事實上,外頭的文武百官們已經開始互相猜忌了。”蕭雲一針見血道。

“朕並不是這個意思。”孫露微微有些動搖道。她知道如果真像蕭雲所說的那樣中華朝上下將迎來一場恐怖的大清洗。而這種大清洗所帶來的破壞與影響甚至會不亞於一場內戰。因此面對這樣一個潛在的危險,身位帝王的責任讓孫露的情緒稍稍平歇了下來。

而在另一邊蕭雲則繼續說道:“陛下您或許不這麼想,可臣下們會這麼想。他們會互相猜疑,會互相攻擊。流言與告密者也會相繼出現。或許陛下您最終會得到您所說的公正。但更多的人將失去公正。”

“難道因爲有牽連甚廣的危險就要朕放棄爲朕的父君伸張正義了嗎!這可不像你蕭尚書的一貫作風。”孫露想了一下不服氣的反問道。

“回陛下,臣確實不在意因爲調查此次暗殺出現牽連。但是如果這種牽連將會影響到帝國的穩定,甚至可能削弱帝國的實力。臣就不得不有所顧及。”蕭雲正色道。

“這麼說蕭尚書你這麼做還是在爲國家着想咯。”孫露再一次嘲弄道。楊紹清的死讓她不再相信任何人,甚至包括蕭雲等曾經與她一同並肩做戰的人。卻聽她跟着便反問道:“那依蕭尚書的意思是要朕放棄討要公道嗎?”

“回陛下,那得看陛下您所期望的公道是什麼。陛下您要是真想爲親王殿下報仇,那兇手的身份早已明確。相信現在憑此出兵討伐倭、朝兩國朝野上下不會有任何的異議。此外也請陛下連臣一起治罪。臣身爲軍務尚書在明知陛下您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未及時加以阻止,至使賢親王殿下遇刺身亡。臣有不可推卸的瀆職罪責。因此惟有連臣一起治罪才能給天下人一個公正的交代。”蕭雲面不改色地說出了自己的請求。

聽完蕭雲的進言,孫露深吸了口氣又問道:“蕭尚書你可知道擔下此罪責可能會是死罪?”

“無論最終將受到怎樣的懲罰臣都會欣然接受。因爲臣確實有罪過。如果今天不是賢親王爲陛下您擋了這一箭,後果不堪設想。證據確鑿,臣受懲罰是理所當然的。”言語之見蕭雲的話音也略微有了些顫抖。那顫抖似乎是來自於悔恨與後怕。

但孫露卻狐疑地撇了蕭雲一眼道:“朕可以答應你的要求。事實上,就像你自己說的軍務部在這件事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如果將所有的責任都加在卿一個人身上,勢必會讓那個可能存有的幕後主使逍遙法外。”

“回陛下,幕後主使可能存在,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對此陛下您大可在日後花時間慢慢調查。但此刻還請陛下您根據所掌握的證據交由司法部來辦理此案,追究臣等有明確過失的官員的罪責。就像陛下您平日裡所說的那樣以事實爲依據,依法辦案。如果陛下您想要的真是公正的話,這便是對帝國來說最可靠的公正。”蕭雲義正辭嚴地說道。

孫露沒有想到向來不將司法程序放在眼裡的蕭雲會在這個最爲敏感的時刻要自己依法辦事。而不是像他一貫所做的那樣借題發揮對內部進行清洗。事實上,如果蕭雲真那麼建議的話,剛纔的孫露或許真會不假思索的接受下來。但此刻冷靜下來孫露已經認同了大清洗會給帝國帶來不必要的創傷。而無論是之前的歷史,還是“之後”的歷史都不止一次證明了由於帝王個人的原因所造成的清洗株連到後來並不是人的意志所能控制的。誰都不能預計“政治清洗”那頭“野獸”被放出來後,會做出怎樣駭人聽聞的事來,特別是對於出於戰爭邊緣的中華帝國。因此孫露最終默然地點了點頭。她知道這一次自己遵照法律程序行事,並不是出於對法律的尊重,也不是爲伸張正義,而是爲了國家的穩定。

【……194大殿外羣臣起猜忌 暖閣內尚書柬忠言 文字更新最快……】@!!

()

第三十七節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33節 民惟邦本第3節 誰是獵物?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29節 南夷與胡虜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17節 國會(一)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2節 除夕笛聲110 陳子壯進諫收道統楊紹清簡介歐洲事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33節 民惟邦本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19節 審判夜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十九節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5節 溼牛皮第32節 朝鮮使節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39節 金融革命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14節 歷史的界線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第四十四節第40節 多鐸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15節 結社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345節 歷千辛蒸汽機成型 爲保密劉逢慶進言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第二節第16節 分歧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11節 大同義軍(上)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15節 本相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38節 巨獸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38節 兩京風雲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二十七節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十七節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3節 登陸旅順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12節 驚變(三)第十六節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1節 私掠艦隊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13節 旅途的終點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7節 茶與茶杯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三十三節第11節 海盜第4節 風口浪尖(四)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
第三十七節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33節 民惟邦本第3節 誰是獵物?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29節 南夷與胡虜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17節 國會(一)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2節 除夕笛聲110 陳子壯進諫收道統楊紹清簡介歐洲事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33節 民惟邦本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19節 審判夜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十九節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5節 溼牛皮第32節 朝鮮使節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39節 金融革命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14節 歷史的界線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第四十四節第40節 多鐸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15節 結社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345節 歷千辛蒸汽機成型 爲保密劉逢慶進言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第二節第16節 分歧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11節 大同義軍(上)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15節 本相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38節 巨獸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38節 兩京風雲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二十七節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十七節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3節 登陸旅順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12節 驚變(三)第十六節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1節 私掠艦隊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13節 旅途的終點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7節 茶與茶杯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三十三節第11節 海盜第4節 風口浪尖(四)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