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借船

宋取竹沒有派人去見蜀王,他親自走了一趟。

江邊有船等候,船上的蜀兵聽說宋取竹是寧王使者,都吃一驚,“這麼快?”

“離得不遠,而且寧王十分着急。”

江北如今已是寧王的地盤,蜀兵自無疑心,接宋取竹與數十名隨從上船,即刻出發,趕回蜀營。

甘招也很吃驚,他聽說過宋取竹的名字,知道此人乃是荊州豪傑,居然沒被寧王殺死,令他十分意外。

“郭先生……怎麼沒一同回來?”甘招對此尤其意外。

宋取竹拱手笑道:“寧王久不見郭先生,留下徹夜長談,但是不能讓蜀王久等,所以派我充當先導,郭先生隨後便到,也就是一兩天的事情。”

宋取竹畢竟是有名的人物,甘招很快疑心消退大半,設宴款待,席上問道:“郭先生將我的話都傳到了?”

“當然,一字不漏。”宋取竹從郭時風那裡套問出大概,心裡有數。

“寧王……同意嗎?”

宋取竹放下酒杯,看一眼其他將領,回道:“除了襄陽,其它都好說。”

甘招對此早有準備,點頭道:“寧王功高蓋世,要他讓出襄陽,的確有些過分。只要寧王肯讓出夷陵城、漢州,襄陽可以再談。”

宋取竹笑道:“寧王若無十分誠意,不會派我過來。實不相瞞,經郭先生勸說,寧王已有幾分心動,但是仍存疑慮。”

甘招大喜,“我與寧王相識已入,同出降世軍,他有何疑慮?”

“蜀王坐擁天府之地,兵多將廣,糧草滿倉,船隻蔽江數百里。寧王雖然新勝,但是傷亡極多,吳、荊兩州都不安穩,所以……”宋取竹笑了笑。

甘招明白其意,“郭先生沒說明白嗎?我只想安居益州,無意爭奪天下,索要夷陵、襄陽、漢州者,無非是拿它們做個門戶,絕無更大野心,而且——寧軍現在急需糧草吧?”

“火燒眉毛。”

“益州不敢說是富足,但還有些餘資,爲表誠意,願爲寧軍供糧。”

宋取竹笑着點頭,甘招追問道:“寧王還有何要求,宋將軍不必隱瞞,全說出來吧。”

“蜀王以爲寧王爲何派我出使益州?”

“宋將軍屢立大功,乃寧王心腹之人,派你出使理所應當。”甘招心裡其實仍有幾分疑惑,但是不說。

“我確實立過幾件小功,也確實深得寧王信任,但寧王麾下大將衆多,其中幾位,如羅漢奇羅將軍,與蜀王原是舊相識,寧王不用他而用我,其實另有原因。”

“願聞其詳。”甘招心中正是對這件事最爲不解。

“是這樣,寧王將要領兵攻打江陵城,然後回吳州平亂,但是擔心後方不穩,所以將一批南軍將士撥給我,足有十萬之衆,命我帶他們回返湘、廣兩州,一是穩定軍心,二是向故老解釋陳病才之死。”

甘招連連點頭,對“十萬”之數全不當真,“寧王正在用人之際,卻能放還南軍將士,足見大義。”

“此舉也是迫不得已,一則當初有過約定,寧王不能毀約,二則南方不定,終是遺患,與其以後另派大軍南下,不如現在就讓南軍將士回去,自行平定兩州。”

“有道理,宋將軍受此大任,必定馬到成功。”

宋取竹苦笑道:“‘成功’沒問題,問題是難以‘馬到’。”

甘招一愣,隨即醒悟,笑道:“缺船。”

“寧王那把火,真是燒得乾乾淨淨。”

“背水一戰,就該燒得乾淨。我明白了,寧將軍來我這裡借船?”

“雙方還沒正式議和,我就過來求借船隻……”

甘招大笑,心裡最後一點疑惑也已消失,“我與寧王是友非敵,即便沒有議和,借幾艘船又有何難?宋將軍需船多少?”

“多多益善,而且越早越好。不瞞蜀王,我是襄陽人,自己的兵卻沒有多少,麾下盡是陳病才留下的南軍,在江北留得越久,軍中越容易生變。”

“明白。”甘招想了一會,覺得宋取竹的話裡沒什麼漏洞,“明日可否?”

宋取竹馬上拱手道:“蜀王大恩大德,宋某沒齒難忘。”

蜀王立刻向一同喝酒的鐵鷙下令,讓他準備明天運送南軍將士。

“咱們的人怎麼辦?”鐵鷙問道。

“先登岸。”

“南岸還是北岸?”

甘招稍一猶豫,反問道:“哪邊方便?”

“北岸方便,南岸的話,還要往前十幾裡,離夷陵城比較近。”

“那就北岸。”

鐵鷙領命而去,甘招向宋取竹道:“夷陵城還不肯向寧王投降嗎?”

“怎敢不降?諸事皆已談妥,但是寧王見到郭先生之後,說不如請蜀王自取夷陵城,免去‘相讓’之名,於兩王皆有好處。”

“還是寧王考慮周全。”甘招也更願意自己奪取夷陵城,因此十分高興。

“但這只是寧王一說,一切要等郭先生回來,再與蜀王細說,我的話做不得準。”宋取竹臉上露出一絲悔意。

甘招連連敬酒,衆將也輪流過來,賓主盡歡。

酒酣耳熱之餘,甘招小聲道:“寧王打算怎麼向湘、廣兩州解釋陳病才之死?”

宋取竹已有明顯的醉意,大聲道:“簡單,陳病纔想要獨自渡江,棄十萬南兵於不顧,全軍盡知,憑此一點,湘、廣父老能原諒他?”

“嗯,有理。聽說寧王在江邊盡誅羣雄……”甘招笑了笑,“宋將軍必是深受寧王寵信,所以無事。”

宋取竹長嘆一聲,他只向徐礎說過實話,面對外人另有一套說辭:“誰讓我是襄陽人呢?別人走我走不得,當時只想拼死一戰,無愧於故鄉子弟,誰想到竟然因此逃過一劫。但我得到一個教訓:絕不能背叛寧王。”

“我早有同樣的教訓。”甘招道,繼續敬酒,從宋取竹嘴裡套話,想弄清楚寧抱關對益州究竟有無覬覦之心。

宋取竹有些說,有些不說,到了最後,全說了出來,甘招心裡越來越有數,對宋取竹也越來越熱情。

“不行了,不行了,真的喝不下去……蜀王準備船隻,我也得……回去安派兵卒……”

“宋將軍不必擔心,我親自送行,宋將軍安心坐在這裡喝酒便是。”甘招下令行船,與衆人仍在艙中痛飲。

宋取竹終於登岸時,腳步踉蹌,說話含混不清,被隨從抱上馬背,勉強騎行,他留下數人與蜀王交接,剩下的人全帶走。

甘招站在船上,望着客人遠去。

鐵鷙早已安排好船隻,今晚蜀兵就能登岸,明日運送宋軍,走來向蜀王道:“蜀王小心上當。”

“如果是郭時風,我會加倍小心,宋取竹無妨,他急於渡江,以向寧王邀功,沒有問題。”

“宋取竹渡江,與寧王呼應,將成夾擊之勢。”

“只要船在咱們手裡,怕他做甚?總之寧王不讓出夷陵與漢州,我不同意議和。”甘招臉色突然變得嚴厲,“鐵鳶已經回到益州,正趕來見我。他犯下的罪過太大,無可赦免。”

鐵鷙面紅耳赤,“我們鐵家不求赦免,只求蜀王饒我哥哥一命。”

“鐵鳶貶爲庶民,投入獄中。待這邊事了,由你率軍再出益州,若能攻奪漢州,可以放你兄長出獄,許他立功自效,你若是再次兵敗,或者抗旨不遵,你們哥倆一塊提人頭來見我。”

鐵鷙臉色更紅,慨然道:“我以全家人性命擔保,誓爲蜀王奪取漢州,絕不受奸人所騙。”

“據說徐礎已經陣亡,你今後小心提防一切謀士、讀書人便是,倒不是他們沒用,而是你不會用,反受其害。”

“再遇見這種人,我一句不聽,全送到蜀王這裡來。”

甘招笑着點頭,隨便嘆息一聲,“徐礎太驕傲,不肯爲人所用,可惜遇上寧王,他那張嘴終究沒有。”

寧取竹回到軍營時天色已黑,立刻傳令全軍拔營,向江邊進發。

他沒向蜀王撒謊,如今他麾下兵卒確實多是南人,沒有十萬之多,但也不少。

第一撥人馬出發之後,宋取竹找地方嘔吐,清醒幾分之後,去見徐礎。

徐礎如今名叫“於瞻”,除了宋取竹、戴破虎等極少數人,再沒人知道真相。

宋取竹將情形簡說一遍,“蜀王率軍登岸,明天一早我帶兵殺人奪船。”

“蜀王可殺,其他人能不殺儘量不殺。”徐礎道。

“怎麼,徐先生顧念舊情,心存不忍?”宋取竹笑道。

“宋將軍麾下多是南兵,尚未渡江就殺人奪船,與寧王無異,南兵得船時高興,一回到湘、廣兩州,必生疑慮。”

“好吧,但是肯定會留後患。當今世上,想與寧王爭鋒,必須得做寧王一樣的人。”

“宋將軍不是寧王。”

宋取竹有些訕訕,隨即笑道:“既然是徐先生之計,徐先生說不殺就不殺。然後怎麼辦?那些南兵未必願意隨我進益州。”

“不能去益州?”

“嗯?”

“益州富足而四塞,消磨英雄氣志,宋將軍進去之後再難出來。”

“可是……”宋取竹驚訝不已,“那我何必與蜀王鬧翻呢?”

“甘招求穩,投靠寧王之後,必不敢有所作爲,但是他死之後,十有八九會是鐵家掌權,爲報此仇,將與寧王糾纏不休。”

“鐵家報仇也是衝我來吧?”

“所以宋將軍殺蜀王之後,立刻派人將屍首送給寧王,渡江之後,船隻也都留給寧王。寧王無心割城議和,對郭時風已是心生不滿,得宋將軍消息,必然大喜,歸功於己,也將仇恨攬到自己身上。”

宋取竹笑了兩聲,“此計甚妙,我還得再做些準備,蜀王要死,但不能死在我手上。”

第四百六十六章 鞭策第二十六章 敵友第二百八十七章 惹禍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索第四百六十三章 用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顛倒第一百八十五章 屈伸第四百章 大仇第四百章 大仇第四百六十九章 取信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九十三章 識人有術第三百零八章 受騙第二百二十七章 良機第二百二十七章 良機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九十三章 識人有術第十八章 備招第五百三十四章 生機第四百八十五章 生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南使第二百六十一章 離營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獵第一百七十九章 守門第二百六十四章 相面第二百六十七章 追隨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九章 奠第一百二十八章 諸王第二百八十九章 忠僕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五十一章 名聲難得第四百七十九章 問勢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八十六章 或輸或贏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四百四十九章 孽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四百零七章 反覆第二百五十九章 訣別第三百一十八章 困擾第五百三十章 滿足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三百七十章 夜長第四百八十二章 錯覺第三百七十九章 人質第三百零三章 江東使者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難第三百六十九章 兩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閒論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一百一十五章 七族第四百八十七章 論雄第一百四十六章 首功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四百二十一章 棧道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二百二十三章 護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鋒第一百六十四章 認錯第三百八十八章 獻刀第三百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三十八章 動身第四百五十四章 稱王第四章 文稿第二百章 絞痛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獵第二百一十九章 懸賞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五十章 無險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二百六十一章 離營第三百二十八章 貴客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法第二百九十五章 拜伏第四百三十六章 砸石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四百九十五章 登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相面第四百八十章 三名第二十三章 少年第四章 文稿第四十八章 囚徒第四百一十二章 險招第一百六十九章 嬸孃第六十一章 憔悴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第二百九十八章 難刺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四百零二章 拆信第五百五十二章 寵妃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問第九十四章 請封第六十六章 偏居之計第八十二章 死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七十九章 奪兵
第四百六十六章 鞭策第二十六章 敵友第二百八十七章 惹禍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索第四百六十三章 用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顛倒第一百八十五章 屈伸第四百章 大仇第四百章 大仇第四百六十九章 取信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九十三章 識人有術第三百零八章 受騙第二百二十七章 良機第二百二十七章 良機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九十三章 識人有術第十八章 備招第五百三十四章 生機第四百八十五章 生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南使第二百六十一章 離營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獵第一百七十九章 守門第二百六十四章 相面第二百六十七章 追隨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九章 奠第一百二十八章 諸王第二百八十九章 忠僕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五十一章 名聲難得第四百七十九章 問勢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八十六章 或輸或贏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四百四十九章 孽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四百零七章 反覆第二百五十九章 訣別第三百一十八章 困擾第五百三十章 滿足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三百七十章 夜長第四百八十二章 錯覺第三百七十九章 人質第三百零三章 江東使者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難第三百六十九章 兩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閒論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一百一十五章 七族第四百八十七章 論雄第一百四十六章 首功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四百二十一章 棧道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二百二十三章 護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鋒第一百六十四章 認錯第三百八十八章 獻刀第三百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三十八章 動身第四百五十四章 稱王第四章 文稿第二百章 絞痛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獵第二百一十九章 懸賞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五十章 無險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二百六十一章 離營第三百二十八章 貴客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法第二百九十五章 拜伏第四百三十六章 砸石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四百九十五章 登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相面第四百八十章 三名第二十三章 少年第四章 文稿第四十八章 囚徒第四百一十二章 險招第一百六十九章 嬸孃第六十一章 憔悴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第二百九十八章 難刺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四百零二章 拆信第五百五十二章 寵妃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問第九十四章 請封第六十六章 偏居之計第八十二章 死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七十九章 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