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罪

(求訂閱求月票。)

寧抱關叫進來十幾名衛兵,排成兩行,一半人拿刀,一半人持槍,全都做出戰鬥姿態。

張問璧站在吳越王身邊,心中既害怕,又覺得沾到了餘威,全身上下似乎比平時更有力氣。

徐礎進廳,對這樣的架勢不以爲意,上前拱手,“拜見大王。”

他是昨天晚上回來的,沒來得及說上幾句話,今早再來,待遇驟變,他看得出來,這都是張問璧的“功勞”。

寧抱關盯着徐礎看了一會,向張問璧道:“你來說。”

“遵命,大王。”張問璧恭敬地行禮,上前兩邊,向徐礎道:“你可知罪?”

“知罪。”

張問璧準備好一連串的質問,被這個意外的回答一下子全給擋了回去,支吾半天才道:“知罪就好,說說你……你有何罪?”

“我有三罪,一罪千里投奔吳越王,二罪出使官軍,爲王議和,三罪野心太大,還要爲王爭取更多利益。”

張問璧臉上一紅,急道:“說的不是這個,你確有三罪,一罪未得大王許可,自稱軍師,二罪私見敵帥,深夜密談,三罪損王肥私,利用大王的旗號爲自己掘取利益!”

徐礎笑道:“張先生說笑。”

“誰跟你開玩笑?這三罪皆是我親眼所見,你從朝廷那裡領取的車馬、財物就在外面,你敢否認?”

“有什麼可否認的?那些東西是我的功勞,而非罪行。”

張問璧轉身向寧抱關道:“大王,他承認……”

“承認個屁。”寧抱關偶爾也愛說句髒話。

張問璧嚇得側退幾步,險些撞上持槍的衛兵。

“徐礎,你自稱軍師,我不在意,先說說你帶回來的車馬是怎麼回事?我讓你去給我要東西,沒見你帶回一粒米、一根草,卻給自己撈取不少好處。”

“對,這就是我說的‘損王肥私’!”張問璧補充道。

“我的確‘肥私’,但是並沒有‘損王’,恰恰相反,我給大王帶來比糧草更好的東西。”徐礎從懷中取出一方寶印,雙手奉上。

張問璧接過來,看了一眼,轉送給寧抱關,“一塊空印而已。”

“這玩意兒有什麼用?”寧抱關沒接印,只瞥了一眼。

“大王曾接受朝廷官職,但是沒有官印,只是空名而已,有了這塊印,大王可以刻上任何想要的官職了。”

“朝廷會認?”

“有印之官總是強於無印之官,朝廷不認,自有別人會認。”

寧抱關這才接過空印,翻來覆去地把玩一會,冷笑道:“你自己留下車馬,給我一塊石頭?”

“同樣的石頭還有二十九塊,我會以大王的名義分送給南方諸路義軍。”

“更不像話,大王才得一塊……”張問璧話沒說完,就被寧抱關打斷,“這些石頭能讓義軍聽我號令?”

“大王從降世王那裡得一王號,終身難去‘降世軍’之名,同理,接受大王之印者,亦終身難改,至於聽不聽從大王的號令,權不在我,而在大王。”

寧抱關早已不聽降世王的號令,但他有信心令其他義軍服從自己,笑了兩聲,“這些石頭有點用處。”

張問璧發現形勢不對,馬上道:“徐礎與敵帥曹神洗密談良久,次日中午得到朝廷賞賜的官職,這就是背叛啊。”

“連大王都有朝廷官職在身,不知張先生所謂的背叛是指什麼?”

張問璧臉上又是一紅,不再提官職的事,“曹神洗見你,說了什麼?你一直秘而不宣,是何用意?”

徐礎拱手向寧抱關道:“大王是讓我現在就說,還是無人時再說?”

張問璧搶道:“大王不要上當,徐礎屏退衆人,必是要對大王不利,他曾經參與刺駕,對這種事駕輕就熟……”

寧抱關大笑,“我怕讀書人的鬼心眼子,不怕讀書人的刺殺。所有人,退下!”

衛兵收起兵器往外走。

張問璧一驚,向寧抱關靠近兩步,“大王三思,徐礎……”

寧抱關向正在走開的衛兵道:“來兩個人,把張先生帶出去,掌嘴十下,懲罰他亂嚼舌頭之罪。”

“大王,我全是爲你着想……”張問璧被衛兵拖下去,外面很快傳來他的慘叫聲。

“無人可用,暫時充數。”寧抱關道。

“對大王倒有一片忠心。”

“我不缺忠心,缺的是兵馬糧草。”

徐礎上前拱手道:“恕我直言,大王頻頻宣稱急缺糧草,乃是詐兵之計。”

“嘿,你看出我缺什麼了?”

“立足之地,放眼天下羣雄,最缺的都是立足之地,降世軍來自秦州,卻沒能在秦州立足,沈家來自晉陽,情況好些,但是老家空虛,經不起變故,至少要穩定半年以後,才稱得上立足。至於樑王等人,甚至連座城池都沒有,漂泊如水中浮萍,乍起乍落,更無立足之地。”

“既然大家都如此,我也不必着急。”

“可朝廷有立足之地。”

“東都?不出一個月,東都就不再是張家的啦。”

“東都不是張家的,冀州還是,數萬鐵騎在鄴城嚴陣以待,若是再得賀榮部相助,則能橫掃江北,無人可敵。”

寧抱關沉吟片刻,“你比尋常的讀書人強多了,可以商議大事。沒錯,我向朝廷要馬要糧,只爲換取信任,然後趁其不備,伺機攻佔東都。東都是天下第一名城,據說城牆高得能夠阻斷浮雲,佔據它,可算是立足之地吧?”

“是立足之地,也是衆矢之的,東都無論落在誰手裡,都會招來更多的敵人,張氏正是因此暗棄東都,轉往冀州。愚以爲,大王還是應該前往江東,謀取真正的立足之地。”

“別人都想搶佔東都,我卻要讓開?”

“非也,東都畢竟是京師所在,此時若不參戰,一則損失威望,二則再圖中原時,不好找藉口。爲大王計,莫若聯合南北,羣攻東都,攻而不取,讓與他人,等到在江東立足穩定之後,再來趁亂取之,方爲長久之計。”

“江東真有那麼好佔嗎?”寧抱關一直想去江東,在他的軍隊裡就有不少來自江東的河工,更是思念家鄉。

“這就是我從朝廷要來車馬、空印與官職的目的,憑藉這些東西,我能讓江東義軍向大王俯首稱臣,有他們帶路,大王何愁不能平定江東?”

“嘿,江東人不好打交道,我派人去過,按理說早該回來,可是迄今爲止不見人,也不見信。”

“在下與江東有那麼一點聯繫,或許可以用得上。”

“對啊,你是吳國公主的兒子。”寧抱關起身,扶着腰刀,在椅子前面來回走了兩遍,“你知不知道江東百姓其實不太懷念吳國皇帝?”

“略有耳聞。”徐礎記得清清楚楚,江東河工聽說他的身份之後,顯露出隱約的敵意。

“根據傳言,吳國徐氏一連出了三代暴君,比萬物帝還要殘忍,殺人無數,天成大軍打來的時候,百姓和士兵紛紛投降,沒人願意爲徐氏賣命。”

除非涉及天成朝的征服,誘學館裡極少講述五國的歷史,徐礎道:“徐氏不仁,因此亡國,但是舉兵的江東七族,仍奉徐氏爲首。我要勸說的不是江東百姓,而是帶兵的七族子弟。”

寧抱關又來回踱步兩遍,轉而走到徐礎面前,“好吧,你的確有鬼心眼子,但是別再多了,若是讓我知道你在騙我……”

“以大王之雄傑,當驅使天下之英雄,何以突然懷疑自己的眼光?”

寧抱關大笑,“好,你是個人物,隨我來,我讓你看看吳越軍的家底兒。”

寧抱關一旦欣賞某人,總是立刻給予獎賞,毫不吝嗇,他讓徐礎與自己並駕齊驅,巡視全城,然後召集諸將,當衆封徐礎爲軍師,命諸將向他拱手致敬。

吳越軍積攢了至少三千騎兵,在城中一角日夜操練,衣食供給倍於尋常兵卒,另有步兵近萬,堪稱精銳。

這樣的一支軍隊,還遠遠不能抗衡官兵,但是足以稱冠南路羣雄。

寧抱關找來五名被收編的江南義軍,給徐礎帶路,另派出三十名騎兵充當護衛,臉上青腫的張問璧繼續當副使,但是受到嚴厲斥責,今後只管文書,不準過問正使的事務,更不準多嘴多舌亂傳話。

徐礎次日一早出發,正好有消息傳來,北方的晉陽軍與樑軍講和,一同逼近東都,與官兵打了幾場小仗,勝負衆說紛紜。

至於晉陽軍最終落到沈家哪個兒子手裡,還沒有明確說法。

徐礎只留一名嚮導,派出其他江南人提前去往各支義軍的營地,通報他的到來。

荊州與洛州山河相連,交通比較便利,趕來的義軍多達十幾支,皆無歸屬,徐礎見機行事,輪番使用降世軍、吳越王以及朝廷的名頭,說服一支又一支軍隊,讓他們前去與寧抱關匯合,還有一些義軍,願意跟他一塊走。

“合則強,分則弱,無論最終投靠哪一方,人多都比人少更受重視。”離吳越軍營地越遠,徐礎越敢於說出這句話,引來更多人追隨自己。

他給義軍許下一個目標:與江東義軍擰成一股,再與北方羣雄論強弱高下。

義軍散亂,時來時去,但人數還是日益增多,望見江東諸軍的船隻時,徐礎已是六七千人的臨時首領,憑藉這些人,他要吞掉“故國”來的軍隊——在這支軍隊裡,他目前只認識一個王顛。

第六十三章 重入宮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十八章 備招第五百五十四章 求敗第三百四十八章 心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攻守第三百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一百七十章 難得糊塗第三百零二章 亂出主意第四百二十七章 六兄第四十二章 禮物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安第四百三十章 示威第三百七十八章 守鄴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使第四百七十二章 監視第三百零三章 江東使者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四百零六章 積糧第四十七章 深謀遠慮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二百一十一章 狂態第二百八十九章 忠僕第五百零九章 送禮第七章 循名責實第四百二十三章 鐵將第五十七章 同樂第三百八十三章 尊老第三百五十七章 聽辯第四百五十六章 城主第四百零五章 誤傷第三百四十八章 心動第二百零九章 降世第四百四十七章 南使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策第四百八十二章 錯覺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勢第四百二十三章 鐵將第二百零七章 突變第四百八十七章 論雄第三百三十七章 登閣第四百一十章 存糧第一百六十一章 闖宮第一百零六章 起夜第一百八十四章 忠將第一百八十一章 內外之戰第三十三章 夜訪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王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勸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五百四十一章 勸降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九十七章 吳士第四章 文稿第二百三十二章 優劣第四百五十五章 讓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膽破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常第五百二十六章 缺將第二百零二章 保證第一百八十二章 取代第五百一十三章 半成第二百六十五章 贈言第二十一章 士女第三百四十章 扣押第八十六章 講和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人之請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三百四十三章 力行第二十五章 強諫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換第五百零六章 沒錯第三百一十七章 怨言第四百五十五章 讓王第十六章 見微第八十章 無用之劍第三百章 不說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一百三十一章 王會第五百二十四章 莫殺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問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三百二十七章 認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借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第二百六十七章 追隨第三百零七章 掃墓第六十四章 負累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變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一百六十九章 嬸孃第四百四十三章 飢餓第四十六章 酒殺第三百六十九章 兩計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勢
第六十三章 重入宮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十八章 備招第五百五十四章 求敗第三百四十八章 心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攻守第三百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一百七十章 難得糊塗第三百零二章 亂出主意第四百二十七章 六兄第四十二章 禮物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安第四百三十章 示威第三百七十八章 守鄴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使第四百七十二章 監視第三百零三章 江東使者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四百零六章 積糧第四十七章 深謀遠慮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二百一十一章 狂態第二百八十九章 忠僕第五百零九章 送禮第七章 循名責實第四百二十三章 鐵將第五十七章 同樂第三百八十三章 尊老第三百五十七章 聽辯第四百五十六章 城主第四百零五章 誤傷第三百四十八章 心動第二百零九章 降世第四百四十七章 南使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策第四百八十二章 錯覺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勢第四百二十三章 鐵將第二百零七章 突變第四百八十七章 論雄第三百三十七章 登閣第四百一十章 存糧第一百六十一章 闖宮第一百零六章 起夜第一百八十四章 忠將第一百八十一章 內外之戰第三十三章 夜訪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王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勸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五百四十一章 勸降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九十七章 吳士第四章 文稿第二百三十二章 優劣第四百五十五章 讓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膽破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常第五百二十六章 缺將第二百零二章 保證第一百八十二章 取代第五百一十三章 半成第二百六十五章 贈言第二十一章 士女第三百四十章 扣押第八十六章 講和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人之請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三百四十三章 力行第二十五章 強諫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換第五百零六章 沒錯第三百一十七章 怨言第四百五十五章 讓王第十六章 見微第八十章 無用之劍第三百章 不說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一百三十一章 王會第五百二十四章 莫殺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問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三百二十七章 認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借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第二百六十七章 追隨第三百零七章 掃墓第六十四章 負累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變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一百六十九章 嬸孃第四百四十三章 飢餓第四十六章 酒殺第三百六十九章 兩計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