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07章 秦嶺高山

駱谷這兒的確險。險得讓楊奉自己都打了兩個寒戰。山谷的深處,能不能走得通;如果能夠走通又將通向哪裡,這些楊奉都不知道。楊奉只是在掃蕩沈嶺的時候,無意中知道的駱谷。這兒,兩旁山峰像牆壁那樣立着。讓谷裡行走的人總覺得那山峰隨時都有可能倒下。更有一些地方,實際上已經倒下了。這邊山峰墜落的巨石,與那邊山峰墜落的巨石正好在半空相遇,架住了。倘若只有這種兩塊巨石相遇的場景也就罷了,偏偏還有五六塊架住的情形。那中間的三四塊巨石完全沒有生根的地方,僅僅憑着兩邊擠壓的力量而暫時性地懸掛在空中。

都不要問這兒有沒有埋伏了。比如楊奉自己,則是清清楚楚地知道,這兒肯定是沒有埋伏的。但是,進入如此險惡的山谷,楊奉就認爲自己同樣是把腦袋提在手裡的。

掃蕩沈嶺的時候,楊奉聽說了駱谷。據說一般人是不敢進去的。楊奉自詡並不是一般人,就去走了一趟。當然,那一次楊奉並沒有走多遠。只走了半里就出來了。

對於楊奉這樣的武人來講,駱谷地形雖然險惡,但還不至於被嚇到不敢走的地步。走了半里就出來了,是因爲岔路。裡面的山谷分岔了。楊奉沿着一邊走了幾百步,就又分岔了。楊奉心知不妙。繼續走下去,很可能迷路。於是楊奉就出來了。

於是,這道山谷對於楊奉來說,也是可怕的了。只不過它的可怕,不在於地形,而在於有可能會迷失方向。

如果後面沒有追兵,楊奉當然是不會進入駱谷的。但這不是沒有辦法了嘛。被追急了,就想找個躲避的地方。一閃念間,楊奉就想到了駱谷。駱谷這兒藏人,實在太妙了。保管李傕、郭汜的追兵不敢進谷。

駱谷是原始的山谷。它的谷底,不是平整的。總體來講,山谷很窄。不過裡面也有稍寬之處。從水平方向看,谷底並沒有在同一高度。由於秦嶺山脈的原因,總體上中間較高,南北兩端較低。但局部就沒有什麼規律可言了。

具體地說,谷底一會兒是泥地,一會兒是亂石。一會兒會與某道山泉生命,一會兒還需要彎着腰,從洞中穿過。這樣的地形,就算沒有伏兵,谷中之人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倘若再有了伏兵,則更加不堪設想。

進山谷了,獻帝就不行了。說穿了獻帝還只是個十一歲的孩子,走不動了,是正常的。十一歲的孩子也不是好重,揹負也相對輕鬆。

獻帝的年齡相對來說是準確的。而皇后的年齡就不大準確了。據載,伏完的女兒伏壽。於興平二年立爲近皇后,也就是今年。當時獻帝十一歲,伏壽十五歲,兩人相差四歲。但又有記載,說伏壽生於180年。這裡,取後者,皇后伏壽的年齡也是十一歲。這樣一樣,被成年男匪背一下,就不傷名節了。

不得不背了。前面一章說士兵背皇后,倒是可以省略掉。這個時候省略不掉了。獻帝是男孩子,獻帝都走不動了,皇后當然也應該走不動了。如果說這兩小孩都活蹦亂跳的,就不合情理了。

楊奉並沒有想在駱谷設伏。假設楊奉想設伏,就得轉到山上去。這兒的地形,如果險惡,上山的道路,一時半會兒的,是絕對探不清的。因而,楊奉就沒有花那些時間,直接就入了山谷。走了約半里,遇見岔道了。楊奉就隨便找個岔路往裡鑽。這個時候。楊奉已經不在乎是不是會迷路了。保命要緊。

李傕、郭汜率兵進山,來到谷前。望着谷內森森冷氣,二人大是躊躇。兵法有云:遇谷莫入。但獻帝被弄走了,不入還不行。怎麼辦呢?還好,二人兵多。於是,便讓士兵尋路上山,剷除楊奉的埋伏。

很順利,士兵找到了上山的路,並且還找到了山與山之間的路。可惜,查是查請了,天色已晚。無奈,李傕、郭汜只好退出山外,在沈嶺附近紮寨宿營。

次日清晨,李傕、郭汜發現自己居然做了無用功。昨日偵察的山谷兩邊的山,還得再偵察一次。於是,忿忿地,又把人派了出去。近午時,偵察完畢,士兵進入山谷,前進一里,遇岔路。士後就停止了前進,問往哪個方向走。李傕、郭汜聞報,又去問偵察的士兵,然後選了一條山谷,繼續前進。

沒走多遠,又遇岔道,又重複前面的過程,再次繼續前進。這樣問來問去的,花了不少時間。李傕正感到不耐煩呢。郭汜忽道:“有問題啊。前面的哨兵走到這裡來了嗎?恐怕沒有吧。”李傕道:“這就麻煩了。問他們,他們一定會一口咬死,說是走到這兒來了的。反正也沒法求證。”

郭汜道:“我看,獻帝不能再要了。再往前走,我們就出不去了。”李傕道:“走了這些時候,怕有三十里了吧。這時候能不能出山都是個問題了。”郭汜道:“現在還不嚴重。我們這麼多的士兵,排出去,也有二十幾裡。再走就不行了。”李傕道:“那,乾脆回長安算了。”

於是,李傕、郭汜二人傳令,前軍作後軍,後軍作前軍,全體撤出山外。放棄了對楊奉的追擊。

其實就差那麼一點點,李傕、郭汜就能追上楊奉。楊奉先走一日,人又不多,本來應該是走遠了,卻架不住獻帝、皇后、公卿的叫苦,這裡停一停,那裡歇一歇,一來二去,就延緩了腳程。當日只進谷十餘里。

天黑了,自然只能在谷中過夜。那煮飯的炊煙,因爲沒有風。盤旋在谷中久久不能飄散。睡也沒有睡也。最後,居然是聽到了李傕、郭汜的大軍的動靜,才稍稍加快了腳步。楊奉前面是不在乎公卿的性命的,而這個時候卻不能不在乎了。只要走失了一名文官,李傕、郭汜就必然會知道楊奉的方向,並且還知道楊奉就在不遠的地方。

如此一來,楊奉一行人的速度就沒有李傕、郭汜大軍的速度快了。就這樣擔驚受怕地逃出十餘里,耳聽提李傕、郭汜大軍的動靜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判斷其距離,最多隻有半里。這個時候,楊奉就在想,是不是不要獻帝和公卿了。只要摒棄了獻帝和公卿。楊奉相信自己的匪兵是能夠跑脫的。

也許是楊奉祖墳上冒青煙了,李傕、郭汜突然就不追了。繼而人聲漸行漸遠,最後杳然無聲。運氣,真他祖母的運氣。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我楊奉,天生就是要做大官的。

現在,楊奉還不敢出山。天知道李傕、郭汜會在山口守多長時間。派哨兵探查,萬一哨兵被對方抓了去,豈不是弄巧成拙?因而,楊奉在確認安全之後,就開始尋覓住的地方。

楊奉及其手下,本來就是佔山爲王的土匪,住在山中,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瞧眼前這架式,因爲得了獻帝,動靜太大,估計沒有三五個月的,是不能出山的。那麼,這三五個月內,就得住在山裡。

那就不是隻住一日的宿營地了。得找個背風向陽的坡地,蓋上幾間房。想到這裡,楊奉心裡又罵了聲娘。這是因爲楊奉一下子又聯想到,假如蓋房,第一間還不能是自己的。必須將最先的、最大的、最好的,獻給獻帝。再後面,還要給公卿們蓋房。真是的,不過也是自找的。

楊奉帶隊,就這麼亂走。侍中楊琦就問了:“將軍,我們這是在上哪兒去?”

楊奉道:“上前面。”楊琦追問道:“上前面什麼地方?”楊奉道:“前面你姥姥家。”楊琦忘記叫楊奉派兵抵擋追兵的事情了,楊奉可還記得。

就這麼漫無目的地走了將近一個時辰,楊琦又想問了。這一次楊琦記起來了,便只是看了一眼楊奉,把話嚥了回去。

楊琦在隊伍裡的位置並沒在楊奉的旁邊,而是墜後了好幾名。因爲想要問話,才趕了上去。故而楊奉就知道了。眼見楊琦放慢腳步,又起恢復到墜後幾名的位置,楊奉道:“你給我跟上。唔。你叫什麼名字,是個什麼官?”

楊琦道:“鄙人姓楊名琦,任侍中。”楊奉又問:“侍中是個什麼官?”楊琦道:“拾遺補缺,顧問應對。”楊奉道:“說簡單點,別咬文嚼字。”楊琦道:“侍中,簡言之,就是陪陛下說話的人。”楊奉道:“對嘛,這下就清楚了。陪陛下說話……難怪你話多。對了,你剛纔說你姓啥?”楊琦答:“姓楊。與將軍同姓。”“哈哈哈哈,”楊奉道,“既然姓楊,權且饒過了你。”楊琦順口應道:“謝將軍。”

楊琦還真是順口說的。平時,楊琦的職責就是陪皇帝說話。每有賞賜,就要說謝。有責罰,同樣要說謝。因而楊琦隨口就說了聲謝。

楊奉聽在耳裡,卻十分不順。楊奉這邊是土匪。有賞說謝是正常的,懲罰的時候就不能說謝了,而一般是喊饒命。謝賞正常,謝罰,就有點像變態的受虐狂了。而部下謝罰,對首領來說,帶來的並不是榮耀,同樣也是恥辱。因而楊琦這麼一謝,就顯得楊奉過分驕橫了。

因而楊奉就看了楊琦一眼,卻望到劉琦如釋重負的表情。再一瞧旁人,當然不是瞧的是自己的部下,而是瞧的是公卿,居然也沒有什麼動靜。楊奉就不理解了,怎麼有人還會謝罰這麼賤。但既然衆人都沒有發覺,自己還是不要聲張的好。

楊奉一點都不急,就這麼慢騰騰地走着。這種慢騰騰的速度,楊奉及其匪兵能夠一直走下去,直到日下西山。但是旁人就不行了,獻帝要歇氣了。那就歇吧。就這樣走走停停,當日,沒有發現合適的地方。

次日再走,行不久,發現一條泉水。楊奉大喜。居住的地方沒水可不行。泉水,是第一要素。楊奉當即溯泉水而上,約半個時辰之後,終於發現了一處合適的緩坡。

在這樣的山中,要找平地是不可能的。這一處緩坡,就是這幾天看到的最平坦的地方了。楊奉到了緩坡,卻發現緩坡的樹木不行。一棵棵都長得歪七八扭的,還得到其他地方砍樹。不過,那就不是楊奉擔心的了。楊奉就把頭目叫了過來,讓那些頭目帶着匪兵分頭出去砍樹。這邊,楊奉則指使御林軍平整土地。御林軍的周克非常配合,讓楊奉大爲滿意。

楊琦又過來了。這讓楊奉不明白楊琦又有什麼幺鵝子,有點頭疼。楊琦問:“將軍,這是準備建房吧?”楊奉道:“是。這會兒出山,賊兵肯定在山外候着。”

楊琦道:“將軍說的是。琦要說的是,建房一事。將軍毋需考慮百官。百官可以像士兵一樣,隨便怎麼樣就成。唯有陛下的房屋,得建好點。”

楊奉道:“那是自然。最好的房子,當然是給陛下的。不過,兄弟你也瞧見了,就這麼一個山坡,要住八百人,房子大不了。士兵的房子大,但一間房要睡幾十個人。陛下的房間只睡幾個人,肯定大不了。我也是沒辦法啊。”

楊琦道:“值此國難當頭,一切從儉,陛下亦深知其理。不過,這裡面有一點禁忌。事先知之將軍,總比事後拆房的好。”楊奉問:“什麼禁忌?”然後楊琦將那些禁忌說了。

自此,楊奉覺得楊琦這個人還不算討厭了。

就這樣,楊奉帶着獻帝,在山野裡一住就是仨月。之後,問題就來了。

是糧食不夠的問題。原來的糧食,是由楊奉的匪兵隨身揹負的,而並不是馬車裝載的。當時,實際上是有馬車的,而且馬車上也裝有糧。只是楊奉是土匪出身,具有土匪的優良傳統。一般的軍隊,馬車載糧的時候,士兵身上就沒有糧食。即使有,也不多。楊奉不同。楊奉的匪兵先是背糧食,背不了的,才用馬車裝載。也正因爲這個原因,使得楊奉在擺脫李傕、郭汜的追兵、丟掉了馬車之後,還支撐了三個月。

山林裡也有一些菌類等食物,但是太少。至於動物,早就聞風而避了。於是,在糧食將馨的時候,楊奉就琢磨着該出山了。

連日派人探路,派出數百人。路沒有探到,卻走失了幾十人。這樣下去,最多三天,就完全沒有吃的了。

終於傳來了好消息。有一隊匪兵來報,說是在一條山谷里居然發現有人正在建設關牆。楊奉先是一驚,忙問是不是李傕、郭汜的人。報信的匪兵回答,說看上去都是些民工,不像士兵。楊奉鬆了一口氣。不過,自己這八百人,實際只有五百人,打得過人家一千人嗎?恐怕還不一定吧。但是,不打,似乎已經不行了。不打,就只能餓死。

猛然間,楊奉想到自己這邊有獻帝。假如對方不是李傕、郭汜的人馬的話,說不定就能派上用場。

ωwш ▪ttκΛ n ▪c ○

第二卷 第519章 金吾不禁第二卷 第192章 首頓飽飯第二卷 第800章 侍女傾酒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725章 春荑明玉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二卷 第405章 今夜圓蟾第一卷 第1章 穿到屍場第二卷 第369章 豪攘橫卷第二卷 第153章 殺戮平民第二卷 第62章 訣別劉備第二卷 第437章 江天雪意第二卷 第541章 愁悶朝夕第一卷 第41章 瀕死真情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314章 水軍都督第二卷 第753章 寒禽偷眼第二卷 第255章 飛箭救人第二卷 第102章 面首干政第一卷 第34章 守城肉搏第二卷 第459章 粉勻無跡第二卷 第379章 千點珠結第二卷 第275章 找到位置第二卷 第783章 素景衰殘第二卷 第180章 攻打趙國第二卷 第229章 先當陸軍第二卷 第412章 翠被華燈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567章 問花先發第二卷 第317章 勝利撤退第二卷 第455章 一般奇絕第二卷 第83章 曹操臨關第二卷 第148章 微效狙擊第二卷 第561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第二卷 第674章 散花卻病第二卷 第490章 淚墨題詩第二卷 第739章 漲海千里第二卷 第44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732章 曾諧鴛侶第二卷 第765章 鬥草青心第二卷 第806章 咫尺天漢第二卷 第492章 路隔秋江第二卷 第363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619章 心字羅衣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一卷 第42章 微小成功第二卷 第313章 登船接戰第二卷 第397章 露泣西風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第二卷 第350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664章 恨隔爐煙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二卷 第775章 情多是病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二卷 第527章 傳杯繞檻第二卷 第769章 盡憑音耗第二卷 第299章 漁家姑娘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282章 互相拜訪第二卷 第197章 攻城策略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479章 繞溪東注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85章 曹軍進攻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613章 回頭光景第二卷 第292章 故計重施第二卷 第806章 咫尺天漢第二卷 第397章 露泣西風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第二卷 第56章 常山真定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341章 馴致隆平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第二卷 第790章 門外旗低第二卷 第680章 缺月向人第二卷 第816章 勞生怨別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735章 檢降彤霞第二卷 第80章 諸侯異心第二卷 第389章 過盡流波第二卷 第678章 共佔春風第一卷 第30章 廣宗換人第二卷 第161章 能治兩人第二卷 第458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412章 翠被華燈第二卷 第619章 心字羅衣第二卷 第196章 黑山主力第二卷 第325章 甘露登歌第二卷 第237章 降與不降第二卷 第392章 天遙雲黯第二卷 第72章 忙於內政第二卷 第65章 因何後退
第二卷 第519章 金吾不禁第二卷 第192章 首頓飽飯第二卷 第800章 侍女傾酒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養第二卷 第725章 春荑明玉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二卷 第405章 今夜圓蟾第一卷 第1章 穿到屍場第二卷 第369章 豪攘橫卷第二卷 第153章 殺戮平民第二卷 第62章 訣別劉備第二卷 第437章 江天雪意第二卷 第541章 愁悶朝夕第一卷 第41章 瀕死真情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314章 水軍都督第二卷 第753章 寒禽偷眼第二卷 第255章 飛箭救人第二卷 第102章 面首干政第一卷 第34章 守城肉搏第二卷 第459章 粉勻無跡第二卷 第379章 千點珠結第二卷 第275章 找到位置第二卷 第783章 素景衰殘第二卷 第180章 攻打趙國第二卷 第229章 先當陸軍第二卷 第412章 翠被華燈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567章 問花先發第二卷 第317章 勝利撤退第二卷 第455章 一般奇絕第二卷 第83章 曹操臨關第二卷 第148章 微效狙擊第二卷 第561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第二卷 第674章 散花卻病第二卷 第490章 淚墨題詩第二卷 第739章 漲海千里第二卷 第44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732章 曾諧鴛侶第二卷 第765章 鬥草青心第二卷 第806章 咫尺天漢第二卷 第492章 路隔秋江第二卷 第363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619章 心字羅衣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一卷 第42章 微小成功第二卷 第313章 登船接戰第二卷 第397章 露泣西風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第二卷 第350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664章 恨隔爐煙第二卷 第361章 醉餘臨望第二卷 第775章 情多是病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二卷 第527章 傳杯繞檻第二卷 第769章 盡憑音耗第二卷 第299章 漁家姑娘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282章 互相拜訪第二卷 第197章 攻城策略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479章 繞溪東注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一卷 第14章 山谷分兵第二卷 第85章 曹軍進攻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613章 回頭光景第二卷 第292章 故計重施第二卷 第806章 咫尺天漢第二卷 第397章 露泣西風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第二卷 第56章 常山真定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341章 馴致隆平第二卷 第633章 平康小巷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第二卷 第790章 門外旗低第二卷 第680章 缺月向人第二卷 第816章 勞生怨別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735章 檢降彤霞第二卷 第80章 諸侯異心第二卷 第389章 過盡流波第二卷 第678章 共佔春風第一卷 第30章 廣宗換人第二卷 第161章 能治兩人第二卷 第458章 卷地江流第二卷 第412章 翠被華燈第二卷 第619章 心字羅衣第二卷 第196章 黑山主力第二卷 第325章 甘露登歌第二卷 第237章 降與不降第二卷 第392章 天遙雲黯第二卷 第72章 忙於內政第二卷 第65章 因何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