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

張英人馬損失大半。敗退回揚州。眼見孫策由三千兵馬增至七千,小疥長成大患,劉繇大怒,便要斬掉張英。左右急勸,這才允其戴罪立功。

當下進行部隊調配之後,劉繇親自率軍,並張英,帶兵一萬四,進駐金牛山,迎擊孫策。壽春城由武將陳武,率其餘一萬士兵把守。

孫策得到張英的四千俘虜,短時間內還無法形成戰力。這四千人,原本是揚州駐軍。他們的親戚朋友都在揚州,然後叫他們打揚州,那他們肯定出工不出力。於是,孫策就找了個地方進行操練,暫緩對揚州的進攻。

但是,孫策可以緩,而劉繇並不緩。劉繇逼近了金牛山。形勢對孫策極爲不利。

就這麼野戰,劉繇那邊的士兵說有一萬四就有一萬四,而孫策這邊。新得的四千俘虜兵一定不能算數,就算是原來的三千士兵,也很難保證他們不會臨陣逃脫。因而野戰是不行的。

不戰而避也是不行的。孫策這邊,雖然打了勝仗,但是卻士氣低下。勝仗所帶來的士氣,是給前面三千士兵的。也可以說,前面三千來自張邈部隊的遊兵散勇,基本上算是穩定了。但是,如果不戰而避,情況就不同了。那三千人本來就是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亂搶糧食,繼而被袁術的軍隊打散了的。基礎不好,留有歷史問題。不戰而避,很可能浮動軍心。而這邊又有四千新俘虜。只要退避,新俘虜是一定會逃跑的。新俘虜一逃跑,前面的三千人也必然會有人跟着逃跑。到那個時候,孫策就又變回孤家寡人了。

不能野戰,也不能退避,那麼,就只剩下了陣地戰。而陣地戰當中,弓箭又是極爲重要的環節。沒有大量的箭矢,就不能射住陣腳,就排不出整齊的隊形。而孫策眼下的箭矢的確又不夠多。這也是一個極爲頭疼的事情。

這個時候,周瑜發揮作用了。周瑜道:“劉繇麾下,武將不多。能獨當一面者,非張英、陳武莫屬。今劉繇領兵在外,壽春必留兵駐守。而張英又逢新敗,故留守之人必是陳武。陳武。字子烈,廬江鬆滋人。少時與瑜曾有來往。可使蔣欽、周泰,帶瑜走水路。繞過金牛山,偷入壽春。然後瑜遊說於陳武,彼必倒向主公。這邊劉繇得知陳武已降、壽春已失的消息之後,軍心必亂。必將取道成德、塗中,過長江以至建業。建業、曲阿,尚有薛禮、笮融的軍馬。劉繇勢將負隅頑抗。”

孫策大喜,當即按照周瑜之計行事。驅兵至金牛山前,與劉繇軍列陣而戰。當日天色已晚,兩軍相遇,僅罵手對罵了幾句,便各自宿營無話。

次日,孫策升帳,對衆武將說,大家要儘量拖時間。劉繇那邊武將不多,估計就是張英一人。千萬不要打勝。如果打勝,便是大軍交戰,己將不利。因此,最好是在不勝不敗的前提下,略佔下風。給對方以希望。就讓這種武將單挑一直拖延至壽春到手。

衆將得計,再出來擺陣。這邊黃蓋出車,那邊還是張英。黃蓋曾經在渚牛灘與張英戰過三十回合,不分勝敗。因此,這時黃蓋在前三十招仍然全力以赴。同樣的不分勝敗。三十招之後,黃蓋略微收力,便處於下風。但是這下風便一直維持到了中午。

飯後,兩軍又戰。孫策這邊換了韓當上場。韓當是生力軍,也沒有故意進行掩飾。起手十招,韓當就一直佔據上風。十招一過,雙方相當。二十招之後,韓當又處於下風。就這樣戰了三百多回合,雙方鳴金收兵。

第二日,張英又來挑戰。孫策這邊懸掛免戰牌進行拖延。張英罵了一陣,回去了。午後,孫策列陣,派韓當主動搦戰,張英迎上,二人又戰了一個下午。

第三日,張策又掛了免戰牌。同時注意觀察敵軍動靜。見劉繇的軍隊並沒有強攻的意思,那免戰牌就乾脆掛了一天。

第四日,孫策撤去免戰牌。黃蓋出陣,與張英對打。打了十來招,黃蓋處於下風。接着又打了二十幾招。劉繇那邊鳴金收兵了。

且說張英回到陣中,謂劉繇曰:“我正佔上風,眼看就要捉拿賊將了,爲何這時收軍?”劉繇道:“大事不好了。人報周瑜領人偷進壽春,遊說陳武。那周瑜與陳武,均是廬江人。且是舊識。如今陳武已投賊軍,獻了壽春。你我後路已斷。須得急繞道,自成德、塗中,過長江以至建業。會合薛禮、笮融的軍馬,尚可以戰。此地不可久留矣。”張英一聽,道:“我早就說陳武不可靠嘛。”劉繇道:“你什麼時候說過,我怎麼不知道?”張英氣息一滯,沒敢再說。

於是,劉繇下令拔營撤軍。就在大白天裡,就在孫策軍營不遠之處,劉繇就沒有一點擔心孫策會趁隙而擊。這個原因,不是因爲劉繇膽氣壯;更不是因爲劉繇料到孫策不會進擊;而是因爲劉繇根本就沒有多想。

劉繇笨嗎?應該不笨,或者說有點笨。但無論多聰明的人,都有犯糊塗的時候。正所謂關心則亂。劉繇老窩被抄,心已經亂了。心一亂,就什麼也不顧了。因此,劉繇纔將孫策的大軍視若無物。

孫策也的確沒有進擊。原因還是那個原因,山也還是那座山喲,樑也還是那道樑。還是因爲自己的士兵是新得的俘虜兵的關係。

韓當建議,趁劉繇拔營的混亂之際揮軍掩殺,被孫策拒絕了。韓當又建議,派哨騎跟隨劉繇大軍。待其宿營之後,晚上劫營。同樣被孫策拒絕了。

孫策這邊略微等了等。待劉繇撤離之後,也拔營出動,往壽春城,與周瑜會合去了。

孫策就像是做夢一樣,從一個相當於流落街頭、無家可歸的浪子,變成了擁有城池的主人。孫策滿足了嗎?這個問題並沒有產生。如果產生了這樣的問題,本着英雄人物的一貫作風,肯定是回答,不滿足。英雄,怎麼可以滿足於這麼一點點的小成就呢?

實際上,所謂英雄。並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是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是否滿足這樣的問題並沒有產生,也幸好沒有產生,否則,孫策極有可能會選擇滿足。

孫策選擇滿足的依據在於,孫策沒有追擊劉繇。這說明孫策極爲看中既有的利益。孫策不希望好不容易聚集到的七千士兵,因爲某種不確定的因素而土崩瓦解。按照孫策的這種行爲,往下推測,那麼,孫策在壽春會合周瑜之後,就應該整頓地方,操練軍隊。短時間內,是不會出徵的了。

但是,事情並沒有這樣發展。當孫策到了壽春之後,看到了壽春這邊又得了一萬士卒。如此好事,孫策竟沒有覺得有什麼欣喜。原因就是,這一萬士卒是周瑜得來的。

最開始,孫策就只有一百來人。是周瑜招募的三千士兵。三千變七千,增兵四千,是打出來的。那一仗的主要立功者,是蔣欽和周泰。而蔣欽和周泰與周瑜不同,這二人沒有讓孫策感到一絲壓力。因而,在孫策的心裡,就將增加四千兵的這一部分成績算到了自己的頭上。四千,總算是多於前面的三千了。孫策覺得可以籲一口長氣了。那知,轉眼間,周瑜又弄到了一萬。

孫策與周瑜的感情是沒有裂痕的。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但是,兄弟之間,還是存在比學趕幫超的。誰也不會說孫策的功勞小了,連周瑜也不會說。但只要周瑜看孫策一眼,孫策就心虛,就覺得周瑜在說。下面的武將,如果看周瑜的時候,眼光裡帶着崇敬之色,孫策就不會舒服。

這就來了一位。陳武,子烈,廬江鬆滋人。壽春守將。早年是周瑜的熟人。其人身長七尺。偉岸挺拔,皮膚泛黃,眼睛微赤,與常人有些差異。這個人,看周瑜的眼神就帶着崇敬之色。

因而,孫策的大政方針一下子就變了。孫策見了陳武之後,略微說了些廢話,然後就拜陳武爲校尉,令其擔任先鋒,直下建業。又令大軍速備糧草,隨後跟上。一場對劉繇的追擊戰,就這麼拉開了序幕。

周瑜道:“附近廣陵郡,隱居有一人。此人姓張,名紘,字子綱。與前面說過的張昭並稱江東二張,同爲不世之大才。大軍備糧,尚有一日功夫,何不前往聘之。”孫策採納了周瑜的建議,帶了從人,備好禮物,親自走了一趟廣陵。

然而,進了廣陵城之後,孫策一打聽,居然沒有聽說過有叫張紘的。孫策在城內一轉悠,瞧見一家學館。猜想張紘化名開了學館也說不定,於是就去求見學館的先生。學館先生一出,孫策大失所望。一眼看去,那先生七十有餘,也許八十不足。早已是風燭殘年。如此之人,又怎能隨軍呢。孫策當時根本就沒有說出聘請的話。

孫策回了壽春。周瑜過來問情況。孫策說,那張紘不肯來。周瑜寬慰道:“有才之人,必定有志。兄長目前成就尚小。假以時日,再去延請,必定成功。”孫策心道,等我成就大了,那張紘是否還活着都說不一定呢。

隨後,整軍已畢,大軍剋日出發。南下建業、曲阿。

孫策軍隊前日一走,第二日,田蘭就走了壽春。一進壽春,田蘭發覺,這怎麼是一座空城。當然,不是說沒有人,而是說無人管理。田蘭發了個安民告示,又整頓了一下城了的秩序。當日也未能去廣陵。

第二天,田蘭去廣陵延請張紘。張昭同行,陳羣就沒有跟來了。跟孫策一樣,進城一打聽,人人不知張紘其人。也跟孫策一樣,田蘭在城中瞎轉悠,然後就看見了那座學館。學館裡面就一位先生,田蘭見了。不過,田蘭沒有像孫策那樣“拜見”,而是大馬金刀地,直接闖進書館裡,然後就見到了。

“哪家女子,竟敢擅闖書館?”那老先生問。田蘭不答反問:“你叫什麼名字?”老先生道:“豈能如此態度詢問於老夫?”田蘭道:“如果你不回答,我就給你取個名字。記住,以後,我叫阿黃,就是你了。”阿黃這麼個名字,實在是太悠久了,幾乎人人皆知。

“竟敢有辱斯文,”老先生道,“來人哪,給我打將出去!”

此時,學館裡面有青年二十幾名。其中有兩名下人,其餘都是學生。那些學生聽了先生的話,逼了過來,但一時之間還沒有動手。兩名下人就不同了。其中一人上來就抓田蘭的肩膀。田蘭一揚手,一拳就打到那人的腋窩。那人當即蹲下,起不來了。

另一名下人看見田蘭厲害,改抓爲打,從後面給田蘭一拳。田蘭一低頭,讓過了大部分,但還是被拳頭的邊緣掃着了腦袋。頓時就有點疼。田蘭扭身就跑。衆人也沒有追。

衆人沒有追,是因爲他們都以爲田蘭是落荒而逃。哪知道,一眨眼,田蘭的親兵就進來了。別看這十八名親兵都是女人,她們可都是殺過人的老兵。女兵們手持連鞘大刀,刀沒有出鞘,就這麼衝了過來。頓時就打了個落花流水。

田蘭在外面等着沒有進來,這是因爲田蘭要防止張昭逃跑。今日此行,只有郭圖同行,沒有武將。而郭圖與張昭,田蘭看不出兩人誰打架的本事強。

新兵出來報告,說裡面的人都打趴下了。田蘭、郭圖、張昭就走了進去。田蘭還是找到那個老先生,大聲問道:“阿黃,吃飯沒有?”老先生道:“士可殺不可……”

田蘭道:“誰辱你了?問你名字,是你自己不說的。你沒有名字怎麼行呢,怎麼教導學生呢?”

“子布,是你?!”角落裡被打的學生當中,突然有人驚道。張昭一愣,“誰?誰叫我?”那人道:“是我,張紘啊。”張昭快步上前,把張紘從地上拉了起來,道:“子綱,真沒想到,你竟然躲在這裡!”

第一卷 第29章 一場屠殺第一卷 第37章 大俠王越第二卷 第613章 回頭光景第二卷 第702章 長空黯淡第二卷 第634章 惹住朝雲第二卷 第336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628章 寒輕霧重第二卷 第56章 常山真定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612章 存養天真第二卷 第763章 塞草煙光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403章 應解人同第二卷 第736章 平蕪遠樹第二卷 第774章 羅綺歡緒第二卷 第687章 月夕花朝第二卷 第706章 沙邊送迎第二卷 第543章 白鳥成行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二卷 第215章 無謂損兵第二卷 第342章 鴻慶寰瀛第一卷 第40章 天賜絕配第二卷 第254章 得意忘形第二卷 第612章 存養天真第二卷 第130章 呂布來投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第二卷 第647章 深巖圖宴第二卷 第626章 柳眼向人第二卷 第371章 笙歌紫陌第二卷 第495章 紅箋着意第二卷 第121章 死灰復燃第二卷 第817章 階下殘花第二卷 第707章 盛年晝錦第二卷 第780章 片帆高舉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526章 千村狐兔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401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150章 冰炭不容第二卷 第823章 麗雲流色第二卷 第621章 羅裙碧草第二卷 第762章 紅英青梅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417章 月斜春老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403章 應解人同第二卷 第262章 結義閻柔第二卷 第79章 陳年舊事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52章 劫後重逢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829章 草解宜男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進京第二卷 第465章 落日半銜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759章 把人看待第二卷 第355章 圍紅盛集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576章 延壽金縷第二卷 第381章 流水春遠第二卷 第721章 金籠郎言第二卷 第250章 平定江南第二卷 第746章 微雨紅妝第二卷 第140章 地道深意第二卷 第686章 輕雲時度第二卷 第321章 軟硬結合第二卷 第595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二卷 第566章 聽更初漏第二卷 第297章 佔領島國第二卷 第412章 翠被華燈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315章 未奉軍令第二卷 第245章 勝者不追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二卷 第785章 襟懷不盡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404章 殘虹雲中第二卷 第370章 家聲接武第二卷 第607章 寒江天外第一卷 第32章 乘夜逆襲第二卷 第90章 走哪條路第二卷 第69章 太行山上第二卷 第681章 半收雪林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721章 金籠郎言第二卷 第575章 金籠鸚鵡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一卷 第6章 清酒言歡第二卷 第349章 貺福千齡
第一卷 第29章 一場屠殺第一卷 第37章 大俠王越第二卷 第613章 回頭光景第二卷 第702章 長空黯淡第二卷 第634章 惹住朝雲第二卷 第336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628章 寒輕霧重第二卷 第56章 常山真定第一卷 第38章 攔路搶劫第二卷 第222章 水軍不水第二卷 第612章 存養天真第二卷 第763章 塞草煙光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403章 應解人同第二卷 第736章 平蕪遠樹第二卷 第774章 羅綺歡緒第二卷 第687章 月夕花朝第二卷 第706章 沙邊送迎第二卷 第543章 白鳥成行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二卷 第215章 無謂損兵第二卷 第342章 鴻慶寰瀛第一卷 第40章 天賜絕配第二卷 第254章 得意忘形第二卷 第612章 存養天真第二卷 第130章 呂布來投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第二卷 第647章 深巖圖宴第二卷 第626章 柳眼向人第二卷 第371章 笙歌紫陌第二卷 第495章 紅箋着意第二卷 第121章 死灰復燃第二卷 第817章 階下殘花第二卷 第707章 盛年晝錦第二卷 第780章 片帆高舉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526章 千村狐兔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401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150章 冰炭不容第二卷 第823章 麗雲流色第二卷 第621章 羅裙碧草第二卷 第762章 紅英青梅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417章 月斜春老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403章 應解人同第二卷 第262章 結義閻柔第二卷 第79章 陳年舊事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52章 劫後重逢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829章 草解宜男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進京第二卷 第465章 落日半銜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759章 把人看待第二卷 第355章 圍紅盛集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576章 延壽金縷第二卷 第381章 流水春遠第二卷 第721章 金籠郎言第二卷 第250章 平定江南第二卷 第746章 微雨紅妝第二卷 第140章 地道深意第二卷 第686章 輕雲時度第二卷 第321章 軟硬結合第二卷 第595章 早晚重遊第二卷 第400章 玉酒頻傾第二卷 第566章 聽更初漏第二卷 第297章 佔領島國第二卷 第412章 翠被華燈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315章 未奉軍令第二卷 第245章 勝者不追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二卷 第785章 襟懷不盡第一卷 第12章 狹路相逢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404章 殘虹雲中第二卷 第370章 家聲接武第二卷 第607章 寒江天外第一卷 第32章 乘夜逆襲第二卷 第90章 走哪條路第二卷 第69章 太行山上第二卷 第681章 半收雪林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721章 金籠郎言第二卷 第575章 金籠鸚鵡第二卷 第88章 公孫殞命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一卷 第6章 清酒言歡第二卷 第349章 貺福千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