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都閃開,我要放大招了!

這怎麼可以?馬林千辛萬苦,冒着生命危險來到大明,可不是隻爲了獲得朝貢資格的。要知道,朝貢可是有次數限制的。

一開始,大明朝恨不得藩屬國天天來朝貢。這樣,也好營造“萬國來朝”的虛假繁榮。可是,後來朝鮮棒子看到其中的好處,跑得賊勤快。別人三年五年來朝貢一次,棒子國一年跑好幾趟,就差開口叫爹了。

而且,棒子使者雖然只是在老家山裡挖點“蘿蔔”拿來朝貢,可高麗人蔘在朝鮮不值錢,但在大明很值錢啊。明朝禮部可不是按照朝鮮高麗蔘的蘿蔔的地位回禮的,而是按照大明人蔘的價值,然後翻倍回禮的……

所以,棒子看到其中好處,使勁挖蘿蔔,順便逮幾隻貂兒剝皮送來,換取豐厚的賞賜……

後來,明王朝也有些吃不消——我說,棒子小弟啊,你咋老往你大哥家跑呢?大哥家賞賜和招待費有點吃不消啊……

無奈之下,明王朝在成化年間,開始限制藩屬朝貢次數,免得朝廷開支太大。

所以,即使馬林獻上了頂級的祥瑞,大明朝允許馬林朝貢,但也有次數限制——一年最多一次……

這哪能行啊?馬林是要做大生意的,一年才一次,完全搞不起來啊。要是馬林沒有設立臺島的基地,這一年一次也就罷了。可是,他有臺島基地,就在大明邊上,隨時可以來大明互通有無啊……

可是,不管馬林怎麼說好話,滿朝大臣大部分就是不同意正常貿易。

爲何?雖說劉謹當朝,但也沒幾年時間。目前大明朝中,大部分還是弘治朝留下的“清流”班底,只有要害部門被劉謹掌控了。

而何爲“清流”呢?表面上看,“清流”是品德高尚的意思。但同時,清流的大臣,多半也都是一些死腦筋、認死理的迂直臣子。他們講原則是不假,但也不知變通,讓人很無奈。

劉謹倒是同意,他的黨羽也沒問題。可是,對於這個大問題,羣臣踊躍發言,大部分都不同意“破例”,讓劉謹也有些無奈。這幫清流大臣們犟起來,誰都不買賬的……

而且,這幫清流大臣的理由也很充分——這次我們同意北海國和大明正常貿易,那朝鮮、琉球等國怎麼辦?他們也提出這個要求呢?朝鮮可是大明一百多年的“華夏好小弟”了。你給北海國這個權利,不給朝鮮,肯定說不過去啊……

……

朝堂上吵成一團,而且,看起來,清流的理由好充分啊……

好在,馬林早就料到了這一出,還有大招沒放呢……

於是,馬林使勁憋了口氣,準備放大招了——都閃開,我要放大了……

……

等朝臣們爭吵聲弱下來後,馬林提出瞭解決手段:

“諸位大人所說的確有理,北海國是外藩,取得正常貿易資格的確不合禮制。但是,若是臣成爲內藩呢?”

“什麼意思?北海國想併入大明?可是,北海國離大明太遠了啊……”楊廷和道。

“是這樣的,楊閣老,在下聽聞,大明有土司制度是吧?”

楊廷和點點頭,回答道:

“大明的確有土司制度,但是,土司多半在邊疆地區。可北海國離大明幾萬裡,連邊疆都算不上啊……”

馬林呵呵一笑,拿出一張小地圖指給楊廷和道:

“如果在下開發東番島,成爲東番島島主呢?”

“你的意思,是想以東番島島主爲名,成爲大明土司官員?可是,你是北海國國主啊。而土官,最高級的宣慰使,不過才從三品啊!而馬國主,您是超品的……”

按照明朝制度,公侯伯是超品的,位於郡王之下,但地位在百官之上。

馬林笑了笑,不以爲意道:

“楊閣老,爲大明效命,談什麼品級?而且,在我們歐洲,一人身兼幾個爵位本就很正常。比如在下,現在不僅是北海國大公爵,同時也是紐卡斯爾伯爵、高地伯爵、邊境郡伯爵,一人身兼幾個爵位。最誇張的,是一個叫查理五世的國王,有幾十個爵位。光是爵位書寫,就要一張紙……”事實上,查理五世現在還只是個和凱撒差不多大的小屁孩呢。而且,他那一長串的西班牙頭銜,也因爲馬林救了胡安三世,而被弄沒了。但是,這不妨礙馬林拿他來舉例……

“這倒是個辦法,可是,並無先例啊……”楊廷和有些猶豫。他對馬林觀感還是很好的,畢竟馬林送他的那首《竹石》詩逼格很高,很適合他的心境。但是,馬林的要求有些不合禮制,讓他很猶豫啊……

其他朝臣也是,馬林提出的方案,好像也還行。可問題是,沒有先例啊……對於一幫固執的清流而言,遵循祖制,就是他們的重要觀點。

……

到了這個時候,馬林不得不放大招了……

“如果,馬某獻上北海國的至寶,一種畝產千斤以上,甚至能達到兩千斤畝產的神糧呢?”

滿朝君臣都是猛地一驚,然後,都用一種關愛智障的眼神看着馬林——你忽悠傻子呢?當我們滿朝文武都不知農?在場的官員,大家都是地主啊!畝產幾何,大家還能不清楚?

明朝是個以農爲本的封建王朝,滿朝文武大臣,誰家沒個幾百幾千畝地?雖然官員們收入的大頭並非來自收租子,但是,家裡田畝的產出,大家還是清楚的。畢竟,能混到高位的,都不是純粹的書呆子,還是懂得一些經濟的。

就算最肥沃的江南頂級水田,畝產一般也就500斤左右。馬林開口就是畝產千斤,還可能上兩千斤,大家就只當他吹牛了……

……

眼看大家都不信,馬林自信地堅持道:

“是真的,真有畝產千斤。而且,這是在貧瘠的沙土和山地上的畝產。若是在肥沃的田地上,照料好了,畝產可達兩千斤!”

“哦?是何種作物?是稻是麥?”老好人李東陽好奇地問道。

“非稻非麥,是臣偶然間發現的一種神糧。無需江南熟田,哪怕是在貧瘠的陝北的黃沙土,畝產也可達千斤以上!”

紅薯最喜歡沙土了,在沙土上畝產可輕鬆破千,兩千也不是不可能,只要肥水充足。

但對於稻麥而言,沙土是貧瘠的土地,營養不足,很不適合莊稼生長。所以,陝北一直是窮地方。因爲窮,大家吃不飽。吃不飽,然後就造反。明末出了個李自成,顛覆了大明王朝。民國出了……搞垮了光頭王朝……

楊廷和站了起來:

“果真有如此產量?”

“當然!”

“口說無憑!”

“願立軍令狀……”馬林差點被帶進溝裡。

馬林趕緊道:

“若是此種糧食果真能畝產千斤,請求大明能給我兼任東番島土司的機會。既然在下身兼了東番島土官,那麼也算大明自己人了。到時候,派船去福州和泉州採購,應當不會受限制吧?”

“那也得證實了你說的那種糧食的確能畝產千斤再說……”

經過羣臣討論後,加上劉謹幫忙說好話,正德帝一錘定音道:

“那就這麼說定了,如果事實證明馬國主所言非虛,就同意馬國主兼任東番島土官的請求。若是達不到畝產千斤,那麼,此事就作罷。而且,作爲懲罰,北海國一年一次的朝貢資格,降爲三年一貢!”

……

第1635章 埃及軍團第2008章 民工的巨大作用第416章 “麻將軍團”第1640章 重建手工業行會第975章 愛德華的佈局第855章 收達芬奇當開山大弟子第277章 還是要購買黑奴的第1473章 回馬槍第1578章 城中激戰(上)第918章 草原叢林法則第325章 開鑿運河的安排第1757章 憤怒的教皇第951章 瑪格麗特王后的選擇第1382章 德意志化烏克蘭第926章 感冒和拉肚子是大病第1854章 弱雞版魔改“大飛”第586章 建立都會區的想法第450章 約戰第938章 銅幣和零錢第38章 埃及公爵第691章 紐卡斯爾形勢第52章 羅馬的消息第1426章 進軍意大利第883章 用老黑拉低倭國智商第747章 取代自由女神像的想法第552章 提升老大爵位第十四章 美洲殖民地的艱難開始第334章 忽悠瘸了(上)第1259章 明爲剿匪,實則入侵第1749章 軍事改革的基礎第412章 論聯姻的重要性第1579章 城中激戰(下)第405章 瑞士的情報第1692章 羅伯特拜師第1805章 貸款買船和海軍兵源第545章 和丹麥的木材貿易第600章 白鐵皮問世第953章 王后的想法第501章 水路進軍計劃第134章 土地贖買和託管政策(下)第1666章 贖罪券銷售再起第932章 鼓勵黑叔叔養牛?第1217章 議會要復辟?第930章 合作收購犀牛皮?第198章 我盧漢三又回來了(上)第374章 威尼斯入坑(中)第619章 南特條約簽訂第724章 波蘭人的眼睛被閃瞎了第1411章 歐洲錢荒第1031章 說服岳父大人第1978章 毛公公給的驚喜第1936章 邊角料也有用途第1080章 第烏海戰前奏第395章 推廣羣毆訓練法第660章 血戰(中)第1969章 菲律賓第1912章 葡萄牙人的槍炮第914章 哥薩克來了第1360章 新手僱傭兵第1616章 津巴布韋人去城空第1358章 呂訥堡的鹽和草原第1154章 賄賂文官的必殺技——抄詩第659章 血戰(上)第1251章 夜襲第1455章 組建警察部隊第1022章 孔泰要走私?第1421章 殖民地的民族和文化問題第1229章 “偉大”的名字第1797章 添頭白送第398章 父母要截胡?第1844章 畢杜思第735章 西葡聯和艦隊第847章 不小心搞出了無煙火藥(中)第144章 班師回朝第1954章 歐洲人的“政治正確”第1444章 蘿蔔和羊奶製品第320章 戰馬卡爾第1327章 迅速全殲第235章 伍爾夫.埃斯布蘭德第1485章 威尼斯人的資助第1662章 戈斯拉爾銀礦第250章 運河構想和什一稅問題第708章 血色審判和議會下院第250章 運河構想和什一稅問題第1503章 飛碟帽頭盔第838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1270章 止損第1647章 卸磨殺驢第283章 都柏林攻防戰(下)(萌主+5)第1334章 火炮出場第1360章 新手僱傭兵第1612章 12匹挽馬=12馬力?第1753章 親自出馬第1392章 拿下不萊梅第1751章 新舊軍隊的區別第1260章 “內訌”中的“內訌”第1498章 婚禮那些事第1323章 過河難第807章 怎麼會這樣?第1284章 西蒙重傷
第1635章 埃及軍團第2008章 民工的巨大作用第416章 “麻將軍團”第1640章 重建手工業行會第975章 愛德華的佈局第855章 收達芬奇當開山大弟子第277章 還是要購買黑奴的第1473章 回馬槍第1578章 城中激戰(上)第918章 草原叢林法則第325章 開鑿運河的安排第1757章 憤怒的教皇第951章 瑪格麗特王后的選擇第1382章 德意志化烏克蘭第926章 感冒和拉肚子是大病第1854章 弱雞版魔改“大飛”第586章 建立都會區的想法第450章 約戰第938章 銅幣和零錢第38章 埃及公爵第691章 紐卡斯爾形勢第52章 羅馬的消息第1426章 進軍意大利第883章 用老黑拉低倭國智商第747章 取代自由女神像的想法第552章 提升老大爵位第十四章 美洲殖民地的艱難開始第334章 忽悠瘸了(上)第1259章 明爲剿匪,實則入侵第1749章 軍事改革的基礎第412章 論聯姻的重要性第1579章 城中激戰(下)第405章 瑞士的情報第1692章 羅伯特拜師第1805章 貸款買船和海軍兵源第545章 和丹麥的木材貿易第600章 白鐵皮問世第953章 王后的想法第501章 水路進軍計劃第134章 土地贖買和託管政策(下)第1666章 贖罪券銷售再起第932章 鼓勵黑叔叔養牛?第1217章 議會要復辟?第930章 合作收購犀牛皮?第198章 我盧漢三又回來了(上)第374章 威尼斯入坑(中)第619章 南特條約簽訂第724章 波蘭人的眼睛被閃瞎了第1411章 歐洲錢荒第1031章 說服岳父大人第1978章 毛公公給的驚喜第1936章 邊角料也有用途第1080章 第烏海戰前奏第395章 推廣羣毆訓練法第660章 血戰(中)第1969章 菲律賓第1912章 葡萄牙人的槍炮第914章 哥薩克來了第1360章 新手僱傭兵第1616章 津巴布韋人去城空第1358章 呂訥堡的鹽和草原第1154章 賄賂文官的必殺技——抄詩第659章 血戰(上)第1251章 夜襲第1455章 組建警察部隊第1022章 孔泰要走私?第1421章 殖民地的民族和文化問題第1229章 “偉大”的名字第1797章 添頭白送第398章 父母要截胡?第1844章 畢杜思第735章 西葡聯和艦隊第847章 不小心搞出了無煙火藥(中)第144章 班師回朝第1954章 歐洲人的“政治正確”第1444章 蘿蔔和羊奶製品第320章 戰馬卡爾第1327章 迅速全殲第235章 伍爾夫.埃斯布蘭德第1485章 威尼斯人的資助第1662章 戈斯拉爾銀礦第250章 運河構想和什一稅問題第708章 血色審判和議會下院第250章 運河構想和什一稅問題第1503章 飛碟帽頭盔第838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1270章 止損第1647章 卸磨殺驢第283章 都柏林攻防戰(下)(萌主+5)第1334章 火炮出場第1360章 新手僱傭兵第1612章 12匹挽馬=12馬力?第1753章 親自出馬第1392章 拿下不萊梅第1751章 新舊軍隊的區別第1260章 “內訌”中的“內訌”第1498章 婚禮那些事第1323章 過河難第807章 怎麼會這樣?第1284章 西蒙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