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沒有縣辦學校的工作經歷,只是在中丘中學當過幾年老師。
那時候的中丘中學,還比不上朱友康在中丘中學上學時的辦學條件。但是,張建是五個大學生之一,而且他在學校時,除了教語文課,當班主任,還是團支部書記。
儘管中丘學校教學成績很一般,但是,各種活動搞得有聲有色,適應了當時的各種形勢需要,張建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爲先進人物和公衆人物,再加上當時學校的派系鬥爭,最終卻折中在一個外地人身上。
這樣的平衡,減少了派系鬥爭,構成了相對和諧的工作局面,這也是當年校長韓玉冰的無奈之舉,或者說是發明和創舉。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朱書堂同學張樹寶。當年張建剛畢業分配到中丘中學時,張樹寶還是中丘中學的一名代課教師,張建就被安排和張樹寶一個辦公室裡辦公。
他們倆白天都在這個屋子裡辦公,下班後張樹寶離家近,經常回家吃飯睡覺,就留下張建自己做飯住宿在這間屋子裡。
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磨合之後,他們成爲了一對好朋友。
張樹寶時常帶張建回家吃飯喝酒,張建有時候也留住張樹寶在學校裡吃飯喝酒睡覺。
後來一個偶然機會,張樹寶村裡老支書去世了,無人接替,在北丘村委班子推薦下,把張樹寶拉回去當了村裡的支部書記。
這樣一來,張樹寶有了更多時間和更優越的條件,來照顧張建了。
冬天裡學校分配屋子裡的煤不夠燒,張樹寶怕凍壞了朋友張建,幾乎每年都會給張建單獨送一排子車煤塊。怕張建吃不好,還時不時地給他送去米麪油、還有大白菜、白蘿蔔等蔬菜。
所以,他們之間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友誼。再加上張樹寶和校區校長李凱都是一個村的鄉親,而且又是朋友關係。在爭奪先進的過程中,其實,張樹寶暗地裡也爲他幫了很大的忙。
既然先進工作者輪不到李凱的妹夫,那也不會拱手讓給他妹夫的對手溫忠堂。這樣張建就成了唯一具有條件的人選。
成就一個人,有時候會匪夷所思,有時候會順理成章,有時候會迂迴反覆,這就是社會複雜性和曲折性的對立和統一。
對於張建的成長,他應該屬於這三者的綜合統一體。
說他匪夷所思,最容易理解。中丘中學建校以來,輪貢獻比張建大的不下一個排,論能力比張建高的至少一個加強班,而事實上張建獲得了最高榮譽。
說順理成章,也是事實。本地人相互瞭解,相互攻擊,相持不下,那就只好折中給張建了。這樣相持的雙方就不會激化矛盾。
說迂迴反覆,絕對沒錯。按照學校的各項制度規定,按照程序推薦,本該是老教師溫忠堂;但是,溫忠堂性情暴躁,常與和他唱反調的馬俊峰對着幹,而馬俊峰則是校區校長李凱的妹夫。
這樣一來出現了問題。推薦溫忠堂,馬俊峰不幹,推薦馬俊峰,則溫忠堂大鬧天宮。這時候,張建默默無聞,任勞任怨,不偏不倚,學歷又高,團支部工作又是風生水起的,經過這些迂迴反覆,最終漁翁得利。
人生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既不是你左右的局勢,也不是別人推你前進,而是你恰到好處的趕上了一個好節點。而這個好節點卻隱藏着不爲人知的秘密——這個好節點卻是他人之間激烈鬥爭,雙方做出犧牲的倒黴點。
人生又像是一列火車,一旦進入另一個軌道,便會快速的駛向目的地。
張建就是這樣,從一名一般老師,到黨員老師,到團支部書記,再到先進工作者。
好多事情就是這樣,你趕上了,就會步步銜接,你趕不上了,就會越落越遠。
就在張建被推薦爲縣先進工作者不久,教育局招聘辦公室人員,必須是黨員,必須是縣級先進工作者,而張建又是教語文的,有着相當的寫作硬實力。
結果張建從31選2中脫穎而出,轉身一變,成爲教育局辦公室幹事。那個年代,誰都知道教育局尤其是辦公室,就是縣委縣政府大院裡的候車室,很多幹部都是這樣從教育局裡走出去的。
轉眼之間,教育局辦公室幹部走的走,調的調,張建又順理成章地當上了辦公室主任。
張建也是一個有心人,對張樹寶的照顧一直是感恩載德,念念不忘。
張建在教育局的這些日子裡,爲張樹寶也辦了不少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次調整到蓬州中學任校長,也是出乎張建和張樹寶意料的。
本來張建來到教育局工作,主要目標是釘在了縣委縣政府,而不是學校。這次調整主要是教育形勢的變化促成的。自1977年全國回覆高考以來,教育形勢經過近三年的調整運作,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那些還熱衷於舊傳統、老習慣的老教育、老校長們,已經不能夠很好地適應這種變化了,他們對於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接受的很慢,適應的也很慢。
讓一批年富力強、工作業績突出,有實踐經驗又有領導管理能力的人走上舞臺,還給蓬州教育一個蓬勃發展的春天,正是此時此刻領導們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張建有他的管理觀,他認爲死水一潭,永遠也不會有清涼的環境,必須把這潭死水攪活,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個道理他領回的最爲深刻。調整學校班子成員分工、中層幹部和學生會成員,只是他工作的第一步。
經過他細心觀察和走訪,經過私下與各位老師、中層及班子成員談話,進一步瞭解了校情。
四個懶、饞、散、賭教師,首先進入他的視線。他發現,如果開會遲到,那四個人一定是一塊遲到,如果喝酒那四個人一定都是滿嘴酒氣,如果賭博,那四個人一定是湊在一場。
他及時調取了這四個人近三年來的教學成績和考勤記錄,從中發現了共性特點,成績平平,甚至還有個別考試成績極差的現象,考勤方面這四個人都是出勤率最低的。
他把這四個人作爲重點對象,進行了爲期一週的調查專訪,他了解到,這四個人一起玩麻將,還曾經被公安民警抓獲,進了派出所,還罰了不少款。其中還有一人偷過學校散煤,被老校長當場抓獲,接受了學校處分和罰款。
等一切都水落石出之後,他徵得教育局領導支持,一紙調令將這四個人分別調往鄉下不同學校。這一措施,真正起到了殺一儆百的效果。
老師們爲之一振,一個個精神振奮起來。誰都知道,蓬州中學是蓬州縣最高學府,能在蓬州中學工作是最大的光榮和驕傲。
反過來,從蓬州中學被調出,調整到鄉下去教書,那簡直就是一種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