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峰迴路轉

現在硅谷活躍的程序員們絕大多數都是六零後和七零後,在他們的視角里微軟是有原罪的。

微軟的原罪在於他們一手改變了早期互聯網時代共享和創新的原則,讓互聯網世界失去了原本的道德準則,而變成一個叢林法則的社會。

微軟和網景發生衝突後,這一看法愈發的根深蒂固。

在98年周新剛來硅谷的時候,微軟正在和網景展開瀏覽器之戰,回過頭去看歷史,可能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是對於身處當時環境的人們來說,頗有種微軟舉世皆敵的感覺。

正在遭受windows98版本不穩定的困擾,面臨層出不窮的司法訴訟,絕大多數用戶情感上支持網景。

在媒體的大肆渲染下,消費者對微軟的社會責任感產生極大的質疑,對微軟的社會聲望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有的時候社會聲望這玩意還真好用,如果換做是拳頭遊戲推出類似Xbox的遊戲機的話,同樣的資源下,銷量至少比微軟的名頭要多個百分之二十。

而Mphone的初始用戶大部分都是活躍在硅谷的各類工作人員,這些羣體裡有程序員有科研人員有學生,他們統一的特點就是看不慣微軟。

即便生活中離不開windows,但是不影響消費者情感上反對微軟。

大家無法接受微軟要收購Matrix,這意味着黑暗勢力的進一步擴張,這麼說似乎有些誇張,但是在21世紀初微軟就是這樣的形象。

“Newman不應該和微軟合作,微軟的介入會改變Matrix原有的一切,像現在對外開放的生態,優秀體驗的操作系統,接近完美的硬件。

微軟會讓一切都變得很糟糕。”雷蒙德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

雷蒙德,全名埃裡克·雷蒙德,早期開源運動的好照着,從1980年開始編程,主導了一系列的開源運動,對微軟深惡痛絕。

“是的,Newman很出色,但是微軟會搞砸這一切,Matrix和微軟的合併看上去像是強強合併沒錯,微軟在個人PC的操作系統上有豐富的經驗,在硅谷有着巨大的影響力。

但是這些東西Newman同樣有,Newman在產品上有着獨一無二的天賦和洞察力,他不需要藉助微軟的經驗能做出比微軟的移動操作系統使用體驗要好得多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只要有足夠多的用戶,所有的錯誤都是淺薄的。

你明白嗎?光是Newman這個名字,足以吸引大量的用戶對操作系統進行測試,所有問題都會很快得到修復,Matrix不需要微軟來爲MOS提升開發質量。”

雷蒙德剛剛說的那句話是萊納斯定律,大致意思是測試的樣本足夠多,代碼本身的問題既容易找到又容易進行修復,這是他自己提出的定律。

這一定律後來在GitHub的流行項目中得到了驗證。

對微軟和Matrix併購感到不滿的人遠遠不止雷蒙德,還有像手機巨頭們,只是他們的心情不是不滿而是恐慌。

Matrix已經在智能手機市場打得他們喘不過氣,技術的代差讓所有傳統手機巨頭們都在大量投入研發力量試圖實現追趕。

如果微軟和Matrix合併,對他們來說這意味着更大的差距,微軟在全球廣泛的線下渠道也能幫Matrix彌補最後一塊短板——線下渠道。

Mphone2在上線後短短一個季度時間全球銷量突破了一千萬,其中並不是只有一千萬的潛在客戶,而是Matrix的產能和線下渠道只支持他們把這一千萬的Mphone2送到消費者手中。

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幾乎是當天召開高管會議商量對策,而摩托羅拉的高管則跑到西雅圖去找微軟的高管,試圖從中打探一些消息。

因爲爆料人在硅谷具有一定的聲望,尤其對微軟內部事務相當瞭解,之前爆的幾次關於微軟的料最後都驗證了。所以關於微軟和Matrix的合併,也有很多人相信。

加上週新在外界的形象多少帶點賞金獵人的味道,只要你的籌碼開的足夠高,他是願意把自己辛苦創業的產物賣給你的。

“鮑勃,看來微軟對智能手機市場的重視程度還要遠超外界的想象,你們居然有魄力直接去收購Matrix。

Newman的胃口可不小,一般的籌碼肯定無法打動Newman。”

“不不不,這只是小道消息,至少我作爲負責移動操作系統開發的副總裁,我還沒有從內部得到任何關於微軟要收購Matrix的消息。

Matrix是龐然大物,雖然它出現的時間只有短短几年時間,但是它可不像Visio那樣,花十來億美元就能完成收購。”

微軟前不久才收購了Visio,這是一家畫圖軟件,office Visio的前身。

“外界開始傳,說明微軟的高層已經和Newman聊的差不多了,只是還沒有從企業的層面出發正式對此事做出迴應。

鮑勃,老實說,你是如何看待微軟和Matrix合併之後,微軟和我們聯合研發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未來。

微軟是會把MOS開放給我們用,還是說同時推兩套移動操作系統,還是怎麼樣?”

“抱歉,保羅你大可不必來套我的話,首先我不知道微軟是否會和Matrix合併,其次合併之後windos移動版何去何從需要我們內部討論。

再者新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是否會對外開放,這是第三個問題,他們之間有強烈的前後邏輯關係,第一個問題我都無法回答你,更別說第三個了。”

“好吧,我是想問微軟是如何看待我們之間的合作項目,微軟的管理層對這件事的態度有沒有發生變化。”

鮑勃屬於揣着明白裝糊塗,他知道微軟高層包括他在內對摩托羅拉自己堅持搞自己的操作系統很不滿:

“沒有變化,在收購Matrix正式成交的那一刻前,微軟對這個項目的態度都不會變,我們希望藉助和摩托羅拉的合作,讓windows移動版成爲市場上足夠有競爭力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消息發酵之後,第二天微軟股價大漲超過百分之十五,華爾街的消息要靈通得多,他們知道周新去比爾蓋茨的別墅度假,二人相談甚歡。

高盛甚至已經得到了初步消息,大致意思是Newman對於微軟和Matrix的合併有一定的意願,要他們先去探監管的口風。

監管是否會允許一個老牌領域的實質性壟斷企業和另外一個新興領域的半壟斷企業進行合併,這是一個問題。

鮑爾默在通知高盛的時候暗示了他們,如果他們能搞定監管,那麼這筆合併會交給高盛來做。

對於提前得到消息的高盛,開始運作,在華盛頓、硅谷和華爾街關於微軟和Matrix合併的鬼故事傳的漫天飛。

這就好比後世的室溫超導還沒有經過充分驗證,資本市場已經提前反應一樣。

而微軟的投資者關係部則接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電話,問他們微軟到底會不會和Matrix合併。

高麗人聲稱自己發現室溫超導的時候,打超導概念股公司的電話沒用,因爲他們也不知道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但是像微軟和Matrix合併這不是自然界現象,而是事物發展的結果,心急的投資者們希望微軟能給一個準信,畢竟追高總是容易心有慼慼然。

微軟在華爾街的發言人在接受公開採訪的時候集中回答了這些問題:

“關於微軟是否會和Matrix合併,我只能說Matrix是一家卓越的公司,微軟不排斥這一可能性。”

“周先生和蓋茨先生之間的良好私人關係,有沒有可能是導致這次併購案最終成行的關鍵因素?”

“抱歉,它還沒有成行,現在是微軟不排斥和Matrix合併,最終結果還以官方公告爲準。”

微軟官方的動作更是讓這齣戲推上了高潮,以至於喬布斯都來找周新打聽:“Newman,聽說你打算把Matrix賣掉?

考慮一下蘋果怎麼樣?

蘋果和Matrix合併。”

周新搖頭:“蘋果可收購不起Matrix,別說蘋果的賬面資金,蘋果的市值還沒有Matrix的營收高。”

喬布斯感覺自己的膝蓋中了一箭,屬實有點扎心。

喬布斯說:“那Matrix收購蘋果呢?

Matrix收購蘋果,相當於借蘋果這個殼在納斯達克上市。

Matrix收購蘋果,不影響蘋果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機,也不影響Matrix繼續推出Mphone系列。

相當於蘋果下面多了Matrix這樣一個產品條線。”

老實說蘋果還是有一些技術有價值,尤其是那幫做MacOS的人才,他們能幫Matrix的MOS實現飛越。

周新不願意和微軟合併是因爲一旦和微軟合併,主導權就要拱手讓人了,加上微軟不太好社會聲譽會對Matrix造成負面影響。

蘋果不一樣,蘋果屬於悲情英雄的形象,即便藉助ipod勉強又有了存在感,但是仍然是有存在感的悲情英雄。

周新陷入思考,我不想被微軟收購,但是我可以收購蘋果啊,喬布斯想的是Matrix借蘋果的殼上市,我想的是借蘋果的技術發展Matrix的智能手機。

這不衝突,加上他本來就是蘋果大股東,Matrix和蘋果合併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價。

周新咧嘴一笑:“史蒂夫,我確實有想過要把Matrix賣給微軟。

如果比爾能開出價碼的話,而且如果我把Matrix賣給微軟的話,我打算收購蘋果做私有化處理。”

喬布斯內心一驚,別說把Matrix賣給微軟之後的現金流,就算是現在周新要收購蘋果也是不差錢的,因爲蘋果壓根就不貴。

而且蘋果的中小股東們樂於見到周新成爲蘋果的控股股東,這對他們來說意味着和周新進行了更深的利益捆綁。

之前的利益捆綁都讓蘋果推出了ipodzero這樣極富想象力的產品,幫助蘋果重新打開了高端的音樂播放器市場。

如果周新成爲蘋果的控股股東,那肯定有更多的好處。

聲譽有時候有大用,周新的口碑讓他在互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的投資和併購無往而不利。

不僅在硅谷如此,在華國也一樣,之前和華虹合作要胡正明和申海方面的領導聊才能最終定下來。

現在申海乃至整個華國的晶圓廠巴不得賣一部分股權給新芯科技,把控制權讓給新芯科技,躺在賬面上分紅不香嗎?

唯一讓這幫地方國資平臺們感到不滿的點是,新芯給一線工程師開的薪酬待遇太高了,完全可以把待遇降下來,降下來之後淨利潤不又多了嗎?

真正幹活的人在利益分配的中下游,這在華國幾乎是潛在的共識了。

回到硅谷,喬布斯面無表情道:“Newman,如果你收購蘋果,你一定能成爲蘋果新的靈感源泉,爲蘋果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

我很樂於看到那一天的到來。”

你拒絕不了的時候,只有享受,往好的方面去想。以現在喬布斯的聲望,蘋果的董事會是拒絕不了Newman的,更別說Newman本身就是蘋果董事會中最具權勢的一員。

周新說:“現在你給了我一個新思路,Matrix未必要藉助微軟的線下渠道,蘋果同樣是不錯的線下渠道。

蘋果和Matrix合併之後,Mphone繼續專注高端,對智能手機的前沿科技進行探索,突破現實枷鎖,蘋果能去做中端的智能手機,去做價格更低,更能讓消費者接受的產品。

我在華國還有一家小米公司,也做智能手機,他可以專攻中低端。

這樣的話,Matrix、蘋果和小米把手機市場的從低到高的價位都佔據了。”

其實周新之前也有類似的想法,但是他一直沒有想到蘋果收購Matrix這一茬。

雖然股權關係上他都是最大股東,在完成合並後依然有新的蘋果公司超過百分之七十的股份。

但是蘋果收購Matrix和Matrix收購蘋果背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Matrix是一家成立於硅谷,絕大部分員工是硅谷的工程師,但它依然是一家華國企業,因爲周新是華國人。

Matrix收購蘋果過於敏感,幾乎不可能獲得監管部門的許可。

蘋果收購Matrix則不同,這屬於阿美利肯企業收購華國企業,雖然背後的股權結構不會變。

朝三暮四並不只存在於動物身上,對於人類這也是有效果的一招。

周新和喬布斯的溝通給了他一個新的思路,如果是蘋果收購Matrix,那麼他有把握能讓高盛去跑通華盛頓的路子,讓這筆交易最終成行。

第24章 電子社區第372章 終章第44章 NewPay第321章 合作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265章 趨勢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245章 小米發佈會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207章 技術紅利第370章 真Mphone4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270章 手機操作系統第220章 新百度上市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17章 售價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154章 巔峰對話與死裡逃生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242章 翻舊賬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99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完第231章 手機交鑰匙方案(6K)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4章 優化MOSFET模型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264章 公有云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341章 意外第224章 技術紅利(62k)第347章 競爭對手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350章 下一個被擺上貨架的將會是?第53章 雙線操作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274章 什麼樣的籌碼能打動周新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255章 E3展會第242章 翻舊賬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86章 支付令牌第139章 在紐約的日子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327章 優勢第134章 提前截胡臺積電(4K)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184章 發佈會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309章 連環雷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41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205章 ipod發佈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314章 突然陡峭的曲線第210章 走聯發科的路,做山寨機之父第321章 合作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323章 上市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57章 關鍵鷹第80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280章 三條路第168章 新的想法,新的思路(6K))第57章 關鍵鷹第279章 坐山觀虎鬥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8章 分享利益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320章 技術轉讓和股權互換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354章 一些吐槽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7章 想要打廣告的留學中介第21章 看穿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77章 線上百科全書第10章 離京前
第24章 電子社區第372章 終章第44章 NewPay第321章 合作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265章 趨勢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245章 小米發佈會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207章 技術紅利第370章 真Mphone4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270章 手機操作系統第220章 新百度上市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17章 售價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154章 巔峰對話與死裡逃生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242章 翻舊賬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99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完第231章 手機交鑰匙方案(6K)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4章 優化MOSFET模型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264章 公有云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341章 意外第224章 技術紅利(62k)第347章 競爭對手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350章 下一個被擺上貨架的將會是?第53章 雙線操作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274章 什麼樣的籌碼能打動周新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255章 E3展會第242章 翻舊賬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86章 支付令牌第139章 在紐約的日子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327章 優勢第134章 提前截胡臺積電(4K)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184章 發佈會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309章 連環雷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41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205章 ipod發佈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314章 突然陡峭的曲線第210章 走聯發科的路,做山寨機之父第321章 合作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323章 上市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57章 關鍵鷹第80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280章 三條路第168章 新的想法,新的思路(6K))第57章 關鍵鷹第279章 坐山觀虎鬥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8章 分享利益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320章 技術轉讓和股權互換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354章 一些吐槽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7章 想要打廣告的留學中介第21章 看穿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77章 線上百科全書第10章 離京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