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公有云

趙爲民以及申海更上面會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正常的。

新芯科技加入申海之前,華國半導體產業的中心大家可能還會有疑問,因爲以鵬城、羊城爲核心的珠三角地區也有大量半導體相關產業。

燕京市同樣對半導體產業虎視眈眈,更別提像江城、蜀都區域性中心城市了,大家都很清楚半導體對整個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它直接營收可能只有百億規模,但是帶動效應是可以乘十甚至更多的。

後世智能手機本身的年營收即便是在巔峰時期營收規模也沒有突破三千億美元的大關。單純從硬件上進行統計,上下游帶動的產業鏈也超過了萬億規模。

更別說把移動互聯網爆發後的軟件算上,供應鏈不是簡單的單點效應,它就像滴在水面上的雨滴會泛起層層波瀾,而智能手機堪稱傾盆大雨了。

在半導體上,申海希望張江科技園區能超過彎彎的新竹科技園區,追趕硅谷的地位。

申海對產業的野望不只是半導體,他們從小米看到了在消費電子領域成爲華國這一產業中心的希望。

消費電子能帶動的上下游產業鏈就更多了。之前申海在這方面是很薄弱的,申海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消費電子品牌,遠遠比不過燕京。

聯想、曙光、紫光這些都在燕京,燕京行政資源上的優勢在消費電子行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現在則不同了,有小米之後,小米迅速席捲全國,成爲繞不開的消費電子品牌。

從最開始的個人電腦到後續的小米手機,主打性價比的小米從利潤上看,和其他國產企業相比並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但是全國產的口碑讓它在各地都有着大批的擁躉,小米線下門店沒有普及到的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們甚至專門跑到所在城市周邊最近的二線城市去提貨。

這種支持力度也讓小米半年營收就超過了三十億rmb,小米電腦的銷量破了一百萬臺。

華國2002年臺式機出貨量在950萬臺左右,聯想在這一市場的市場份額是29%,銷量大概在280萬臺,小米半年的銷量已經很接近聯想了。

小米吃掉的市場份額絕大多數來自聯想,當一個品牌火箭式崛起的時候,該行業原本的老大一定是丟掉最多市場份額的一方。

申海方面爲了支持小米,整個行政系統包括申海管轄的國企換電腦都從聯想變成了小米。

胡正明聽完之後說:“我們一直也能感受到申海方面的支持,無論是對新芯還是小米,各方面的扶持力度我們從管理層到員工都能感受到。

包括新芯和華虹、華晶這些申海地方國企的合作都非常愉快,我們不排斥和申海方面加強合作,小米後續我們也確實有對外融資計劃。

只是具體融資的規模和份額,目前還只是一個非常初步的計劃,後續正式推進的過程中,申海科投肯定是我們的優先選擇。”

和新芯不同,小米完全是胡正明一手打造的企業,周新最多隻是給了一個名字。

因此在創辦小米的時候,胡正明就和周新說好了,對小米唯一的要求就是小米的上下游供應鏈需要儘可能選擇華國企業。

除此之外,周新不會干預小米的經營,胡正明想對外融資也好,想主導上市也好,都由他自行決定。

因爲小米價值有限,主打性價比的品牌,價值的巔峰期就是上市的那一刻,能在大A上市還好,畢竟和大A的臭魚爛蝦比起來小米還是很好的標的。

一旦放在納斯達克或者香江上市的話,小米的估值能被壓到個位數PE的程度。

胡正明倒是想的很清楚,他打算先給小米引入幾家外部投資機構,因爲想搞智能手機研發的話,會抽乾小米的所有流動性。

失去流動性對一家企業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後世硅谷銀行破產,從賬面資金出發遠遠到不了破產的地步,但是就是因爲沒有流動資金加上面臨擠兌導致破產。

申海找上門來沒有出乎胡正明的意料,本來他是打算找燕京的資本合作,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了風聲,被申海方面知道了,所以趙爲民才親自出馬。

和魅族比起來,小米屬於是資本求着上門要投了,小米和聯想一樣也沒有什麼技術,背靠周新這座大山就是最好的背景了。

趙爲民聽完後點頭:“申海科投會是小米最好的合作伙伴。

之前我在科投的時候,我們一直都在投資上很有野心和進取精神。之前交大慧谷還沒有成立的時候,我們就投資了交大慧谷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包括863計劃中的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其中申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公司完全是科投一手主導這一項目的市場化運作的。

我們讓科研人員參股,然後讓科研人員以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申海在資本運作上向來有着極大的優勢,我們有豐富的經驗,有充分的勇氣,有強烈的意願。

科投可以只投資,把投票權交給你們,這可以寫進投資協議裡。”

申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公司剛開始挺牛的,由申海主導,作爲863計劃中的落實機構,獲得了國家層面的大量支持。

在早期的時候給一幫大佬配股了,其中包括後來成爲部長的萬*鋼。可惜太早了,對新能源的趨勢預判到位了,但是2001年新能源各項技術都不夠成熟,更別提燃料電池了。

這家公司早成立了太多年了,導致成果沒有轉化成商業效益,最後國有資本和各路神仙紛紛退出,先是被猛獅科技收購。

再後來被長城汽車以六千萬元的價格收購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長城汽車同時還要幫該公司償還1.7億元的債務。

能在2002年的時候一手主導申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公司的成立,並且在成立的過程中把各路神仙綁上這輛馬車,趙爲民屬於能力和手腕俱備。

胡正明思索片刻後說:“好,我們後續一定會優先考慮申海科投。”

周新的注意力已經從Mphone2的成功中脫離出來,他希望在2003年的下半年裡大規模主導新雲的擴展。

在找來王堅博士後,新雲有了負責人,但是發展很緩慢,在當下對於這種虛擬服務器的服務形式,接受的企業是少數。

對於稍微大型一些的企業來說,他們不太願意把數據放到別人手裡,對於小企業來說,他們業務量完全可以自己去市面上淘一臺二手服務器先將就着用。

納斯達克泡沫破裂導致市場上便宜的二手服務器簡直不要太多,對小企業和個人創業者來說,新雲完全沒有必要。

但是這種業務模式讓一些互聯網巨頭對它很感興趣,加上週新的名頭,就讓他們更感興趣了。

有微軟、亞馬遜和百度,其中亞馬遜是最先動的,本來亞馬遜就將在2004年開始給企業們提供免費的服務器資源,類似公有云的初級形態。

到了2006年的時候對外提供一整套的解決方案。現在新雲的出現,讓亞馬遜更快找到這一具有充分想象力的領域。

作爲一家上市企業,最需要的就是故事。

雲服務,一聽上去就很有故事。只是讓貝索斯頭痛的在於,又要和周新在商業戰場上正面碰撞了。

周新的出現給亞馬遜找了太多麻煩,先是在電子支付戰場上,亞馬遜支付被NewPay打得喘不過氣來,絲毫沒有還手餘地。

然後是和連鎖超市們的線上線下並行的合作模式,讓亞馬遜的市場增速嚴重被影響,這套後來盒馬的模式提前到21世紀初的阿美利肯,幾乎是無縫銜接。

因爲阿美利肯消費者們的網上購物習慣已經被亞馬遜和ebay培養起來了,NewPay的普及讓電子支付的門檻也沒了。

而大型超市們作爲擔保,更不用擔心買到東西的質量問題,比從亞馬遜上購買還是要靠譜得多。

再後來阿里巴巴殺入阿美利肯市場之後,建設購物網站的成本又被降低了一大截,導致巴諾書店這樣的連鎖書店品牌也開始建立自己的網上站點。

巴諾書店本來在1997年的時候就搞了線上站點,但是一直不溫不火。

阿里巴巴利用自己的經驗幫巴諾書店打造的線上購物網站,多了銷量榜、評分系統、售後評價體系、隨機立減功能等等,同時還和微信公衆號做了打通,一套組合拳下來給了亞馬遜很大的壓力。

圖書業務屬於亞馬遜的發家業務了,都面臨傳統書店轉型帶來的壓力,更別提其他業務了。

電子購物的門檻降低後,大量細分類電子購物網站的出現,讓貝索斯頗有種疲於奔命的感覺。

亞馬遜的股價也一路走低,他們需要一個故事來提振投資者的信心,公有云聽上去就很不錯。

至於微軟和百度,微軟是因爲他們太大了,大企業的通病就是不想錯過任何一個有前景的業務,後來的騰訊也正是如此。而百度則是自己的業務決定了,公有云和搜索引擎的業務契合度很高。

周新和王堅說:“之前我們屬於廣積糧、緩稱王階段,現在隨着第四代光纖通信系統的普及,新雲在網絡端的問題被解決了。

而我們之前的工作讓新雲在技術上的問題得以解決,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擴大市場份額,做大規模的時候到了。”

之前公有云服務無法大規模開展,最大的桎梏在於網絡,雲服務對網速要求不高,但是對網絡穩定性的要求很高。商用光纖技術早在1980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但是當時的傳輸速率只有45Mb/s,到了第四代的時候,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0Tb/s,不僅是傳輸速率提高,更重要的在於網絡的穩定性,有了質的飛越。

周新說完後,王堅很激動,因爲新雲之前靠的是周新投錢,從營收上來說其實是連年虧損的架勢。

現在周新說要做大規模,王堅能聽出來是要進行外部融資,然後做上市的節奏,這也意味着他手裡的期權終於有機會變現了。

至於不能上市,王堅從來沒有懷疑過新雲不能上市,別說新雲有具體的業務,而且在這一領域牢牢佔據第一的位置。即便新雲只是一個空殼公司,有周新背書,冠以New的名義,華爾街的投資者都會用真金白銀買單。

王堅壓抑自己興奮的心情說:“之前新雲成立了廣告投放部門,後續擴大廣告投放部門的規模,百度應該不太願意接受我們的廣告投放,但是我們可以找雅虎、AOL、騰訊這些企業。

另外我想的是新雲還是需要走中小企業的路子,因爲對大企業來說數據安全比成本控制更重要。我的目標是藉助智能手機而爆火的這批互聯網企業們。

他們成立的時間比較短,很難預估用戶數的增長速度,可能今天的用戶數只有一萬,一週之後這個數字裂變成了十萬,靠買服務器是來不及的。

這時候新雲的虛擬服務器業務就能很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之前Mphone的開發者大會,我讓負責銷售的副總找了很多專注於智能手機應用的互聯網企業聊。

他們普遍對我們的業務形態很感興趣,也表示合作沒有問題,他們願意嘗試虛擬服務器租賃的這種合作模式。

但是他們也有問題,那就是之前購買的服務器怎麼辦,新雲是否支持把物理服務器和虛擬服務器打通,打造成一個資源池,對外提供服務。

這是技術難點,我已經讓研發部門把它作爲最優先要解決的問題去進行研發了。

其次就是,我們覺得可以採取這樣的方案,那就是由新雲收購他們的服務器,以市場價格收購服務器,然後他們來租賃新雲的虛擬服務器。

我們籤的合同裡同時包括收購二手服務器和租賃虛擬服務器這兩塊內容。

也就是說互聯網企業先在新雲的虛擬服務器上部署他們的業務,然後無感切換到新雲的虛擬服務器上之後,我們再去收購他們原本的物理服務器。”

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164章 在申海第250章 技術基因第292章 各方動向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341章 意外第40章 IPO第299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轉型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200章 如何開始第286章 艱難的抉擇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256章 《英雄傳奇》第324章 估值第92章 百度的新聞發佈會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230章 訪談2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247章 攪局者第255章 E3展會第56章 遍地大佬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347章 競爭對手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297章 畢業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107章 明新會(求訂閱!)第297章 畢業第78章 要不要做知識問答社區第269章 被坑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42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289章 浸潤式光刻機技術路線的獨苗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21章 看穿第275章 時隔多年的查理羅斯秀第92章 百度的新聞發佈會第115章 世紀交易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6章 輕鬆拿下第259章 旋轉門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70章 A/B股架構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40章 IPO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287章 技術路線第33章 達成合作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103章 曹永羅回國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347章 競爭對手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321章 合作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279章 坐山觀虎鬥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299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轉型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286章 艱難的抉擇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347章 競爭對手第140章 CAAS成立與Matrix發佈會前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266章 吹捧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191章 引爆華國輿論(1W!!!)第89章 產業升級第370章 真Mphone4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58章 最好的機會完本感言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117章 知乎 新興投資和互聯網大會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
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164章 在申海第250章 技術基因第292章 各方動向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341章 意外第40章 IPO第299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轉型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200章 如何開始第286章 艱難的抉擇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256章 《英雄傳奇》第324章 估值第92章 百度的新聞發佈會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230章 訪談2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247章 攪局者第255章 E3展會第56章 遍地大佬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347章 競爭對手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297章 畢業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107章 明新會(求訂閱!)第297章 畢業第78章 要不要做知識問答社區第269章 被坑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42章 即將到來的ISSCC第289章 浸潤式光刻機技術路線的獨苗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21章 看穿第275章 時隔多年的查理羅斯秀第92章 百度的新聞發佈會第115章 世紀交易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6章 輕鬆拿下第259章 旋轉門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70章 A/B股架構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40章 IPO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287章 技術路線第33章 達成合作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103章 曹永羅回國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347章 競爭對手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321章 合作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279章 坐山觀虎鬥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299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轉型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286章 艱難的抉擇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347章 競爭對手第140章 CAAS成立與Matrix發佈會前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266章 吹捧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191章 引爆華國輿論(1W!!!)第89章 產業升級第370章 真Mphone4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58章 最好的機會完本感言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117章 知乎 新興投資和互聯網大會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