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技術紅利

“我一直知道華國和阿美利肯之間差距很大,之前在聖芭芭拉交換的時候有非常直觀的感受。

但是之前我的對比對象是我身邊的人,在燕大上學的時候,能夠來燕大上學的都能夠維持在某個水平線之上,畢業之後他們很快能夠獲得一份在華國算得上不錯的工作。然後周圍一起長大的發小們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的經濟水平,如果用概率學來說的話,用前萬分之一來形容都算低估了。

去長三角深入到製造業的第一線之後,我才直觀感受到,廣大勞動力過着多麼艱苦的工作。

比如約定的零部件單價是兩毛錢一個,工人們拼命幹,一個月能突破三萬個,每天工作時間超過十二個小時,也就意味着他們最高的月工資超過六千元。

那麼工廠會以各種由頭來降低單價,第二個月把單價降低到一毛錢一個,甚至更低。我和彎彎、高麗、霓虹這些地區在華國的合資工廠負責人聊過,他們普遍反應,要把工資成本控制在兩千元以下。

我在長三角地區的時候用的是另外的身份,大致就是當地一個工商管理領導的關係,那個領導以前當過我爺爺的警衛,後來轉業到地方去的。

因此當地的民營企業負責人都對我很客氣,幾乎對我的問題會如實回答。

也就是說制定好的規則,如果工人的工資突破了兩千元,那麼規則可以靈活改變。

即便這樣,工人們也缺乏反抗的措施。因此像永新這樣能夠按照規則,不設置薪水上限的企業顯得格外的稀缺。

同樣在長三角,我去西湖周圍逛了逛,能看西湖的湖景房每平米單價已經突破4000美元了,很多外商或者外企在華國的高管去那買房,然後週末去度假。”

在2000年的時候西湖的凱悅公寓、元華公寓等能夠看湖的房子,單價在4000美元每平米左右。

曹永羅感慨道:“我想說的是,我們真的能夠改變現狀,讓華國人也過上阿美利肯人的日子嗎?”

周新說:“會有那麼一天的。

你知道華國加入WTO之後,最快受到波及的地方會是哪裡嗎?”

曹永羅不假思索道:“必然是香江,香江絕對是最先受到波及的地區。之前華國製造業的商品很多需要到香江進行一道中轉,然後蓋上香江的標識出口到歐美去。

爲了規避貨物中轉的風險,同時也是降低大陸和香江之間貨物流通的稅金,華國的製造業企業會運輸零部件去香江,在香江完成最後的一道組裝。

華國加入WTO之後不需要了,除了關稅沒有任何優勢的香江,在製造業上會被大陸吞的乾乾淨淨,長三角地區的虹吸作用很快會把香江的製造業摧毀的。”

周新聽完之後知道曹永羅確實對製造業很瞭解,因爲在他的瞭解裡,確實是香江最先受到影響。

原時空的時候,周新在伯克利留學,有和香江來的同學聊過,該同學家原來是做製造業的,在2001年之後家裡生意斷崖式下滑,後來改成收租度日。

按照官方統計口徑來看,2001年年底華國加入WTO,到了2002年3月的時候,香江的外貿訂單下降15%以上,從金屬製造業、電子產業、機械類產業下降得最厲害,高達30%。

這也是爲什麼香江後來主要發展金融業、服務業和地產行業,因爲他們沒得選。

周新說:“沒錯,華國加入WTO之後,會慢慢吃掉其他國家的製造業份額。”

因爲擔心自己的家裡也被安了設備,周新不好把一些話說得太直接,他只能從製造業發展的角度入手。

“所以對於華國來說,我可以把一些更加有價值的產業鏈放到華國,比如現在的互聯網手機,我把生產放在華國,在matrix的帶動作用下,其他手機品牌也會將一部分的生產環節放到華國。

即便沒有matrix,也會逐步有這個過程,因爲華國的製造業在很多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加入WTO對華國來說,徹底把它在製造業上的優勢釋放出來了。matrix只是能夠加速這個進程。

但是有一點是隻有matrix能做到,而其他手機廠商做不到的,那就是在有技術含量的零部件上給華國企業機會,讓華國的企業也能享受到技術紅利。”

談到這個,曹永羅反而有些沮喪,“我之前在郵件裡和你說過matrix鍵盤被華國其他企業仿冒,然後出口到阿美利肯去的事。

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懷疑,華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做得非常差,在這樣的環境下,華國企業真的能夠享受到技術紅利嗎?

我在郵件裡說的比較簡單,就是matrix鍵盤大概兩個月就被其他製造業廠商進行了拆解和復刻。

他們實現復刻後,大量製造模擬matrix鍵盤的產品,然後出口到阿美利肯,這種和matrix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產品,最多是品控和品質上做得比matrix略差。

但是matrix鍵盤要賣到499美元,而這些產品他們出口價從100美元降到現在只有15美元,我估計他們的利潤率最多隻有20%。

最開始是一到兩家企業仿冒,後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仿冒,出口價也直線下降。

在價格優勢面前,除了部分真的不缺錢或者尊重原版的用戶才從官方渠道購買matrix鍵盤。而且我在這上面找關係也沒有用,因爲仿冒matrix鍵盤的企業,從長三角到珠三角到處都是。

不可能能夠管得過來,而且對地方來說他們也不願意去管。如果只有matrix一家制造matrix鍵盤的話,出口額最多也就幾百萬美元,因爲499美元的高價即便是阿美利肯人,也很少有人能夠承受。

出口價降低到15美元之後,整個出口額瞬間增加到了千萬美元的市場。並且因爲matrix的鍵盤結構給原本的鍵盤行業帶來了劇烈的衝擊,從cherry到filco再到戴爾、羅技,一系列原本做薄膜鍵盤、機械鍵盤的廠商都開始進入仿matrix鍵盤的這一領域。

而他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在華國找代工企業,算上整體鍵盤行業的出口額的話,大概在五千萬美元左右。

如果要挨個追究在技術專利上的責任的話,會嚴重打擊出口外貿行業,長三角甚至有縣城,整個縣城有超過三成的企業專注於鍵帽、軸體和金屬外殼製作了。

從地方經濟保護、保護企業生存、給地方創收、創造就業機會等這些角度出發,保護知識產權的優先級要低太多了。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很難有信心能夠讓華國企業真正享受到技術紅利,或者說享受到長期的技術紅利。”

曹永羅喝了口可口可樂潤了下喉嚨之後繼續說:“在象牙塔裡的時候總是覺得規則優先,制定好了規則之後就需要按照規則執行。現實世界裡很多時候規則並不會發揮它的作用。

規則被制定出來並不一定是要執行的,執行規則可能比不執行規則在短期內造成更大的損失。包括像知識產權保護類的規則,也是爲了加入WTO之後才加急弄出來的,實際上執行層面非常有限。”

周新笑了笑,站在更高的視野去看這個問題,未來可以給出很好的解答,周新從來不擔心這個問題:

“在做matrix鍵盤的時候,我壓根沒有指望它能夠賣多少把出去,純粹是爲了打造matrix這個品牌,讓大家能夠認識到matrix是一個高端、富有科技感、革新的品牌。

迅速把品牌和這些概念聯繫到一起。因此我們需要顛覆某個行業,鍵盤是一個大衆化的領域,只要使用過電腦的人羣就會有使用鍵盤的需求,這又是一個極其同質化競爭的領域,你做薄膜鍵盤成功了,那我也做薄膜鍵盤。

這一領域的企業研發思路也是圍繞着更低的延遲,更長的使用時間上進行研發,研發投入也很少。

這也代表着這一領域很容易顛覆,外觀、整體質感、打字聲音和觸覺等方面,有太多辦法可以改變這一領域了。改變很多,但是老實說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它更像是創意上的顛覆,再加上高昂的定價和到處都是的廣告,實際上是以最小的代價來讓用戶對matrix這個品牌有概念。

商品本身只是其次。現在從Mphone的銷售數量來看,這是非常成功的一步。Mphone的發售又再次加深了用戶對matrix品牌的認可,對品牌概念的認可。

所以matrix鍵盤沒有技術含量,所以其他企業能夠很容易得就逆向破解,然後生產出來。

換做是其他領域,沒有那麼容易。像Mphone,在阿美利肯賣的很好,價格很高,有企業仿造出來了嗎?

恐怕沒有吧?光是Mphone的手機芯片,別說華國企業,阿美利肯企業都沒有誰能夠仿造出來的。”

“所以matrix不能算是技術優勢,它是設計和理念上的優勢,這是很容易仿造的。”

曹永羅搖頭:“我不同意伱的說法。

以Mphone爲例,現在華國企業只能做手機外殼和組裝,未來大概會慢慢從電池,到pcb板,再到屏幕,最後纔是芯片和攝像頭。

問題是華國企業的優勢有限,他們的技術優勢同樣是微弱的技術優勢,很容易被逆向破解的。

這樣的話華國企業很難累積技術優勢。”

周新說:“我們可以選擇,選擇有專利權的企業,在matrix的扶持下,有專利權的企業能夠享受技術優勢,他們要麼一直維持技術上的優勢,要麼有一天被其他企業淘汰。

無非這兩種結果。”

周新繼續說:“Mphone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電池不夠用,用戶需要每天一充,如果高頻使用甚至需要每天兩充。

如果誰能解決電池的問題,哪怕只是有些微的技術進步,那麼我們就會選擇它作爲供應商,Mphone現在完成了楓葉國、南美、歐羅巴地區的鋪貨,預計明年銷量能夠突破五百萬。

對於能夠優化電池的供應商來說,這是五百萬的市場,也意味着整個手機行業都會對他們開放,這個市場還不夠龐大嗎?

做Mphone很大的優勢在於品牌效應,Mphone足夠成功,那麼未來Mphone供應鏈上下游的供應商也會被其他手機廠商高看,甚至直接進入他們的供應鏈流程中。

我們在做Mphone供應商選型的時候,就會對諾基亞的供應商天然高看一眼,未來Mphone取代諾基亞地位後,Mphone的供應商能夠享受到同樣的待遇。”

華國企業的問題在於,有技術優勢之後很難持續在研發上加大投入。

以長虹爲例,此時長虹是華國技術最先進的電視製造公司,華國唯一一家能夠製造第四代背投電視的廠商。後來逐漸喪失技術優勢,失去了核心的技術優勢。

周新想起來之前和摩根投資人見面的時候聽對方提起的一個事情,然後說給曹永羅:“華國在少數領域上其實是能夠實現技術領先,或者取得技術優勢的。

我聽說華國去年的時候推出了一套全新的多媒體電視傳輸協議,比阿美利肯、歐洲和霓虹的電視傳輸協議標準要領先得多。

好像叫DMB-T,是水木大學和水木大學校友回國創辦的一家公司,共同研發的一套標準,比歐洲的技術標準提高了10%的傳輸效率。

他們現在在基於這套標準研發解碼芯片,我認爲需要對華國的企業有信心。”

DMB-T標準在2000年的時候完成實驗室研發,在06年的時候成爲國家標準,能夠實現33MB/s的傳輸速度,對於當時的電視清晰度來說足夠了。

當然他們只是設計芯片。

後來他們推出的芯片LGS-8G52具備卓越的單載波、多載波性能,並且在抗多徑干擾和低功耗等方面均表現出明顯技術優勢,降低了芯片實現成本。當時市面上LG推出的數字電視一體機採取的是雙芯片的方案,LGS-8G52則只需要單芯片即可實現。

說來也巧,LGS-8G52的代工正是中芯國際。

曹永羅:“可能是我太悲觀。”

周新:“低頭做事總是容易悲觀,容易忽視時間的偉力,擡頭望天又容易樂觀,覺得太陽好像離自己沒有多遠。”

關於LGS-8G52電視解碼芯片,可以去中芯國際官網2008年4月18號的報道里看。

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4章 優化MOSFET模型第13章 驚訝第30章 再見老友第40章 IPO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264章 公有云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232章 宿敵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第53章 雙線操作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125章 用戶粘性第21章 看穿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336章 Newman的格局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345章 訪談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189章 A1E芯片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341章 意外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265章 趨勢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330章 高估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321章 合作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105章 百人會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48章 天使投資第196章 銷量第10章 離京前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354章 一些吐槽第47章 反響強烈第123章 CAAS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請假條第196章 銷量第53章 雙線操作第264章 公有云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310章 遙遙領先第271章 抱有目的的度假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89章 產業升級第161章 被帶跑偏的企鵝(6K)第284章 匿名社交軟件第125章 用戶粘性第80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68章 爲什麼只有Newman可以?第275章 時隔多年的查理羅斯秀第134章 提前截胡臺積電(4K)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334章 海嘯的前兆第312章 價格戰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25章 如何打造電子社區第298章 回國第222章 ipod zero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296章 質疑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157章 給華國互聯網人的建議(4k)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44章 NewPay第178章 控股騰訊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35章 聖誕節第353章 時機很重要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146章 問答環節第247章 攪局者第43章 NewPay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
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4章 優化MOSFET模型第13章 驚訝第30章 再見老友第40章 IPO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264章 公有云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232章 宿敵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第53章 雙線操作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125章 用戶粘性第21章 看穿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336章 Newman的格局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345章 訪談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189章 A1E芯片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341章 意外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265章 趨勢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330章 高估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321章 合作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105章 百人會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48章 天使投資第196章 銷量第10章 離京前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354章 一些吐槽第47章 反響強烈第123章 CAAS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請假條第196章 銷量第53章 雙線操作第264章 公有云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310章 遙遙領先第271章 抱有目的的度假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89章 產業升級第161章 被帶跑偏的企鵝(6K)第284章 匿名社交軟件第125章 用戶粘性第80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68章 爲什麼只有Newman可以?第275章 時隔多年的查理羅斯秀第134章 提前截胡臺積電(4K)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334章 海嘯的前兆第312章 價格戰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25章 如何打造電子社區第298章 回國第222章 ipod zero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296章 質疑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157章 給華國互聯網人的建議(4k)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44章 NewPay第178章 控股騰訊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35章 聖誕節第353章 時機很重要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146章 問答環節第247章 攪局者第43章 NewPay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