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

郭龍雲抵達上海後,照例是先和當地的官員們進行了一次會議,主要是聽取今年上海這邊的經濟發展情況,畢竟現在郭龍雲負責的就是經濟而已,其他事他也不關心,只關心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的發展情況(清末梟雄423章)。

一番會議後,郭龍雲也是對現在的上海有了初步的瞭解,這一年上海依舊保持了超高的發展速度,尤其是商貿區和上海縣合併以後,以往困擾商貿區的土地不足等問題被徹底解決,上海這邊利用地方財政自行開發的‘北岸工業區’,即蘇州北北岸工業區,以紡織業爲核心,以其他配套產業爲輔助,發展的相當迅速。

會議中,蕭昌中用極爲自豪的語氣道:“如今的北岸工業區已經入駐大量企業,投資超過百萬圓的超大型企業有三家,投資超過十萬圓的大型企業有二十八家,大小企業加起來總數達到了七十八家之多,整個北岸工業區的各大工廠足以提供了超過四萬個直接就業崗位。

通過大量的企業入駐,也是帶動了整個上海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日常民生所需的衣食住行等產業極爲活躍,爲各大提供提供金融、技術等條件支持的第三產業發展更爲迅速,北岸工業區的相當於爲上海間接提供了超過五萬個第三產業的就業崗位!”

“僅僅是一個北岸工業區,就能夠養活超過十萬個家庭,最少四十萬的人口!”

在工業時代裡,再也沒有什麼比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更能直接顯示出工業規模了!

“在宣武三年的頭三個季度裡,北岸工業區的各企業工業總產值突破一億圓大關,出口額達到四千萬圓,僅僅北岸工業區內,就可以爲帝國提供超過四百萬圓的稅收,另外間接提供了大約三百萬的海關稅收,通過第三產業等間接提供了至少兩百萬的稅收!”

“北岸工業區的成功,足以爲帝國增加至少一千萬甚至是一千五百萬以上的稅收!”

按照正常的產值和稅收的比例,大約是百分之五到十五之間,各個國家不同情況具體數額也不一樣,輕工業和重工業以及農業以及什麼服務型商業也不一樣,國內的其他地方先不去說,因爲國內的其他地方尚處於原始的封建社會,產值和稅收的比例不同府縣區別相當大。

不過對上海算得上是一個純工業城市,農業佔據的比例相當低,主要依靠工業經濟支撐,所以其產值和徵稅的比例是具有近代工業國家比較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大約保持在百分之十左右。

基本上,企業生產出來市場價值十圓的產品,那麼政府就能夠通過各種方式收取到一圓的稅收。

當然了, 這說的是平均數字,具體行業不同具體比例肯定不同,比如說生絲行業,這個暴力行業的正稅比例是相當高昂的,企業的營業稅和出口關稅等加起來,整個生絲行業的正稅比例基本上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

但是一些政府大力扶持的重工業,比如機械製造、軍械武器,造船等行業,其整體稅收是非常低的,比如林德機械公司生產蒸汽機,其徵稅比例只有區區的百分之一而已,基本上就是象徵性的徵稅而已,而造船業上,爲了推廣蒸汽船隻的大規模應用,對造船廠生產的蒸汽船隻徵收的稅收也是相當低的,只有大約百分之五上下。

各種行業綜合起來,上海這邊的國民生產總值和稅收的比例大約是保持在百分十左右。

不過這個數據說的乃是所有稅收,其含義是特指上海的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爲帝國提供百分之十左右的稅收,但實際上上海自身是收不到那麼多稅的。

因爲一個國家的稅收是通過衆多方式收取的,不是說某個企業生產出來市場價值十圓的產品,然後地方財政就能夠直接對企業徵收一圓的稅收的,實際上這一圓的稅收是通過產品的流通渠道中徵收上來的,包括企業的營業稅,負責產品運輸的運輸企業的營業稅,批發商的營業稅,最後零售商的營業稅等。

而上海乃是一個典型的製造業基地,其產品不是出口就是運往國內各地銷售,因此是不可能把這十分之一的所有稅收都收上來的。

因此雖然上海的國民生產總值雖然已經一個相當龐大的數據,其1859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有望突破八億圓的關口,但是上海一地裡的徵收的稅收實際上相當並不多,包括海關在內,其直接劃歸中央財政的稅收三千萬左右而已,另外上海這邊尚能保留大約兩千萬圓的地方稅收。

國稅和地稅加起來的,大約就是五千萬這樣子,佔據工業產值大約百分之六上下。

而這也是爲什麼蕭昌中並沒有說北岸工業區給上海提供了多少稅收,而是說給帝國提供了多少稅收的原因,因爲僅僅上海自己這邊的話,實際上是收不到一千多萬稅收的。

蕭昌中是要讓郭龍雲認識到北岸工業區是成功的,而這個成功並不是建立在原來商貿區原本就有的,而是他這三年來一手建立起來的。

聽到蕭昌中以及上海的工商廳、財務廳等經濟相關的官員們張口就是多少個億,隨便說個數據都是幾千幾百萬的時候,這讓郭龍雲更加感嘆國內其他地方的落後和發展困難。

他來上海之前,基本上已經和長江沿岸有潛力辦工業的城市都走了一邊,目前長江沿岸流域裡,最具工業發展潛力的乃是皖南當塗了,畢竟靠着一個馬鞍山鐵礦具有天然的優勢,此外就是湖北的武漢三鎮了,深處內陸,同時還是目前中大型運輸船隻能夠沿着長江最深入的大型城市,然後又可以通過湘江,長江上游進一步把產品散發出去,地理位置相當好,可惜就是工業基礎過於薄弱。

去武昌視察的時候,湖北那邊是相當重視,湖北巡撫率領武昌道道員,武昌府知府等當地一大票高原上下一起努力,在報告會上規劃了一個他們自己心中認爲規模極爲龐大的武昌工業區發展計劃,計劃的詳細內容不說了,基本就是抄襲上海這邊的工業發展計劃,試圖以紡織爲核心,然後輔以其他製造業等。

但是他們提供的目標是五年內,讓該工業區的年工業產值達到一千萬以上,首年的工業產值期望值只有可憐的五十萬而已!

湖北那邊這麼重視郭龍雲的巡視,是因爲郭龍雲手裡握着極爲重要的權力,就是爲帝國的下一個大規模工業基地選出一個地方來,而現在湖北的武昌、直隸的天津、廣東的廣州、浙江的杭州、甚至長沙、武昌、還有蘇州、揚州、鎮江等城市都是進行爭奪。

以帝國目前的財政情況,前兩年頂多就是扶持一個地方大規模發展工業,其他地方的話只能象徵性的撥付一些資金了。

然而不是每個地方都和上海那邊一樣,已經具有了完善的自我造血功能,不但能夠給中央提供數以千萬計的的國稅,而且上海的地稅每年都有一千多萬,所以上海可以自立根生打造出一個北岸工業區來,但是國內的其他地方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他們要發展工業,尤其是對大規模的發展,就必須得到來自中央財政的大力扶持,單靠他們自己的地方財政根本就玩不轉。

郭龍雲一路走過來,這些地方官員們都是極力的想要給郭龍雲留下良好的印象,進而給自己的城市拉到中央財政的支持,只要能夠在自己的任上搞出來一個工業區,哪怕是規模不如當塗那邊的工業區,更不和上海那邊去比,但是隻要能夠搞出來那就是一大政績,而政績就代表着升官發財。

這對無數官員而言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然而讓郭龍雲有些失望的時,這些人的眼界和格局還是略小了些,除了自己的老部下安徽巡撫畢宣溪提出來要把當塗工業區的規模在未來擴大十倍,爭取工業產值破億的目標還算可以外,其他人的眼裡都是隻有幾十萬幾百萬的規模。

他們認這十萬,百萬規模的工業區就已經夠大了。

唉,如果讓他們來到上海,看到那個幾乎比整個京師的城池都要大的多的北岸工業區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那些從來沒有見識過何爲工業的官員們,是很難想象的出來,一座投資上百萬的紡紗廠竟然能夠用於工人數以千計,僅僅是一座廠子就和一個小城市差不多,而數十家甚至上百家工廠彙集到一個地方後,其規模是有多麼的龐大,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不是這些工廠自身的工業產值就能夠代表的。

建立一個工業區,其實就是打造一座全新的工業城市,並不是僅僅建立起來一座工廠那麼簡單。

聽罷蕭昌中等人的報告會議,郭龍雲也沒有在上海多待,反正上海的發展是用不着他操心的,現在的上海上面有林哲親自盯着,下頭有蕭昌中管着,旁邊還有一個不倫不類的‘市政管理委員會’監督着,只要不是老天劈下一道神雷,基本上很難阻擋上海的崛起。

現在郭龍雲要操心的是其他地方!

離開上海後,他乘坐海軍運輸郵件以及補給物質的蒸汽運輸艦,然後沿着海岸線一路北上,他這是要去天津。(。)

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57章 一路橫掃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13章 見黃宗漢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85章 大婚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57章 一路橫掃第274章 應對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471章 窮教育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32章 大戰前夕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592章 作秀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83章 添船夠炮第464章 後宮版八國聯軍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54章 兵指青浦第47章 入城第96章 沉默衝鋒第14章 自籌軍費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414章 方德嬪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
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57章 一路橫掃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13章 見黃宗漢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85章 大婚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57章 一路橫掃第274章 應對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471章 窮教育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32章 大戰前夕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592章 作秀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83章 添船夠炮第464章 後宮版八國聯軍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54章 兵指青浦第47章 入城第96章 沉默衝鋒第14章 自籌軍費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414章 方德嬪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