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將領調整

江道泉等保守派爲和反對有局方背`景的女子入宮爲妃?就是害怕軍方和后妃相勾結,以後做出干涉皇家立儲等重大事務甚至造反(清末梟雄457章)。

比如說以後皇子爭奪皇位的時候,軍方帶着好幾萬大軍來說自己要支持某個有着軍方背`景的皇子登位,到時候該怎麼辦?

如此也就造成了,後宮諸多嬪妃裡,沒有人和軍方有直接聯繫,關係最近的只有皇后陳靜了。

反正也沒有其他人可以支持,還不如直接支持有着大義名分的皇后娘娘陳靜呢。

如果僅僅是外部勢力的分析,未來支持皇后陳靜之嫡長子繼承人皇位的勢力最大的,多個軍方大佬包括內閣總理大臣畢餘同都是。

唯一的問題就是,皇后陳靜至今無子,他們是想要支持都沒對象可以支持。

所以他們更願意讓皇儲問題押後再議,現在立太子什麼的太早了。

對於臣子們的想法,林哲多少能夠猜到一些,不過他依舊堅定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等自己的皇子長大一些後,觀察其心性才華之後再確定人選,到時候他挑選繼承人只和皇子本身的才華有關,和他們各自背後的背`景無關。

如果有外力反對,那麼他不介意把所有反對的人全都鎮壓下去。

身爲帝國的開創者,林哲有這個決心和能力。

如今對這兩位皇子授予男爵爵位,只是例行公事而已,不過卻是引起了外界的一些議論,又有幾個膽子大一些的臣子們妄圖什麼擁立之功,上折請求立林碃或林抲爲郡王、親王,或者乾脆立爲太子(清末梟雄457章)。

對於這些人,林哲依舊是老一套,直接以一句‘妄議公務’革職或貶職了事。

如此也就讓很多蠢蠢欲動的人再一次打消了不該有的念頭,今後還是該幹嘛幹嘛去!

相對於林哲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封男爵而引起的一些小風波,遠遠比不上後續進行的軍方大規模人事調整的影響大。

大規模授爵之後,在林哲的秘密吩咐下,統帥部銓敘繼續對軍方進行人事調整。

而和之前的人事調整有所不同的是,之前的調整隻設計到校官和尉官這兩個級別,但是這一次的調整卻是涉及到了將官。

八月二十六號,已經沉寂兩年,一度被人懷疑爲即將退下軍方核心高層職位的王呂雲再一次獲得重用。

其被從騎兵總監的職務上調任陸軍軍政部總長。

稍候,在西北多年,一直擔任第六軍軍長的邊成勳被調回南京,接替施清瑄擔任帝國新一任的陸軍參謀部總長一職,並被授予陸軍上將銜。

九月處,林哲在成立帝國統帥部委員會, 調任陸軍上將施清瑄、陸軍上將徐言青、陸軍上將林成飛、陸軍上將沈馳雲、海軍上將林達標進入委員會爲委員。

由上述五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全軍統籌事務!

但是這些人都是相繼被革除了其他實際職務,比如說施清瑄就是不再是參謀部總長,爲統帥部委員會雖然說是負責全軍統籌事務,但實際上軍方各部事務一直以來都是直接向林哲負責的。

也就是說,目前的這種委員職務事務上就是一個虛職,不太可能有實際權力。

這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林哲要剝奪他們的軍權,生怕出現以往朝代裡大殺功臣的事情,一時間竟然有衆多高級將領上折辭職高老還鄉。

這讓林哲有些哭笑不得,他雖然說是打算撤銷很多不思進取的高級將領,但是也沒有打算學朱元璋大殺功臣,或者學宋朝那樣玩杯酒釋兵權。

即便是把那些不思進取的高級將領們調離要職,但是大多也是會給他們一個養老的職務。

要不然的話,前些時候大規模的授爵不就白弄了,封一批貴族然後殺掉,這不是沒事找事閒得蛋疼嗎。

儘管軍中有所非議,但是趁着這一次大規模授爵,幾乎所有的軍方高級將領都在南京,林哲也不怕他們真的翻了天。

不趁着這一次機會進行徹底的人事調整,估計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一次性搞定了。

放棄了這一次機會,以後就只能溫水煮青蛙,一步一步慢慢來了,興許完成軍方的人事調整都得好多年,而這些時間是林哲不願意去浪費的。

如今中華軍正處於改革的關鍵時期,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浪費。

按照林哲對軍方人事的調整,第一步就是把一些絕對忠心,沒有太多派系牽扯的人放在重要位置,比如說王呂雲。

他的能力雖然很一般,甚至連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對林哲的私人忠誠是很多軍方將領所沒有的。

不過爲了避免皇家陸軍的大規模反彈,林哲並沒有把那些近衛軍系統的將領們放到皇家陸軍裡擔任要職,近衛軍的將領們普遍都是和皇室有着諸多聯繫的將領,他們對林哲的忠誠是足夠的。

但是近年來林哲爲了把近衛軍從皇家陸軍中徹底獨立出來,刻意的製造兩者之間的一些矛盾,以至於近衛軍和皇家陸軍成爲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軍隊體系,這貿然把近衛軍的高級將領調到皇家陸軍中擔任要職,很容易引起皇家陸軍其他高級將領的極度不滿。

所以林哲是從皇家陸軍自身的諸多高級將領中挑選忠誠比較好的人,這些人才華和能力要求不高,只要有忠心,同時具有一定的威望就可以,他們的工作就是充當過渡,免的大規模的人事調整中讓軍方內部有所動亂。

再過來就是把過去幾年表現出色的新派將領提起來,比如邊成勳這個軍方新秀,他是中華軍使用後裝步槍以及散兵戰術以來,表現最爲出色的年輕將領。

而後林哲一口氣提拔了超過三十名陸軍少將,而三十名陸軍少將清一色是1856年後畢業的陸軍軍校生,這些人被提拔起來後,將會擔任各師師長、軍參謀長、統帥部各部司長等要職。

原有的一些傳統老派的將領們則是被抽調去擔任各省守備司令,或者其他一些次要職務。

不過這些調整隻涉及到少將級別,一些中將級別的將領雖然也有所調整,但是被貶職的並沒有幾個,至於僅有的幾個陸軍上將,則是被調任到委員會任職。

不過按照林哲的計劃,目前的這部分陸軍中將也有半數會在年內被調到其他職位上養老。

等到1862年的時候,林哲希望所有軍長、少將等核心職務都必須由支持散兵戰術以及新式編制的將領擔任。

至於那些死抱着線列戰術和前裝步槍無敵的保守派將領們都會被安排到虛職上養老,或者乾脆直接退出現役。

如此大規模的高級將領人事調整,也只能是發生在一個國家的建立初期才能夠發生了,如果是換成了其他時期的話,如此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極有可能會引發兵變甚至內戰。

而就在林哲對軍方進行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時,帝國的外部環境依舊算不上好。

1861年的八月份和九月份,帝國在外興安嶺的駐軍和俄軍保持了持續長達兩個月的大規模衝突。

帝國第十四步兵師下屬的第四十一步兵團以及第十五騎兵團在黑龍江省守備司令部的第九騎兵守備營、第四十四守備團的配合下,和俄軍在超過十五個移民、軍事據點進行了慘烈的爭奪戰。

在這場持續了兩個月的據點爭奪戰中,帝國從俄國人手中奪取了超過十個殖民、軍事據點,不過由於外興安嶺實在太大,一些駐防兵力較少的帝國據點也是被俄軍所攻克。

同時俄軍還試圖登陸庫頁島,在該島的北部地區建立軍事駐點,但是被帝國第四艦隊所阻攔,爲了防止俄軍繼續偷襲庫頁島,海軍在庫頁島上新建了三個武裝據點,包括原有的一個據點,目前庫頁島上一共有四個武裝據點,駐防了總數約五百人的海軍陸戰隊。

這一場持續兩個月的武裝衝突中,雖然有得有失,但是總體而言還是帝國佔了較大的便宜,在這一次的衝突中,帝**方已經俄國人徹底趕出了黑龍江北岸沿岸,徹底控制了黑龍江流域。

在中亞方向上,雙方倒是比較剋制,目前依舊在武裝對持中,這是因爲俄軍近期內正在加速對中亞三國的侵略,是打算着先把中亞中亞三國吞併後,再回過頭來和中國打上一場。

對此,帝**方自然是不能坐視不理,他們一方面是以近乎白送的價格送給了中亞三國一批米尼步槍,另外還親自上陣,主動聯繫浩罕汗國,希望對方向帝國進貢併成爲屬國,以換取帝國出兵幫助浩罕汗國抵抗俄羅斯侵略的承諾。

可惜的是人家哪怕是面臨着俄羅斯的侵略,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實際上中國和俄羅斯人並沒有什麼差別,成爲中國的屬國和成爲俄羅斯的帝國並沒有什麼兩樣,都是亡國的前兆。

所以浩罕汗國拒絕了中國的出兵幫助請求,直接接受了中國的軍事援助而已。

不過浩罕汗國的反應並沒有打消帝國干涉俄羅斯吞併中亞三國的打算!

浩罕汗國不答應成爲中國的屬國請求中國出兵,中國自己就是直接派兵進入浩罕汗國。

1861年的七月份的時候,帝國的就是出兵,然後繞過了俄國人控制的維爾內,直接北上搶佔了皮爾別克,斷掉了俄軍由東往西向浩罕汗國進軍的任何可能性。

得知中國突然出兵佔領了皮爾別克後,俄軍一度考慮過直接攻打該城,但是發現駐防該城的中華軍有着足足一個步兵團後就是打消了這個年頭。

中華軍可不是浩罕汗國的軍隊,就算是一個步兵團守城的話,俄軍也不可能輕易拿下。

再說了俄軍在這一地區也沒有多少兵力,頂多也就萬把人而已,而這一萬多人分部在巴爾喀什湖南岸的廣泛區域,科帕爾和維爾內都需要駐防大量的兵力,因爲對面就是中華軍呢,這 不駐防個三五千人一不留神就會被中華軍給拿下的。

不過中華軍搶佔浩罕汗國的皮爾別克並沒有讓俄羅斯人打消繼續 進軍吞併浩罕汗國的念頭,此路不通就走其他路唄,反正中亞那麼大,去塔什干的路多了去。

俄國和帝國在中亞、外興安嶺地區的爭奪是持續,三五年都看不見勝負的結果。

對比中亞和外興安嶺地區,越南那邊的局勢更讓林哲皺眉,越南阮王朝的軍隊實在是不咋地,和法軍開戰不過幾個月,就已經把整個南部足足六個省給丟掉了,現在靠着他們僅有的一支新軍,也就是新編練的禁軍苦苦支撐着。(。)

第41章 三衝敵陣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80章 扶持軍工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55章 輕鬆勝利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308章 勝了嗎?第471章 窮教育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779章 立儲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59章 炮擊上海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643章 方家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20章 傷亡懸殊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92章 抽十殺一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308章 勝了嗎?第559章 句容馬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391章 進城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337章 繼承人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16章 賊軍來襲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67章 協防上海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
第41章 三衝敵陣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80章 扶持軍工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55章 輕鬆勝利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308章 勝了嗎?第471章 窮教育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779章 立儲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59章 炮擊上海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643章 方家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20章 傷亡懸殊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92章 抽十殺一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308章 勝了嗎?第559章 句容馬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391章 進城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337章 繼承人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16章 賊軍來襲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67章 協防上海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