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彈藥告急

^_^在文官派系反對戰爭,海軍又是堅持南下政策的情況下,帝國還能夠迅速發動西伯利亞戰爭,這裡頭固然有着第十次俄土戰爭爆發,從而吸引了俄羅斯大量兵力,使得俄羅斯在東方戰線上實力空虛的原因(清末梟雄672章)。(有?(意?(思?(書?(院

但是更重要的還是林哲在帝國的擴張發展上,認爲帝國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決北方邊患。

目前帝國面臨的威脅不少,太平洋對面有美國,東南亞方向有法國和英國,北邊有俄羅斯,不過美國還在發展當中,他們現在連幾艘現代戰艦都沒有,根本不可能在太平洋,尤其是中太平洋以西地區給帝國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威脅。

而法國的話,法國人在亞洲的勢力實際上非常薄弱,其在越南南圻的殖民地非常小,法國人在亞洲能夠動員的力量嚴重不足。

英國人的話,其威脅算是比較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英國人給帝國的威脅主要是海上威脅,這種情況下,帝國要做的就是發展海軍,然後牢牢的看住馬六甲海峽,只要把英國人的東印度艦隊堵在新加坡港口裡,那麼英國人就不可能給帝國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威脅。

再者,經過六十年代的衝突後,最近十幾年來帝國和英國人的關係是合作居多,得益於雙方的國際貿易所帶來的龐大利潤,導致兩國都是不會輕易動武。

然而俄羅斯人卻是不同,他們和帝國並沒有什麼共同利益,雙方的貿易幾乎等於零,在國際上也沒有什麼實際上的共同敵人,至於說英國,那可不算,因爲嚴格上說起來,英國人可是全球其他國家的共同敵人。

但是俄羅斯卻是和帝國存在着不可調和的領土衝突,要不然的話,兩國也不會一直保持着長達二十年的邊境衝突。

這種敵對關係,導致了除非有一方屈服,不然的話很難徹底獲得和平。

所以當有了第十次俄土戰爭這個機會後,林哲就是毫不猶豫的抓住了機會,然後發動帝國的戰爭機器,準備在西伯利亞方向給俄羅斯人來一下狠的。

至於說現在俄羅斯人正在積極謀求的談判,傻子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這是俄羅斯人的拖延戰術,就算是有所屈服,但是讓步的幅度也不會太大。

但是帝國要的卻是太多太多,帝國要的是俄羅斯承認帝國現在佔領的前俄羅斯領土,比如新東省以及庫頁島等,還有中亞那邊的浩罕省,還有阿拉斯加等。

而俄羅斯哪怕是已經實際上失去了對這些領土的控制權,但是也不會輕易承認的。

在十九世紀的國際關係裡,單靠口頭上的談判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想要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除了戰爭別無他選的。

這也是林哲爲什麼堅決,這麼迅速的讓部隊發起進攻的原因,就算要談判,也得等帝國打贏了再談。

林哲的堅定支持,也是陸軍方面能夠發動這場戰役的主要原因。

國內的文官、陸軍和海軍三大派系,他們是各有利益上的訴求,如果沒有林哲強行壓着海軍和內閣的反對,陸軍根本不可能發動這場西伯利亞戰爭。

當代的帝國雖然有着諸多派系,而且彼此間的爭鬥還是比較激烈的,造成這些爭鬥的原因除了他們各自的利益訴求外,也和林哲的默許分不開的,作爲一個統治者,林哲是一直都在平衡國內諸多派系的力量,並且避免他們聯合起來。

手底下的人鐵板一塊,這對於任何一個上位者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事。

不過就算林哲支持陸軍發動西伯利亞戰爭,但是也頂多讓內閣和海軍那邊不拖陸軍後退而已,但是實際上給予多少幫忙幾乎是不可能的了,當然了海軍那邊也幫不上什麼忙,而內閣那邊的話,也給不了多少軍費的支持。

因爲就和財務部那邊自己說的一樣,帝國每年度的財政預算在上一度年末就是已經被分出去了,如果要臨時增加大筆開銷,那麼就只能通過發行國債,提前預支後續年度的財政預算等方式來籌集。

如果不是到了情況緊急的時候,內閣那邊是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事的,畢竟對於軍方的人來說,是有錢就花,他們可不去管什麼財政赤字之類的,但是內閣那邊卻是不一樣了,如果發生了大規模的財政赤字,明年的時候可就不好安排了。

也好在陸軍家大業大,過去十幾年來幾乎每年都有上億的軍費,這些軍費花出去後,陸軍那邊積存下來的家底也是頗爲豐厚的,槍炮之類的並不缺,而炮彈和子彈更是囤積了無數倉庫。

就以陸軍目前的戰略儲備而言,足以支撐目前這個規模的陸軍進行長達一年的全面戰爭,如果只是幾個月的局部戰爭,那麼陸軍根本就不用進行全軍動員,只依靠當地駐軍和儲備就能夠解決問題。

軍械部那邊有幾個數據可以充分證明陸軍的儲備有多麼豐富!

目前帝國陸軍儲備的炮彈儲量達到了平均每門火炮八百多發,前線部隊攜帶的炮彈數量達到了平均五百發,這可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據,要知道1870年的普法戰爭裡,德軍在整個戰爭期間,每門火炮纔打出去了大約兩百發而已,也就是說,帝國陸軍目前參戰部隊的炮彈數量,足以支撐前線部隊打兩次半次普法戰爭這種炮擊密度的戰爭。

此外儲備的子彈數量也不少,平均下來,每支步槍備用的子彈有五百發,西伯利亞戰爭的時候,部隊所攜帶的子彈,平均到每支步槍的子彈約爲三百發,分別由士兵自身攜帶、後勤部署運輸、師、軍等戰略儲備這三個渠道。

作爲對比,普法戰爭裡,德軍平均每支步槍消耗的子彈只有五十六發而已,也就是說,帝國在西伯利亞參戰的部隊,其攜帶的平均子彈足以進行將近六次普法戰爭的消耗。

這裡頭固然可以看出帝國陸軍在過去十幾年積攢的家當有多麼豐厚,同時也是可以看出陸軍方面是在普法戰爭的基礎上,大幅度調高了彈藥的消耗量。

但是帝國陸軍的後勤部門原本就以爲是極度樂觀的估計,但是在戰爭進行區區一個月後就是化爲了泡影。

當尼布楚方向的第五軍對尼布楚的俄軍發動進攻一個星期後,前線就是傳來電報,宣告彈藥告急,請求彈藥的迅速支援。

這個情況讓最高統帥部那邊的人有些措手不及,這怎麼回事?

之前拔給的彈藥預計可是能夠打完整場戰爭的,再不濟也能夠支持半年以上的,但是怎麼才一個星期就彈藥告急了?

天津那邊負責後勤調運的軍官們是毫不客氣的發電報到前線,詢問彈藥是否真的告急了,他們還以爲前線統計失誤了。

第五軍的軍司先功中將看到後勤部門的一副不相信的語氣,他自己也是鬱悶無比,和後勤部門的人一樣,他也是認爲原本攜帶的彈藥已經足夠了,但是他也是沒有想到彈藥會用的這麼快。

第五軍發動進攻三天內,炮兵部隊就是平均打出來了至少一百發炮彈,後來意識到炮彈的消耗太快,所以控制了炮擊速度,但是第二天就發現,面對尼布楚周邊的堅固工事,沒有炮火的掩護根本就無法發起進攻,所以只能是恢復了炮擊力度。

猛烈的炮擊就是導致短短一個星期內,前線的炮彈儲量已經下降到了最危險的臨界點。

要不然的話,第五軍也是不會冒着自己丟臉,直接把求援電報發到戰區指揮部那邊去了。

不僅僅是炮彈,子彈的消耗也是同樣觸目驚心,前線部隊的子彈儲備量是大約每支步槍三百發,但是在短短一個星期內,就是消耗了一半。

這種情況讓前線部隊自己震驚不已的同時,也是把位於統帥部後勤部的負責人給嚇了個半死。

這開什麼玩笑!

而後,統帥部那邊的多個部門根據前線的戰報,再結束一些技術人員的分析,最後得出了結論,彈藥消耗的這麼快,不是因爲敵人有多厲害,而是因爲帝國陸軍的裝備的武器太先進了……

帝國陸軍的彈藥儲備數量,是按照普法戰爭的標準進行,並在普法戰爭的標準上提高了一部分,但是他們忽略了,現在帝國陸軍的武器裝備已經比普法戰爭時期的德軍強太多了。

火炮方面,帝國陸軍的火炮已經是清一色的鋼製後裝線膛炮,而且火炮數量相當多,這炮擊起來的時候,炮擊速度非常快,而且爲了壓制俄羅斯人,這炮擊的密度是不能弱下來的,因此也就導致炮彈的消耗遠遠超過了普法戰爭時期。

子彈的話,因爲帝國陸軍已經全面換裝1872年型北方步槍,這種步槍在國內的民間稱呼是什麼,是連發快槍!

從這稱呼就可以看得出來,這玩意的射速是相當的快,激戰的時候,士兵不知不覺就能夠在幾分鐘內打光好幾個彈夾。

以往能夠支撐半年作戰的子彈,到現在頂多也就支撐一個月作戰而已。

使用彈夾供彈的步槍,雖然火力密度大幅度提高,但是帶來的就是子彈的大量消耗。(。)

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79章 主政一方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43章 侯客室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18章 黎明危機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25章 廣德激戰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425章 提親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51章 團練大臣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7章 募兵買槍第80章 扶持軍工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394章 餓狼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90章 騎兵出擊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51章 團練大臣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592章 作秀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43章 慘勝
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79章 主政一方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43章 侯客室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18章 黎明危機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25章 廣德激戰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425章 提親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51章 團練大臣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7章 募兵買槍第80章 扶持軍工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394章 餓狼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90章 騎兵出擊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51章 團練大臣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592章 作秀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43章 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