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逐鹿天下

多爾袞跟諸王大臣們商議完畢,讓他們自行回去按商量的結果辦事,自己則帶着密報和吳三桂的信,匆匆進了宮。

讓多爾袞沒有料想到的是,此時的永福宮,玉兒和小玉兒還有貴太妃娜木鐘都在,多爾袞進去之後,見到她們,先是一愣,擡腳就準備離開,可是剛準備轉身,就覺得不對,於是半轉的身子硬是止住,對玉兒行禮道:“臣,請皇太后安。”玉兒知道多爾袞以往見自己都是不行大禮的,此刻來找自己,又行大禮的,知道是有事情要說,又要避嫌,於是也就,安坐於上座,擡手道:“攝政王無需多禮,起來吧。”多爾袞着才順着玉兒的話起來。起來之後,他看向分坐在兩邊的小玉兒和娜木鐘,見兩人毫無離開的意思,又想着手裡的軍情,不得已,只得開口趕人,於是雙手一拱道:“啓稟太后,臣此次進宮是有重要事情回稟。還請貴太妃和本王福晉迴避。”說着用眼睛看向仍舊坐在兩邊的兩人。

但是顯然,娜木鐘和小玉兒都沒有想要離開的準備,依舊穩穩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攝政王,瞧您這話說的,您此刻來找太后,想必是有國事相商吧,既是國事,本宮身爲這大清的貴太妃,是應該要知道的吧。”娜木鐘面色如常的道,可是臉上卻絲毫沒有準備迴避的意思和爲國事擔憂的神情,有的,反倒是一臉看好戲的樣子,而另一邊的小玉兒也是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酸酸地開口道:“是啊,王爺,既是國事,又何必遮遮掩掩的,我們又不是外人,更不是奸細,王爺何故只告訴太后卻不告訴妾身和貴太妃?別說咱們大清沒有‘後宅不得參政’這一條,就是有,憑什麼姐姐參得,我們就參不得呢?”多爾袞見她們都到這會了還有心思爭風吃醋,心裡對娜木鐘和小玉兒更是厭惡,再觀玉兒仍是一副和平日無異的恬靜做派,當下心裡的感覺更是複雜,但是表面上,多爾袞卻未表現出任何地不妥,只是徵詢地看向玉兒:“太后,您看這......”“好了,有什麼事你就說吧,左右就像她們說的,太妃姐姐和妹妹都不是奸細,還怕她們去告密嗎?”玉兒狀似無奈的妥協道,下首的兩個女人心裡這纔好受了點。

多爾袞見那兩個女人是真的不打算走,也只得照玉兒說的,就這樣商量。只是,這些事情,他相信就算告訴下面坐着的兩個女人,她們呀是毫無辦法,因此,他也不打算讓她們知道,當即只將手裡的一封密函和一封信一起遞給蘇墨爾:“這是從關內得到的消息,還有吳三桂寫的信,請太后過目。”多爾袞看着蘇墨爾將信遞到玉兒手裡,繼續道,“看來太后的方法奏效了,李自成不僅自毀長城,更是送了一員大將給咱們大清。”玉兒在多爾袞說話的時候,已經快速地看完了密函和信,這才道:“王爺過獎了,本宮只是聽人說了李自成和那吳三桂的性格,所以纔想到這麼個方法,但是也沒有把握。畢竟那李自成要是清醒一點,心志堅定一點,那吳三桂要是更愛國一點,或者說他心裡的取捨再偏那麼一點,這個方法都不一定成功。再說了,本宮只是讓你帶着八旗精銳等待機會,至於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己的貪慾造成的,與咱們大清何干?”“是,是,太后所言極是,這都是他們自己造的惡果,咱們大清只是等到了一個好時機而已。”多爾袞知道李自成和吳三桂反目之事,大清決不能有一絲插手的痕跡,否則,吳三桂不但有可能再次倒戈,而且,會有和李自成聯手抗清的可能,於是,也順着玉兒的話說道。“王爺有什麼話不妨就一次性說完,有什麼問題也一起問了吧,別一

趟跑過了心裡還存着些疑問。”玉兒見多爾袞面有猶疑,就開口道。“是,臣謝過太后體恤,臣確有一事想問。”多爾袞見玉兒讓自己問,也就大大方方的問了出來,“聽聞密報說,吳三桂在降清之前是準備要降順的,如今,他再次轉降我們大清,這樣的人,我們大清還敢用嗎?”“如何不敢用?那吳三桂雖是在心裡投靠了三個主子,可是最起碼在明亡之前,他還是忠心於崇禎的,在降清之前不也從未對我大清有過過密交往嗎,而且就算未降順,也未曾擅離職守過。所以暫時他還是可用的。”“是,臣明白了,那麼現在?”“現在,時機已到,後面的一切就都有勞王爺了,本宮一介後宮女人,也就只能偶爾出出主意,着軍事呀,還得仰仗攝政王和諸位王爺將軍,本宮呢,也就只能呆在這深宮,靜候各位的佳音了。”玉兒見出的主意已經奏效,就不再參與,只將剩下的事都交給了諸王大臣們,看得下首的兩個女人都笑玉兒笨,要是她們,此刻怎還會將到手的權力再放出去,要是她們,此刻還不趕緊將自己的功勞讓大家知道,鞏固自己的地位,還隱瞞着,真是夠笨的。娜木鐘和小玉兒心裡嘲笑玉兒,面上卻不敢表露,畢竟身份差別還在那裡放着呢,倒是多爾袞,聽到玉兒放權給自己,也不見高興,只是平靜地道:“臣多謝太后和皇上信任,臣等定不負太后和皇上的期望。”

多爾袞見事情都跟玉兒說了,軍權玉兒也交給自己了,於是就行禮告退了。玉兒見此,也不再挽留,只揉了揉頭,道:“時間也不早了,你們也都退下吧,本宮也該去看看皇上了。”說完,下面的幾人就都起身告退。待到他們都離開,玉兒對身後的蘇墨爾道:“吩咐下去,讓人盯着貴太妃,特別是她送出去的消息的去處。”蘇墨爾領命就下去了,玉兒則端起手邊的茶水,自語道:“娜木鐘,你不會那麼輕易放棄皇位的吧。”

果然不出所料,娜木鐘回了寢宮,就讓人送了信去禮親王府。玉兒收到消息,只是無所謂地擺擺手,讓下面的人不必阻攔。而那信送到禮親王府,代善看了信上玉兒下午和多爾袞的對話,暗歎道:“看來這個聖母皇太后,我們是小瞧了,想不到這李自成和吳三桂的事後面竟有她的影子,這樣的女人當初我們既然當初沒有處死,恐怕以後沒有人能鬥得過她,包括多爾袞,只是好在,無論是以前的在後宮,還是現在當上了皇太后,她都沒有攬權的意思,和她比起來,這貴太妃可就太蠢了。”說完,將那信放在燭火上面慢慢燒掉。

多爾袞有了玉兒的授權,回去之後讓人將小玉兒看管起來,自己騎馬連夜趕去軍營,在軍營連着呆了幾天之後,范文程再度上書,催促多爾袞出兵,並指出:“闖賊塗炭中原,戕厥君後,此必討之賊也;雖傭兵百萬,橫行無憚,其滅道有三:逼殞其主,天怒矣;刑辱縉紳,拷掠財貨,士忿矣;掠人貲,淫人婦,火入廬舍,民恨矣;備此三敗,行之以驕,可一戰破也。我國上下同心,兵甲選連,聲罪以臨之,恤其士夫,整其黎庶。兵以義動,何功不成。”此時的起義軍佔據北京城後也確實如范文程所說,由原來的軍紀嚴明秋毫無犯,變爲無法約束,大肆掠劫,迅速喪失民心,再加上聖母皇太后的暗示,多爾袞也意識到,這正是他們一直等待着的最有利的條件。

多爾袞在玉兒的全力支持與諸王貝勒、八旗精銳的追隨下,豪氣沖天,決定親自率兵,傾國而出。

順治元年四月初,在聖母皇太后的安排下,順治帝再篤恭殿賜多爾袞赦印,赦文曰

:念當此創業之時,垂統之時,征討之舉,所關甚重。朕年幼衝,未能親履戎行,特命爾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代統大軍,往定中原。用加殊禮,賜以御用華蓋等物,特授奉命大將軍印。一切封賞,具便宜從事。至攻取方略,而王欽承皇考聖訓,諒已素諳。其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等,事大將軍如事朕,同心協力,以圖進取。

如此一來,多爾袞的地位和權力更加至高無上。在別人看來,聖母皇太后如此用人不疑,特別是代善,在昨天晚上收到娜木鐘的信之後,此刻更是覺得這個女人獨具高明政治眼光,如果此刻坐在那個位置上的是娜木鐘,他相信她不會有如此的氣量和但是,更不會對包括自己在內的任何人這麼放心,讓權力如此之大的人帶走了所有的精銳力量,而不給予任何監督。而對於玉兒如此的信任自己,多爾袞也是無比的激動,他知道,對於任何一個皇上與太后來說,先不論自己之前曾有意於皇位,光是自己現在的地位,就難以讓上位者放心,因此,當他看到她眼中無條件的信任的時候,他再次暗暗在心裡發誓要幫她奪取中原的江山。

此次遠征,和以往不同,此次的清兵是要入主中原,因此多爾袞一改往日對明朝的戰略,轉而揚言:發仁義之師,爲崇禎報仇!並立誓:破釜沉舟,誓不返京,期必滅賊。榆次同時,范文程在聖母皇太后的授意下,起草告中原同胞書,書曰:義兵之來,復其官;民來歸者,復其業。必不爾害。

此時北京城內的李自成見吳三桂不降,親帥大軍開赴山海關,從三面對關內城鎮山海城形成包圍之勢,並阻斷吳三桂通向關外的道路。吳三桂見此,一面急於迎戰,一面遣使向多爾袞求救,並獻上與讓多爾袞從關外直入山海關,與自己對逆賊形成夾擊之勢的計策。

多爾袞收到吳三桂的書信,率領大軍星夜進發。而李自成並不知道吳三桂向清朝求救,仍全力向山海關發起攻擊,並不斷地調整戰略,逼得吳三桂只有抵抗,毫無還手之力,無法,吳三桂只得繼續向多爾袞求援。

順治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夜,多爾袞率兵到達山海關,駐軍與山海關外十里的地方,對吳三桂與李自成的戰事進行觀望,以防有詐,次日清晨,吳三桂獲知多爾袞已到山海關,下令全軍突圍,面見多爾袞,爲表示自己的誠意,吳三桂剃髮易服,俯首稱臣。

多爾袞和吳三桂商討之後,令吳三桂先行,開關而降,自己則在次日,率八旗精銳,兵分三路,進入關內。

此時的李自成對於吳三桂降清的事仍舊毫無知覺,只全力對付吳三桂的軍隊,兩兵交戰,吳三桂很快再次陷入劣勢,但是多爾袞卻不急於出戰,待到雙方軍隊打得精疲力竭,這纔打旗一揮,兩萬八旗鐵騎忽然殺出。李自成的軍隊本就疲於戰鬥,此刻又被多爾袞打了個措手不及,他的軍隊以草寇出身,根本對多爾袞帶領的八旗精兵毫無招架之力,直被清軍追殺出四十餘里。此次戰役,清軍大獲全勝,並未損失一兵一卒。

李自成回到北京後,這才知道吳三桂已降清,並將自己的統兵之權交給了多爾袞,自己被封爲平西王,統一萬步兵。消息傳到北京,李自成一怒之下,將吳三桂的家人全部殺掉,然後放棄北京,向關中撤退。撤離之前,李自成一把火燒了整個紫禁城,整個紫禁城除了武英殿之外,其他主要建築多數被毀在這場大火之中。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二日,多爾袞率兵直奔紫禁城。

..

(本章完)

第七十二章封妃第五十六章即位(三)第二十章掌權第八十六章衝冠一怒第五十九章算計第九十七章月盈則虧第四章謀劃第一百零一章逝世第三十七章哲哲生產第四十九章寧遠之戰第五十二章努爾哈赤之死第五十一章感動第六十三章凱旋(二)第四十二章大婚(一)第六十九章爾袞歸來第二十七章再回大金第八十六章衝冠一怒第七十一章算計再起第九十二章分歧第十五章阿哥洛格第五十章努爾哈赤受傷第八十七章逐鹿天下第六十九章爾袞歸來第七十九章智降洪承疇第五十七章規整土謝圖汗第三十七章哲哲生產第六十二章凱旋(一)第四十一章姐妹之間第七十一章算計再起第五十五章即位(二)第九十三章形勢第九十九章探病第七十二章封妃第五十六章即位(三)第七十一章算計再起第七十二章封妃第一百零二章親政第七十四章皇八子第十二章前往後金第八十八章遷都北京第九十二章分歧第二十九章梳妝第十五章阿哥洛格第七十七章真相第六十二章凱旋(一)第十九章有孕第二十一章城門遇險第六十二章凱旋(一)第六章聯姻第一百章福臨婚事第四十八章攻打寧遠第六章聯姻第九十六章皇父攝政王第七十八章一代寵妃第八十三章攝政王第六十一章後續發展第九十八章出手第一百零六章福臨大婚(三)第三十七章哲哲生產第二十三章莽古斯病重第九十七章月盈則虧第四十三章婚禮(二)第四十四章洞房第三十六章算計第四十六章敬茶、遷都第六十九章爾袞歸來第三十七章哲哲生產第九十六章皇父攝政王第六十三章凱旋(二)第三十七章哲哲生產第九十六章皇父攝政王第六十三章凱旋(二)第五十六章即位(三)第五十七章規整土謝圖汗第三十一章洛格之死第三十二章再見努爾哈赤第九十一章分歧第六十八章爭執第五章又見刺客第十五章阿哥洛格第六十二章凱旋(一)第一百零三章順治大婚(一)第二十章掌權第五十四章即位(一)第三十六章算計第八十八章遷都北京第六十四章凱旋(三)第二十四章日益病重第九十七章月盈則虧第二章深談第九十四章流言再起第一百零三章順治大婚(一)第九十三章形勢第八章母儀天下第七十八章一代寵妃第六十六章探聽心思第七十四章皇八子第六十八章爭執
第七十二章封妃第五十六章即位(三)第二十章掌權第八十六章衝冠一怒第五十九章算計第九十七章月盈則虧第四章謀劃第一百零一章逝世第三十七章哲哲生產第四十九章寧遠之戰第五十二章努爾哈赤之死第五十一章感動第六十三章凱旋(二)第四十二章大婚(一)第六十九章爾袞歸來第二十七章再回大金第八十六章衝冠一怒第七十一章算計再起第九十二章分歧第十五章阿哥洛格第五十章努爾哈赤受傷第八十七章逐鹿天下第六十九章爾袞歸來第七十九章智降洪承疇第五十七章規整土謝圖汗第三十七章哲哲生產第六十二章凱旋(一)第四十一章姐妹之間第七十一章算計再起第五十五章即位(二)第九十三章形勢第九十九章探病第七十二章封妃第五十六章即位(三)第七十一章算計再起第七十二章封妃第一百零二章親政第七十四章皇八子第十二章前往後金第八十八章遷都北京第九十二章分歧第二十九章梳妝第十五章阿哥洛格第七十七章真相第六十二章凱旋(一)第十九章有孕第二十一章城門遇險第六十二章凱旋(一)第六章聯姻第一百章福臨婚事第四十八章攻打寧遠第六章聯姻第九十六章皇父攝政王第七十八章一代寵妃第八十三章攝政王第六十一章後續發展第九十八章出手第一百零六章福臨大婚(三)第三十七章哲哲生產第二十三章莽古斯病重第九十七章月盈則虧第四十三章婚禮(二)第四十四章洞房第三十六章算計第四十六章敬茶、遷都第六十九章爾袞歸來第三十七章哲哲生產第九十六章皇父攝政王第六十三章凱旋(二)第三十七章哲哲生產第九十六章皇父攝政王第六十三章凱旋(二)第五十六章即位(三)第五十七章規整土謝圖汗第三十一章洛格之死第三十二章再見努爾哈赤第九十一章分歧第六十八章爭執第五章又見刺客第十五章阿哥洛格第六十二章凱旋(一)第一百零三章順治大婚(一)第二十章掌權第五十四章即位(一)第三十六章算計第八十八章遷都北京第六十四章凱旋(三)第二十四章日益病重第九十七章月盈則虧第二章深談第九十四章流言再起第一百零三章順治大婚(一)第九十三章形勢第八章母儀天下第七十八章一代寵妃第六十六章探聽心思第七十四章皇八子第六十八章爭執